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學生在體驗中提高作文能力的分析
摘要:學生怕寫作文,寫的作文內容空洞,存在編造、抄襲現(xiàn)象,這與他們缺乏習作方面的體驗不無關系。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應讓學生在體驗生活中積累作文素材,在習作指導中激活親身體驗,并在多種激勵中滿足成功體驗。
關鍵詞:體驗、激活、興趣、多元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然而,據(jù)我所知,目前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寫的作文內容空洞,或隨意編造,或抄襲作文。造成這種現(xiàn)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缺乏習作方面的體驗不無關系。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的自然順序應該是我認識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瀾沖擊著我,我有說話的愿望,便想傾吐,于是文章就誕生了。”這段話告訴我們:寫作的沖動來源于學生心靈的震撼。如何讓學生樂于書面表達,從而提高作文能力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體驗生活中積累作文素材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边@告訴我們“生活是作文之本”,豐富多彩的生活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那多彩如畫的校園生活,幸福歡樂的家庭生活和廣闊豐富的社會生活中,有多少閃光的內容值得我們去描繪,去歌頌。然而,由于學生缺乏體驗,對生活中的一些事往往習以為常,熟視無睹。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作一些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養(yǎng)成用心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習慣,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1、引導學生關愛校園
校園生活是學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的第二家庭。學生在校園中感受著老師的關愛、同學的友誼,也感受著集體的溫暖。由于校園生活也是教師十分熟悉和了解的,所以十分有利于引導學生關愛校園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教師應設法通過誘導,讓學生充分體驗學校生活的快樂。要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并想方設法去調動他們的各種感覺器官,用眼看一看,用耳聽一聽,用鼻嗅一嗅,動口嘗一嘗,動手做一做,用心想一想……活動中學生盡情展示自我,切身地體驗過程。課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科教學的過程之中:動手實驗,制作手工,扮演角色,游戲競賽等。課外可根據(jù)節(jié)日特點開展活動:“五一”節(jié)開展講一位科學家、發(fā)明家的故事,做一件小制作,寫一篇小論文,開一個科技信息交流會等。
此外,面對課堂內外涌現(xiàn)的大量信息資源,教師應用敏感的心靈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靈活的機智去重組,并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激發(fā)他們的內心體驗。
2、引導學生關愛家庭
家庭是學生生活的重要天地。學生與家庭成員特別親近,在溫馨和諧的家庭生活中充分展示著性格的真實。在這樣的交際環(huán)境中,引導學生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關注家庭,大膽地參與家庭生活活動?刹贾脤W生開展一些活動:今天我當家,上菜場買菜,燒飯、燒菜,洗碗;給爸爸媽媽獻上一杯茶;在“三八”給媽媽制作賀卡;在父母不在家時當一回小主人,有禮貌地接待客人;隨父母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親子活動,外出旅游……在家庭生活中,要取得家長的密切配合,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對學生參加的家務勞動、生活習慣、待人接物等進行評價,從中讓他們體驗到勞動的艱辛、成功的快樂和人情的溫暖。
3、引導學生關愛社會
社會生活五彩繽紛,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接觸社會,可布置一些社會實踐性作業(yè),讓學生廣泛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如利用雙休日讓學生去敬老院給孤寡老人送溫暖;去公園或其他公共場地打掃衛(wèi)生;調查采訪自己感興趣的人或事;參觀書畫展……有條件的學生還可當商店營業(yè)員、公交車售票員等。如一位教師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yè):找人簽名,每人需簽滿20人以上。為完成這項作業(yè),學生必須與許多人交往,在此過程中,他們可能會遇到許多問題,在克服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們會有各種體驗,這些都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寫作的源泉。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指出:“美不僅存在于自然界,而且在于人們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中,存在于人們的英雄業(yè)績和日常的高尚行為中!鄙鐣詈腿说膫性生活的美,為學生提供了無窮的寫作素材,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挖掘其中的“寶藏”。指導學生觀察社會時,要有意識地引導他們注意辨丑識真,揭惡以揚善,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審美情趣得以提高,再以美的形式來表達,即實現(xiàn)由“物”而“美”的轉化。
