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成人福利亚洲精品_亚洲熟妇AV无人区一区_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浪潮_极品熟妇无码AV在线少妇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5-04-07 07:25:52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語文教案錦集9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語文教案錦集9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了解詩歌解讀“詩無達詁”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解讀;

  2、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的學習習慣,鍛煉交流、表達能力;

  2、 理解并分析短詩的主旨;

  (二)過程與方法

  1、詩歌鑒賞教學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動交流——拓展升華”的過程進行;

  2、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朗讀,分析意象特征,在交流討論中理解詩歌主旨。引導學生體會詩歌中真、善、美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關注自我、關注生活、關心人民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難點】

  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分析詩歌主旨,寫鑒賞性小短文。

  【教學設想】

  布置同學預習五首短詩,并讓同學挑選一首詩寫了一點鑒賞性評論。從同學課前預習作業(yè)情況看,多數(shù)同學對于這五首詩的主旨把握均較為準確,也存在多種解讀,最大問題在于許多同學在闡述詩歌主旨的解讀過程時,表述還欠嚴密,賞析時還不能做到有理有據(jù)。因而,在組長匯報本組討論情況時,須特別強調(diào)在陳述本組觀點之后需闡明這些觀點是如何得出的,可允許組員補充說明,共同完成任務。

  【教學流程】

  一、新課導入

  我國古代詩論中有所謂“詩無達詁”論,(“達詁”的意思是確切的解釋或理解)認為不同和讀者對于同一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西方也有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個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因此在文學閱讀過程中特別強調(diào)讀者參與。這些說法都說明了在文藝鑒賞中存在著理解和審美的差異性,即不同的鑒賞者對同一作品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二、解讀《斷章》

  1、介紹作家作品:

  卞之琳(1910—20xx),祖籍江蘇溧水,生于江蘇海門。詩人、學者。193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英文系,就學期間曾師從徐志摩,深受賞識,徐志摩不僅將卞之琳的詩歌在其編輯的《詩刊》上發(fā)表,還請沈從文先生寫題記。因為這段經(jīng)歷,卞之琳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詩人。此外,在這一時期,卞之琳與何其芳、李廣田還合出過一本名為《漢園集》的詩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稱為漢園三詩人。以后,卞之琳擔任了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等職務,是莎士比亞和英詩翻譯名家。主要作品有:《漢園集》《雕蟲紀歷》《十年詩草》《人與詩:憶舊說新山山水水》《小說片斷》《莎士比亞悲劇四種》《英國詩選》等。

  卞之琳于20世紀30年代出現(xiàn)于詩壇,受過“新月派”的影響,但他更醉心于法國象征派,并且善于從中國古典詩詞中汲取營養(yǎng),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詩精巧玲瓏,聯(lián)想豐富,跳躍性強,尤其注意理智化、戲劇化和哲理化,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詩的內(nèi)容并進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內(nèi)涵,詩意偏于晦澀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尋味。詩人主張“未經(jīng)過藝術(shù)過程者不能成為藝術(shù)品,我們相信內(nèi)容與外形不可分離”。卞之琳創(chuàng)作態(tài)度嚴謹,孜孜不倦地探索“藝術(shù)過程”中的轉(zhuǎn)化與表現(xiàn),即使對新詩的外部形式也刻意追求變化和創(chuàng)新,更不用說在詩的意象、內(nèi)容方面。有些詩作被譯成多種文字,并成為海外學者專題研究的對象。在半個多世紀中,詩人堅持不懈地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和理論研究,成功地實驗和引進了西方多種現(xiàn)代詩歌形式,對中國象征主義、現(xiàn)代主義詩歌的發(fā)展開拓了新的景觀,有著很大的啟蒙意義和重要的貢獻,并取得了相當?shù)乃囆g(shù)成就。

  2、整體把握

  卞之琳是30年代現(xiàn)代詩派的重要詩人,《斷章》寫于1935年,是卞之琳的代表作。這首詩雖只短短4行,卻試圖用簡明的意象闡釋深刻的道理。詩人通過對“風景”的剎那間感悟,涉及了“相對性”的哲理命題!澳阏驹跇蛏峡达L景”,而相對于樓上的人來說,橋上的“你”就是他們眼中的風景,他們“在樓上看你”!懊髟卵b飾了你的窗子”,而相對于夢見“你”的人來說,“你”則像窗外的明月一樣,“裝飾”了他們的“夢”。

  這首詩從字面上看非常簡單,好像看一遍就懂了。但看完后又覺得不全懂,似乎簡單的字眼里藏著很深的道理。學者、翻譯家李健吾認為,這首詩是在“裝飾”兩個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過是互相裝飾,蘊含著無奈的悲哀。卞之琳本人卻不以為然,他說:“這是抒情詩……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寫一剎那的意境。我當時愛想世間人物、事物的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風景,也可能自覺、不自覺點綴了風景;人(你)可以見明月裝飾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覺不自覺地成了別人夢境的裝飾!庇终f:“我的意思是著重在相對上!边@樣看來,詩人的主要意圖是表現(xiàn)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不論自覺與不自覺都可能發(fā)生的這樣或那樣的相對關系。如此抽象的哲理,卻能通過這樣一首極其短小、通俗易懂、畫面鮮明的小詩表現(xiàn)出來,其高超的表現(xiàn)技巧令人佩服。

  三、問題探究:

  1、《斷章》一詩中,詩人是怎樣用形象的畫面來闡釋抽象的哲理的?

