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yōu)秀白鶴梁導游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白鶴梁導游詞優(yōu)秀
作為一名具備豐富知識的導游,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fā),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怎樣寫導游詞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白鶴梁導游詞優(yōu)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白鶴梁導游詞優(yōu)秀1
你們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涪陵,我是你們的導游——小楊,今天呢,我們將要參觀“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在我們的游船還沒抵達之前,我先對白鶴梁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白鶴梁水下石銘位于涪陵區(qū)城北長江江心,它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關于它名字的來歷眾說紛紜,但都與一個叫爾朱通微的人有關。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后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白鶴梁題記始刻于唐代廣德元年,梁上公有題刻165段,其中水文題記108段;石魚18尾,觀音兩尊,白鶴一只,主要分布在長為220米得中斷石梁上。
白鶴梁題刻共記載了自唐迄今1200年間72個年份的歷史枯水資料,白鶴梁上的石魚石刻,不但有著重要的科研和史料價值,人們還以石魚的眼睛作為枯水水標,每當江水退石魚就會露出水面也意味著一個少雨的枯水周期已經(jīng)過去,豐收年景已經(jīng)到來,有“石魚出水兆豐年”和“年年有余”之意。因此,古人就在白鶴梁上刻有“枯水季節(jié),若石魚出水面,則兆年豐千年如許”的石刻題記。經(jīng)過多年的觀察并掌握枯水變化規(guī)律的結果,有不少細心的人,就將石魚出水時間,觀魚者的姓名、籍貫和石魚路出江面到枯水線的距離用尺測出來,刊刻在石梁上,日積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極其珍貴的水文記錄,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最早的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以“石魚”作為枯水標志的古代水文站,白鶴梁上題刻縱橫交錯,篆、隸、行、草皆備,顏、柳、黃、蘇俱全,還有少數(shù)民族文字題刻,有朱昂、吳革、王士禎等歷代騷人墨客眾多的詩文題刻,集文學、書法、繪畫、石刻藝術為一體,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故有“水下碑林”之美譽。
白鶴梁現(xiàn)在已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著三峽工程的步伐,舉世聞名的白鶴梁題刻已被淹沒于水底,為了保護好這一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中國政府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在原址修建了“水下博物館”,對白鶴梁實施了最有效的保護,通過保護性的理性思考,解讀它所承載濃縮的'歷史資訊,所以白鶴梁題刻原址水下保護工程不是“紀念碑”式的,而是以人類進步的哲學思想和先進的科技手段,來延續(xù)石刻的生命歷程。也充分體現(xiàn)了新一代的我們對古代文明的尊重。好了,我們的游船已經(jīng)到達目的地了,請大家依次下船,盡情參觀!
白鶴梁導游詞優(yōu)秀2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非常高興能在涪陵和大家見面,我是你們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唐。歡迎大家來到涪陵,接下來幾天就由我陪大家一起度過了,我會熱情地為大家服務,有什么問題也可以盡管找我。希望大家能有一個精彩和難忘的經(jīng)歷。
今天我們要去的第一站就是白鶴梁了,它也是我們涪陵最富盛名的景點。白鶴梁位于我們重慶涪陵區(qū)城中心的長江之濱,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它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相傳唐朝時朱真人在此修煉,后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
白鶴梁長年淹沒在江水中,僅在冬末枯水季節(jié)露出水面。考古學家在石梁上共發(fā)現(xiàn)文字題刻165段,3萬余字,石魚18尾。題刻記載了唐廣德元年至本世紀初72個枯水年份的長江水位資料,為研究長江上游的歷史枯水水位變化規(guī)律提供了可靠資料。被譽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
白鶴梁上有黃庭堅、朱熹、等歷代騷人墨客眾多的詩文題刻,篆、隸、行、草皆備,顏、柳、黃、蘇并呈,還有淺浮雕、深浮雕、線雕、呵圖案、花邊等,風格各異,精彩紛呈,它水下碑文之多,歷史之悠久,內(nèi)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堪稱世界水下一大奇觀。
