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成人福利亚洲精品_亚洲熟妇AV无人区一区_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浪潮_极品熟妇无码AV在线少妇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5-04-10 10:32:35 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熱]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

  設計思想:

  利用連加、連減的計算經(jīng)驗直接嘗試計算加減混合試題。通過學習經(jīng)驗的遷移讓學生大膽嘗試計算。隱退教師角色,促使引導學生自己來嘗試,自己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fā)揮。重視開展討論交流活動,充分開展學生的差異資源。發(fā)揮優(yōu)生的作用,開展互幫互學,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使每一位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課標解讀:

  學習數(shù)學是為了使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數(shù)學學習,應使學生在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tài)度與習慣等幾方面得到發(fā)展。因此教材結(jié)合計算的教學,安排應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初步形成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內(nèi)容分析:

  加減混合在教科書75頁。它安排在連加連減之后,與之采用了同樣的編排方式,目的是使學生能聯(lián)系連加連減的方法,來學習加減混合計算。教材安排的生動的插圖,有利于學生從看著第一步算出的得數(shù)計算第二步,逐步過渡到將第一步算出的得數(shù)記憶在頭腦里去完成第二步計算,以此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學情分析:

  在上節(jié)課中,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連加連減的算式意義和計算方法,對于需要兩步才能計算出結(jié)果的算式,基本上已經(jīng)掌握要先計算第一步的得數(shù),再用第一步的得數(shù)作加數(shù)或被減數(shù),進行第二步計算。本節(jié)課的加減混合,也需要進行兩步計算。有了前一節(jié)的基礎,就能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本課知識的學習。但還是不能忽視加減混合計算的另一個難點-----由于前后兩例題計算步驟所采用的計算方法不一致,使計算過程不能順利進行,因此,教學時非常有必要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第一步計算和第二步計算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操作與討論,初步理解并掌握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混合計算。

  2、數(shù)學思考: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體會加減混合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解決問題:能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實踐鞏固等學習活動,初步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培養(yǎng)與人合作,有條理、清晰地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情感與態(tài)度: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shù)學,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和決心。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加減混合式題的方法,能熟練地口算出得數(shù)。

  教學難點:

  記憶第一步的計算得數(shù)。教學關(guān)鍵是理解算式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和培養(yǎng)心記能力。

  教學策略:

  1、利用連加、連減的計算經(jīng)驗直接嘗試計算加減混合試題。通過學習經(jīng)驗的遷移讓學生大膽嘗試計算。

  2、隱退教師角色,促使引導學生自己來嘗試,自己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fā)揮。

  3、重視開展討論交流活動,充分開展學生的差異資源。發(fā)揮優(yōu)生的作用,開展湖互幫互學,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使每一位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回憶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件準備

  3、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與布置:在操場上畫好游戲的圖形。

  4、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課件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復習準備

  看算式編故事,然后說說計算的順序。

  3 + 4 + 2 = 7 - 3 - 2 =

  師:小朋友看著這兩個算式你能編一個小故事嗎?可以說說你身邊的事。(請學生自由說,如:森林里3只小鹿在找食物,沒過多久跑來了4只,后來又跑來了2只,現(xiàn)在一共有幾只小鹿?)讓學生說說計算的順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讓學生說說在7 - 3 - 2 =的計算中第二步是哪兩個數(shù)相減。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看題說故事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算式意義的理解,把抽象與具體相結(jié)合,便于學生理解,與實際接軌。同時還讓學生說計算的步驟這樣有利于新知的學習。

  2、激情設疑。

  電腦出示森林與湖水,天鵝們快樂嬉戲。

  瞧!這里都有些什么?

  根據(jù)學生對畫面的描述,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知。

  師:為迎接我們的到來,小天鵝們跳起了天鵝舞。

 。1)教師電腦演示:4只天鵝在湖面上,又飛來了3只天鵝。)看到這一情景你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的問題。

  師:要算湖里有幾只天鵝怎樣列式?教師根據(jù)回答板書:4 + 3

  (2)教師操作屏幕,上面出現(xiàn)湖里7只天鵝飛走2只的場面。

  師:湖里的2只天鵝洗完了澡拍著翅膀飛走了,現(xiàn)在還有幾只天鵝?接著我們該怎么列式呢?(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4 + 3的后面寫上-2,把算式寫完整并讀算式。

 。3)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剛學過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能給它取一個名字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4)引出課題: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板書:加減混合。)學生齊讀課題。

  2、 類比探究算法。

  (1)誰能再讀一讀這道題,對照圖畫來說一說4+3-2所表示的意義。(指名說)

  (2)那么4+3-2該怎么計算呢?

  ①學生討論。

  ②學生匯報。根據(jù)學生的敘述過程在屏幕上的算式中4+3-2中標明計算順序。

 、劢處熜〗Y(jié)。(板書得數(shù)5。)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讓學生自己根據(jù)已有的知識,找到新知識的切入口,有效突破新知的重點。

  3、 學習例2。

  師:美麗的小湖上,天鵝又發(fā)生了新變化。(電腦演示修改后的例2:湖中5只天鵝,先飛走2只,又飛來3只。)你能把圖意說給大家聽嗎?

 。1)學生說圖意。

  (2)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3)誰來列式?(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4)試著計算5-2+3。

 。5)交流匯報計算過程。

  生:先算5-2。根據(jù)學生說的教師在屏幕上閃動

  師:為什么先算5-2?

  生:因為圖畫上是5只天鵝先飛走2只,只有用減法先算出5只天鵝飛走2只湖里還剩幾只后,才能算出飛來3只后湖里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鵝?

  師:算第二步時是哪兩個數(shù)相加?

