午夜成人福利亚洲精品_亚洲熟妇AV无人区一区_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浪潮_极品熟妇无码AV在线少妇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教案:數(shù)學運算

教案:數(shù)學運算

時間:2023-02-26 11:38:49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教案:數(shù)學運算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案:數(shù)學運算,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案:數(shù)學運算

教案:數(shù)學運算1

  教學目標:1、讓學生掌握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法則;

  2、幫助學生掌握除法的商的小數(shù)位數(shù)較多或出現(xiàn)循環(huán)小數(shù)時,一般可以保留兩位小數(shù),再進行除的計算法則。

  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掌握在除法中商的小數(shù)位數(shù)較多或出現(xiàn)循環(huán)小數(shù)時,一般可以保留兩位小數(shù),再進行除的計算法則。

  教學方法:引導、討論、點撥、鞏固。

  教學內容:第60頁例2。

  課前準備:課件、本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1、直接揭示課題——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課件1)

  2、復習:(1)9。5-3。6÷5+0。18 (2)1。3×(8。2-7。32) (課件2)

  二、新授:

  例2 計算6。9 ÷[(0。4+0。5)×0。6] (課件3)

  1、 讀題。

  2、 討論:(1)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A。有+、×、÷三種運算符號;B、括號有中括號與小括號)(2)根據(jù)剛才的發(fā)現(xiàn),你準備怎樣來運算這道題目?(突出——先算小括號再算中括號)

  3、 計算:請學生在本子上操練后,選一位學生的練習投影在銀幕上。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77……

  4、 評價:讓學生評價,重點突出——(1)運算順序(2)計算中的發(fā)現(xiàn)---本題答案是循環(huán)小數(shù)。

  5、 出示下列一句話:

  注意:在運算過程當中,如果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數(shù)位數(shù)較多或出現(xiàn)循環(huán)小數(shù)時,一般可以保留兩位小數(shù),再進行計算。 (課件4)

  根據(jù)上述新的知識,例2的運算結果應該是“12。78”。但是,“12。78”是取商的近似值,因此,“12。78”前應該用什么符號?為什么?

  6、 出示下列第二句話:

  切記:在運算過程當中,除到哪一位的商是無限小數(shù),在保留兩位小數(shù)取它的近似值時,應該在那一位上用“≈”。 (課件5)

  因此,例2的.運算應該是——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8 (課件6)

 。ǘ┰嚲殻3。6÷(0。5+0。3×4) (課件7) (試練后讓學生聯(lián)系新知識進行評價,其中突出運算過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兩位小數(shù)

  (三)做一做:12。6÷[14-(1。7+7。8)] (課件8) (做完后讓學生聯(lián)系新知識繼續(xù)評價,其中進一步突出運算過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兩位小數(shù)

  二、 判斷:(課件9)

  5×[63。9÷3×(7。5-5。5)] 25÷3-(2。6+3。44)

  =5×[23。3×2] =25÷3-6。04

  =5×46。6 =8。3-6。04

  =233 =2。26

  操作順序——先計算,再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其中突出第二題的第二步應該是,保留兩位小數(shù)取它的近似值時,必須用“≈”。即運算過程為:

  25÷3-(2。6+3。44)

  =25÷3-6。04

  8。336。04 (進行直接取換)

  =2。26 (課件10)

  三、 游戲:(選項)

  1、 0。8×[(5-0。68)÷0。2×6] (課件11)

  A、 =0。8×[4。32÷1。2] B、=0。8×[4。32÷0。2]

  C、=0。8×[4。32÷0。2×6]

  2、 [9。08-(1。325÷13+6。08)]×0。9 (課件12)

  A、≈ [9。08-(0。101+6。08)]×0。9

  B、≈[9。08-(0。10+6。08)]×0。9 、

  C、≈ [9。08-(0。1+6。08)]×0。9

  操作中,要求學生:(1)先獨立計算,(2)再小組討論 ;(3)然后全班交流。每一步必須突出本教時講的新知識。

  四、 列式計算: (課件13)

  3。8與6。5的和除2。9,再乘6。7,積是多少?

  計算完后,選一位學生的練習投影在銀幕上,請他講這樣列式與計算的依據(jù)。

  五、 應用題: (課件14)

  一次,小明到農貿市場上去,看到青菜每千克1。2元,又聽到3千克黃瓜2元的叫賣聲,他想,每千克黃瓜比青菜便宜多少呢?

  計算完后,選一位學生的練習投影在銀幕上,讓同學進行評價。

  六、 小結:(操作中以學生為主對本教時進行小結)

  通過本教時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再次打出課件4、課件5)

  七、練習:

  1、 第61頁2中下面3題 2、第61頁第3題

教案:數(shù)學運算2

  第七單元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第2課時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不含括號的三步計算)

  教學內容:

  教材第70—72頁

  教學目標:

  1、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學生在按順序進行計算和運用學過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策略意識,感受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同學們喜歡下棋嗎?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李老師正在體育用品商店為同學們購買中國象棋和圍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情境圖,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這道題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再問:想一想,要求李老師一共要付多少元,要先算什么?請按自己的想法列式解答,并與同學交流。

  指名板演,并組織講評。

  提問:如果列綜合算式解答這道題,可以怎么列?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2×3+15×4。

  2、揭示課題,并板書課題。

  二、展開教學

  1、教學例1。

  啟發(fā):你會算這樣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嗎?請同學們先根據(jù)例題中的填空想一想,這道算式可以按怎樣的順序計算?再試著算一算。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并指名板演。

  追問:你覺得按這樣的順序計算正確嗎?能聯(lián)系實際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來說說為什么可以這樣算嗎?

  比較分別計算出兩個積與同時算出兩個積的兩種情況。提問:誰的計算過程更簡略一些?

  2、教學“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

  談話:這里還有一道三步混合運算的算式,你能試一試嗎?先算出結果,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按怎樣的順序計算的。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名板演。

  (2)反饋,說說這道題的運算順序。

  3、引導歸納。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的三步混合運算,都是不含括號的算式。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按怎樣的順序計算?先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

  三、練習

  1、完成“練一練”。

  2、做練習十一第2題。

 。1)出示左邊一組題,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學生練習后,試著解釋兩道題得數(shù)相等的道理。

  (3)出示右邊一組題,讓學生先按順序計算,再和小組里的同學說說這兩道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組織交流。

  3、做練習十一第4題。

  出示題目,提問:題目的已知條件有哪些,要求的問題是什么?要求合唱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要求書法組和美術組一共有多少人,要先算出哪個組的人數(shù)?

  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并組織反饋。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教學反思:

  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包括附錄部分)

  第七單元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包括附錄部分)

  1、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⒈讓學生初步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

 、餐ㄟ^適當?shù)木毩,使學生及時鞏固新學的運算順序,并讓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以進一步理解相應的運算順序。

  3。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并進行正確的計算。通過技能的生成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準備:例題插圖教學過程:一、復習⒈口答列式:

  ⑴28與32的和是多少?⑵60減去17的差是多少?⑶16乘5的積是多少?

 、6和8相乘得多少?

 、擦惺浇獯穑

  出示:每本筆記本5元,買3本這樣的筆記本要多少錢?學生在本子上列式。集體訂下,說一說這題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學新課⒈教學例題1。

  ⑴出示例題圖:提問: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單價分別是多少?

 、瞥鍪締栴}:小明買了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錢?請同學們試著自己解答。

 、欠治觯

  提問:你們是怎樣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提問: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樣得出來的?20呢?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必須要知道什么?

 、日埻瑢W們試著將兩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綜合算式。

  ⒉教學例2。

 、懦鍪締栴}:小紅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應找回多少元?