由于三峽工程的興建,位于淹沒水位線下的白鶴梁題刻將永遠沉沒于江底。為了保護好這一水下瑰寶,白鶴梁題刻水下保護工程經(jīng)國家文物局批準,建造水下博物館,該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水下博物館的保護罩體工程呈橢圓形將整個題刻平面覆蓋。水下保護罩體的墻外設有游人參觀通道,你們可以由岸上經(jīng)鋼制廊道乘自動扶梯進入水下保護體內(nèi),透過航空玻璃窗觀看白鶴梁水下題刻。除此之外,你們還可以在長江防護大堤上建造的岸邊陳列館內(nèi),通過電腦屏幕觀看水下攝像頭拍攝的水中白鶴梁題刻實況;甚至部分有需要的游客也可以潛水參觀。
目前涪陵白鶴梁已經(jīng)納入重慶市六大精品景區(qū)之一,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提檔升級改造。另外,下一步,我們白鶴梁題刻還將申請世界文化遺產(chǎn)。到時候歡迎你們再來,會有更多的驚喜。
白鶴梁導游詞優(yōu)秀3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是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館,采用“無壓容器”對水下題刻進行“原址保護”,通過水下參觀的方式,使游客領略白鶴梁千年的歷史人文和風俗民情。白鶴梁上的題刻文字記錄了自唐代以來1200多年間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具有重要的水文科學價值,被稱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白鶴梁題刻記載了自唐迄今1220年間72個年份的枯水水位,具有極其重要的`水文科學價值。古人以石魚為水標,以魚眼作為測量水位的標準,這與現(xiàn)代水文站設立“水尺零點”的原理相同。題刻集歷代名家文學、書法之大成,素有“水下碑林”之譽。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陳列展覽將常規(guī)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與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相結合,展陳手法多樣化,營造出良好的參觀氛圍,向游客充分展示白鶴梁的科學、歷史及藝術價值。
白鶴梁導游詞優(yōu)秀4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梢陨泶撍c我們的石刻來一個親密接觸,首先感謝和歡迎大家進行本次旅游,我會熱誠為大家服務,讓大家有一個精彩和難忘的經(jīng)歷。
說到白鶴梁,大家一定會有疑問:為什么叫白鶴梁?現(xiàn)在我就告訴大家吧!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后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另一種是:白鶴梁是在造山運動時天然形成的,古時候周圍環(huán)境優(yōu)美,郁郁蔥蔥,每當冬季來臨就有成百上千的白鶴飛到此處棲息,翩翩起舞,煞是奇美。白鶴梁由此得名。
白鶴梁水下石銘位于涪陵區(qū)城北長江江心,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僅在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石梁上刻有自唐廣德元年(763年)至當代的石刻題記164段,其中水文題記108段;石魚圖14尾,其中作水文標志者3尾,共計3萬字。題刻、圖像斷續(xù)記錄了1200余年間72個年份的歷史枯水位情況,對研究長江中上游枯水規(guī)律、航運以及生產(chǎn)等,均有重大的史料價值。1974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水文工作會議上,中國代表團以《涪陵石魚題刻》為題,向大會提交報告,白鶴梁的科學價值遂得到世界公認。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鶴梁已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鶴梁上的石魚石刻,不但有著重要的科研和史料價值,還有“石魚出水兆豐年”和“年年有余(魚)”之意。我們都知道燕子低飛、小魚出水是雨將要來臨的征兆,但它們只能預報下一刻的情況,不足為奇;而我們的白鶴梁卻能預報下一年的情況。因此,古人在白鶴梁上刻有“枯水季節(jié),若石魚出水面,則兆豐年”的石刻題記。白鶴梁自古就作為觀測水文的考察站,當然就吸引了不少歷代文人墨客來此觀光游覽并留下大量墨寶。白鶴梁上有黃庭堅、朱熹、龐公孫、朱昂、王士禎等歷代騷人墨客眾多的詩文題刻,篆、隸、行、草皆備,顏、柳、黃、蘇并呈,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故有“水下石銘”之美譽。
三峽工程的開建,實現(xiàn)了中國人千年的夢想。然而,當三峽水利工程建成后,陪伴了涪陵人一千多年的白鶴梁題刻也將永遠眠于水下40米深處。為了保護好這一水下瑰寶,白鶴梁題刻水下保護工程經(jīng)國家文物局批準,建造水下博物館,該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岸上陳列館”四個部組成。早在2009年5月18日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正式開管了。
待會兒,各位朋友到了白鶴梁,有三種方式參觀這些石刻,一是透過廊道的玻璃窗觀看,二是通過操縱攝像頭觀看,三是對潛水較感興趣的。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的景區(qū)就要到了,請各位做好下車準備,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注意安全,謝謝!