  生:是5減2的得數(shù)3與3相加。(教師配合學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個方框里寫上2,并在屏幕上閃動。

  4、 師生共同小結(jié):加減混合計算順序。(從左到右)

  設計意圖:教學時扶放結(jié)合,觀察概括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反饋練習

  1、乘汽車(電腦演示:車上有6位乘客,到了車站后走下了2個,但又上了3個。)。

 。1)說圖意。

 。2)提數(shù)學問題。

  (3)列式計算。

  2、引導學生擺小棒先在桌上擺上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添加4根。讓學生根據(jù)小棒擺的過程把算式7-()+()=()填寫完整。并讓學生結(jié)合擺小棒的過程說說算式7-3+4=8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3、室外游戲。

 。1)教師事先在操場上畫好圖。

  (2)帶領學生來到操場分別選三位同學分成兩組進行活動,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5+3 -2 +4 -5 +3=

  8-6 +4 +2 -3 +5=

  7+2 -3 -4 +5 +3=

  1+4 -5 +7 +2 -5=

  8-1 -3 +6 -7 +3=

  2+6 -6 +5 +3 -8=

  [這樣有助學生在活動中實際感受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的過程,提高計算能力。]

  4、回教室,繼續(xù)練習。

  (1)出示:做一做。

 。2)學生列式計算。

  四、課堂總結(jié)

  引導學生小結(jié)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 在觀察農(nóng)家小院圖提取信息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初步感知1~5各數(shù)的基數(shù)含義,知道1~5的數(shù)序,并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shù)。

  2、 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1~5的基數(shù)含義和寫法。

  教學難點:

  1~5的寫法,初步建立數(shù)感。

  教學過程:

  一、給出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師:同學們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幾個季節(jié)嗎?

  學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師:那現(xiàn)在是哪一個季節(jié)。

  學生:秋天。

  教師:對了,現(xiàn)在是秋天,秋風送爽,碩果累累,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我們看看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獲了很多東西?

  學生:是。

  教師:同學們瞧瞧,這幅圖里面都有什么東西呀?

  學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進入新課

  教師:有多少個南瓜呀?

  學生:5個。

  教師:有多少朵花?

  學生:3朵/4朵。

  教師:這樣一會兒3一會兒5又一會兒4的,老師聽著覺得很亂。我們應該按順序來,老師教大家,我們可以從小到大數(shù)。最小的數(shù)量是多少?

  學生:1。

  教師:圖中有什么數(shù)量是1的呢?

  學生:一個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師:對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數(shù)量都是1,可以用數(shù)1表示。那我們數(shù)量1的'東西數(shù)完了,接下來應數(shù)數(shù)量幾的呢?

  學生:2。

  教師:那就請同學們數(shù)出圖中可以用數(shù)2表示的東西。

  學生:2只鴨子/2個筐/2個盤子。

  教師:很對。它們的數(shù)量都是2,可以用數(shù)2表示。2數(shù)完了應該數(shù)幾呢?

  學生:3。

  教師:那就請同學們數(shù)出圖里面可以用數(shù)3表示的東西。

  學生:3只小鳥/3盆花/3只蝴蝶。

  教師:很棒,它們都是數(shù)量為3的東西,可以用數(shù)3表示,3數(shù)好了接下來應該怎么數(shù)?

  學生:數(shù)4。

  教師:請同學們數(shù)數(shù),圖中有什么可以用數(shù)4表示的呢?

  學生:4只小雞/4朵向日葵。

  教師:很對,小雞和向日葵的數(shù)量都是4,可以用數(shù)4表示。接下來我們應該數(shù)?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3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95頁例1,練習十九第1,2題。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情境,掌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義,感受方程思想。

  2.經(jīng)歷從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構(gòu)過程,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3.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抽象概括能力。

  4.體會方程在數(shù)學史和人類發(fā)展史上的意義,進一步增強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

  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下面哪些是等式?

  23+10=33 100÷4=25 14-x 2m÷6=20 32+x 5y=40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把不是等式的擦去,留下等式備用。

  2.根據(jù)下面信息,寫出等量或等式。

  (1)四(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全班共有45人。

  (2)天平左端放300g砝碼,右端放兩袋藥丸,每袋xg,天平平衡。

  (3)一輛汽車3h行了195km,平均每時行ykm。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將等式寫在黑板上備用。

  二、走進新課

  1.根據(jù)主題圖寫等式

  師:王大伯家今年水果豐收了。今天,他挑的梨又賣了個好價錢,換回了一大擔物品,高高興

  興回來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你從圖中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說出哪些等量關(guān)系?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2袋化肥的質(zhì)量=1臺電視機的質(zhì)量

  1臺電視機的質(zhì)量+1臺風扇的質(zhì)量=3袋化肥的質(zhì)量

  3袋化肥的質(zhì)量-1臺風扇的質(zhì)量=1臺電視機的質(zhì)量

  師:根據(jù)這些等量關(guān)系寫出等式。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10×2=20 20+n=30 30-n=20 2.建立方程概念

  師:請看黑板:

  23+10=33 m÷6=20 100÷4=25 5y=40 25+20=45 2x=300 3×4=12 y÷195=3 10×2=20 20+n=30 30-n=20

  師:這些都是等式,這樣的等式寫得完嗎?仔細觀察,你能將它們分類嗎?說明分類的理由。

  學生分類。

  師:右面這些都是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方程。(板書: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方程。)誰來說

  說什么是方程?哪些詞是關(guān)鍵?(強調(diào)"未知數(shù)"、"等式"。)

  3.介紹有關(guān)方程的文化

  課件出示:我國的算術(shù)中很早就在使用方程這個詞語了,最早見于我國古代的《九章算術(shù)》!毒

  章算術(shù)》是我國東漢初年編寫的一部最古老的中國數(shù)學經(jīng)典著作。書中收集了246個應用問題和其他問題的解法,分為九章,"方程"是其中的一章。方程的概念,在世界上要數(shù)《九章算術(shù)》中出現(xiàn)得最早。這一成就進一步證明: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智慧和才干的偉大民族。我們?yōu)榇硕械津湴梁妥院馈?/p>

  4.方程的'解

  (1)師:在20+n=30中,當n=10時,左邊20+10=30,右邊=30,左邊=右邊,我們就說n=10

  是方程20+n=30的解。

  (2)試一試:

 、2是4x+2=10的.解嗎?為什么?

 、5是y÷12=10的解嗎?為什么?

 、鄯匠5y=15的解是多少?

  (3)概括小結(jié):什么是方程的解?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概括出: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三、鞏固應用

  1.判斷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為什么?

  100-x=20 16÷4=40?6n=18 32+2a 48-x>24 m÷2=20 x=255y 98-3x=80 2.你能舉出一個方程嗎?請和同桌交流。

  3.判斷:

  (1)x=5是方程2x-8=2的解。()

  (2)m=4是方程m÷4=m的解。()

  學生先自己獨立解答,再交流匯報。

  四、總結(jié)評價

  師:今天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你今天表現(xiàn)怎樣?

  師:我們班有59個同學,老師發(fā)現(xiàn)今天有56個同學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

  見,有x人暫時還不夠積極。你能根據(jù)老師剛才的評價說出方程嗎?

  師:這個方程的解是多少呢?

