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成人福利亚洲精品_亚洲熟妇AV无人区一区_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浪潮_极品熟妇无码AV在线少妇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5-04-04 09:09:15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語文教案模板合集6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語文教案模板合集6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這個練習共安排了7道題,包括以下幾項內(nèi)容:鞏固音序查字法、辨析形近字擰組詞、排列句子成一段話、練習寫字、熟記成語、朗讀背誦名句、看圖說話寫話。

  學情分析:把重點放在看圖說話寫話上,其方法如下:先由老師把“小馬過河”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了解四幅圖的大意。再指導學生觀察每幅圖,理解圖意,展開想象,然后把故事講聽。最后照第一幅圖的樣子給另外三幅圖寫幾句話。

  教學要求:

  1、鞏固音序查字法

  2、辨析形近字并組詞,再寫下來。

  3、把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順的話,再填寫序號。

  4、練習寫上中下結(jié)構(gòu)的字。

  5、朗讀背誦,積累詞語。

  1、練習看圖說話寫話。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2、指導

 。1)指讀和小寫字母相對應(yīng)的大寫字母。

 。2)引讀學生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

 。3)指名說一說用音序查字法的一般步驟。

  3、練習

  4、反饋

 。1)指名匯報答案

 。2)小黑板出示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2指導

  (1)指名讀

 。2)說說“詩”和“待”相同和不同處。

  (3)介紹形聲字的特點,幫助學生辨析字的音、形、義。

  3練習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2指導

 。1)引導學生讀短句,理解斷句的意思。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天氣變化的規(guī)律。

 。3)指導學生五句話,找出其中的因果關(guān)系和發(fā)展順序。

  3練習

  4反饋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

  1、審題

  2、指導

  (1)出示卡片,認讀“章、掌”這兩個字。

  (2)引導回憶前面提出來的寫字要求和描紅要求。

 。3)指導書寫“章”“掌”

  3、練習

  4、反饋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

  1、審題

 。1)指導

  (2)出示卡片,認讀“章、掌”這兩個字。

 。3)引導回憶前面提出來的寫字要求和描紅要求。

 。4)指導書寫“章”“掌”。

  2、練習

  3、反饋,展示寫的.好的字,指出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矯正。

  二、教學第五題

  1、審題

 。1)指導

 。2)自讀成語

 。3)教師范讀

 。4)同座位的同學討論成語的大概意思。

 。5)自由練讀。

  2、練習

  3、反饋

  三、教學第六題

  1、審題

  2、指導

 。1)讓學生自讀散居古語。

 。2)教師范讀

 。3)教師分句講解這三句古語的意思。

 。4)教師講解后再讀,讓學生發(fā)現(xiàn)古語對仗的特點,記住反義詞,如“黑發(fā)”對“白首”、“早”對“遲”、“出”對“來”等。

  3、練習

  4、反饋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七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學生借助拼音讀圖下面的兩個要求。

  (3)教師幫助學生弄清題目有幾項要求。

  2、指導復述

 。1)指導復述故事

  指導學生邊按順序觀察圖邊聽教師講《小馬過河》的故事。

  用小黑板出示問題:

  故事中有哪幾個角色?小馬要干什么?松鼠|、老牛、老馬分別是怎樣說的?最后,小馬是怎樣做的?

  指名回答問題,同坐互答。

  指名分角色復述故事中的語言、串聯(lián)主要情節(jié)。

  自練、互練。

  指名復述,全班交流。

 。2)指導仿寫句子。

  引導學生讀一讀第一幅圖下面句子,理解意思。教師歸納寫法:先寫小馬在干什么,再寫小松鼠說了些什么。

  學生觀察余下的三副圖,思考:每幅圖應(yīng)先寫什么,再寫什么,記住內(nèi)容。

  同桌互練

  請學生口頭說話寫在的橫線上,教師指導引號的用法,提示一下引號不要漏寫。

  學生自己讀一讀。

  指導將四幅圖下面的話連起來讀一讀,同桌交流。教師和學生一起評點、修改。

  二、課堂作業(yè)把四幅圖下面的話連起來寫在課堂作業(yè)本上,并將《小馬過河》的故事講給其他小朋友聽。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本課,引導學生抓住狗學叫的兩個過程中的不同結(jié)果,讓學生選擇最佳故事結(jié)局,揭示要找到真正的老師,做回自己的道理。