  《斷章》的4行詩,是4個形象的畫面。前兩個畫面,“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表面似乎互不相關,“橋上”“樓上”這兩個地點,卻在看風景時發(fā)生了聯(lián)系。后兩個畫面,“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窗子與夢互不相關,卻在“裝飾”這一點上又發(fā)生了聯(lián)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畫面,幾個毫不相關的事物,經(jīng)過詩人精心構(gòu)思與組合,變得耐人尋味。它闡釋了詩人心中思考的“事物的息息相關”的抽象哲理。

  2、有人說《斷章》是一首情詩,還有人說它是一首哲理詩,你說呢?

  關于《斷章》這首詩的旨意,歷來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這是一首愛情詩,橋頭的“你”在白天是樓上人心目中的風景,在夜晚是樓上人夢中的“裝飾”。一個是白天夜晚都在關注著、想念著心中的人;另一個是被別人深愛著,自己卻沒有感覺。詩人自己說他的意思著重在“相對”上。他通過對自己剎那間感觸的描述,巧妙地融入了他多年來的哲學深思:在同一時空中,作為主體的人或物,有可能變成客體,客體又可能變成主體。原來,《斷章》的深刻哲理,就是通過兩幅生動、優(yōu)美的畫面隱喻、暗示出來的,需要讀者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才能理解。而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

  3、 這是我中學時代很喜歡的兩首詩,當我讀著《斷章》和《錯誤》時,這兩首詩就在眼前晃著,同學們能不能說一說其中的原由?

  明確:閱讀時所產(chǎn)生的情感體驗很相似。(可就詩意與同學簡單進行交流)

  教師點撥:讀詩若能抓住詩中意象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就能較準確地把握作者詩中所要表達的情感了。

  4、品讀《斷章》,討論小結(jié):從字面上看,《斷章》極其短小,好像看一遍就懂,又似乎覺得簡單的字眼里蘊藏著很深的道理。仔細品味,你認為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

  5、學生分組討論,力求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1)請組長匯報本組解讀《斷章》的總體情況;

  4、課件展示學術(shù)界對《斷章》的幾種解讀;

  教師可提供幾組有關《斷章》詩意的資料:

  A)學者、翻譯家李健吾先生認為,這首詩在“裝飾”兩字上做文章,詩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卻埋著說不盡的悲哀——人生不過是互相裝飾。

  B)評論家章亞昕認為,《斷章》寫了一位絕代佳人。詩人不去說“你”如何美,而是去敘述她如何成為如癡如醉的審美對象、“風景”的一部分,而是去描寫她如何成為日思夜想的戀愛對象、“夢”中的花朵。不寫她的外貌,而寫她引起的癡情,就能造成抒情的內(nèi)在,意味的微妙。(詩人臧克家也有同感)

  C)《斷章》這首小詩,詩人回憶它的創(chuàng)作過程說:“此四行無意中得之,原擬足成一首完整的詩,接著感到說完了,也無需多說,可獨立成篇,故名《斷章》!薄皩懹谝痪湃迥晔,觸景生情,儲藏在記憶中,當還遠遠早于這個日期”。“這是抒情詩,當然說是情詩也可以,但決不是自己對什么人表達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寫一剎那的意境。我當時愛想世間人物、事物的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風景,也可能自覺、不自覺點綴了風景;人(“你”)可以見明月裝飾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覺不自覺成了別人夢境的裝飾。意味進一步體會,也就會超出一對男女相互關系的意義!

  小結(jié):優(yōu)秀詩作的深層意蘊是不可窮盡的,就像一道包含有無窮解的方程一樣,具有多個層面,不同層面之間又互相交織與折射,從而使詩歌衍生出不同的含義來。不同的讀者讀同一首詩,由于生活環(huán)境、文化傳統(tǒng)、藝術(shù)觀念、鑒賞心境等的不同,會形成不同的審美期待,產(chǎn)生全然不同的發(fā)現(xiàn)。(教師要抓住“你”“風景”“明月”“夢”幾個意象作適當?shù)难a充。)

  6、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當場背誦。

  四、拓展延伸

  補充余光中《連環(huán)》一詩,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詩無達詁、個性化解讀這種閱讀特點。

  連環(huán)——仿卞之琳詩意

  余光中

  你站在橋頭看落日 /落日卻回顧 /回顧著遠樓 /有人在樓頭正念你

  你站在橋頭看明月 /明月卻俯望/俯望著遠窗 /有人在窗口正夢你

語文教案 篇2

  《古羅馬斗獸場》主要介紹了古羅馬斗獸場巨型建筑的外觀以及它的來歷和角斗士的悲慘命運。

  教學目標:

  1、了解古羅馬斗獸場這座巨型建筑的外觀,了解它的來歷及角斗士的悲慘命運。

  2、激發(fā)學生對平等、自由、生命的理解與熱愛。

  3、學習作者有序的觀察和寫作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資料及借助資料理解課文的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理解有一定含義的句子的能力。

  教學重點:

  1、了解古羅馬斗獸場的來歷及角斗士的悲慘命運。

  2、學習作者的觀察和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一教時

  課前準備

  1、了解古羅馬斗獸場,了解背景。準備一些斗獸場的圖片。

  2、觀看電影《斯巴達克斯》。

  一、引語入課。

  二、初讀感知斗獸場的雄偉。

  1、學生讀課文。你覺得斗獸場雄偉嗎?用筆把這些描寫畫出來。

  2、學生小組互讀互議。

  3、以組為單位匯報學習情況。教師相應出示斗獸場的'圖片,補充感知。

  三、再讀悟情。

  1、學生再讀課文,想:參觀斗獸場前后,我的心情有變化嗎?如果有,為什么會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

  2、學生結(jié)合課文說說自己的理解。

  3、你能用自己收集掌握的資料說說我情感變化的原因嗎?引導學生理解一下我對廣場上的角斗士的態(tài)度變化。

  四、你讀了這篇文章后有什么話想同我們說說的,請說說。

  五、把你的感受寫下來,并給它取個題目。

  六、課外延展。讀一本相關的書籍。

語文教案 篇3

  ,情境鋪墊,導入新課。

  師:四年(一)班的張華同學這幾天可忙拉,她正準備著下周的的數(shù)學奧數(shù)。你看,現(xiàn)在她正要去李誠家請教數(shù)學題。

  。(大屏幕顯示器上出現(xiàn)了配樂動畫演示)

  1,配樂動畫:張華在從自己家向李誠家走去。(或者線段圖)

 、,指導觀察,提出問題:張華每分鐘走60米,走了6分鐘,走了多少米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張華走了多少米。

  師:好,你來說說是怎么做的?

  ②,學生口頭列式回答后,復習數(shù)量關系:速度x時間=路程

  師:也就是說求張華走的路程就相當于求兩地的距離是多少?(出示紅字“兩家相距多少米”)

  師:有一天, 張華放學回家,正準備做作業(yè),發(fā)現(xiàn)不小心將同桌李誠的作業(yè)本帶回了家,她趕緊打電話給李誠,兩人在電話里商量了一會兒,如果步行的話,有幾種辦法可以讓張華把作業(yè)還給李誠?現(xiàn)在請同學們幫他們想一想辦法?看哪組的同學辦法最多?

 。ㄒ运娜诵〗M討論的形式)

  師:好,哪組的同學想出來的,派一名代表起來回答。

 。▽W生一般會有三種想法:一是讓張華帶給李誠。二是李誠自己去取,三是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fā),在路上相遇。)

  師:這些都是同學們?yōu)樗麄兿氤龅霓k法,大家想一想,第一次和第二次有幾個人在運動?而第三次呢?

  2,請兩位同學上臺表演

 、,設問:兩個人,兩個物體運動時,速度,時間,路程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 (這堂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類問題中的有關知識。)

  ②揭示課題:[板書:相遇問題]

  二,指導觀察,學習新知。 (—),教學準備題

  1,示題:張華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fā),向?qū)Ψ阶呷,張華每分鐘走60米,李誠每分鐘走70米。

  2,讀題,提出思考問題:幾個人運動?運動的方式和結(jié)果怎樣?、帶著觀察動畫演示。

  3,動畫演示,指導觀察,幫助理解概念:

  A,電腦動畫顯示第一次(全過程)。

  交待線段的長表示兩家間的路程,線段的兩端表示兩家的住地。畫面為:張華走過的路用紅色線段表示,李城走過的路用藍色線段表示。

  B,電腦動畫顯示第二次(全過程)。

  (1),兩個人出發(fā)的時間,地點,運動的方向,最后的結(jié)果是怎樣?帶著問題讓學生再次仔細觀察動畫顯示。

  (2),認識概念:同時","兩地","相對","相遇"。

  師:這是幾人在運動 [板書:兩個人]

  師:兩人出發(fā)的時間相同嗎 [板書:同時]

  師:他們運動的方向又是怎樣 [板書:相對]

  師:最后結(jié)果是怎樣的。 [板書:相遇]

  4,填寫表格,通過電腦動畫顯示,師生共同研究兩人行走的路程與時間的變化情況,把數(shù)據(jù)填寫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

  (1),電腦動畫顯示,教師按動鼠標,屏幕顯示兩人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1分鐘。

  師:(1)兩人一分鐘所走路程各是多少 路程和是多少

  (60+70=130米)兩人還相距多少米 (390—130=260米)(板書

  (2),用同樣的方法電腦繼續(xù)顯示,兩人繼續(xù)同時出發(fā)再走一分鐘填寫表格后

  指導學生觀察體會:當隨著時間的增加,兩人所走路程和也增加。而兩人間的距離反而減少。(3),用同樣的方法電腦繼續(xù)顯示:兩人同時出發(fā),再走一分鐘,也就是兩人共同走了3分鐘。

  教師指著屏幕上的線段圖和表格提問:張華和李城3分鐘走的路程分別是多少 (180米,210米)他們走的路程和是多少 (180+210=390米)行了三分鐘,兩人距離是0,這說明什么

  引導學生懂得:兩人同時出發(fā)3分鐘,兩人之間的距離為0時,也就是兩人走到同一個地點,表示他們相遇了。(教師按動鼠標,在兩人相遇點上發(fā)出響聲三下,電腦顯示器隨之出現(xiàn)"相遇"兩字)

  教師按動鼠標,鼠標指著"390米"字眼,線段全長閃礫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提問學生:兩人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師:完成上面這道題,寫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要求同學們上課時將練習本準備在桌角。)

  (二),教學例五。 l,自學例題

 、,示題: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里走向?qū)W校。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jīng)過4分,兩人在學校門口相遇。 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

  師:全班齊讀。

  (2)讀題

  找出的條件和所求問題,兩人是如何運動的?找關鍵詞語。

  師:這道題給我們的條件有哪些?