  五、作業(yè)

  獨立完成練習十九相關(guān)練習。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4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98頁例2、練習十七第2—7題。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9加幾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能靈活應用“湊十法”,并通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巧妙進行計算和記憶。

  課前準備:圖片、小棒、9加幾的算式卡片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提出學習目標

 。、9+5= 9+2=

 。梗保 9+6=

  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算,再說說哪種方法最簡便。

  2、提出學習目標

  (1)應用“湊十法”自主學習課本第98頁的例2及“做一做”。

 。ǎ玻┩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巧妙進行計算。

  二、互動交流,展示成果

 。ㄒ唬┳灾鲗W習,同桌互相展示。

 。、學生獨立完成98頁的內(nèi)容。(同桌互相交流,探討,教師參與其中,及時幫助。)

 。、同桌展示

  生1:我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3根,接著再從3根里面拿出1根與9根放在一起,這樣就能馬上算出一共有12根。

  生2:我先在左邊擺出9朵黃花,在右邊擺出7朵紅花,再從右邊的7朵里拿出1朵與黃花放在一起,這樣就能算出一共有16朵花。

  ……

  3、小結(jié)

 。ǘ┤嗾故,激發(fā)沖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識。

  生1:我是這樣想的算9+3= ,我把3分成1和2,先把9和1相加等于10,再算10加2等于12。

  生2:算9+7= ,我把7分成1和6,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生3:我發(fā)現(xiàn)9加幾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

  生4:我發(fā)現(xiàn)9加幾和的個位比第二個加數(shù)少1。

  生5:我發(fā)現(xiàn)第二個加數(shù)給9一個。9變成10,個位少一個例如9+6=15的第二個加數(shù)是6,和的個位上是5。

  ……

 。、小結(jié):9加幾的方法和規(guī)律。

  三、檢測成效,拓展延伸

  練習十七的第2—7題。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5

  課題:左、右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0頁內(nèi)容、做一做第1、2題,練習二。

  教學目標:

  1、在生活情境中,使學生認識“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關(guān)系,初步了解它們的相對性,使學生能用“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經(jīng)歷觀察、操作和活動的過程,初步掌握判斷左、右位置的方法。

  3、在游戲活動中,體會位置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認識左右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建立左右的標準,初步掌握判斷左、右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正確用左、右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準備:主題圖、課件、卡片、圖片、膠棒或膠水

  教學過程:

  預習:你平時走路靠哪側(cè)走?寫字用哪只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們平時上下樓靠哪邊走?為了安全,避免我們上下樓沖撞在一起,學校要求我們都要“靠右行走”,為此在走廊內(nèi)學校還為我們貼上了小腳丫,以指示靠右側(cè)行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學習新知,交流反饋:

  1、分辨自己身體的左右。

 。1)你能指出你的左邊、右邊嗎?

  (2)其實我們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來嗎?同桌互說,再指名說

  2、進一步認識左和右。

 。1)你會用左和右說一句話嗎?

 。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

  (3)說一說你現(xiàn)在坐的位置(左右、左邊幾個人)

  3、借助兒歌強化認識左、右手

  我伸出左手去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來,我伸手左手擺一擺,左手收回來。

  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來,我伸出右手擺一擺,右手收回來。

  我伸出雙手去,我收回雙手來,我伸出雙手擺一擺,雙手收回來。

  4、左右的相對性。

  (1)準備好你的各種學習用品。同位兩個合作,動手擺一擺。

 。2)提出要求:

 、侔褦(shù)學書放在課桌的中間。

 、阢U筆放在數(shù)學書的左邊。

  ③尺子放在數(shù)學書的右邊。

 、芟鹌し旁跀(shù)學書的左邊、尺子的右邊。

  ⑤擺在最左邊的是什么?擺在最右邊的是什么?

 。3)小組內(nèi)打亂順序擺一擺、說一說,看看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我的左邊有什么,你的左邊有什么?)

 。4)師生共同活動:我舉右手,小朋友也舉右手,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強調(diào):左、右位置的確定要以觀察者為標準。

  三、檢測與反饋:

  1、第11頁做一做第2題。

  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邊是(),右邊是()。

  從前往后數(shù)你是第(),從左往右數(shù)你是第()。

  2、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完成練習二4——-6題

  四、小結(jié)。

  同學們今天不但認識了左右,而且能利用左右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真是太棒了!說一說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湊十法”計算6加幾的題目,理解6加幾的計算過程并會口述。

  2.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遷移能力。

  3.滲透函數(shù)思想,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6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熟練進行6加幾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9加幾,8加幾和7加幾的題目,你們還記得怎么算嗎?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說口算過程。(想:把8湊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學生開火車口算。指名回答。

  師: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了9加幾、8加幾和7加幾的題目,猜一猜今天我們該學習什么了?(6加幾)

  板書課題:6加幾

  二、指導探索

  1.教學例1.

 。1)師:這道題該怎么算呢?請你們試著做一做。

  學生嘗試著完成。全班進行交流

  隨學生口述的過程,教師演示課件“6加幾”。

  師:同學們能夠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這道題,說明你們很會學習,誰愿意再用“湊十法”說說這道題的計算過程?

  指名回答。

  問: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指名回答。(如果有學生很快說出結(jié)果,要問他:“你怎么算得這么快?”學生可能是由上一題推算出來的,在此要給予鼓勵并引導學生用“湊十法”進行計算。“如果沒有上一題的結(jié)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學生分組交流。指名回答,2.教學例2【繼續(xù)演示課件“6加幾”】。

  師:這幾道題你會做嗎?請你試著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ǹ赡軙霈F(xiàn)幾種做法:1.想,2.比較:哪種方法能很快說出得數(shù)?

 。ㄓ媒粨Q加數(shù)的.位置,來推算比較簡便。)

  三、鞏固練習【繼續(xù)演示課件“6加幾”】

  1.指名敘述圖意:左邊的葉子上有6只七星瓢蟲,右邊的葉子上有5只七星瓢蟲,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蟲?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訂正:你是怎么計算的?

  2.學生自己敘述圖意列式解答。

  訂正:你是怎樣計算的?