二、在習作指導中激活親身體驗
學生經歷了學校、家庭、社會豐富多彩的生活,有了切實的體驗了,但這還僅僅是一種隱性的、潛在的課程資源。要想利用這種資源,還需要教師的喚醒、激活,使學生“情動于衷而形于言”,產生強烈的習作沖動,進入生機勃勃的習作狀態(tài),把屬于自己的獨特的認識和體驗“原汁原味”地表現(xiàn)出來。
1、教師語言引領,引發(fā)共鳴
作文前,教師應深入
[1] [2] [3] 下一頁
學生的心靈,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結構和情緒狀況,衡量一下作文要求與孩子需要之間存在的情感、智能等方面的距離,然后通過引人入勝的語言,有趣的故事,激發(fā)學生快樂的情感,使作文成為其內在的需求。小學生的情感是純真而又豐富的,只有讓他們融入到濃濃的情感氛圍中,他們才能暢所欲言。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倘若形容冷漠,言語平淡,甚至居高臨下,怎能在學生的內心深處掀起波瀾?所以,教師首先是一個滿懷激情的人,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拓寬思路,幫助他們打開記憶的閘門,從而融動學生內心的“情弦”。比如,一位教師教學生寫童年的一件趣事,進行過這樣的開場白:“童年時,我曾學醫(yī)生的樣子給布娃娃打針輸液,曾用媽媽的化妝品把自己涂成‘丑八怪’,還模仿爸爸‘吞云吐霧’,嗆得眼淚直流……童年做過那么多傻事、蠢事,可現(xiàn)在回憶起來,卻覺得那時侯的我原來是那樣的快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暢談童年的趣事吧!边@位老師的這段開場白牽動了學生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那份情素,使學生們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紛紛說出自己的童年趣事,真正到了“情動辭發(fā)”的地步。此時,再要求學生寫下來。于是,一篇篇生動鮮活的文章在孩子們的筆尖洋洋灑灑流瀉下來。
2、利用多媒體再現(xiàn)生活
事情經歷了,也有了一定的體驗,但真正要把經歷的事情寫下來,可能還有一定的困難。因為觀察后留下的印象并不一定很清晰,而且這里邊還有個素材篩選問題。要是能把事情的關鍵部分用數(shù)碼照相機記錄下來,制作成課件,在習作指導時在學生面前重現(xiàn)出來,往往能很好地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很好的階梯。如一次去海邊秋游時,我有意識地拍下:出發(fā),路上,看到大海時同學的神情,抓螃蟹,被螃蟹的大螯咬住了手,不小心摔倒,渾身是泥,一個個手捏袋子、滿載而歸等鏡頭。在習作指導時,出示這些鏡頭,學生便很輕松地高質量地完成這次習作。2004年10月在杭州舉行的浙江省首屆小學寫話和習作教學研討會上,許多老師運用了這種手段。如虞大明老師上的《走進崇文》,上課伊始,虞老師用大屏幕展示了學生小組選定的照片:校園中的滑滑梯,學生表演照片,虞老師自己在校園里的照片……然后讓小組合作,給本組選定的照片取名字,書面創(chuàng)作解說詞。一張張照片勾起了學生美好的回憶,一段段精彩的解說詞便很快生成。
3、利用現(xiàn)場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
作文指導中,往往發(fā)現(xiàn)學生主體部分內容不具體。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現(xiàn)場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可大大減緩習作坡度。對于精彩動作,要求表演者“定格”、“慢放”、“重放”,引導其他同學觀察描繪。
如省教壇新秀湖州市東風小學肖紹國老師上的一節(jié)作文指導課----《演演說說寫寫》,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肖老師與一學生扮演一對父子倆,觀看足球賽的電視直播。通過惟妙惟肖的表演,為學生再現(xiàn)了真實的生活畫面,然后讓學生說說,說好了,再寫下來。這樣的指導,學生有了更深的體驗,寫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又如《發(fā)生在家里的一件事》,有的學生寫到了家庭音樂會,只提到了爸爸、媽媽表演了合唱,“我”表演了舞蹈,對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缺乏細膩的刻畫,輕描淡寫,不能更好地突出中心。為此,請兩位同學演示表演過程,情景的表現(xiàn)活生生地顯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寫起來就具體生動了。再如,看圖習作中,畫面靜止不動,無聲無息,學生根據(jù)仔細觀察把握圖意,展開合理想象,差生感到困難時教師有意識創(chuàng)設情境,展示圖內外內容。
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體驗習作,以觀察為基礎,以激發(fā)興趣、扎實訓練為核心,把學生獨立的個性融于語言文字之中,是進行作文指導的好途徑。立個性之人、主體之人、真實之人,正是作文教學的崇高追求!