 、普埻瑢W們列出綜合算式,并想一想綜合算式應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

  集體訂正。提問:算式中50、18、2分別表示什么意思?這個算式應先算什么?為什么?

  ⒊總結運算順序。

 、疟容^算式。提問: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時,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問:如果題目中同時出現(xiàn)了乘法和加、減法,你應先算什么?

  ⑶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什么規(guī)律?

  三、組織練習⒈完成練一練108頁,想想做做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五、布置作業(yè)

  2、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

  2、通過對比、估計等針對性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有關混合運算的順序。

  3、通過合作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多樣性的技能,提高解決實際學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通過合作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多樣性的技能,提高解決實際學問題的能力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

  一、直接引入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今天我們將學習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景鍟n題】

  二、自主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1、出示109頁習題插圖和問題,明題意嘗試列出算式

 。1)先讓學生說說場景中有哪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標價是知道的,圖中營業(yè)員所說的話是什么意思,從這句話中我們能知道什么?

  (2)根據(jù)大家對題意的理解,那么要求一支鋼筆和一個訂書機總共多少元該我們可以怎樣運算?你有幾種方法進行運算?

  【讓學生自己先在本子上列出算式不計算結果,然后和同桌討論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最后交流總結方法,并板書出各種方法!

  2、交流探究結果,并讓學生明白每一種算式的數(shù)量關系是什么,說說自己列式時的想法。

  3、自己列出的算式進行計算,最后交流計算結果。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兩步混合運算算式在計算時要先算什么?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為什么要先算?【通過該教學點讓學生理解相應的運算順序】

  4、教學“試一試”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

 。1)學生列式計算;

 。2)組織交流,在交流中明確運算的順序。

  5、總結運算順序: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減法,應先算除法。

 。1)讓學生先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

 。2)加以歸納形成清晰的認識。

  三、鞏固提高1、完成書本練一練

  讓學生明確題意然后指導學生根據(jù)解決問題的需要靈活地選擇信息,然后引導學生提出一個兩步計算的問題,集體交流。

  四、適當總結,完成作業(yè)“想想做做”第2題剩余習題和第6題(自己提出的問題也要完成)

  3、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和對問題中數(shù)量關系的把握,引導學生自己列算式解決實際問題。2。在學生產生疑問時使學生體會小括號有改變原來運算順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通過計算過程的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小括號有改變原來運算順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理解用小括號的必要性和作用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引入課題

  同學們,昨天我到百潤發(fā)大賣場買了一件80元的T恤,我一共帶了100元,你們幫老師算算剩下的錢我還可以買5元一雙的襪子幾雙?學生計算,然后交流自己計算的方法。

  根據(jù)學生可能列出的算式進行靈活的引入,并板書課題。

  例:【如果學生情況全部是:100-80=20(元)20÷5=4(雙)分步驟做那么可以這樣引入:同學們都是用分步驟的方法進行計算的,那么我們能否用一個算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呢?今天我們將學習新的知識—『課題』】

  二、探究新知,明確算法

  1、確定計算方法可能一:在學生自己探索引入題的時候,除了分步做外,可能還有“100-80÷5”這樣的算式,這時要組織學生充分感受。

  組織學生討論:解決例題中問應該先算什么?列成這樣的綜合算式對不對?那么我們有什么辦法才能解決哪一步必須先算的問題?

  學生自學課本第34頁。

  可能二:在學生自己探索引入題的時候,也有可能有“(100-80)÷5”這樣的算式,這時要讓學生說明他的想法,一定要說明為什么要在“100-80”加一組括號,用意是什么?學生說明后,立即表揚這樣的學生,并讓學生開始自學課本第34頁。

  2、讓學生充分感受需要改變這個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組織討論:在自學過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

  3、組織學生感知明確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讓學生完成“試一試”,可以指名2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完成在書上,最后校對結果并再一次明確運算順序。

  三、鞏固提高,解決實際問題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先讓學生說說每題應該先算什么?

 。2)、任意選擇2題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集體校對;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讓學生分組完成每組算式,并讓3位學生到黑板上完成3組題;

 。2)引導學生觀察每組題,說說運算順序的不同,并校對結果;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讓學生讀題,嘗試自己列綜合算式進行解答,指名2位學生進行計算【可以選擇性地選擇學生板演,一差一優(yōu)有利于發(fā)現(xiàn)問題】;

 。2)就板演結果進行校對結果,口頭統(tǒng)計學生錯誤情況,并指出錯誤同學的錯誤,明確為什么要用小括號的理由;

  四、簡單總結,完成作業(yè)P35“想想做做”第3題和第5題

  4、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步混合運算(包括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進一步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根據(jù)一些常見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式進行分析、列式。

  教學過程:

  一、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復習:

  1、學生練習:(841-41)÷25×4講評學生容易有的錯誤:=800÷100=8強調混合運算的三個等級:(1)小括號;(2)乘或除;(3)加或減。

  指出:這題含有小括號,那第一步就應該算小括號里的;其他的步驟還輪不到算,只能把它們移下來。第二步算式中有除有乘,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平級的,應該按順序來計算。

  2、添上括號,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240÷40+20×2=52240÷40+20×2=890-30÷3×5=400

  90-30÷3×5=100建議學生:(1)按現(xiàn)在的運算順序算一算結果;(2)自己嘗試添加括號;(3)交流。在交流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有一定的推理過程,最好不是盲目地試。

  小結:混合運算一定要先觀察算式的特點,考慮它的運算順序,然后再開始計算。

  二、解決實際問題:

  1、編題組練習:

 。1)周六的數(shù)學興趣小組男生有25人,女生有15人,可以提一個什么問題?(一共有多少人?)指出:這是我們一年級學習的解決實際問題,它只要一步就能解決。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想到了哪個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式?板書:男生+女生=總人數(shù)

 。2)現(xiàn)在我們要改遍這題,“周六的數(shù)學興趣小組男生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這兩句不變,把“女生有15人”這句信息不直接告訴,可以怎么說?(比如:女生比男生少10人)這樣題目就變成了兩步計算的問題了。

  比較兩題:什么沒變?(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式沒變)在列式的時候還是要“對號入座”:男生“25”,女生“25-10”,加起來的的時候,可以把表示女生人數(shù)的“25-10”加個小括號,這樣看上去就更清楚了。

  (3)現(xiàn)在繼續(xù)改編,要把這題改成三步計算的問題,信息“男生有25人”可以怎么改?(比如:男生的人數(shù)比女生的2倍少5人)

  這句信息是變了,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變了嗎?要求學生“對號入座”列式:男生“15×2-5”,女生“15”,再把兩部分合起來。

  比較小結:解決實際問題從一步發(fā)展到三步,其實很多題的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式是不變的,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想清楚這題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式,再做到“對號入座”。

  2、書上的第8題,學生讀題,說說這題所涉及的數(shù)量關系式:邊長×邊長=面積小面積×塊數(shù)=大面積

  介紹:鋪磚時,這間房子的面積是不變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當鋪的方磚面積比較小的時候,需要的塊數(shù)就會比較多;反之,方磚的面積比較大,需要的塊數(shù)就比較少。“小面積×塊數(shù)=大面積”,這里的小面積指的是方磚的面積,大面積指的是房間的面積。這個關系式還可以反過來說“大面積÷小面積=塊數(shù)”、“大面積÷塊數(shù)=小面積”。學生列式解答該題。

  3、書上第9題,學生讀題,說說該題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書上的兩個問題。

  交流: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老師要注意學生提的問題是否都合適。

  練習十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和比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逐步形成計算技能;

  2、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發(fā)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檢查口算本練習情況、布置今天的.口算作業(yè)。

  一、完成書上的練習:

  1、第1題:(1)學生看題后,把每個算式的第一步先劃線,再交流。(注意第1小題可以同時先算乘法和除法。)

  (2)把這四題做在作業(yè)本上。

 。3)補充75×12、280÷35的簡便算法:75×12=(25×4)×(3×3)=100×9=900280÷35=280÷7÷5=40÷5=8做完后交流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1)沒有括號的,先乘除后加減;(2)有小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面的;(3)有中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中括號里的。

  2、第2題:你能直接在每組得數(shù)大的算式后面畫“√”嗎?審題:要“直接”比,不是在計算之后。

  先請同桌互相說一說,再指名交流判斷的依據(jù)。

  3、第3題:下面各題,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讓學生先自己觀察各算式的特點(如左邊兩題是連加,右邊的是連乘),可以如何簡便?各是運用了學過的哪些運算規(guī)律?