  3.指名口算。

  4.學生獨立完成下題。

  四、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游戲:投籃【詳見探究活動】

  典型例題

  ☆例1.根據(jù)得數(shù)大小,把下面的算式從大到小排列。

  分析:這是算式大小的比較題目。得先算出每個算式的得數(shù),再根據(jù)得數(shù)大小 確定相應算式的大小。

  注意,寫的時候,要寫算式,不能寫算式對應的得數(shù)。

  答案

  ☆☆例2.6=( )-( )

  分析:此題也可寫成( )-( )=6.先想減數(shù)可以是幾,再想幾與6合起來是幾,這最后的“幾”就是被減數(shù)。

  此題答案多種,在目前所學知識范圍,有10種答案。

  答案:

  6-0=6;7-1=6;8-2=6;9-3=6;10-4=6;11-5=6;12-6=6;13-7=6;14-8=6;15-9=6.

  ☆☆例3.從下面五個數(shù)中,選數(shù)寫減法算式。你能寫出多少個?11 16 9 7 2

  分析:用11、9、2三個數(shù):11-9=2 11-2=9

  用9、7、2三個數(shù):9-7=2 9-2=7

  用16、9、7三個數(shù):16-9=7 16-7=9

  答案:11-9=2,11-2=9,9-7=2,9-2=7,16-9=7,16-7=9.

  例4.6+6=□+5 □+5=8+3

  分析:解答這兩道題時,先要計算出不含有未知數(shù)的算式的得數(shù),然后根據(jù)這個得數(shù)推算出□里填幾。

  想幾和5相加等于12,所以□里填7.

  想幾加5等于11, ,所以□里填6.

  答案

  例5.同學們排成一列做操,小明前面有5個人,后面有6個人,這一列共有多少人?

  分析:這一列學生共包括3個部分,一部分是小明前面的5個人,另一部分是小明后面的6 個人,第三部分就是小明自己,因此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這三部分合并起來,用加法計算,即。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7

  課題:加減混合(教材67頁例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加、減混合運算式題,掌握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式題。

  2、能看圖列出加、減混合算式。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認真做題,計算正確、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5、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掌握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記住第一次的運算結(jié)果。

  教、學具準備:例題圖,口算卡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丑小鴨動畫片斷

  你看過這個故事嗎?丑小鴨講的是它在小時候因為長的丑處處被人欺負,后來經(jīng)過自己頑強的努力終于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那你知道美麗的`白天鵝生活在哪里嗎?

  今天我們請來了白天鵝為大家做向?qū)Т蠹胰プ隹桶伞?/p>

  二、合作探究

  1、教學天鵝例題1

  播放動畫

  看:湖里有幾只天鵝?

  演示:又飛來3只

  現(xiàn)在呢?誰能說出完整圖意

  演示:又飛走2只

  說出正確圖意,然后老師演示完整圖意

  湖里有4只,飛來3只,又飛來2只,現(xiàn)在有幾只天鵝?

  誰能把圖意完整的說一遍?

  你知道怎樣列式嗎?求先飛來3只,怎么辦?

  問:一共有幾只天鵝?怎樣列式?(4十3)

  又飛走2只又該怎么辦?

  問:飛走幾只天鵝?怎樣列式來表示飛走的2只?

  學生回答后老師在“4十3”的后面寫“—2”。

  師:這個算式們以前學的連加、連減有哪些不同呢?

  師:這個算式里有加法也有減法,是加和減混合在一起,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式題(板書:加減混合)

  這樣的算式讀做:4加3再減2。(學生齊讀算式一遍。)

  師:加減混合式題怎樣計算呢?你知道嗎?

  根據(jù)圖意想一想,先算什么?

  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著什么?用哪個數(shù)減去2?誰能說說4+3-2的意義?演示課件,鼓勵學生把這道題計算過程說一說。

 。ㄟ@道題是加在前面,減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減2得5。)

  2、教學天鵝例題2

  咱們再來看看另一個湖里的天鵝吧,演示:先有4只飛走2只,又飛來3只

  學生在小組里互相說出圖意,獨立列式后集體訂正

  師: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減法,也是加減混合式題,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學生在書的方框里填數(shù),指定學生說計算過程。

  3、小結(jié):同學們真聰明,看看我們學習的和前面學過的連加連減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嗎?

  剛才計算兩題都是加減混合式題,第l題是加法在前還是減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題是加法在前還是減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師概括:計算加減混合式題,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減法在前面就先算減法。像這樣的算式叫加減混合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67頁“做一做”題。

  指定學生說圖意。指名列算式。

  問: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接著學生計算,填方框里的數(shù)。做完后訂正。

 。2)、做練習十五第1題。

  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說題意,邊講邊填,集體訂正。

  學生說計算過程。

  四、課堂練習

  1、練習十五的第2題。指導學生規(guī)范書寫算式。

  2、練習十五的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五、總結(jié):加減混合運算應怎樣計算?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8

  一、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82-83頁《包裝的學問》。

  二、教材分析

  包裝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教材創(chuàng)設了“包裝糖果”的情景,使學生綜合應用表面積等知識來討論如何節(jié)約包裝紙的問題,它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優(yōu)化思想。同時有助于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三、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熟練掌握了長方體的特征,能準確、迅速的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初步認識了由兩個相同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后表面積發(fā)生的變化。

  2、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

  學生大都接觸過物品的包裝,清楚地意識到用包裝紙包裝物品就是求物體的表面積,但實際所需的包裝紙又比物體的表面積大,因而教師要和學生理清本課研究的是“接口處不計”的包裝方式,這樣的活動才能和生活進行有效溝通。

  3、學生學習本課內(nèi)容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學習方式的研究。

  學生在探究由四個或者多個相同的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對于方法的多樣化與策略的最優(yōu)化可能存在問題,因此以小組合作的活動方式可以說是本課的較佳路徑,讓同伴之間相互協(xié)作,共同探討。

  四、教法學法

  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在合作探究中探索出不同的包裝方法,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交流、總結(jié),領會最節(jié)約包裝紙的包裝策略。使學生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感悟優(yōu)化的數(shù)學思想。

  五、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利用表面積等有關(guān)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yōu)策略。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包裝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fā)展優(yōu)化思想。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滲透節(jié)約的意識,體會包裝的學問在生活中的應用,感悟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六、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利用表面積等有關(guān)知識,探究多個相同長方體最節(jié)省包裝紙的疊放方法。

  難點是:理解最節(jié)省包裝紙的包裝策略。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師生共同準備若干個長方體紙盒。

  七、教學過程

 。ㄒ唬┱n前交流

  師:請同學們看一看今天的課堂有什么不同?(有很多聽課的老師)

  師:這么多的老師來聽課,來一睹同學們的風采,你想對自己說些什么?讓我們一起說“加油!我是最棒的!”。(生齊說)

  師:為了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也把自己包裝了一下。做了發(fā)型,還買了件新衣服呢。你們想對李老師說些什么?

