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習得方法
我國中學英語教學長期以來都著重語言形式的學習,比較忽視不同的文化對交際作用的負影響。進入八十 年代,隨著我國對外交往與民族接觸的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語教學要重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和隨之而來的要求對 其所屬文化有所了解的呼聲越來越高。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語言不可避免地接觸到與之有關的文化。人教 社JEFC新教材的編者們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安排:涉及文化介紹的課文和日常生活的會話題材比統(tǒng)編舊教材分 別增加了10.2個百分點和36.2個百分點。這表明:通過日常教學要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社會風貌 是英語課特有的一個層面。因此,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習得意識,使文化規(guī)范的教 學與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同步進行。下面結合JEFC新教材,介紹幾種文化習得方法。一、通過英漢兩種文化的比較,加強文化教學。
初中英語新大綱明確規(guī)定:“為了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可采用英語同母語對比的方法。”越來越多 的中學英語教師意識到中西文化差異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初學英語的學生總喜歡把英語和母語同等起 來,這種學習方法往往成為以后運用英語的潛在障礙。英語學習如在比較中進行,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不僅有利于學生增強對交際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對更好的了解中華民族文化是有裨益的。 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采取比較的方法把JEFC新教材涉及到的內(nèi)容分為兩類: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 括購物、食品、交通、學校、家庭等;二是日常交際方面的,包括問候、稱呼、道別、致謝、建議等。在此只 需把英國人和中國人寒喧問候的話和稱呼等日常交際用語比較一下,就知道其間的差異,同時也說明比較中西 文化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以JEFC新教材第一冊的LessonⅠ為例,其中學生向老師問候說:“Good mor ning,teacher!”(教師,您早。 早上好。。在英美國家里,從早起到中午都可以說:“Good morning” ,有時告別時也可以用;而在漢語里只能在早起到上午九時左右說“您早”,告別時不能說“您早”。在漢語 中可以把“老師”當作一種稱呼,可是在英語里“teacher”是職業(yè)不是稱呼。因此,在上此課時, 我們有必 要告訴學生:英美人習慣稱呼老師為Sir或Mr,Mrs××; 在日常交際中,關系比較密切還可以直呼其名。這就 是中西文化的差異。
此外,我們還應注意英美文化的差異的比較。例如:在建議表達上,英國人說“Let's go!”(我們走吧! )美國人說:“ Shall weleave?”(我們可以走了嗎?),他們認為“Let's go!” 有命令之意,很不禮 貌。因此,我們在講授第二冊 Unit 6 “Shall we go to thepark?”時,就應該讓學生注意“Shall we …” 和“Let's …” 作為兩種不同建議的表達方法在使用上的區(qū)別。JEFC新教材中有許多涉及到文化差異的日常 交際用語和習慣表達方式,我們都可將它們和文化背景及中英美三國之間的文化差異聯(lián)系在一起講,這樣學生 掌握的就不是“中國式”的英語,面是比較地道的英美英語。但在比較中應讓學生注意正確對待異國文化,既 要防止對異國文化過高評價,也要防止民族中心主義。
二、注重介紹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
英語詞匯在長期的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意義,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對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的介 紹,以防學生單純從詞匯本身做主觀評價。JEFC新教材中有很多與文化有關的詞匯可挖掘,如“ name,old , dog,pork,beef,look out ,breadfast,takeaway food, sports,Christmas”以及表示顏色的詞等。對這些具 有文化背景意義的詞匯,除講清其概念意義外,還要介紹它們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識,有時還可適當擴展知識 內(nèi)容,順便講一些相關的外國風俗習慣等。以“dog ”一詞為例,在語言意義上,中國的“狗”與英美國家的 “狗”沒有區(qū)別,但兩個文化群體里的“狗”的文化意義又相差甚遠!肮贰币辉~在中國人看來總是貶義的, 漢語中常用“走狗”、“喪家犬”、“狗仗人勢”等來形容所厭惡的人。但是英語國家的人對狗的看法與我們 截然不同,他們認為“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忠誠可靠。所以“dog ”在英語中往往含有褒義,如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a lucky dog(幸運兒)。又如:breakfast的詞匯意義是“早餐”, 但不同文化 背景的人對它會有不同的理解和產(chǎn)生不同的聯(lián)想。對西方人來說其內(nèi)涵是牛奶、咖啡、面包;而對許多中國人 來說都意味著稀飯、饅頭、油條之類。此外,breakfast本身是由“break ”和“ fast”構成的。在英語中“ break ”是“打破”的意思,“fast”是“禁食”的意思。所以西方人把“打破禁食”的第一餐稱之為“早餐 ”是有其文化背景的。
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義的詞匯,我們應做有心人,隨時給予介紹 ,使學生達到真正的掌握英語的目的。
三、從課文中尋求有關文化背景知識的信息。
由于目前中學還沒有開設文化背景知識方面的專門課程,所以只能按JEFC新教材,涉及到什么講什么,幫 助學生從中獲取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和信息,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使他們不至于由于對目的語文化缺 乏了解而造成交際失誤。例如,在講授第二冊的Unit 20 Whatdo English people eat?時,我們就可以將西 方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生活方式滲透到教學中,增加對西方社會的了解。在西方,人們將“成功”作為人生的 一大追求,他們愛工作,視時間為金錢,所以大街上人們都行走匆匆,過著快節(jié)奏的生活,以致“吃飯”問題 在他們看來倒顯得無足輕重了,這與我國“民以食為天”的傳統(tǒng)觀念是不同的。所以象課本中出現(xiàn)的“hambur ger,sandwich,chips,fried chicken ”等 take -food就應運而生,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又如:Unit 24
What doyou have to do ?的Lesson95,請看其中的一段:
Mrs Brown went to her doctor.
"Doctor, I'm not feeling well,"she said…
The doctor looked over Mrs Brown very carefully. At lastshe
said,"There's nothing much w rong with you, but I'mafraid you're eating too much!"
【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習得方法】相關文章:
在活動中習得拍照語言08-17
母語習得論08-17
談談英語學習的“習得”培養(yǎng)08-17
淺談高中英語寫作中語域知識的習得08-17
語言習得規(guī)律與語言教學08-17
教 育 實 習 心 得_[實習報告]08-15
[中學英語]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08-17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08-17
英語教學中語言與文化的關系08-17
您是如何學習中國話的?──語言靠習得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