  指出:不能隨意改變運算順序,而是要依據(jù)一定的運算規(guī)律。交流后,把這4題寫在作業(yè)本上。注意小括號的運用。

  4、第4題:學生看懂題意,先說說這題要用的基本關系式是:單價×數(shù)量=總價

  再讀第一個問題,說說在估算的時候是怎么想的?(把單價看成某個接近的整百數(shù))說說最后估計的結果是多少?

  算一算:學生在本子上完成這題的計算。

  比一比:把估算的結果和列式算得的結果比較,說說估算和筆算價值分別在哪里。

  二、布置回家思考p。42的思考題要求用脫式計算在自己的本子上。(能做幾題算幾題)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講評昨天的回家作業(yè)(p。42的思考題,要求學生填寫符號后,用脫式計算):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錯誤:1、(3+3)÷(3-3)=6÷0=6指出:除數(shù)不能為0,“6÷0”這個算式沒有意義;2、(3×3+3)÷3=9+3÷3=12÷3=4

  指出:括號里有2步,先算乘,加沒算,移的時候要把括號也移下來。3、(3+3)+3÷3=6+3÷3=9÷3=3

  指出:看計算的過程,先算加,再算加,最后算除;但開始的算式應先算加,再算除,最后算加。所以還應加上“[]”,變成“[(3+3)+3]÷3”4、[3×3-3]÷3=[9-3]÷3=6÷3=2

  指出:在小括號的基礎上,才有中括號,不能直接寫中括號。5、補充:3+3-3+3=6-6=0或3×3÷3×3=9÷9=1

  請學生說說上面兩題對嗎?正確的結果應該是多少?算式怎么改得數(shù)就對了?通過上面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學生練習:

  ,請學生做在自己的本子上,再一一交流。提醒:第1題除和乘可以同時算。

  三、布置作業(yè):第6、7、8題

  其中第7、8題要求學生寫出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式。

  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聯(lián)系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認識中括號,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運算。

  2、讓學生經歷認識和理解混合運算運算順序的過程,進一步積累學習數(shù)學的經驗,感受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shù)膶W習習慣。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檢查回家做的計算作業(yè)。

  一、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讓學生看圖后說說圖的意思,老師整理成:合唱組:84人

  航模組:男生8人,女生6人美術組:是航模組的2倍

  看信息,分別讓學生說說“航模組”、“美術組”的人數(shù)應怎么列式。板書問題:合唱組的人數(shù)是美術組的幾倍?問:解決這個問題用到哪個基本關系式?板書:合÷美=幾倍

  2、“對號入座”,對照關系式分別寫上“84”、“(8+6)×2”。問:在它們中間添上“÷”行嗎?為什么?(結合黑板上的算式,讓學生說說它的運算順序,發(fā)現(xiàn)最后算的算式沒有意義,不是我們想要的。)那我們想要的運算順序是怎么樣的呢?要實現(xiàn)這個想法,得請中括號來幫忙。老師添上中括號,說清楚它的寫法。指導讀:84÷[(8+6)×2]

  3、說一說:昨天我們講到混合運算的三個等級,一是括號、二是乘除、三是加減,今天我們學的算式中含有了中括號,運算順序又該是怎樣的呢?

  先指名結合每一步算式的意義說,再指出:同樣是括號,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中括號里的,其他不變。4、學生練習,完成書上的例題

  二、鞏固練習:

  1、在自備本上完成:540÷3+6×2,540÷(3+6×2),540÷[(3+6)×2]指名板演,結合講評發(fā)現(xiàn)問題,強調正確的運算順序。

  2、第3題。

  看圖后,請學生說清楚該題的信息,并說說列式的時候是怎么想的?

  三、學生自己閱讀,了解“你知道嗎?”

  四、學生作業(yè):完成p。40剩下的練習。

教案:數(shù)學運算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頁上的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較復雜的三步應用題。

  教學過程:

  復習

  1、板書:(1)150-42214 (2)(240+120)(140-20)

  讓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做,同時讓兩名學生到黑板前板演。學生做完以后,先讓在黑板上板演的學生分別回答:“這道題里都有哪些運算?應該先算哪能一步?為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有加、減,又有乘和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在含有括號的算式中,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2、教師出示口算卡片,逐題指定學生計算,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課題一:混合運算(一)》。計算時要求學生口述計算過程。如:5(150-90)20,先算150-90得60,5乘以60得300,再除以20得15。

  3新課

  教學例1。

  板書:100-(32+54018)。提問:

  “這道題里有哪些運算?應該先算什么?”

  “小括號里有哪些運算?應該先算什么?“學生回答先算54018后,教師用彩色粉筆在54018的下面畫一橫線。然后帶領學生逐步脫式計算。

  教師說明:像這樣帶小括號,并且小括號里面有加或減,又有乘或除的混合運算,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乘除。接著再在“(32+30)”的外面用彩色粉筆畫上虛線框,并說明:以后計算熟練了,小括號可以一次脫去,虛線框中的`一步可以省略。

  4鞏固練習

  1、做“做一做”中的題目。提問:

  “第1題里有哪些運算?應該先算什么?”

  “第2題呢?”

  讓學生做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然后再集體訂正。

  2做練習一的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做。做完后集體訂正。訂正時提問:

  “把4道小題對比一下,看一看它們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相同?“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雖然這4道小題的數(shù)字、運算符號以及它們的排列順序都是一樣的。但是由于加了小括號和不括號的位置不同。因此,混合運算式題在計算之前,也要先審題,根據(jù)運算順序的規(guī)定決定怎樣然后再計算。

  5作業(yè)

  練習一的第1題。

  數(shù)學教案-課題一:混合運算(一)

教案:數(shù)學運算4

  教學目的

  1.初步掌握括號內含有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能夠計算較復雜的三步式題.

  2.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3.培養(yǎng)學生類推能力及計算能力,指導學生計算和做事要仔細認真.

  教學重點

  理解小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準確計算三步運算式題.

  教學步驟

  一、復習溝通

  1.練習:(卡片)

  30+303 423 8016+2

  125-60+2 8510 12045

  2.說出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130-10053 (43+57)(28-21)

  師:并說出為什么按這樣的.順序進行計算?

  總結: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含有小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運算.

  二、探索新知

  1.引入新課:

  要求學生將32+54018和100-(32+30)合并為一道題.

  學生組題,老師板書:例1.100-(32+54018).

  2.對照例1與復習題2,討論:例1與以前我們學習過的混合運算題有什么不同?