  思考:兩家的距離跟兩人所走的路程有什么關系?可以用關系式表示嗎

  2,指導觀察動畫顯示。

  (1)第一次動畫顯示。

  教師只需顯示電腦動畫,讓學生說出兩個人運動的時間, 出發(fā)的地點,運動的方向和結(jié)果。

  (2)第二次動畫顯示。

  教師提問:求兩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請學生再次認真觀察動畫軟件顯示,分小組討論問題。(看哪組的做法最多。)

  板書:兩人所走的路程和=兩家的距離

  3,嘗試列式計算,并分組討論列式根據(jù)。

  4,檢查學生列式情況,要求說出兩種列式根據(jù)。

  教師把一名學生的答案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讓他說出列式根據(jù)。學生先回答,教師再用電腦動畫顯示加以證實。

  5,教師演示動畫,證實學生的算法。

  第一種算法:

  師:65x4求出什么 (電腦動畫顯示:小強所走的紅色線段閃爍了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師:70x4求出什么 (電腦動畫顯示:小麗所走的`籃色線段閃爍了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師:為什么把64x4和70x4加起來 (小強和小麗兩人共走的整段線段閃爍了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第二種算法:

  師:65+70求出什么 (動畫顯示把小強和小麗第一分鐘走的那段閃爍,并移動到下面)

  師:65+70的和為什么乘以4? (動畫顯示小強和小麗共走了4分鐘,每分鐘都走了(65米+70米)就有了4個(65米+70米)

  65+70

  6,兩種算法對比。

  (1),在數(shù)學知識上有什么聯(lián)系

  (2),解答思路上有什么區(qū)別

  引導學生得出:兩種解法思路上不同,結(jié)果相同,而兩種

  算法的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練習鞏固,加深理解

  這些都是同學們自己探索出來的,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大家掌握了沒?

  1。 志明和小龍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如圖),經(jīng)過5分兩人相遲,兩地相距多少米 (用兩種方法解答。)

  (做一做,只列式不計算)

  簡略說說做法。

   拓展練習:(用多種方法解答)

  師:我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這樣時間一樣的相遇問題不多,一般是一個先走了一段時間后,另一個才開始走,我們來看看遇到這種問題,該怎么解決呢?

  ( 屏幕出示 )

  甲,乙兩列火車從兩地相對行駛。甲車每小時行75千米, 乙車每小時行69千米。甲車開出后1小時,乙車才開出,再過2小時兩車相遇。兩地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要求同學畫線段圖)

  找出的條件和所求問題,兩人是如何運動的?找關鍵詞語

  師:這道題給我們的條件有哪些?(板書)

  師:求兩地間的鐵路長也就是求什么?(同桌討論)

  師:(指名)說說你是怎么做的?(將該同學的作業(yè)放出來。

  并提問學生,請他說出為什么這樣畫,這樣做 講出算法的思路。

  五、談談你的收獲

  師:哪位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反復的誦讀中領會課文的內(nèi)容,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寫法;指導學生欣賞美的景物,體會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語言。本文的生字詞較多,語句拗口,這是本文學習的難點,要讓學生結(jié)合課下注釋,理解詞語意思,在反復的朗讀中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

  【教法學法】

  運用板塊式教學:五讀、五說——全課由“讀”與“說”兩個板塊系列相互交*構(gòu)成。

  課前準備: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登山活動。指導學生走進圖書館或上網(wǎng)查閱有關徐霞客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初讀課文。

  1.學生介紹我所知道的徐霞客,教師補充。

  徐霞客,我國古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生活于明末官僚政治極其腐敗、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為人清廉剛正。不愿在污濁的官場中生活,因而毅然拋開功名利祿,以在祖國壯麗的山川中尋幽攬勝為畢生樂事。他游遍中國的名山大川,同時還以日記的形式,把各地的地質(zhì)、水源、物產(chǎn)、民情及山川景勝都一一詳記下來。

  《徐霞客游記》是他三十多年旅行勘察的記錄,是一部著名的古代游記。也是一部我國古代地理學名著。在地理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也被作為文學珍品流傳于世,清代人推崇“當為古今游記之最”,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2.學生讀課文,老師檢查預習情況,解決字音的`認讀與字義的理解問題。

  (二)第一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發(fā)現(xiàn)。

  1.發(fā)現(xiàn)能夠根據(jù)語境理解意思的詞。

  2.發(fā)現(xiàn)可以用添字變雙音節(jié)詞的辦法進行解釋的詞。

  3.發(fā)現(xiàn)古今異義的詞。

  4.發(fā)現(xiàn)沿用至今的詞。

  5.發(fā)現(xiàn)一詞多義現(xiàn)象。

  6.發(fā)現(xiàn)詞類活用現(xiàn)象。

  (三)第二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譯文。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得順暢。

