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學數學教案4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二年級數學下冊,課本第37~39頁。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中的現實場景認識銳角和鈍角,了解銳角和鈍角的特點。
會區(qū)分并在實物中找到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用相關工具畫直角、銳角和鈍角。
學生體驗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認識銳角和鈍角,并理解與直角的關系。
2、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動手折疊或正確的畫出銳角和鈍角。
【教具準備】
三角尺、紙張、光盤。
【學具準備】
學生三角尺,紙張、小棒、剪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位新老師,大家想見見她嗎?
2.新老師帶我們到一個好玩的地方去看看。00:33播放光盤(游樂場),00:50暫停。讓學生先看:你發(fā)現了什么數學秘密。
然后點名讓學生說說。
3.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下面我們把這些角請出來02:00播放光盤,02:20暫停,
你認識哪些角?學生回答。
他說得對嗎?你有什么辦法驗證?請學生用三角板驗證。
4.生活中還有很多角。我們再到橋上去找找。05:25播放光盤,06:10暫停,你從中找出了些什么角?指名回答。
電視機里的.小朋友還找到哪些角?08:27播放光盤。
5.這些角在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你能給這些角分類嗎?09:35播放光盤,10:25暫停。小組合作,先分清每個人干什么。分類時可以請三角板來幫忙。
學生小組討論分類。
6.小組匯報分類情況。你們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電視機里的同學是怎么分的?播放光盤10:53,展示機內學生分類情況。
7.小結分類情況。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
二、探究新知,動手操作
1.我們剛才把這些角分成三類,直角已經有了名稱,你能給這些角取個名字嗎?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我們來聽聽電視機里的同學取了什么樣的名字。14:08播放光盤。
小朋友說得真形象!數學上我們就把比直角小的角叫銳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銳角和鈍角。
板書課題。
2.誰能再說說什么樣的角是銳角,什么樣的角是鈍角?指名說。
3.閉上眼睛想一想直角、銳角和鈍角。
4.生活中還有很多銳角和鈍角,你能找出來嗎?
16:03播放光盤
課前游樂場中的角是什么角?18:58播放光盤,19:15暫停。讓學生說一說。
你在生活中見過銳角和鈍角嗎?讓學生指一指。
5.你會做一個角嗎?請你動手做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可選擇紙張、小棒、剪刀等材料)。
說說你做的是什么角。
學生匯報展示。
還有不同的嗎?
6.你能畫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嗎?
學生動手畫一個自己喜歡的角。
學生匯報。
同桌互相欣賞一下畫的是什么角。
7.接下來新老師請大家做一個游戲,好嗎?24:05播放光盤,猜角,比比誰猜得又快又準。機內外互動。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兩位新朋友,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四、課后作業(yè):
這節(jié)課同學們和電視機里的同學都收獲不少,下課以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銳角和鈍角,并說給家長聽。
機動活動:用三角板拼一拼,能拼出哪些角?分別是什么角?
小組合作。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統(tǒng)計表。
2、使學生在練習中,在收集、整理、分析、決策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促進,掌握本單元內容。
教學重點:
體驗統(tǒng)計過程,能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
教學教法:
探究性實踐作業(yè)。根據學生的實踐作業(yè)進行分析、推理、判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出示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統(tǒng)計表。
2、使學生在練習中,在收集、整理、分析、決策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促進,掌握本單元內容。
二、出示自學指導
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6題。
1、師: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么?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情況,并將結果填入第6題表格內。
出示統(tǒng)計表。
提問:要完成這項統(tǒng)計,你準備怎么辦?
2、引導學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舉手或組內報名,小組匯報等。并說出統(tǒng)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數據”。(強調數據的準確性。)
3、從你的統(tǒng)計中,你發(fā)現了什么?有什么建議?
回答教材上的問題。
討論:根據調查結果,說說買哪幾種水果合理。
三、探究新知,自主探索
1、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4題。
。1)談話:同學們,我們班誰的家里有車?(家里有車的同學舉手,了解學生家里有車的情況。)
這么多同學家里有車,隨著社會水平的提高,各種各樣的車輛越來越多,你們看,幾個同學正在統(tǒng)計一個路口10分鐘內所通過的'各種交通工具的數量。根據他們的記錄結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車、大巴車、小轎車、摩托車各開過多少輛嗎?
(2)小組內分工,分發(fā)記錄單。
學生填寫,匯報,教師展示。
種類 面包車 大巴車 小轎車 摩托車
輛數 6 8 33 12
。3)回答問題。
這個路口10分鐘內通過的哪種車最多?哪種車最少?(小轎車最多,面包車最少。)
<<<12>>>
如果再觀察10分鐘,哪種車通過的數量可能最多?(放手讓學生討論,說出理由。)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5題。
出示統(tǒng)計表,要求學生根據統(tǒng)計表回答問題:每種書有多少?