  結論:例1的小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

  3.學生自己直接試做例題,指名匯報自己的計算過程,形成板書:

  例1 100-(32+54018)

 。100-(32+30)

 。100-62

 。38

  4.討論: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的式題,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讓學生明確: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的式題,先算括號內的乘除法,再算括號內的加減法,最后算括號外的運算.

  5.教師:在100-(32+30)外圍畫上虛框,表示計算時可以省略.

  6.反饋練習:

 。90-212)12 70+(750-6511)

  三、鞏固發(fā)展

  1.判斷下列計算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改正過來.(投影逐一出示)

  通過訂正,強調:在計算時,除要注意運算順序外,還要注意計算的準確性.

  2.變式練習:說出運算順序,并口算出計算結果.(投影出示)

  484+24

  然后利用抽拉投影片在式子的不同部分加上括號,分別形成:

 。484+2)4

  48(4+2)4

  48(4+24)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注意什么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285-15+203 285-(15+203 )

  285-(15+20 )3 (285-15+20 )3

教案:數(shù)學運算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學數(shù)學里學過的運算順序,提高計算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運算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學數(shù)學里學過的運算順序,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運算的能力。

  教具準備:

  小黑板、電腦課件、長方形紙條。

  教學過程:

  一、復習運算順序:

  同學們,在我們的數(shù)學學習中天天都要和數(shù)做朋友,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數(shù),看看有哪些數(shù)?

  出示一組小數(shù)和整數(shù):

 。.650.90.5

  3.71.30.2812

 。.361.568.127.5

  1、復習四則運算

 。1)(學生口答,老師相機板書:整數(shù)小數(shù))

 。2)請你從這幾個數(shù)中選擇兩個數(shù)組成一道算式并且口算出結果。(學生口答結果)

 。3)問:在我們剛剛口算的算式里,有哪些運算?(學生口答,教師板書:加法減法乘法除法)

  這就是我們學習過的四則運算,在這四則運算里加法和減法是一級運算(板書),乘法和除法是二級運算(板書)。

  2、復習四則混合運算順序:

 。1)請同學們從這幾個數(shù)中選擇三個或四個數(shù)組成一道綜合算式。(可以運用小括號和中括號)

  把綜合算式寫在課前準備的紙條上。

 。2)教師有針對性的選擇六道算式展示在黑板上。請同學們把這六道綜合算式分分類。(四人小組討論)

 。3)學生匯報,教師整理板書

  從左往右先算二級運算先算小括號里的

  (4)每個同學從第一行的三題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道做在練習紙上。(三名同學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紙上。)`

 。5)集體訂正。

  3、小結揭題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復習的整數(shù)、小數(shù)的四則混合運算。那你覺得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強調運算順序)

  4、復習簡便計算:

 。1)出示(8.11.3+8.13.7)5(也是黑板上的最后一道算式)

 。2)先讓同學自己完成,比一比誰做的最快。

 。3)集體匯報:請做的快的同學來介紹方法。

  教師強調:計算時,要認真審題,靈活選擇合理的計算方法。

  5、練習:

  7.8+4.3-6.4+1.71.22.70.54.8

 。2.5-2.50.6)418-3(2-0.8)

  一組一題做在練習紙上,投影儀集體訂正。

  二、鞏固練習:

  同學們,學到這里你們有點累了吧?下面我們來做一做身體健康操。

  第一節(jié):小嘴巴說一說

  請你說一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3.6[(1.2+0.5)5]

  0.750.30.5-3.2

  7-0.5+14+0.83

  3.60.4-1.25

  第二節(jié):小眼睛找一找

  下面的計算對嗎?

  0.2540.254

  =11

  =1

  7.40.65+10.5

  =0.481+10.5

  =10.981

  第三節(jié):小手做一做

  1、從21.3與8.75的和里減去0.75,結果是多少?

  2、16除以2的商加上3.5。和是多少?

  第四節(jié):小腦袋估一估

  一塊梯形的土地(如圖),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ㄏ日f說大約是幾十平方米,再計算,得數(shù)保留整數(shù))

  三、走進生活,拓展練習。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下面就讓我們走進生活看一看。

  五一長假就要到了,我們作為家里的小主人該去超市選購一些食物用來招待客人了。

  今天媽媽給了你們每人50元錢,你們來到了超市,你們準備選購哪些食物呢?把你的購物清單寫在練習紙上。(出示食物的圖片和單價)

  我們比比誰是最棒的小當家!

教案:數(shù)學運算6

  [教學目標]

  1.根據(jù)加減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正確地列豎式進行計算。

  2.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1.復習。

 。1)用口算卡片進行口算練習。

  7+4 12-3 18-9 30+15 44+6 35-10

  10-5 9+6 7+7 47-20 58-18 40-30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38+25+18 76-29-35

  學生完成后,請兩名同學板演,教師訂正如下:

  教師提問:連加、連減的題目按什么順序計算?

  學生回答:連加、連減的題目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教學意圖:通過復習,可以使學生做好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為運用遷移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2.新授。

  (1)教學例3: 68-29+51=

 、僮x題,說說這道題與剛才所做的復習題有什么不同?

  學生可做如下回答:復習題是連加、連減,這道題是加減混合式題。

  教師可向學生進一步說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像這樣的加減混合運算。(教師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谕ㄟ^對連加、連減的學習,你能用學過的知識獨立試做這道題嗎?

  學生獨立試做,并請一名同學板演。

  教師訂正答案如下:68-29+51=90

  教師向學生說明,像這樣的加減混合式題也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也像連加、連減一樣,可以用簡便寫法列豎式計算。

 、哿胸Q式計算下面各題:56+24-30 67-34+39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訂正如下:

 。2)教學例4: 72-(47+16)=

 、僮x題,說說例4與例3有什么區(qū)別?

  學生回答:例3是不帶小括號的加減混合式題,而例4是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式題。

  教師提問:算式中的小括號有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小括號可以改變算式的運算順序。

  教師進一步提問:小括號怎樣改變題目的運算順序?

  學生可做如下回答:沒有小括號的算式,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有小括號的算式就要先做括號里面的計算,再做括號外面的`計算。

  ②說說例4的運算順序。

  學生回答:先做括號里面的47+16,然后用72減去47+16的和。

 、郯凑談偛潘f的運算順序獨立完成例4,要求列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想一想:有沒有簡便寫法?

  教師訂正答案如下:

  72-(47+16)=9

  教師說明:由于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這種式題的豎式沒有簡便寫法,只能寫兩個豎式。

 、芡瓿上旅鎯深}:33+(55-46) 76-(13+42)

  教師訂正答案:

  說明,在加減混合的運算中,能口算的不用寫豎式。

  教學意圖:這兩個例題的教學,全是采用學生試做的方法。學生通過對以往知識的學習,運用知識的遷移完全可以解答這兩道題。教師要對學生信任,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

  3.課堂練習。

 。1)計算。

  (教師訂正答案 72 21 98 47 72

  31 97 79 82 65)

 。2) 把下列計算中不正確的改正過來,想一想錯在哪里?