  2.學生自讀白譯。

  3.翻譯接龍(按號數(shù)一人譯一句)。

  4.老師讀課文,學生說譯文。

  第二課時

  (一)第三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內(nèi)容。

  1.學生再讀課文,要讀出語調(diào)的輕重。

  2.教師指導學生概括每段的段意,要求學生發(fā)言。

  (1)略寫登山的時間和天氣。

  (2)詳寫上山登頂?shù)慕?jīng)過、景物、地名。

  (3)寫登頂后遠眺所見之景。

  (4)寫從西峰下山,至飛石窟的情況。

  3.學生根據(jù)第2第3段說說作者上山時經(jīng)過的地方及山頂所見的景物。

  上山經(jīng)過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岳殿——會仙臺。在山頂上看見北山“崩崖亂墜,雜樹密翳”,還看見渾源州城,南邊有龍泉山,兩邊有五臺山,近處還有龍山。這些山都是相互連接的。

  4.學生以導游的身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用自己的語言向游客介紹恒山。

  (二)第四個教學板塊:讀課文、品句子。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出情景。

  2.請學生用“……描寫得好,寫出了……”這個句式寫出自己對某些詞句的感受。

  如:“風翳凈盡,澄碧如洗”這個句子描寫得好,寫出了作者登恒山那天的天氣是無風無云的好天氣。

  又如:“余益鼓勇上,久之棘盡,始登其頂”寫得好,寫出了作者登恒山的艱辛,表現(xiàn)徐霞客不畏艱難,勇于攀登的進取精神。

  (三)第五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感受。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出情感。

  2.學生就“感受”進行發(fā)言準備。(可以是讀了《游恒山記》的感受,也可以說自己登山的感受。)

  3.學生發(fā)言,師生相互評點。

  4.課堂小結(jié):《游恒山記》是地理學家的踏勘記錄,也是文學家的游記。文章敘述描寫了作者游恒山登頂?shù)慕?jīng)過。表現(xiàn)了他不畏艱險,不怕辛苦,勇于踏勘實踐的精神。文章一步一景,移步換形,各種景物以及地名、距離都記錄得極為準確、細致,表現(xiàn)了古代學者的實踐精神。同時,在寫景之中寄托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四)課后作業(yè):做一張《游恒山記》的讀書摘錄卡。

  內(nèi)容:1.作者簡介

  2.詞語積累

  參考資料

  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的〈游恒山記〉一文以游蹤為線索,一步一景,描寫生動,是一篇不可不讀的游記美文。

  思路條理化。此游記涉及的景點、地理位置較為復雜,但全文貫穿著一條線索,那就是游蹤,亦即作者足跡、目力所及的次序。依次經(jīng)過了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岳殿、會仙臺等景觀,逐一描寫。再寫登頂?shù)钠D難。然后是登頂后遠眺四周的景色,把整個山系都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最后寫下山情形。

  詳略得當化。全文有詳有略,處理得恰到好處。略寫出發(fā)時間和天氣情況,詳寫上山登頂?shù)慕?jīng)過,其中景物、地名、景物之間的情形都寫得極為詳盡,又以登頂?shù)慕?jīng)過寫得最詳,把過程中游者的感受都寫了出來。下山的過程詳寫了尋找下山之路一節(jié),其余的下山過程就一筆帶過了。

  觀察細致化。作為一個以勘察地貌為目的的旅行家,所到之處對一些細節(jié)觀察得比一般人都要細致。如地里露出的煤炭、土石的顏色等,寫到每個景點,也尤其注意地形地勢、周圍環(huán)境等。

  景物形象化。記敘中注重實際,如實記錄所見之景,而且觀察細致,為地理學研究提供了材料,有科學的嚴謹性。同時,景物描寫也各有特色,生動形象,如“松影篩陰”、“上負絕壁,下臨官廨,殿下云級插天,廡門上下,穹碑森立”都將景物的形象活現(xiàn)于筆下,讀后歷歷在目,頗具文學的形象性。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西師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溫暖》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理解“溫暖”的含義,體會雷鋒助人為樂的美好品質(zhì)。

  3、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的重、難點詞句,體會關鍵詞的意思及在本文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理解“溫暖”的含義,體會雷鋒助人為樂的美好品質(zhì)。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的重、難點詞句,體會關鍵詞的意思及在本文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今天早上廣播站的播音你聽了嗎?今天早上有一篇故事是

  講雷鋒叔叔的,那雷鋒是誰呢?大家都是細心的孩子,知道處處留心皆學問,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雷鋒有關的文章《溫暖》。

  二、出示學習目標:

  請看黑板,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任務,大家齊聲讀出學習目標。有沒有信心完成?首先讓我們先欣賞一下這篇文章,聽的時候要認真

  看,仔細聽。

  三、自學指導(一)

  完成學習目標,需要大家一起來闖關,請看我們今天的第一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1、2自然段:

  1、劃一劃:劃出雷鋒關心戰(zhàn)士的句子。

  2、議一議:雷鋒發(fā)現(xiàn)小韓棉褲上的洞時,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4、“輕手輕腳”“一針一線”“輕輕地”這些詞好在哪里?

  (六分鐘后比一比誰完成得好)

  第一關完成得非常好,那第二關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

  四、自學指導(二)

  小組內(nèi)分角色讀課文3—6自然段

  1、用“”劃出雷鋒做了好事后的表現(xiàn)的詞語。

  2、抓住“不吭聲”“大驚小怪”等詞想一想:雷鋒當時是怎么想的?

  3、討論“又是班長……”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4分鐘后賽一賽哪一組最棒)

  齊讀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為什么小韓覺得心里暖哄哄的?