  師:謝謝同學們,我們可以開始上課了嗎?(生:可以)上課!

  通過課前交流,既可以消除師生初次見面的陌生、恐懼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又能增強學生的自信,為課堂營造良好的氣氛,它是“點燃快樂課堂的火種”。

 。ǘ┘ぐl(fā)興趣,導入課題。

  上課之前先請同學們欣賞幾幅關(guān)于包裝的圖片(課件出示圖片)。師:你們看了這幾幅圖片后有什么感受,請說一說。

  物品經(jīng)過包裝,顯得更精美,可包裝的目的不僅如此,在包裝中還有許多其它的學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包裝的學問》。(板書課題)

  再過幾天就是李老師的4歲小侄子的`生日,我買了盒蛋卷,(課件出示一盒長方體形狀的蛋卷盒(10cm×8cm×5cm))老師也打算把這盒蛋卷包裝后送給他,(課件演示用包裝紙包裝蛋卷盒)在包裝時我遇到了個問題,請看。(課件出示問題:如果接頭處不計,最少需要多大面積的包裝紙呢?)

  師:誰能幫老師想一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生:就是計算它的表面積。)怎么計算你可以說說嗎?(生回答)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動手計算一下這個長方體蛋卷盒的表面積好嗎?(生完成后交流反饋,課件展示老師的計算。)

  設計意圖:既復習了舊知識,又為下面組合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打

  下了知識基礎和情感基礎。

 。ㄈ﹦邮植僮鳎醪礁兄。

  1、小組活動,自主探究。

  師:老師的愛人也買了一盒同樣的蛋卷,包裝時一共需要多大面積的包裝紙呢?(一個需要340cm,兩個就是需要680cm。)

  師:有沒有不同的意見?說一說。(可以合起來包裝,就不是680cm了。)

  問:合起來包裝為什么就不需要680cm包裝紙呢?(有的面重合起來了。)

  師:重合的面在包裝時需要用包裝紙包裝嗎?(不需要)

  師:可以怎樣包裝呢?請同學們同桌合作,拿出兩個長方體紙盒擺一擺。(學生同桌合作,探索組合包裝的方法。)

  請一名學生展示擺放的方法。(教師在黑板上用實物展示。)

  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包裝方法?再指名展示,老師在黑板上用實物展示。(展示結(jié)束,課件出示三種組合包裝的方法圖。)

  2、展開猜想,交流討論。

  師:大家觀察一下,這三種包裝方法有什么不同?(重合的面不同。)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請看第一種方法重合的是哪些面?(生:兩個最大的面。)

  師:我們可以說“重合了兩個大面”。第二種方法和第三種方法呢?(生:第二種方法重合的是兩個中面,第三種方法重合的是兩個小面。)

  師:請同學們猜想一下,這三種方法中哪種方法最節(jié)約包裝紙?(生:第一種)

  問:第一種方法最節(jié)約,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猜想的嗎?(指名交流。)

  3、驗證猜想,得出結(jié)論。

  師:這個猜想是不是正確呢?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驗證呢?(可以分別計算出三種組合后的長方體的表面積,再比較一下就知道了。)

  問:怎樣計算大長方體的表面積?(預設學生回答:可以根據(jù)組合后的大長方體的長寬高直接計算出表面積;也可以把兩個小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和減去重合面的面積。)

  先讓學生計算出第一種方法包裝后的大長方體表面積。(指名板書)師: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再指名板書)

  師:我們來比較一下哪種方法簡單一些?(指名回答)(把兩個小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和減去重合面的面積。)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另兩種的表面積。(指名板書)師:從計算的結(jié)果看,是不是和我們剛才的猜想一致呢?(一致)師:誰能說一說在包裝時究竟怎樣包裝才能節(jié)約包裝紙嗎?(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二個長方體的包裝方案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三個、四個或者多個長方體拼擺的基礎,放手讓學生進行嘗試尋找最節(jié)約方式,并說出自己選擇的理由,再組織交流,達到一種資源的共享。

  四、組合三個,再次體驗。

  師:李老師的孩子也想買一盒送給他的小弟弟,你能幫李老師想一想三盒蛋卷可以怎樣包裝嗎?請同學們在小組內(nèi)動手擺一擺。(學生小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9

  同學們,新的學期又開始了,在新的學期里,我們將一起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本領,解決新的問題。

  1、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1)、出示桃子圖片,讓學生隨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個桃子,你能把它們分成兩份嗎?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動手分。

 。2)、展示學生分的成果。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分的呢?

  學生會有很多種分發(fā),教師用媒體課件都展示出來。

 。3)、發(fā)現(xiàn)“平均分”。

  教師帶領小朋友觀察:小朋友,這里的幾種分法都是不同的,我們來仔細觀察,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

  讓小朋友發(fā)表意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有兩種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們都發(fā)現(xiàn)了有兩種分法與別的不同,那么我們就仔細來觀察這兩種分法:我們發(fā)現(xiàn)這兩種分法的每一份的數(shù)目都是相同的。我們把這樣的每一份都一樣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讓學生和教師共同讀幾遍。

  教師接著演示:把4個桃子分成左邊2個,右邊2個,引導學生說出這是平均分。并連貫說:“把4個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個!

  2、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1)、教師出示幾種物體的分法,讓學生說說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幾份,每份有幾個?

  3、讓學生動手平均分。

 。1)、讓學生小組合作將手中的8個圓片平均分,并互相說說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分得幾個。

 。2)、發(fā)表意見。

  (3)、表揚說的好的小朋友。

  4、動手操作。

 。1)、教師提出意見,讓學生邊操作,邊說出結(jié)果。

  有8個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個,可以分給幾只猴子呢?

  (2)、讓學生動手,找學生演示。

  (3)、連起來說說。

  (4)、在書上填寫出來。

  5、完成“試一試”的題目。

 。1)、讓學生相互合作,邊操作邊得出結(jié)果,填寫在書上。

 。2)、集體訂正。

  6、完成“想想做做”的題目。

 。1)、完成第一題。

  說出哪種是平均分,并說出理由。

 。2)、完成第2題。

  教師讀題目,讓學生先圈一圈,再填寫。

  填寫后讀一讀。

 。3)、完成第3題。

  這道題目不讓學生動手操作,看學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師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什么樣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課后感受

  本節(jié)課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學會已經(jīng)掌握了平均分的含義,而有些學生卻不十分理解。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買書”的問題情境,探索小數(shù)加減法(沒有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經(jīng)歷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2、能用小數(shù)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探索小數(shù)加減法(沒有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經(jīng)

  歷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教學準備: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舊知遷移導入。

  笑笑在書店買了一套<<十萬個為什么>>,花了125元,還剩下13元,笑笑帶了多少錢?