  學前準備1.自讀課文,認識課后生字。(學生)

  2.制作課文相關(guān)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1.認識本課的16個生字。

  2.自讀課文,了解主要內(nèi)容,明白課文揭示的道理。

  3.針對文章三個不同結(jié)局,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學習重點了解課文內(nèi)容,對故事不同的`結(jié)局發(fā)表意見。

  教學環(huán)節(jié)導案學案達標檢測

  一、激趣導入(用時:5分鐘)1.說說在你成長過程中,哪篇童話故事對你的影響最大?

  2.今天,我們要學習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羅大里的一篇童話。(板書課題)1.說說自己最喜歡的童話故事及喜歡的原因。

  2.齊讀課題。1.我看過的童話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最喜歡的童話故事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讀課文(用時:15分鐘)1.自讀課文,認讀生字。

  2.了解課文內(nèi)容。1.邊讀課文邊把生字圈起來。

  2.不會叫的狗分別向哪些動物學叫?結(jié)果如何?2.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發(fā)怒(nùlù)

  訪問(fǎnfǎnɡ)

  批評(pībī)

  沉默(mw)

  三、細讀課文,感悟道理(用時:15分鐘)1.找出小狗跟著小公雞學叫的句子,體會小狗的認真。

  2.找出小狗跟杜鵑學叫的句子,體會小狗的認真。

  3.從小狗學叫中的體會。

 。ㄕ业秸嬲睦蠋,做回自己)1.從此,它天天都練習,從早到晚偷偷地練。

  2.有時候,為了更自由,它索性到樹林里去練。

 。ň毩曊J真→圈套)

  3.它那天試了,第二天、第三天又試了。一個星期過后,它已經(jīng)學得相當不錯了。

 。ň毩曊J真→差點送命)

  3.寫出下面動物的叫聲。

  公雞:_________________

  杜鵑:_________________

  小狗:_________________

  小鴨:_________________

  四、選擇結(jié)尾(用時:5分鐘)本文最有趣的是給自己的童話設(shè)計了三個不同的結(jié)局,你認為哪個結(jié)局最好?為什么?針對三種不同結(jié)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4.自己再設(shè)計一個故事的結(jié)局。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讓學生讀出興趣、體會情趣、悟出理趣,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弘揚閱讀個性,體現(xiàn)新課程“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的精神。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假如》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全詩用并列結(jié)構(gòu)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guān)愛。這些關(guān)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可能會產(chǎn)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筆……”結(jié)束,給學生想像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設(shè)計理念:

  《假如》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全詩用并列結(jié)構(gòu)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guān)愛。這些關(guān)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可能會產(chǎn)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筆……”結(jié)束,給學生想像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因此在教學時,我們應(yīng)該充分利用課文語言的優(yōu)美,讓學生在讀中積累,并學以致用;應(yīng)該利用課文中的空白,滿足學生表達的愿望,讓學生在表達中悟情、明理;讓學生的情、作者的情與教者的情相互交融,達到一致的境地。

  教學目標:

  1、認識“良、縮”等9個生字。會寫“尋、哭”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激發(fā)關(guān)愛他人、關(guān)愛環(huán)境的'愿望。

  教學重點:

  認識9個生字,能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滲透關(guān)愛他人、關(guān)愛環(huán)境的思想。

  課前準備:

  收集《神筆馬良》的故事。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lián)系生活,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有用相機拍過照嗎?假如,現(xiàn)在給你一個照相機,你最想拍什么呢?

  2、師:孩子們,雖然只是假如(師板假如),可都是你們美好的心愿呀!