  五、拓展延伸:

  1、寫作技巧滲透:

  現(xiàn)在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圍繞雷鋒

  幫小韓補褲子為線索,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進行描寫。同學們在以后的寫作中大膽的運用這種方法。

  2、收集雷鋒語錄:

  今天老師也收集了一些雷鋒叔叔說的話,大家看一下:

  六、總結(jié):

  學了這篇課文,我們了解了雷鋒叔叔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那我們以后的生活中,要向雷鋒叔叔學習,多做好事。今天回去之后呢,大家就可以學一學雷鋒叔叔,不留姓名的做一件好事,明天的課堂中,我們一起交流心得。

  板書設計:

  17、溫暖

  輕手輕腳

  縫棉褲一針一線關愛戰(zhàn)士不圖回報

  捅爐子一聲不吭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獨立概括三個小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正確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20個詞語的意思。

  3.能復述其中一個小故事,感受徐帥樸實無華,做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質(zhì)。

  一、揭題,懸疑。

  學生質(zhì)疑。(什么叫布衣元帥?這里的元帥是指誰?為什么稱他叫“布衣元帥”?)

  二、自學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學生自學。主要要求:

 。1)讀準生字詞。

 。2)讀通課文。

 。3)說說課文的大意。)

  三、檢查:簡單介紹徐帥一生的情況

  四、指名讀課文。

  五、學習第一個故事

  六、用波浪線劃出元帥說的`話。自由讀讀元帥說的話。

  1.指名兩個同學表演對話。

  2.議議“這……”其中省略號,再指名同學把省略號的意思補充出來。

  3.齊讀整個故事。

  4.說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七、小結(jié)。

  讓學生回顧本課時的學習內(nèi)容,歸納小結(jié)。

  八、作業(yè)。

  作業(yè)本第1、5題的第一個填空。

  板書

  布衣元帥

  功高蓋世 雖然……但是

  居功自傲 因為……所以

  只有……才 樸實無華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17個字,會寫10個字、重點會寫“季、忙、苦”等漢字、

  2、準確、熟練地朗讀課文,讀出節(jié)奏感,背誦課文、

  3、認識農(nóng)作物,了解農(nóng)事,培養(yǎng)尊重勞動人民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17個字,會寫10個字、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認識農(nóng)作物,了解農(nóng)事,尊重勞動人民、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農(nóng)事圖片,欣賞、

  2、也許你領略過農(nóng)家的清新風光,也許你見過農(nóng)家的辛勤勞作,但是,你知道農(nóng)家一年四季的農(nóng)事嗎?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田家四季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聽范讀,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自由讀課文,認讀生字、把畫出來的生字,小組研究一下、

  三、讀認生字:

  1、出示詞語,檢查朗讀情況、共分兩組、自讀,輪讀、

  2、小組學習、

 。1)組長檢查生字讀音、

 。2)交流識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筆畫”、“形近字對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減筆畫”等識字方法的運用、

 。3)接讀課文、

  3、檢查小組學習情況、

  課件出示生字、詞語、

  四季 蝴蝶 麥苗 桑葉 化肥 農(nóng)民

  回歸 穿戴 谷子 米粒 雖然 辛苦

  去掉拼音朗讀、齊讀、開火車讀、

  4、以生字“季、!睘槔,分別說一說漢字的結(jié)構(gòu),說一說它們的組成部分、給它們組詞、

  四、合作探究:

  課件出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學習、出示題目:

  1、課文中提到了哪些農(nóng)作物?

  2、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些作物的?

  學生分組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五、學寫生字:

  1、課件出示“季、吹、肥……”等9個生字、

  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認字,說說哪些字是自己已經(jīng)認識的,是從什么渠道或通過什么方法認識的、

  2、打開“優(yōu)教學生字”,逐個學習,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書空,注意筆順、

  3、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季、吹、肥……”等生字、

  (2)觀察字的結(jié)構(gòu),說說書寫注意點,以及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范寫,引導學生再次邊觀察邊書空,注意筆順、重點講解“季”上面是禾,不是木,“吹”左窄右寬,“辛”“丨”占中線,“苦”橫占中線等、

 。4)學生在田字格里仿寫,教師提醒寫字姿勢、

  4、鞏固生字:抄寫今天學的生字、

  六、布置作業(yè):

  1、朗讀課文,試著背誦課文、

  2、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課件出示詞語、

  春季 化肥 連忙 愛戴 辛苦 吹風 農(nóng)事 歸來 過年

 。1)指名開火車領讀詞語

 。2)齊讀

  (3)選擇最喜歡的'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2、聽寫詞語

  二、理解表達:

  1、認識農(nóng)作物

  (1)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么農(nóng)作物?課文怎樣描寫的?

  春季里,春風吹,花開草長蝴蝶飛、麥苗兒多嫩,桑葉兒正肥、想象畫面,感受美好的春光

  (2)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么農(nóng)作物?課文怎樣描寫的?

  夏季里,農(nóng)事忙,采了蠶桑又插秧、早起勤耕作,歸來戴月光

  用四字詞語概括這句話、披星戴月:是指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3)課件出示圖片:

  秋季里,稻上場,谷像黃金粒粒香,身上雖辛苦,心里喜洋洋、

  你還知道ABB式的詞語嗎?