  學生獨立解決這個問題,全班一起訂正。

  二、玩中學。

  1、切入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出示“淘氣在書店買了一本<<童話故事>>,花了3、2元。他又買了一本<<數(shù)學世界>>,花了11、5元。淘氣一共花了多少元?”這個問題,學生認真審題,列出算式。

  2、獨立探索,互相交流,分享算法。

  (1)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小數(shù)加法的算法。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3)看一看書中的小朋友是怎樣計算的。其中哪種算法和你的一樣?哪一種你沒有想到?你還有不的算法嗎?

  (4)小組討論:教材中的三種算法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游戲中認識左和右,體會左、右的相對性。能正確、迅速地辨別左和右。

  2、不斷在實踐活動中充分體驗,鞏固練習,提高學生應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

  3、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辦事效率。培養(yǎng)學生自覺遵守上下樓規(guī)則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迅速地辨別左和右。

  教學難點

  體會左和右的相對性。

  教學設計

  一、初步認識左和右。

 。ㄒ唬┗顒右唬赫J識漢字。

  1、教師:老師早知道你們沒上學的時候就認識好多的字,對不對?

  出示漢字:左右

  2、教師:誰認識?都誰認識左和右?把手舉得高高的

  3、教師:你們真棒!那么多同學都認識!你舉的是左手,還是右手?那只手呢?你用右手做什么?

  (二)活動二:通過左和右介紹自己

  1、教師提問:誰能把你的手舉得高高的向同學們介紹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幫你做什么?

  2、教師: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你的身上還有沒有這樣成對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學們介紹介紹?(眼、耳、腳……)

 。ㄈ┗顒尤赫遗笥延螒。

  1、教師:我們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們就來找一找這些好朋友,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

  2、教師說明游戲規(guī)則

  我一說左手,你立刻把左手舉起來,一說左腿立刻指左腿,說哪指哪,看誰反應最快,指得最準確。

  3、放“找朋友”的音樂,慢到快,由有規(guī)律到無規(guī)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左手(空)摸左耳,右手(空)摸左耳……

 。ㄋ模┗顒铀模赫椅恢。

  教師過渡語:愛吃水果吧?桌面上每個袋子里都裝了一些水果,輕輕倒出來。

  1、看見什么了?

  2、請像我這樣擺上三種水果。(蘋果、桔子、梨)

  教師提問:最左邊是什么?最右邊是什么?

  3、拿出香蕉,把香蕉和蘋果挨著,放在蘋果的右邊。再拿出西瓜,西瓜和梨挨著,你們說放在哪兒?桔子的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

  4、蓋住三個水果貼在右邊,告訴學生從右數(shù)梨是第四個,能猜猜白紙后面藏著幾個水果?為什么?現(xiàn)在一共有幾種水果?

 。ㄎ澹┗顒游澹赫彝瑢W家。

  教師過渡語:左和右的用處太大了,你們看生活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1、出示圖片:找朋友

  教師:小龍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只知小明家在左邊,到底是幾號呢?他犯難了,你們能不能幫幫他?

  二、進一步認識左和右,使學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對的

 。ㄒ唬┗顒右唬河懻。

  1、指定學生和老師一起玩。

  2、老師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的右邊正好反著,到底誰做錯了?

  3、把你們的右手舉起來,判斷一下我們倆誰做得對?

  4、怎么辦?

  教師:由于老師與你們站的方向是相對的,所以咱們的右手剛好相反。(玩拍手游戲。)

 。ǘ┗顒佣簬鸵粠汀

  1、出示圖片:上學路口

  教師:小明上一年級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學,于是,媽媽欣然同意了,媽媽把上學的路線告訴了小明。到了路口,可把小明難住了,你們能幫幫他嗎?

  2、找人來指一指。像小明這樣站好指右邊。

 。ㄈ┗顒尤荷舷聵翘。

  1、出示圖片:少年宮

  1、教師提問:這些小朋友是靠右邊走的嗎?

  2、展開討論。

  3、學生體驗。五人模仿上樓,五人模仿下樓。想想靠哪邊走。中途停。

 。1)老師提問:他們都是靠右邊走的嗎?

 。2)老師提問:(親自體驗上下樓的同學)你們是靠右走的嗎?

  那你的右邊怎么一會兒在這邊,一會兒又在那邊呢?

  4、除了在樓道里行走時我們要靠右行之外,還有干什么的時候我們也需要靠右?

 。ㄋ模┗顒铀模赫仪。

  游戲規(guī)則:找一個同學被蒙上眼睛,再找一個同學拿好獎品站在教室的某一個位置,游戲開始,全體同學開始告訴被蒙眼睛同學的行走路線,如果你們把行走路線告訴得特別清楚,他就能找到球,我就把球送給你們。

  三、小結(jié)。

  你喜歡上這節(jié)課嗎?為什么?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2

  第六單元做鳥巢--圖形與拼組

  教學內(nèi)容:

  圖形與拼組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本單元的內(nèi)容將為進一步學-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有關(guān)知識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借助觀察、操作,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語言進行描述;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認識五變形和六邊形。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拼組圖形的過程,發(fā)展空間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欣賞圖形美,培養(yǎng)愛護鳥類、保護環(huán)境等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課時分配:

  觀察鳥巢2課時

  欣賞壁畫2課時

  課時1信息窗1--觀察溫馨鳥巢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70--73頁。

  教學目標:

  學生借助觀察操作,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并能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欣賞圖形的美。

  教學重難點:

  學生借助觀察操作,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并能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

  教學準備:

  電腦、學具盒

  學生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小草、小樹都發(fā)芽了,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也出來活動了。(出示課件:春天的美麗景色:各種樹木、花草,一些小鳥…)

  觀察畫面,你看到了什么?

  有三個小朋友出來踏青,看到了樹上的小鳥飛來飛去,想象一下,他們會說些什么?

  二、出示信息:

  這三個小朋友和同學們一樣,都是愛護小鳥的好孩子,可是有的小鳥有家,有的小鳥沒有家,怎么辦呢?讓我們一起幫小鳥做鳥窩吧?