  (出示題目:假如)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

  2、分節(jié)檢查課文,正音。教師指導讀準“縮著身子”、“遙遠”、“尋食”、“哭泣”“健康”、“操場”等難讀的詞語。

  3、學習最后一段。課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

  馬良的神筆……

  4、生自由讀課文:書上的小朋友用這枝神筆給誰畫什么了呢?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

 。1)交流并板書:小樹紅紅的太陽

  小鳥好吃的谷粒

  西西一雙好腿

 。2)說話:書上的小朋友給……畫了……,將板書內(nèi)容連起來講即可,允許學生有多種表達形式。如:給……給……還給……;不僅給……而且給……還給……等。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愿望用心讀一讀。

  2、交流:(以下教學依情況而定)

  學習課文第一小節(jié)

  1、小樹在冬天里是怎樣的?

  現(xiàn)在你就是冬天里的小樹,你站在寒冷的冬天里,你最想要什么?

  2、自由讀第一小節(jié),理解“縮”、“縮著身子”并做做動作。

  3、說說“縮”的反義詞,并積累詞語“伸縮”。重點落在:讓小樹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長,不會在寒冷的北風里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4、帶著自己的感情讀第一小節(jié)。(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學習課文第二小節(jié)

  1、小朋友,小鳥在家里等待,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指名說。

  2、理解“苦苦等待,餓得哭泣”。

  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鳥媽媽還在遙遠的地方尋食,小鳥只能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餓得哭泣)

  五個小時過去了,鳥媽媽還在遙遠的地方尋食,小鳥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餓得哭泣)

  天黑了,餓呀,怕呀,鳥媽媽還在遙遠的地方尋食,小鳥只能呆在家里……

 。ㄉ嚎嗫嗟却,餓得哭泣)

  重點落在:鳥媽媽“再也不用”到遙遠的地方去尋食這上面。

  3、帶著感受去讀第二小節(jié)。(自由讀、男女生讀)

  學習課文第三小節(jié)

  1、出示圖:西西會想些什么?心情怎樣?

  2、我看到西西這樣傷心,我是怎么做的?(師引讀第三小節(jié))

  3、指導朗讀第三小節(jié),體會我的美好心靈。

  四、指導書寫。

  課件出示:良、食

  1、觀察發(fā)現(xiàn)區(qū)別。

  2、教師范寫,學生摹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認讀生字卡片。

  2、給生字(課件出示)“縮、良、食、操、康”找朋友,能干的小朋友用上生字詞說句話。

  二、讀詩背詩。

  1、師配樂朗讀。

  2、生配樂自由讀。

  3、指名讀、模仿讀、男女生比賽讀。

  4、選一節(jié)最喜歡的背下來。

  三、拓展延伸。

  作者有這么多美好的心愿,其實,大自然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植物以及我們身邊的朋友都需要我們的幫助。假如你也有一枝這樣的神筆,你會給誰畫什么,為什么呢?自己試著把它寫下來。

 。、教師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 畫 。。

  2、生自由思考,指名說,同桌交流。

 。、小組合作、展示。

  將每個人寫好的詩句連起來讀一讀,組成新的詩歌。

  四、指導書寫。

  出示要寫的6個字:尋、哭、雙、體、操、場

  1、你怎么記住這些字?

  2、在寫的時候,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重點指導:

  哭:兩個“口”大小要適中,不要漏寫最后一筆“點”。

  雙:左邊的“又”寫的稍窄些,捺變點。

  操:右上方的三個口要寫的扁而小,不要超過橫中線。

  場:右半邊不容易寫好,要提醒學生注意觀察。

  4、教師示范,學生書寫。

  五、板書設(shè)計:

  23、假如

  小樹紅紅的太陽

  小鳥好吃的谷粒

  西西一雙好腿

  …………

  (根據(jù)學生寫的內(nèi)容板書)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會認“簾”、“女”等到14個生字。會寫“女”、“太”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教學重點】

  認識14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課前準備】

  生字卡、詞卡、月亮掛圖、課件、投影儀。

  【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入情入景

  小朋友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愿,李老師小時候的心愿呀,是當一名人民教師,現(xiàn)在李老師的愿望實現(xiàn)了。李老師讀書的時候呀,跟你們現(xiàn)在一樣,很愛學習,很愛動腦筋,所以就實現(xiàn)了自己的心愿。那你們有什么心愿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去看看月亮有什么心愿?