  預設:笑呵呵、美滋滋、樂呵呵、喜盈盈等、

 。4)課件出示:

  冬季里,雪初晴,新制棉衣暖又輕,一年農(nóng)事了,大家笑盈盈、

  “了”怎么讀?什么意思?學習多音字“了”、

  2、比一比、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的比賽,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三、拓展延伸:

  1、讀一讀,記一記

  播種 插秧 耕田 采桑

  除草 割麥 打谷 積肥

  2、播放音樂《四季童謠》,一年四季,你最喜歡什么季節(jié)?為什么?你能仿照課文的格式寫一寫嗎?

  四、學寫生字:

  1、課件出示生字、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認字,說說哪些字是自己已經(jīng)認識的,是從什么渠道或通過什么方法認識的、

  2、打開“優(yōu)教學生字”,逐個學習,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書空,注意筆順、

  3、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生字、

  (2)觀察字的結(jié)構(gòu),說說書寫注意點,以及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范寫,引導學生再次邊觀察邊書空,注意筆順、

 。4)學生在田字格里仿寫,教師提醒寫字姿勢、

  4、鞏固生字:抄寫今天學的生字、

  五、鞏固練習:打開“基礎訓練-《田家四季歌》”,一起來闖關吧!

  板書設計: 田家四季歌

  春--風 花 草 麥苗 桑葉

  夏--采桑 插秧 勤耕作

  秋--稻 谷 喜洋洋

  冬--雪 棉衣 笑盈盈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經(jīng)歷與性格特征。

  2、了解搶救《二泉映月》這一珍貴文化遺產(chǎn)的經(jīng)過和意義。

  3、掌握電視專題片(電視解說詞)的特點,體會本文多角度、多層面地敘事寫人的寫法。

  教學重點:了解《二泉映月》的形成及其在音樂界的影響;

  教學難點:掌握電視專題片(電視解說詞)的特點。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思路:

  由于本文篇幅較長,電視專題片文字稿往往比較零亂,因此讓學生先自學,細讀全文,勾畫重要情節(jié),了解主要內(nèi)容,并為阿炳寫一個200字左右的小傳。再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研討課文。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先請學生欣賞名曲,注意用心聆聽,最好閉上眼睛,看能從中聽出些什么?(由此而引出阿炳,并板書課題)

  20世紀90年代《二泉映月》被美國人推薦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美國航天局把一顆火箭送進太空,來自中國的《二泉映月》,這首代表人類文明的作品被載入太空。

  二、欣賞阿炳的照片并介紹。(參照課前準備的短文)

  阿炳(1893~1950),原名華彥鈞,民間音樂家,江蘇無錫人。地雷尊殿道士華清和之子。自幼從其父學習音樂。他長得一表人才,還有一副好嗓子,被人們譽稱為“小天師”。4歲喪母,21歲患眼疾,35歲雙目失明,早年曾當過道士。由于和民間藝人切磋技藝并用民間音樂改造道教音樂,因而被逐出道教,成為街頭流浪藝人。1950年12月4日,吐血病故。 他的代表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和《寒春風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龍船》和《昭君出塞》。

  教師小結(jié):一段千古絕唱竟出自一位瞎眼的賣藝人之手,確實讓人感嘆不已,今天就讓我們懷著敬佩的心理去了解一段關于阿炳和《二泉映月》的千古佳話。

  三、整體感知

  1、 檢查詞語解釋:

  截然不同、高山仰止、千古絕唱、如癡如醉、昭君出塞

  2、 學生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請大家用簡練的語句談談讀過這篇后的初步感受。

  3、 理清結(jié)構(gòu),把握內(nèi)容。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ㄒ唬1950年秋天——我們已無緣聽到了”。為瞎子阿炳的演奏錄音的緣由,并介紹了他的藝術(shù)生涯和坎坷人生。(倒敘、插敘;敢叛逆、有骨氣)

 。ǘ1950年2月——催第(瞎子阿炳的妻子)也隨之而去”。詳寫為阿炳錄音的經(jīng)過,略寫錄音三個月后飽經(jīng)滄桑的阿炳即吐血病故。

 。ㄈ斑@六首被搶錄下的樂曲成了阿炳的絕唱——末尾”。寫搶救《二泉映月》的經(jīng)過和意義,并說明的影響。(代表中國民族音樂的世界性曲目)

  四、研讀探究

  師生一起深入地探討課文。請同學們互相質(zhì)疑解疑,提出有代表性的問題。

  預設問題:

  1、 引導學生認識阿炳的性格特征:談一談阿炳是一個怎樣的人?

  請結(jié)合文中相關語句來分析。

  他是一個對音樂有著執(zhí)著追求的人,文中說他眼瞎了還堅持創(chuàng)作音樂,還經(jīng)常與其他藝人切磋。他是一個正直的人,他敢于用音樂反映人們的疾苦,如文中寫他自編彈唱《金圓券害煞老百姓》。他是一個自食其力的人,他靠賣藝賺錢維持生活,不同于純粹寄生于社會的乞丐;他從不計較多少,不給也行。

  也可進行仿話練習:我覺得阿炳是一個 的人,因為 。

  2、為什么課文標題是“阿炳在1950”而不是“阿炳與《二泉映月》”?

  點撥:隱含了對新中國的贊揚。沒有新中國的成立,不會有這一切的發(fā)生,正是這個大前提,給了阿炳搶救作品、改變命運的機會。

  3、引導學生了解1950年這次錄音的經(jīng)過和意義

 。ǎ保┙裉欤覀兡茏谶@兒欣賞《二泉映月》應該感謝誰?為什么?