  (一)出示長方體實物

  1、怎樣來做這個長方體的鳥窩呢?

  2、集體交流:先要知道每個面的形狀:上下前后都是長方形的。

  3、什么是長方形呢?我們來研究一下長方形的特征。

  4、小組活動:利用你手中的學具量一量、折一折。

  1)用三角板量一量四個角

  2)用直尺量一量四條邊

  5、把長方形折一折小結(jié):長方形是長方體的一個面,是平面圖形。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長邊叫做"長",短邊叫做"寬"。

  (二)出示正方形實物

  1、這是一個正方體的鳥窩,怎么做呢?

  2、正方體有什么特點呢?(每個面都是一樣的正方形)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

  1)用三角板量角,發(fā)現(xiàn)…

  2)用直尺量四條邊,發(fā)現(xiàn)…

  4、小結(jié):正方形是正方體的一個面,它是平面圖形。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因為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就給每條邊起了共同的名字"邊長"。

  三、鞏固練習

  a)請你根據(jù)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在釘子板上圍出不同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b)在方格紙上設計一扇長方形的門和兩扇正方形的窗

  1)先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進行合理設計

  對各種設計進行合理評價。

  作業(yè)設計:

  在白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用小棒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并說說他們的特點。

  板書設計:

  長方形正方形

  課后反思:

  課時2信息窗2--鳥是人類的朋友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74--76頁。

  教學目標:

  學生借助觀察操作,認識五邊形和六方形的特點,并能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經(jīng)歷探索五邊形和六邊形特征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五邊形和六邊形。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欣賞圖形的美。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五邊形和六邊形。

  教學重難點:

  認識五邊形和六方形的特點,并能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經(jīng)歷探索五邊形和六邊形特征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五邊形和六邊形。

  教學準備:

  電腦、學具盒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

  1、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

  2、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平行四邊形)

  3、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揭題:今天我們再來認識兩個平面圖形

  二、認識五邊形、六邊形。

  1、猜一猜:是什么圖形?

  2、小結(jié):我們通常以"邊"的數(shù)量給它命名,所以叫它"五邊形"。

  3、出示:是什么圖形?

  根據(jù)五邊形的經(jīng)驗,學生都能說出這是"六邊形"。

  4、小結(jié):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兩種平面圖形,有五條邊組成的圖形叫"五邊形";有六條邊組成的圖形叫做"六邊形"。

  三、鞏固練習

  1、折一折、剪一剪。

  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折、去剪,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剪出的形狀的特征。

  2、找規(guī)律,畫一畫、圈一圈

  1)獨立觀察,發(fā)現(xiàn)其排列的規(guī)律

  2)引導學生體會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不同。

  3、猜圖游戲:p77、4

  通過游戲滲透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聯(lián)系。

  3、奇妙的六邊形

  拿一張的紙,怎樣切一刀,使它變成長方形呢?

  作業(yè)設計:

  用小棒擺一個五邊形和一個六邊形,并說說他們的特點。

  板書設計:

  五邊形六邊形

  課后反思: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3

  課題:比大小

  教學內(nèi)容:P17-P18,練習三5、6、7、8

  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學生的數(shù)感,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歡的比較方法,并能夠進行正確熟練地比較。

  教學重難點:建立數(shù)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準備:

  師:主題圖或小猴圖片三個、梨的`圖片4個,桃的圖片3個,香蕉的圖片二個。

  生:1-5的數(shù)字卡片、<、>、=卡片

  教學過程:

  預習:

  1、數(shù)出17頁圖中的猴子、桃子、梨和香蕉的數(shù)量,寫在書上。

  2、你能用“同樣多”“多”“少”表示出它們間的關(guān)系嗎?

  一、復習舊知:

 。1)昨天我們學習了哪幾個數(shù)字,你還記得嗎?請你說一說。

  (2)與4相鄰的兩個數(shù)是幾?3的后面是幾?

 。3)有誰能夠?qū)懗?-5每個數(shù)字。請你試一試。

  二、交流匯報:

  1、出示主題畫

  問: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

  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從這些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板書:

  3=3,3>2,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師介紹等號、大于號、小于號(開口朝大數(shù),尖尖朝小數(shù))

 。2)誰會讀,請會讀的學生帶領大家讀

 。3)你還有其它的比法嗎?

  2、做一做:p17第1題讓學生先觀察圖,在說一說,最后再填寫。

 。ǘ┱n中休息,玩游戲:

  玩搶凳子的游戲,其實其中也滲透了一一對應的數(shù)學思想。凳子少,人多,所以也有比大小的知識含于其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知道。

  三、檢測與反饋:

  1、完成17頁做一做第2題。

  2、完成19頁練習三第6、7、8題

  3、完成19頁第5題。

  4、拓展訓練:完成19頁思考題:他說的對嗎?

  四、小結(jié):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呀?或是你有什么想法呀?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4

  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生對書中情境的觀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能力目標:借助掛圖引導學生充分觀察,交流圖中物體的數(shù)量,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學情分析

  學校教育的開始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教學時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 學重 點、難 點

  初步掌握按順序數(shù)數(shù)的方法。

  初步認識按順序數(shù)數(shù)的方法。

  教學輔助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及環(huán)節(jié)設計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要與老師一起學習很多的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知識是很有用的,學會它,你就會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大家想不想學好它?大家會從1數(shù)到10嗎?

  二、探索新知:

  1、 尋找身體上的數(shù)

  師:1——10這幾個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我們身上就有許多,快找一找,說一說!

  (學生可能說:有1個腦袋,1張嘴,10個手指等。只要說得對,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同時要注意讓學生把話說完整。)

  2、 尋找教室里的數(shù)

  師:同學們在自己身上找到了這么多的數(shù),真了不起!快來看看我們的教室,你們能發(fā)現(xiàn)哪些數(shù)?

  (學生可能會說:有1塊黑板,2扇門,6盞燈,25張桌子,47名學生……對于能說出比10大的數(shù)的學生要及時鼓勵。)

  3、 尋找校園里的數(shù)

  師:現(xiàn)在,我們要數(shù)一數(shù)“可愛的校園”中的數(shù)。

  4、 課堂小結(jié)

  師:這節(jié)課我們在忙什么啊?你發(fā)現(xiàn)什么呢?