  ①64-(17 + 28) = 19 ②26 + (86 -59 ) = 53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第①小題是錯的,第②小題是對的,26+27得53,用27+26也得53,交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和是不變的。而第①題把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的位置變換了,這是不正確的,因為被減數(shù)是整體,減數(shù)是部分。通過比較分析,使學生明確不是任何加減混合的兩步式題都能用簡便寫法來計算。如果括號前面是加法,可以用簡便寫法;如果括號前面是減法,就不能用簡便寫法。

  教學意圖:通過這兩組的學習,使學生鞏固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及豎式的正確寫法,加深學生對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式題豎式寫法的認識。

  4.課堂。

  今天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教學意圖:通過課堂,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清楚的認識,給學生和質疑的條件與機會,意在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案:數(shù)學運算7

  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嘗試遷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學生理解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并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在觀察、遷移、嘗試練習、交流反饋等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3、創(chuàng)設開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培養(yǎng)他們勇于實踐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并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運算定律,靈活、準確、合理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整數(sh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么樣?(先算二級運算,后算一級運算)

  2、哪些運算屬于二級運算,哪些運算屬于一級運算?(乘、除法屬于二級運算,加、減法屬于一級運算)遇到有括號的題目該怎么來計算?(有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3、觀察下面各題,先說說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1)362+15(2)56+73(3)15(34-27)

  二、新授

  1、向學生說明: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shù)的運算順序相同。按照此規(guī)則,學生仔細確定運算順序后計算下面各題。

  (1)+(2)-(3)-(4)+

  2、復習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

 。1)乘法交換律:ab=ba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這些運算定律有什么用處?你能舉例說明嗎?

 。3)用簡便方法計算:25740.36101

  3、推導運算定律是否適用于分數(shù)。

 。1)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并勇于發(fā)表自己的個人意見。

 。2)驗證:有些同學認為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能適用于分數(shù)乘法,而有些同學認為不能,你們能找到證據(jù)證明自己的觀點嗎?(利用例5的三組算式,小組討論、計算,得出兩邊式子的關系)

 。3)各四人小組匯報討論和計算結果。

  4、教學例6

 。1)出示:,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后全班交流,說一說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應用乘法交換律)

  (2)出示:+,學生先觀察題目,然后指名說說這道題適用哪個運算定律,為什么?(適用乘法分配率,因為4和4都能先約分,這樣能使數(shù)據(jù)變小,方便計算)

 。3)小結: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在計算時,要認真觀察已知數(shù)有什么特點,想想應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三、練習

  P14做一做:先讓學生觀察題目中的已知數(shù)的特點,說說怎樣做簡便?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然后再獨立完成練習。

 。4)練習課

教案:數(shù)學運算8

  教學目標:

 。ㄒ唬┱莆照麛(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使用中括號,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式題。

 。ǘ┩ㄟ^對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總結、歸納,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ㄈ┡囵B(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率以及約等號的正確使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12+0.12= 7.2-0.2= 3.5÷0.35=

  2.95+0.05= 5-0.6= 2.8÷0.14=

  8÷12.5= 1.2+2.8-3.99= 4×1.72=

  3.74+6.26= 4.5×6= 0.25×4÷0.2=

  2÷4= 20×0.2= 20.75-9.5=

  3.5×8×0.125=

  2.提問

 。1)我們學過哪幾種運算?

 。2)我們把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統(tǒng)稱為什么運算?(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統(tǒng)稱為四則運算。)

  (3)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什么?

  二、學習新課

  1.學習例1:3.7-2.5+4.6= 3.6×6÷0.9=

 。1)思考:以上兩題中分別含有什么運算?運算順序怎樣?

 。2)學生試算后訂正。

  3.7-2.5+4.6

  =1.2+4.6

  =5.8

  3.6×6+0.9

  =21.6÷0.9

  =24

 。3)小結運算順序

 、俳處熤v解:加法和減法叫做第一級運算,乘法、除法叫做第二級運算。

 、谝陨蟽深}中分別含有幾級運算?運算順序怎樣?(①題中只含有第一級運算,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②題中只含有第二級運算,也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③誰能用簡明的語言概括以上兩題的運算順序?(一個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學習例2:35.6-5×1.73= 6.75+2.52÷1.2=

 。1)觀察以上兩題中含有幾級運算?應先做哪步運算,后做哪步運算?

 。2)學生計算后訂正。

 。3)小結。

  以上兩題都是含有兩級運算的算式,應先做哪級運算,后做哪級運算?

  討論得出:一個算式里,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做第二級運算,后做第一級運算。

 。4)練習:先說出運算順序,再算出得數(shù)。

 、貾37“做一做”;②3.6÷1.2+0.5×5。

  思考:①上題如果要先算1.2+0.5應怎么辦?(加小括號。)

 、谌绻人悖1.2+0.5)×5應怎么辦?(加中括號。)

  教師介紹:小括號“( )”是公元17世紀由荷蘭人吉拉特首先使用。中括號“[ ]”是公元17世紀首次出現(xiàn)在英國的互里士的著作中。

  小括號和中括號的作用是什么呢?(改變算式中的運算順序。)

  3.試做例3:3.6÷(1.2+0.5)×5= 3.69÷[(1.2+0.5)×5]=

 。1)兩題運算順序是怎樣的?(一個算式里,如果有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2)學生試做

  3.6÷(1.2+0.5)×5

  =3.6÷1.7×5

  3.6÷[(1.2+0.5)×5]

  =3.6÷[1.7×5]

  =3.6÷8.5

  計算中出現(xiàn)3.6÷1.7和3.6÷8.5除不盡時,教師講解

  在四則混合運算過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數(shù)位數(shù)較多或出現(xiàn)循環(huán)小數(shù)時,一般保留兩位小數(shù),再進行計算。

  要想保留兩位小數(shù),只需除到第幾位?(一般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數(shù),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兩位小數(shù)。)

  學生繼續(xù)計算后,訂正

  3.6÷(1.2+0.5)×5

  =3.6÷1.7×5

  ≈2.12×5

  =10.6

  3.6÷[(1.2+0.5)×5]

  =3.6÷[1.7×5]

  =3.6÷8.5

  ≈0.42

  提問:為什么①題中第二步要用約等于號“≈”,而第三步卻要用等號“=”。(因為在第二步計算時,3.6÷1.7除不盡,在第二步計算時,要取它的商的近似值2.12,所以在第二步要用“≈”連接;而第三步用2.12乘以5,得到的積10.6是準確的結果,應該用等號連接。)

  4.小結

  (1)什么情況用等于號?什么時候用約等于號?(當除不盡或者商的小數(shù)位數(shù)較多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兩位小數(shù),在保留兩位小數(shù)取近似值的這一步,要寫約等于號;當取準確值時,用等號。)

 。2)要改變算式的運算順序,可以怎么辦?(可以使用小括號、中括號。)

 。3)有括號的算式,運算順序怎樣?(一個算式里,如果有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三、鞏固反饋

  1.P38:做一做。

  2.P40:1①②,2①②。

 。1)說出運算順序;

 。2)計算并且驗算;

 。3)訂正并小結驗算方法。

  驗算方法:①原式驗算;②互逆驗算;③交換驗算。

  3.判斷下面各題,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并說明原因。

 。1)0.8-0.8×0.7=0( );

 。2)1.6+1.4×2=6( );

 。3)50-3.9+6.1=40( );

 。4)20÷2.5×4=32( );

  (5)9.6+0.4-9.6+0.4=0( );

 。6)4.8×2÷4.8×2=1( )。

  4.P40:4。先計算填空,再列出綜合算式。

  5.課后作業(yè):P40:1③④,2③④,3。

  設計說明:

  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是在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及小數(shù)四則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小學數(shù)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答應用題的基礎。教學中通過學生對具體算式的分析及計算,引導學生對四則混合運算順序進行概括、總結和提高,使學生對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有系統(tǒng)的認識,以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相同,學生容易掌握,但又容易被數(shù)字迷惑,造成錯誤,因此設計判斷題,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

  約等于符號的使用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容易被學生忽視,采取由學生先試做,再講道理的方法,給學生留下較深的印象。

  為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加強了口算練習,并要求學生驗算,重視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案:數(shù)學運算9

  學生獨立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列式計算,并獨立嘗試畫線段圖。

  指名板演后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總結:要求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就要從西寧到拉薩的鐵路全長中去掉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而要求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多少千米,就要從西寧到拉薩的鐵路全長去掉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

  請觀察以上兩道問題與之前第(1)題有什么聯(lián)系?