回答問題(1)和(2)。
討論:圖書室要新買一批圖書,你有什么建議?
四、當堂檢測
完成教學“練習一”的第7題。
1、出示條形統(tǒng)計圖。
讀懂統(tǒng)計圖。
圖中1格代表( )份。
說說每天的銷售情況。
2、哪天賣出的《電視報》的數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還能發(fā)現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議?(學生自由發(fā)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電視報》,上面的數據應該怎么表示?
小組討論,互相說說。
指名回答說出數據。
教師小結:如果數據比較大,用一格有時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們在讀條形統(tǒng)計圖時,先要讀懂每格表示多少。
五、課堂小結
你覺得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感覺自己表現得怎么樣?
六、 抽查清
下面是本班同學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情況記錄
動畫片:12人 電視。10人 體育:9人 新聞:8人
把上面的數據記錄下來并回答問題。
節(jié)目 動畫片 體育 電視劇 新聞
人數
。1)喜歡( )電視節(jié)目的人數最多。
。2) 共調查了( )名同學。
種類 連環(huán)畫 故事書 科技書 其他書
數量 20本 35本 45本 40本
。3)如果是你看電視,你會選什么節(jié)目?
下表是二(2)班圖書角的藏書情況
。1)哪種書最多?
(2)圖書角的藏書共有多少本?
(3)圖書角要買一批新書,你有什么建議?
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本課題教時數:本教時為第7教時備課日期8月31日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乘法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分數乘法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系式,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復習
二、教學新課
二、 鞏固練習
三、小結
四、作業(yè)
1、解答應用題。
學校舞蹈隊有32人,合唱隊的人數是舞蹈隊的,合唱隊有多少人?
一人板演。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
2、引入新課
1、教學例3
。1)讀題,說明條件和問題。
問:題里哪個月份的產量與呢個月份的比?要先畫哪個月份產量的線段?(畫線段圖)表示五月份產量的線段要怎樣畫?(畫線段圖)增加的臺數是哪個數量的1/5?要求什么問題?指的線段上那一部分?(在線段上表示)
(1)討論:這道題例哪個數量是單位1?為什么?哪個臺數是四月份臺數的1/5?
要求五月份比四月份增產多少臺可以怎樣想?
。▽W生看著線段圖,自己先試著說一說。)
指名學生口述。
。2)按照這樣想的過程,列式計算。
。3)小結。
2、教學試一試
問:告訴我們什么條件?現在的價錢比原來降低了是指降低的價錢是哪個數量的?要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哪個數量是單位1的?
解答這道題可以怎樣想?
學生練習。
問:數量關系式什么?為什么用原價乘就是降低的價錢?
從上面解題的.過程可以看出,解題學習的應用題也和前一節(jié)課一樣,關鍵式先確定單位1的數量,接著要弄清與題里幾分之幾對應的式什么數量。這些數量之間的關系就是單位1的量乘幾分之幾就等于與它對應的數量。
1、練一練1
2、練習三7說出單位1的量
把數量關系填寫完整
3、練一練2
口述思考過程。提問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4、練習三10
口答算式和結果。
為什么用求棗子比栗子多的噸數?
5、練習三12
練習三8、9、10
板書:單位1的量幾分之幾=對應數量
課后感受
充分借助線段圖使學生理解此類應用題也是在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個別同學要加小灶.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長短、高矮都屬于比較物體長度的問題。是學習計數、計算和ht的學習的準備性知識。比高矮有兩方面內容:一是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高矮的方法。這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節(jié)課。主要使學生感知高矮的概念。探索比的方法。教學時采用自主探索、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方式。首先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觀察,初步感知人或物體有高有矮,引出高矮的概念;接著讓學生想一想怎么知道人或物體有高有矮的,引出比較的方法,讓學生去探索;最后通過各種活動、游戲。讓學生體驗比較的方法。加深對高矮概念的認識。
【學情分析】
低年級兒童在入學前,己經通過對各種物體的感知。初步積累了有關比長短、比高矮的感性經驗。但由于學生年齡小。觀察能力有限,看問題、觀察物體不全面,所以教學時,注意采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并在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別人意見、虛心向他人學習的好習慣。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設計各種比較的活動。讓學生去探索。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時進行評價,使學生飾得看問題要全面,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感知人或物體有高有矮。
2、通過組織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探索、學會比較高矮的方法。體驗長短、高矮都是比出來的。都是比較物體長度的問題。
。ǘ┻^程與方法1、在真實的情境中讓學生經歷體驗比較高矮方法的過程,加深對高矮概念的認識。
2、在比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師指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和提出有關比較簡單的數學問題并學會交流。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通過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形狀相同但高矮不同的兩個瓶子、繩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ㄒ唬┮龑в^察教師選四名高矮差距較大的學生到講臺。讓學生觀察。
問:看到他們四個同學。你想告訴老師什么?