  (2)錄音這件事發(fā)生在哪一年?請同學們把關于1950年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從這些語句可以看出,1950年這次錄音對于阿炳有什么重要意義?

  4、本文在寫作方法上有哪些特點?

  明確:課文是電視專題片的文字稿,作者通過采訪幾個人來回憶這件事。

  與上學期學過的《生命之舟》相同。大體字是正文(解說詞)。小體字是同期聲 (采訪同期聲)。(結(jié)合內(nèi)容分析)

 、俳庹f詞的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和說明。

  這篇課文從結(jié)構(gòu)和寫作手法上看,電視片既有大量解說詞旁白,也有6人之多的出鏡與同期聲播出;既有正面描寫,也有側(cè)面描寫;既有順序,也有倒敘、插敘;既有敘事、說明,也有議論、抒情。

  如解說詞中大部分是記敘,但也恰到好處地插入了議論、抒情和說明。

  插入的議論兼抒情的'部分如:

 。1) 1950年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也是他人生的重要一年。

 。2) 那些為阿炳錄音的人們也沒有意識到,這次錄音將在中國音樂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

 。3) 我們現(xiàn)在聽到阿炳的音樂,不管是阿炳親自演奏的,還是其他人改變的版本,都會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4) 可惜當年錄音時由于錄音鋼絲不多,我們已無緣聽到了。

 。5) 這六首被搶錄下的樂曲成了阿炳的絕唱。

 。6) 如果不是黎松壽偶然拉響《二泉映月》的旋律,如果不是1950年楊蔭瀏、曹安和到無錫錄音,如果不是呂驥的造訪和熱心推薦,如果這些不經(jīng)意中發(fā)生的故事并沒有發(fā)生,我們也許就聽不到這一段千古絕唱。

 。7) 《二泉映月》已成為代表中國民族音樂的世界性經(jīng)典曲目。等等。

  插入的說明如:

 。1) 課文中插入介紹當時無錫道教音樂的情況。

 。2) 據(jù)當?shù)厥煜ぐ⒈囊魳沸屑一貞洠⒈浺魰r已不在巔峰時代。

 。3) 這是阿炳一生中惟一一次登臺演出。

 。4)引用楊蔭瀏教授《阿炳小傳》中的資料等。

 、诙嘟嵌群投鄬用娴財⑹

  作品既介紹了阿炳的人生經(jīng)歷,也敘述了《二泉映月》成為世界名曲的經(jīng)過;既“點”上寫1950年為阿炳錄音的經(jīng)過,又“面”上寫阿炳飽經(jīng)滄桑的一生。在“點”上寫為阿炳錄音經(jīng)過時,既詳寫了為名曲《二泉映月》的錄制,也略寫了其它五首曲子的錄制,并補充說明了《二泉映月》成為絕唱的原因。

  作用:增強了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實性;眾多人物的同期聲既增添了歷史感,也增添了現(xiàn)場效果,還增加了電視畫面的可看性。

  五、小結(jié):《阿炳在1950》是中央電視臺系列專題片《記憶》的文字稿,應該說容量很大,內(nèi)容繁雜。主要通過介紹阿炳在世的最后一年,中央音樂學院的兩位音樂家來到剛解放的無錫為民間藝術(shù)家阿炳錄音的經(jīng)過,介紹了阿炳的人生經(jīng)歷,也敘述了《二泉映月》成為世界名曲的經(jīng)過,贊揚了阿炳飽經(jīng)滄桑卻仍然堅強不屈的性格。

  六、作業(yè):

  小作文:為阿炳寫500個字左右的傳記。

語文教案 篇9

  課時目標:

  1、完成詞語超市、連連續(xù)續(xù)、加標點、寫字板這四個板塊的練習。

  2、積累疊詞,掌握詞語的恰當搭配。

  3、運用標點符號,練習寫好鋼筆字。

  重點:字、詞的積累。

  難點:疊詞的仿寫

  教學過程:

  一、詞語超市。

  1、出示“詞語超市”,說說這8個詞語有什么特點?

  2、仿說疊詞,并寫一寫。

  3、選擇一個詞造句。

  4、再讀詞語,識記。

  二、連連續(xù)續(xù)。

  1、出示“連連續(xù)續(xù)”,自由讀左右兩邊的詞語。

  2、看看這些詞語是什么詞?

  4、師生配合朗讀。

  三、加標點。

  1、復習逗號、句號、感嘆號有什么不同的用法。

  2、讀書上的句子,自己填寫。

  3、交流匯報,評價填寫情況。

  4、板書答案,齊讀句子。

  四、寫字板。

  1、出示寫字板中的6個字。

  2、觀察字的結(jié)構(gòu),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3、重點指導“罰”和“壽”字的寫法。

  4、學生完成寫字板,教師個別指導。

  五、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學習了疊詞,完成了連線題、給句子加標點,并做好了寫字板,同學們的`收獲不少。

  六、作業(yè)設計。

  學生觀察、匯報

  分組仿寫,看哪一組仿寫的最多。

  3、連線,和同學交流。

  回憶標點符號的用法,匯報交流

  觀察字的結(jié)構(gòu)和規(guī)律,學生完成寫字板。

  1、在第三單元的課文中找出疊詞,抄寫在摘抄本上。

  2、將第三單元的生字抄寫兩遍并聽寫下來。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3-28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jīng)典)11-23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精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