  總結:第(1)題實際是已知兩個數(shù),求它們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2)(3)題是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做減法。

  想一想:減法是一種怎樣的運算。

  總結: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叫做減法。在減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shù),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叫做減數(shù),所求的另一個加數(shù)叫做差。

  2、探究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你能說一說加法和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嗎?

  小組討論后匯報交流,教師并板書。

  你覺得加法和減法之間有什么關系?用一句話來概括。

  教師總結: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三、鞏固發(fā)散

  1、根據(jù)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寫出下面算式對應的兩道減法算式。

  125+346=471

  34+595=629

  654+528=1182

  2、獨立完成P3做一做,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814+1142=1956(千米)1956—1142=814(千米)

  1956—814=1142(千米)

  加法:把兩個數(shù)合并成一個數(shù)的運算減法: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

  和=加數(shù)+加數(shù)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

  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

  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滬教版四年級下冊《四則運算》數(shù)學教案

  滬教版四年級下冊《四則運算》數(shù)學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復習四則運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復習四則運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做題習慣和檢查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四則運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四則運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巡視學生練習情況,集體校對。

  做口算練習第一頁上的1。

  二、情境引入

  學習有關奧運的知識。

 。ǔ鍪举R年卡)談話:這是老師在假期收到的賀年卡,你認識它嗎?(福娃)

  說說有關“福娃”的知識

  三、四則運算練習

  1、提問:

  你想了解更多奧運知識嗎?

  正確計算結果就有答案了!

  學生同桌說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

  1。沒有括號的計算題。

  出示:

  2630—867+133

  581—31×18

  做完自覺復習

  2。有括號的計算題。

 。158+125)×2

  196÷(712—698)

  456÷19×83

  交流自己檢查的方法。

  3。小結計算順序并練習。

  組織學生集體校對答案。

  齊讀奧運知識

  2、將答案填入書本第一頁,全班一起朗讀有關奧運知識。

  3、你們還想了解嗎?

  33×(225÷15)

  944÷(105—89)

  1210÷(89+21)

  2112÷(16×3)

  134×16÷67

  1300×(700÷10)

  組織學生集體校對答案。

  學生同桌說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

  做完自覺復習

  交流自己檢查的方法。

  齊讀奧運知識

  將答案填入書本第一頁,全班一起朗讀有關奧運知識。

  四、課堂總結

  歸納:四則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我們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問題

  板書設計

教案:數(shù)學運算10

  活動目標:

  1.知道手指代表的數(shù),會用手指進行5以內的加法運算。

  2.能準確用手指進行運算,具有良好的游戲規(guī)則。

  活動準備:

  ppt課件、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游戲導入。

  教師與幼兒一起做手指游戲“手指變變變”(游戲附后)

  2.手與數(shù)的認識。

 。1)師:我們的手指不但會做手指變變變的游戲,還會做數(shù)學游戲,今天我們就和手指一起做數(shù)學游戲吧。

 。2)學習手指定數(shù)口訣??

  師:小朋友,在和手指進行數(shù)學游戲前,一定要找到一把游戲打開游戲大門的'鑰匙,這把鑰匙就是一條口訣。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句口訣。

  口訣:食指伸開“l(fā)”,中指伸開“2”;?無名指為“3”,小指伸開“4”;??

  四指一握伸拇指,拇指是“5”要記住。

 。3)游戲:看誰出的快。

  玩法:教師報數(shù),幼兒伸手指,看誰最快。

  3.手指運算。

  (1)師:小貓今天要在家里開宴會,它在統(tǒng)計菜單,算算要買的食物數(shù)量。請你們用手指算算,小貓每種菜要買多少?看誰算的最快。

 、儇垕寢屢1條魚,貓爸爸要吃2條魚,一共要買幾條魚?

 、谛『镒右2條香蕉,猴媽媽要吃3條香蕉,一共要買幾條香蕉?

 、坌⊥米右砸桓}卜,兔子媽媽要吃4根胡蘿卜,一共要買幾條胡蘿卜?

  活動延伸:

  1.在數(shù)學區(qū)域中投放算式條,讓幼兒在自主游戲中進行手指運算。

  2.閱讀幼兒用書,完成p6任務。

  附:手指游戲

  手指變變變

  一根手指頭呀(雙手握拳食指伸直),變呀變呀變呀(兩手手指對繞)

  變成毛毛蟲呀,爬呀爬呀爬呀,(食指動一動做蟲子蠕動的樣子,可以從腿爬到頭上)

  二根手指頭呀(雙手握拳食指中指伸直)變呀變呀變呀(兩手手指對繞)

  變成小白兔呀,跳呀跳呀跳呀(食指中指放在頭上,作小白兔跳動樣子)

  三根手指頭呀(雙手握拳食指中指無名指伸直),變呀變呀變呀(兩手手指對繞)

  變成小花貓呀,喵~~喵~~(雙手三根手指放在嘴前作拉動胡須狀)

  四根手指頭呀(雙手握拳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伸直),變呀變呀變呀(兩手手指對繞)

  變成小螃蟹呀,爬呀爬呀爬呀(雙手四指彎曲,手心向下,左右晃動)

  五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呀(兩手手指對繞)

  變成小蝴蝶呀,飛呀飛呀飛呀,(雙手手臂打開扇動)

 。ㄗ詈笠痪淇梢宰兓纾何甯种割^呀,變呀變呀變呀,變成大老虎呀,啊嗚~~~~

  五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呀,變成大紅花呀,搖呀搖呀搖呀)

教案:數(shù)學運算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三步式題。

  2.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能熟練地進行計算。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探索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動畫混合運算】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師提問: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運算?它們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使學生明確:當只有加減或乘除法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當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如果有小括號,先算括號內后算括號外。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1:計算74+10053

 。1)請學生讀題,教師提問:看到題目后你想給同學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①這道題包含哪些運算?②按照以前學習的運算順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分小組討論上述問題并匯報。

 。3)學生動手獨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訂正。

  教師提問:你能按照這道題的運算順序讀題嗎?請學生兩人一組用數(shù)學術語嘗試讀題。

  教師訂正:74加10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積,和是多少?

 。4)教師將上題變成74+10035和74-10035兩題.教師提問:誰能按照運算順序讀出題來?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

 。5)先說出下面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指名板演并訂正)

  65-642 38+5673

  引導學生思考:通過演算這幾道混合運算式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使學生明確: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式題里,應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乘除連在一起,或加減連在一起,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出示例2:計算(440-280)(300-260)

  (1)學生自讀題目:440減280的差乘300減260的差,積是多少?

 。2)引導學生思考:這道題含有哪些運算,與前邊的習題比較有什么不同?應該怎樣計算?

  (3)學生試做?赡艹霈F(xiàn)兩種不同解法,板貼出來:讓學生比較評議以上兩種解法,哪種解法更簡便?

  教師提問:看到這道題的簡便解法你聯(lián)想到什么?這種格式與復習的哪道題相似?

  (4)教師讓學生先按照運算順序用數(shù)學用語讀題再獨立完成。

 。59+21)(968)

 。220-100)(152)

  教師提問:通過計算這三道題,你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嗎?