白鶴梁導游詞優(yōu)秀5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涪陵白鶴梁參觀,我是你們的導游張xx,大家可以叫我小張。非常榮幸有機會為大家服務,大家參觀中遇到什幺問題可以隨時找我,預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的旅程。
白鶴梁位于重慶市涪陵區(qū)長江江中心的一塊天然石梁上,關于白鶴梁這個名字的由來,一說是早年常有白鶴群集梁上;一說是唐朝時朱真人在此修煉,得道后乘鶴仙而去。不管怎樣,白鶴梁這個名字是很有詩意的。
白鶴梁是在造山運動時天然形成的,像一只俯臥在江中的巨鱷,其身長約1600m,寬約15m,東西向延伸,與長江平行,背嵴高約為138米,在叁峽大壩蓄水前,比當?shù)爻D曜畹退桓叱?至3米,隨著每年枯水期和豐水期的變化,夏隱冬現(xiàn)。
在1200多年前,也就是唐朝廣德元年,有人在白鶴梁刻下兩條石魚,記錄了當時的枯水水位。此后,效仿者不斷,共形成了石魚雕刻18尾,生動記載了一千多年來長江72個枯水年份的水位資料,被稱為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在白鶴梁石魚文化中,還有著“石魚出水兆豐年”的民間傳說。我們的祖先認為石魚出水的來年,是一個風調(diào)雨順的好年景,農(nóng)民辛勤勞作,就可以換來一個好收成,主政的地方官們,可能有一個好的政績,他們把出水的石魚稱作“祥魚”。不僅如此,自唐代啟,每當石魚出水時,歷代文人雅士,包括黃庭堅、柳公權、蘇軾、朱熹等都會乘船來到白鶴梁,吟詩作賦并將詩文題刻于巖上,至今石刻上留下了文人墨客3萬多字真跡,篆、隸、行、草皆備,所以又被譽為“水下碑林”。
20xx年整個叁峽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在長江兩岸山體上“135”、“175”水位線標志隨處可見,“時間緊迫”這是當時參與叁峽文物搶救的專家們的'共識,他們用“搶救文物”四個字來表達他們的迫切心情。配合叁峽工程進行的文物保護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叁峽工程建設的形象,是衡量叁峽工程是否是文明工程的重要標志。白鶴梁就屬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點工程。叁峽水利工程建成后,曾經(jīng)夏隱冬現(xiàn)的白鶴梁石刻將長眠于水下40米深處,為了供世人觀賞,國家創(chuàng)造性地修建了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該項文物保護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于20xx年5月18日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正式開館。
透過水下博物館的玻璃舷窗,大家可以直接欣賞白鶴梁題刻,更有解說員通過各種有趣的歷史故事,將白鶴梁1200年的歷史展現(xiàn)給大家。如果你覺得憑肉眼觀察仍不過癮,水下博物館內(nèi)還設有遙控裝置,通過這些裝置,你可以將白鶴梁拉至眼前看個夠。所有的參觀將在40米以下的水位進行,滾滾長江將從這個水下博物館的穹頂上流過,非常特別的體驗哦。當然,可能有的游客朋友們在擔心水下的安全問題,請放心,水下博物館在設計時,已經(jīng)將船只的沖撞抵壓考慮了進去,同時,水下博物館是個無壓容器,不會給身體帶來任何不適。
說了這幺多,想必大家已經(jīng)迫不及待了,我們的參觀時間是一個小時,一小時后在這里集合,在參觀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看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以防遺失,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白鶴梁導游詞優(yōu)秀】相關文章:
優(yōu)秀白鶴梁導游詞01-13
白鶴梁導游詞06-02
白鶴梁導游詞01-31
白鶴梁導游詞【經(jīng)典】11-20
白鶴梁導游詞必看01-13
涪陵白鶴梁導游詞02-22
重慶白鶴梁導游詞07-21
白鶴梁導游詞15篇02-17
白鶴梁導游詞(15篇)02-17
涪陵白鶴梁導游詞精選5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