  這節(jié)課我們在數(shù)數(shù),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數(shù)學

  三、 課堂總結(jié)

  數(shù)學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每一個數(shù)學王國的成員都睜著智慧的眼睛看著我們,你想和他們交朋友嗎?你打算怎么做? 設計意圖

  談話引入

  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關(guān)系 二次修改

  課后到校園到處看看,邊看,邊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記下來,明天上課和大家一起交流。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可愛的校園

  1頭大象 2只兔子 3個蘑菇 4只松鼠 5個漢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樹 9只鳥 10只蝴蝶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學練習

  設計及意圖 在我們的家中有很多可以用10以內(nèi)的數(shù)表示的事物請你們回家去數(shù)一數(shù),并且按一定的順序排排隊。

  學生作業(yè)

  情況記載

  教學反思

  課時教學方案

  教學課題 快樂的家園 課時 第2課

  教學

  目標

  1. 知識經(jīng)歷從日常中抽象出的數(shù)的過程,能正確數(shù)出數(shù)量的1的物體,認識1~10各數(shù);初步理解基數(shù)、序數(shù)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以及“一一對應”的思想。

  2. 能力理解基數(shù)、序數(shù)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能運用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有序觀察能力。

  3. 情感初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習慣,體會交流的樂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啟迪智慧,豐富想象力。

  學情分析

  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題目,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獨立完成。在學生做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指導。

  教 學

  重 點、

  難 點 正確數(shù)出數(shù)量是1的物體,理解1可以表示單個的物體,也可以表示一個集合。

  理解基數(shù)、序數(shù)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教學輔助準備

  1~10的數(shù)學卡片

  教學過程及環(huán)節(jié)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

  (一個圖釘,一把掃帚,一臺電視,一雙筷子。)

  這些物品和數(shù)量用的是哪個數(shù)來表示的?

  1的作用事真大。

  二、探究新知,講授新課

  1、出示主題圖,今天老師帶大家到一座美麗的小山村去旅游,你們想去嗎?鄉(xiāng)村的早晨非常美,看一看圖上有什么?1可以表示什么?

  生活中很多事物可以用1表示。1可以表示1個單個物體,也可以是一個整體,能表示很小的東西,也能表示很大的東西。第一名也用數(shù)字表示!1”可以表示這么多事物,你知道生活中“1”還可以表示什么嗎?

  2、 認識其它和數(shù):

  說一說,在生活中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鼓勵學

  生多說。

  3、 看圖:

  (1)圖上小朋友們在做什么?你喜歡踢足球嗎?

  (2)請學生讀出運動員衣服上的號碼。衣服上的數(shù)字表示什么?(數(shù)有基數(shù)與序數(shù)之分)

  (3)與5號運動員相鄰和有誰?

  (4)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三、鞏固練習,形成能力

  1、看懂題意,獨立連線

  2、數(shù)一數(shù),畫一畫

  引導學生弄清題意、自己試做,然后集中交流。

  4、 第3頁3題、

  引導學生先弄清題意:數(shù)出左邊要求的數(shù)量,畫出相應

  的符號來,看誰畫得快又準。

  四、小結(jié):

  誰能說一說這節(jié)課我們都學習了什么?

  學習了1-10各數(shù)的認識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設計意圖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

  (一)、激發(fā)觀察興趣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過數(shù)數(shù)活動,初步了解學生的數(shù)數(shù)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shù)數(shù)的方法。

  3.通過數(shù)數(shù)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2~5頁內(nèi)容。

  教具學具準備:

  教科書第2~3頁的教學掛圖(或掛圖制成多媒體課件),1~10數(shù)字卡片一套。

  教學設計:

  啟發(fā)談話,激發(fā)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跨入小學的校門感覺新鮮嗎?上學了,你已經(jīng)是一個小學生了。從現(xiàn)在起,你將和老師一起在這所學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學習、生活,探討許多數(shù)學問題,學習很多的.數(shù)學知識,大家高興嗎?讓我們來相互認識一下。

  [以談話的形式開始。師生相互介紹,老師簡單介紹本校情況,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使學生消除陌生、膽怯的心理,對學校、老師產(chǎn)生親切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1.師生相互介紹。

  2.教師簡單介紹我們的校園及小學生活。

  3.打開第1頁,老師有感情地朗讀“編者的話”,講講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以及數(shù)學的用處。我們平時很多時候要用到數(shù)數(shù),大家會從1數(shù)到10嗎?誰來數(shù)一數(shù)?

  伸出兩只小手,互相數(shù)一數(shù)同桌小朋友有幾根手指。

  與老師一起一邊伸手指一邊數(shù)數(shù)。

  數(shù)一數(shù)

  激發(fā)觀察興趣。

  出示教科書第2~3頁掛圖(或掛圖制成多媒體課件),出現(xiàn)一所“美麗的鄉(xiāng)村小學”情境圖。

  [此處從情境入手,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加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生:知道,學校。

  師:對,這是一所美麗的鄉(xiāng)村小學。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來上學了。大家看一看,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這里有一位老師,還有很多小朋友。

  生2:這里有一座大樓。

  (二)、數(shù)圖中的數(shù)量

  (1)小朋友們認真地數(shù)一數(shù),這里有幾面國旗?(配合學生回答,貼一面國旗圖(2)師:一面國旗,就可以用數(shù)字“1”表示。(同時在圖右邊對應 貼出數(shù)字卡片“1”。)

  (3)教師領讀,學生自己小聲讀。

  (4)小朋友們再找一找,圖中還有哪些也可以用數(shù)字“1”來表示?

  (5)小朋友們再數(shù)數(shù)看,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多少?

  三、認讀1~10各數(shù):

  1、10個數(shù)都數(shù)完后,教師先領讀各數(shù),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

  2、可以打亂順序指數(shù)讓學生讀。

  (三)、數(shù)身邊的事物

  認讀1~10各數(shù):

  1、10個數(shù)都數(shù)完后,教師先領讀各數(shù),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

  2、可以打亂順序指數(shù)讓學生讀。

  數(shù)身邊的事物:

  師:這幅圖上這么多事物的數(shù)量能用數(shù)來表示,那么我們身邊的事物能不能也用這些數(shù)來表示呢?

  你有幾個鉛筆盒?幾枝鉛筆?

  第一行有幾位同學?幾位男同學?幾位女同學?

  我們教室有幾扇窗戶?幾枝日光燈?

  你的右邊有幾位同學?左邊有幾位同學?

  黑板的上邊貼了幾個字?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上冊10-15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5-13

一年級上冊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11-10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品)06-16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熱)06-16

2024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上冊01-05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必備)11-14

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上冊07-16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集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