  三、鞏固提高。

  1.計算下面各題(試著用術語讀出下面各題)

  700-854

 。275-35)(17+43)

  480(9616+6)

 。1540-360)6

  注意強調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要明確:括號里有兩級運算,同樣先算乘除法,后做加減法,小括號要照抄下來。

  2.按照各圖制定的運算順序,在□里填上得數(shù).填數(shù)后,根據(jù)運算順序列出綜合算式,訂正。

  四、課堂小結。

  要完成一道混合運算,它的計算步驟是。

  ①審題,看清運算符號、數(shù)字、有沒有小括號,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谟嬎。

 、蹤z驗,包括運算順序,計算是否正確。

  五、布置作業(yè)。

  14+164-50

  74+(966-8)

  72-45+12111

  252018(806-799)

教案:數(shù)學運算12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以及帶有小括號的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及算法。

  2.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養(yǎng)成用簡明、靈活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習慣。

  重點難點:

  掌握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練習。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8+1/8+3/8

  2.算一算。

  100+25-18

  75-25+15

  24-(18+3)

  學生計算,完成后提問計算的順序。

  3.揭示課題。

  我們學過了分數(shù)加、減法,掌握了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這一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板書課題: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二、新課講授

  1.出示教材第97頁例1的表格。

 。1)讓學生讀懂表格的內容,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2)老師出示第一個問題: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幾分之幾?

 。3)提問: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樣列式?

  板書:1/2+3/10-1/5

 。4)請學生試著算一算,集體交流計算方法。

  老師巡視,請不同算法的同學板演。

  讓學生將這兩種計算方法進行比較,看出哪一種更簡單,確定自己喜歡的方法。

 。5)小結計算方法:計算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時,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進行計算,計算時,可以根據(jù)題目的特點和自己的情況靈活選擇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個問題:裸露地面儲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幾分之幾?

 。1)先讓學生看懂表格內容,然后老師提問:在這個問題中,把什么看作單位1?7/20是什么意思?

  (2)請學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請學生試著計算,并指名板演這兩種方法的計算過程。

  提問: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帶有小括號的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該怎樣計算?

教案:數(shù)學運算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部混合運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含有兩級的兩步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細觀察,收集信息,解決問題

  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問題:1. 同學們做什么呢?

  2. 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和讀書有關的信息?

  3. 要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二)反饋交流,總結加減運算的順序

  分步算式

  綜合算式

  53-24=29

  29+38=67

  問題:像53-24+38這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能說說你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嗎?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 右的順序計算。

 。ㄈ⿲W習脫式計算格式

  29+38 =67

  問題:1. 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說明:(在“53-24”的下面畫上橫線)為了清楚地看出運算的順序,可以脫式進行計算,呈現(xiàn)出運算的順序和每次計算的結果。在算式的下面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果(29),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shù)照抄下來(+38),在算式的下面再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67)。注意:把等號上下對齊。

  問題:2. 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3. 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我們是怎么算的啊?

教案:數(shù)學運算14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1.知道加法結合律、乘法結合律的內容和字母表達式。

  2.會運用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的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

  3.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愛心”的思想教育。

  2.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的內容和字母表達式。

  會運用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的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

  3.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4.標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以最快的速度求出下列各組數(shù)的和。

 。1)32、40、68

  (2)700、500、300

 。3)1000、1500、8500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算出答案?

  生1:我把32和68先加起來,是100,然后加68。

  生2:我把700和300先加起來,是1000,然后加500。

  生3:我把1500和8500先加起來,是10000,然后加1000。

  2.師:當三個數(shù)相加時,其中的兩個數(shù)相加能湊成整十、整百、整千或整萬數(shù),計算就能簡便。剛才的計算中都運用了一種運算定律,這節(jié)課我們在學習新的運算定律。

  3.出示課題

  二、新課探究

  探究一:

  1、師問:截止1月11上午,共賣出多少罐果汁?怎樣計算?

  生1:463+455+545生2:463+455+545

  =(463+455)+545=463+(455+545)

  =918+545=463+1000

  =1463=1463

  師讓學生比較后問: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生1:兩個算式的結果是相同的。

  生2:我覺得第二種較好。

  2、師:這樣我們就能得到一個什么結論呢?

  463+455+545=(463+455)+545=463+(455+545)

  師:誰還能再舉一些類似的例子呢?

  生1:6+7+3=(6+7)+3=6+(7+3)

  生2:……

  3、出示:

  填空27+36+6427+36+64

  =(27+36)+64=27+(36+64)

  =63+64=27+100

  =127=127

 。ā酰酰64=27+(□+□)

  4、概括結論:

  師:黑板上的這么多的例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請你們在小組里討論一下。

 。ㄉ厦鎯傻朗菐讉數(shù)相加?分別是哪兩個數(shù)相加?結果怎樣?)

  得到:三個數(shù)相加,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shù),或者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加,再和第一個數(shù)相加,它們的.和不變。

  師:這叫做加法結合律。

 。ń沂菊n題:加法結合律)

  5、字母表示

  1)如果a=5、b=4、c=6,該如何表示?

  2)用自己的算式來表示加法結合律

  3)師:一般我們分別用字母a、b、c表示三個加數(shù),那么加法結合律用字母該如何表示?

  板書:a+b+c=(a+b)+c=a+(b+c)

  6、練一練:

 。33+16)+84=□+(16+□)生1:填33、84

 。168+24)+76=□+(□+□)生2:填168、24、76

  (25+□)+72=□+(28+72)生3:填25、28

 。╝+□)+c=a+(b+□)生4:填b、c

  師:右邊圓括號里的和是多少?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用處

  探究二:

  1、講解例題(出示投影)

  出示:小胖的爸爸買了3大箱果汁,每箱18罐,每罐4元,一共付多少錢?問:你是怎樣算的?

  生1:

  第一種:

  3×18×4是怎樣想的?

  =(3×18)×4“3×18”表示什么?

  =54×4再乘4表示什么?

  =216(元)

  生2:

  第二種:

  3×18×4

  =3×(18×4)18×4“表示什么?

  =3×72“3×72”表示什么?

  =216(元)

  師:請學生分別讀一下兩個算式,因為這兩個算式計算結果相等,所以我們可以把這兩個算式用等號師板書:

  3×18×4

  =(3×18)×4

  =3×(18×4)

  2、初步練習,比較歸納:

  1)出示:

  26×8×12526×8×125

  =(26×8)×125=26×(8×125)

  =208×125=26×1000

  =26000=26000

  師:請左邊的小朋友按照運算順序算算左邊的題,右邊的小朋友按照運算順序算算右邊的題?纯凑l算得快!

  生反饋:

  師問:為什么右邊的同學算得都比較快呢?

  兩種算法得到的答案都是26000,所以也可以用等式表示出來,誰來說說看!

  生1:因為8×125=1000,所以把它們放在一起先乘了。

  板書:

  26×8×125

  =(26×8)×125

  =26×(8×125)

  2)師:像黑板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誰能再來舉一些例子呢?

  學生舉例:

  □×□×□

  =(□×□)×□

  =□×(□×□)

  3)師:觀察一下,黑板上的這些例子都有什么相同點?小組討論一下。

  得到:三個數(shù)相乘,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乘,再乘第三個數(shù),或者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乘,再和第一個數(shù)相乘,它們的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乘法結合律。

 。ǔ鍪菊n題:乘法的結合律)

  字母表示

  師: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個數(shù),那么乘法結合律用字母可以怎樣表示?