(二)交流匯報學生觀察后,先與同位說一說,再匯報。
學生可能說衣服的顏色不同、男女性別不同、有胖有瘦、有高有矮等。教師都給予肯定。
啟發(fā)引導說出學生有高有矮。
教師板書:高矮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此情境是通過學生觀察引出“高矮”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初步感知人或物體有高有矮,自然有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ㄒ唬┮胙芯康膬热萁處熯x兩個高矮差不多的學生。站在講臺兩邊。讓學生判斷誰高誰矮。
學生觀察后匯報(學生可能說:看不出誰高誰矮;蛘f甲高、乙高、一樣高)。
。ǘ┨骄勘容^高矮的方法1、怎樣知道人或物有高有矮呢?
2、小組討論交流比較高矮的方法。教師參與其中。
3、小組匯報、交流學生可能說出:(”兩人站在一起比;(2)兩人拉緊繩放在頭頂?茨念^高;(3)用尺子量;(4)用小棍搭個小橋讓他們通過;(5)靠墻作記號等。只要有道理。教師就給予肯定。
(三)強化比較的.方法1、讓學生再來比一比。
。1)教師選一男(高)一女(矮)兩生上臺比一比。
要求:比一比,說一說。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學生比較后會說:、‘男生高!苯處煶脵C和男生站在一起。讓學生比一比:“我們倆比。誰高誰矮?’’學生會說:“老師高!苯處熥プC會問:‘。為什么你們剛才說男生高,現在又說老師高至到底這個男生是高是矮呢?”
。2)小組討論。應怎樣把話說清楚。說完整。
匯報時。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再請兩個同學來比一比。
學生比時。讓一生站在講臺上。一生站在講臺下。教師問:
“這樣比行嗎?為什么?’’再讓一生抬起腳后跟比。問:‘。這樣比行嗎?為什么?,’
學生一定會說:這樣比不行。教師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不行。學生可能會講:不合理、站得不一樣高、應站在同一水平線上比等。
3、出示兩個瓶子(下面不齊。并用紙遮住。只讓學生看到上半部分)。
問:猜一猜,這兩個瓶子哪個高?哪個矮?
大多數學生會說:上面高的那個高。這時教師再打開紙讓學生比一比。
【設計意圖】:在創(chuàng)設的各種情境中。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
并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親自體驗比較高矮的方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信心。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讓學生學會聽取他人意見。從中受益。
學會合作。活動中鼓勵學生大膽說。在說的基礎上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讓不生明確高矮是相對的;比較高矮時要合理。要合乎規(guī)則。要站在同一水平線上比;還要明白比長短、比高矮都要9體看。全部看。橄得看問題要全面。
三、實踐應用。加深理解
。ㄒ唬┩队熬毩曈脤嵨锿队皟x投影練習一第7題圖。學生獨立完成(要讓學生充分說,也可和其他動物比)),
(二)摸高活動和搭高活動1、學生站在地上摸。
2、跳起來摸(活動后學生談體會)。
(三)游戲活動1、同學們,學校要舉辦運動會。從每個班選10名的學生參加入場式,咱們班這么多學生,你能用今天學的知識幫老師選出來嗎?先想一想,再小組內說一說,然后告訴老師(學生獨立思考后。再小組討論、匯報)。
2、自由結合成小組((5—8人)按高矮排成隊。比一比?茨慕M又快又好(學生自由活動后。說一說是如何排的)。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活動、游戲。使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自主參與、合作學習,充分體驗比較高矮的多種方法。加深對高矮概念的認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
暢談感受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遺憾?
讓學生自由大膽地談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談。讓學生都能體會成功的喜悅。并且感受知識是無限的。增強繼續(xù)學習的欲望。
五、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課下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體可以比長短,哪些可以比高矮。
說給同學或家長聽。
【設計意圖】:拓展延仲,既聯系生活又鞏固知識。給學生一個開放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實踐能力。
【教學反思】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本節(jié)課以師生共同活動為主。學生人人參與,主動探索。創(chuàng)設了多種實踐活動,實現了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親自體驗、觀察、感知高矮。小組合作、自主探索比較高矮的方法。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了多種方法的產生。課堂氣氛活躍。每個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每個學生都學有所長。特別是在探索比較高矮的方法和游戲活動時。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找出了不同的方法。通過小組交流、匯報,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同一問題有不同的方法,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并在活動中樹立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1-04
小學數學教案04-29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