三、在多種激勵中滿足成功體驗
興趣的產生和保持有賴于成功。當學生比過去有所進步時,他們都會感到“成功”的喜悅,對寫作產生親切感,此時,必會反饋出巨大的內驅力,驅使他們向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邁進,從而調動了他們的寫作積極性。
1.多元評價,激發(fā)習作熱情
多元評價,指評價者的多元參與。其中有學生的自評,讓學生再次讀自己的作文,重新感受一下寫作的過程,說說自己作文的優(yōu)缺點;有學生的互評,學生看同伴的作文,自有一種親切感,也能夠促使他們與同學互比;還有教師的評價,既評學生作文,又評學生“點評”,有條件的還可請家長評價,使家長不再是學生學習的旁觀者,并能通過評價了解自己的孩子,與孩子溝通。
特級教師于永正曾說過,“準備一百頂高帽,送給學生!边@對我們作文評價的啟發(fā)尤其大。教師采用賞識評價,能為各類不同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快樂。在作文評價時,作文不僅與同學比,更注重與本人以往的習作比。只要學生在原有起點上有進步,就應在評語里充分肯定,哪怕是一個詞或一個句子。在面向全體學生的激勵評價上,采用作文評語的方式,將表揚肯定的話寫在作文后面,對于不足的地方,口頭指出,學生認可了,就自己記錄下來。這樣,在他們的本子上,留下的都是老師肯定的評價。每翻閱一次,學生就增添一份自信,多了一些成就感。正如贊可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2.分層展示,體驗成功樂趣
設置多種多樣的作文展臺,不僅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交流,而且還可以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激發(fā)他們不斷提高自己寫作水平。
⑴在教室里布置墻報,選擇學生日記中較好的請他們在班上朗讀后在墻報上展覽,每周定時更換。日記內容不限,有獨到見解的,文字優(yōu)美的,只要有可取之處就可以入選。這樣,學生樂于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感興趣的題材作為日記材料寫出來。當他們看到自己的日記上了墻報,特別有成就感,下一篇就更認真地去寫了。
⑵利用校園網,發(fā)布滿意的習作。許多學生家里已有電腦,我就鼓勵學生登陸校園網站,上傳自己寫得滿意的習作,沒有條件的學生,我就幫他們上傳?粗约旱牧曌鞒霈F(xiàn)在校園網站中,學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習作的興趣更濃了。
⑶設立作文成果袋:給每位學生準備一只檔案袋,由學生自行設計封面,并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如“成長起步”、“閃亮的水晶心”、“苗苗圃”、“進步天使”、“未來作家”等。讓學生把在報刊上發(fā)表的和自己滿意的習作放入成果袋內。這樣,一打開這個成果袋,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收獲的喜悅,品嘗到成功的樂趣。
實踐證明,作文教學只要重視學生的內心體驗,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在習作指導中激活親身體驗,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那么作文教學的目標“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也就不難達成。
主要參考書目:
1.周一貫、葉松偉主編:《學生作文教學新概念研究》,2001年,少年兒童出版社。
2.鐘美蓉著:《流瀉真情放飛童心》,《上城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3.徐雪峰:《小學體驗作文教學實踐研究》,《上城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4.林碧鶴:《讓快樂貫穿于習作的全過程》,《福建教育》2004年第4期。
5.劉麗娜:《讓作文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福建教育》2004年第2期。
6.顧巧英:《寫真寫實寫活寫新》,《小學教學研究》2004年第7期
7.范秀臻:《作文個性化指導淺探》,《福建教育》2004年第8期
上一頁 [1] [2] [3]
【讓學生在體驗中提高作文能力的分析】相關文章:
讓學生在體驗中提高作文能力08-20
淺談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08-24
在體驗中成長作文02-23
淺談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08-24
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08-18
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08-18
地理讀圖描述能力的提高08-23
生在綠中的驕傲作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