  板書:(a×b)×c=a×(b×c)

  三、課內練習

  練習一:

  36×71×26=(____×_____)×26

  57×95×83=57×(____×____)

  ●×▲×★=___×(▲×__)=(___×▲)×____

  問:你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比較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師生共同小結:結合律是三個數(shù)相加、相乘的規(guī)律,即可以從左往右依次計算,也可以把后兩個數(shù)先相加(乘),和(積)不變。

  練習二:

  連線:

  a×(b×c)24+(42+58)

  76+18+2276+(18+22)

  42+24+5867×(125×8)

  67×125)×8(a×b)×c

  練習三

  運用運算定律填空

  1)34+25+66=___+(___+____)

  2)56+72+44=___+(___+____)

  3)25×78×40=(____×____)×78

  4)75×8×2×125=(____×____)×(____×____)

  課堂小結

  四、本課小結:

  三個數(shù)相加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shù),或者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加,再和第一個數(shù)相加,它們的和不變,這叫做加法結合律。

  (a+b)+c=a+(b+c)

  三個數(shù)相乘,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乘,再乘第三個數(shù),或者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乘,再和第一個數(shù)相乘,它們的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a×b)×c=a×(b×c)

  課后習題

  五、回家作業(yè)

  作業(yè):練習冊P/46~47

教案:數(shù)學運算15

  有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4頁例3。

  【教學目標】

  1掌握有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經歷探索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計算方法的過程。

  3在計算中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讓學生體會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四則混合運算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有括號的兩步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或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說—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124÷4+13600—30×172

  播放課件:小紅與媽媽一起到服裝商場去買衣服。媽媽告訴售貨員買一件成人衣服,售貨員報價:78元。媽媽:再買3件同樣的兒童服裝。售貨員:一共要213元。小紅:兒童服裝多少錢—件呢

  教師:這個問題該怎樣解答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究

  1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 怎樣才能求出兒童服裝的價錢呢

  2 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說說是怎么想的。

  3全班交流匯報,總結方法。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213—78÷3213÷3-78(213-78)÷34引導學生分析對比,得出正確的算法。

  教師:第一種方法和第二種方法,應該先算什么呢“78÷3”、“213÷3”分別表示什么

  學生1:“78÷3”表示把成人衣服的價錢平均分成3份。

  學生2:“214÷3”表示把買一件成人衣服和3件兒童衣服的總價平均分成3份。

  教師:這樣求出來的,是一件兒童服裝的價錢嗎

  學生:不是。

  教師:第三種方法應該怎么算呢先算什么“213—78”表示什么再除以3呢

  學生1:先算“213—78”,表示 3件兒童服裝一共要多少錢。

  學生2:再除以3就是求一件兒童服裝要多少錢。

  教師:第三種方法與第一種方法比較,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1:第三種方法有括號,第一種方法沒有。

  學生2:第一種方法先算除法,第三種方法先算減法。

  學生3:第三種方法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第一種方法沒有括號,要先算除法。

  教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算式里有了小括號,就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小括號的作用就是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

  4嘗試練習。

  教師:請看,你知道這兩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嗎同桌互相說說。(125—87)×25455÷(102-97)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這兩道題后,集體訂正。

  [點評:本段教學以學生熟悉的購物活動為素材,從生活情景中提出數(shù)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對解 掌握有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

  三、鞏固運用

  1算一算,并說說有什么不同。100—72÷4(100—72)÷4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說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兩種混合運算的方法及小括號的作用。

  2第7頁,練習一,第4題。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來讀這兩個算式,通過讀讓學生體會它們運算順序的不同。

 。1)100加10乘10的積,和是多少

 。2)100加10的和,再乘10,積是多少可以讓學生反復讀兩遍,體會運算順序的不同,然后再計算。

  3第8頁,練習一,第5題。這是兩種混合運算的綜合練習,通過練習讓學生能分清它們的運算順序,并正確進行計算,以利更熟練地掌握兩步四則混合運算的方法。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呢

 。ū景咐赏跏翊ㄌ峁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第5~6頁例4、例5及課堂活動,練習一第11題。

  【教學目的】

  1經歷用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獲得解決問題的實際體驗。

  2會解決涉及倍數(shù)關系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計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運算順序。125×4+54340×2—120(90—25)×32

  情境引入

  教師:你知道哪些動物可以稱得上是森林醫(yī)生嗎

  學學生:啄木鳥、山雀。課件出示例4的情境圖讓學生觀察,觀察后提出問題(或讓學生直接觀察教科書上的插圖)。

  學生:啄木鳥每天吃多少只害蟲

  教師:我們學習了混合運算,今天我們就來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點評:注重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對解決問題所需知識的復習,為學生解決問題做準備。]

  二、自主探索

  1教學例4。

  教師:從這個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數(shù)量他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學生1:山雀每天吃害蟲165只。學生2:啄木鳥每天吃的害蟲比山雀的3倍少45只。

  教師:啄木鳥每天吃害蟲有山雀的3倍那樣多嗎

  學生:沒有,比3倍少。

  教師:你能用圖(最好是線段圖)表示出他們每天吃害蟲的關65×3得到山雀吃害蟲只數(shù)的3倍是多少,但是啄木鳥每天吃害蟲的只數(shù)沒有山雀的3倍那樣多,而是比3倍少45只,所以,還要在此基礎上減去45只才得到啄木鳥每天吃害蟲的只數(shù)。

  指導學生寫出答語。

  教師將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學生畫線段圖并獨立解決,然后交流。

  學生1:我的線段圖這樣畫:學生2:我是這樣列式的:165×3+45。

  教師:你發(fā)現(xiàn)這兩個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學生:相同點是啄木鳥每天吃害蟲的只數(shù)與山雀吃害蟲的只數(shù)都有倍數(shù)關系。但一個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計算出3倍后要減去45只;一個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計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

  [點評:本環(huán)節(jié)一是注重學生對問題情境的理解,掃除解決問題的障礙;二是注重讓學生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三是教師注意對學生探索的指導,特別是對畫線段圖的指導,讓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

  2。教學例5。

  教師:剛才我們解決了森林醫(yī)生吃害蟲的問題,下面我們來解決小朋友在集郵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課件出示例5(或讓學生直接觀察例題插圖),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學生獨立解決,再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解決方法。全班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學生1:我這樣思考:要求小青有多少張郵票,必須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張郵票,因為題中告訴了小青的郵票張數(shù)是小明的3倍。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張郵票,可以直接用80減去15,因為題中告訴了小明比小華少15張。由此可以這樣列式:(80—15) ×3。

  學生2:我這樣思考,根據(jù)小明比小華少15張郵票,可以求出小明的郵票張數(shù)為:80—15=65張。根據(jù)小青的郵票是小明的3倍可以求出小青的郵票張數(shù),即:65×3=195張。列成綜合算式是:(80—15)×3。指導學生寫答語。

  [點評:學生有例4解決問題的實際體驗,這里先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交流,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注意強化分析法和綜合法這兩種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三、活動思考

 。ㄍ瓿傻6頁課堂活動)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先在組內交流思考方法,再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全班交流。

  學生:相乘或與9相乘的積在80與100之間,由此我想到了90與99,由題中告知:按3顆或9顆的拿都要剩1顆,由此這些糖可能是91或100顆,但是題中又說到這些糖要比100顆少,所以應是91顆。

  四、獨立練習

  學生完成練習一第10題,做后交流。

  五、小結教師

  通過今天的問題解決,你有什么收獲

 。ū景咐筛肚锲继峁┝x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教案選用

【教案:數(shù)學運算】相關文章:

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03-06

數(shù)學教案:減法的運算01-24

數(shù)學教案混合運算02-10

混合運算數(shù)學教案02-23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01-27

教案:數(shù)學運算15篇02-26

教案:數(shù)學運算(15篇)02-26

數(shù)學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教案02-11

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 15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