  課件出示課題。

  板書:

  月亮的心愿(注意輕聲)

  1、課題中哪個字是輕聲?

  2、指名說。

  齊讀。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由讀課文:

  把你不認識的字或不熟的字圈出來,然后對照拼音讀三遍,邊圈邊讀。

  2、出示生字。

  3、小朋友們讀得很認真,現(xiàn)在誰能不看書,對照黑板再把生字讀一讀,并自己試著組詞。

 、 開火車認讀:

  讀字,偏旁。

  組詞。

  老師相機指導。

 、 去掉拼音齊讀。

 、 指名大聲讀出自己會認的字,并把自己記字的好辦法介紹給大家。

 、 師說字謎,學生猜:

  簾──洞穴下面掛條毛巾。

  背──月亮上邊是北京。

  ⑸ 學生自己說字謎大家猜。

  三、再讀課文,賞析全文

  過渡:好,我們現(xiàn)在來看看月亮到底有什么心愿。

  1、初略感知,形成表象:

 、 范讀,先把課文中的輕聲都作上記號,再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 學生自由發(fā)言。

 、 現(xiàn)在李老師要找出最佳模仿者了。

  領(lǐng)讀全文,找出最佳模仿者。

  (這里有直接引出話句,之前未接觸,提醒注意)

  2、品析全文,感受心愿:

  李老師讀了這篇課文以后呀,知道了這天晚上月亮吃完晚飯后出來散步,走著走著就來到兩個小朋友的窗前。

 、 投影出示圖1:

 、 看圖說話:你看到了什么?

  你現(xiàn)在就是月亮了,注意看圖:

  自己讀描寫這個小女孩的自然段。等會兒找個讀得最認真的小月亮讀給全班小朋友聽。

 、 學生自由找讀。

 、 指名讀,其他小朋友劃出你喜歡的詞語。

  ④ 齊讀(不要吵醒了小女孩)。

 、 你們現(xiàn)在來到這個小女孩窗前,你們的心愿是怎樣的?為什么你會有這個心愿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

 、 理解“自言自語”:

  指名說/模仿。

 、 理解“商量”:

 、 你們這些月亮心愿是這樣的`,我們來看看天上月亮的心愿是否跟你們一樣?

 、 同桌讀關(guān)于寫第一個小女孩的自然段。

  同桌商量誰先讀給誰聽?

 、 用“商量”說話。

 、 你們真能干,都能跟天上的月亮想的一樣。

 、 投影出示第圖2:

  只讀跟第二幅圖有關(guān)的自然段。

  小月亮準備好了,指名讀。

  2、同學們,我發(fā)現(xiàn)一個秘密:

  這篇課文和以前的課文有點不同,就是對話里面沒有了誰說誰說。李老師現(xiàn)在考考你們了,你知道課文中的對話都是誰說的嗎?請你同桌分角色讀一讀,等會兒我找個讀得最認真又最好的小朋友上來讀。

  3、指名分角色讀。

  4、你聽后是怎么想的?月亮呢?她又是怎么做的?

  5、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你們想的是否又跟月亮想的一樣?

  師生分角色讀第二個小朋友的片段:

  師:作者

  男生:珍珍

  女生:媽媽

  四、擴展小結(jié) 體會深意

  月亮開始是什么心愿?

  好天氣。

  后來呢?

  下雨。

  月亮為什么要改變心愿呢?月亮最終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1、出示句卡:

  兩天后的一個艷陽天,孩子們一個都不少,排著隊,愉快地走在郊游的路上。

  2、理解“艷陽天”:

  今天是個艷陽天嗎?什么樣的天才是艷陽天?

  3、你們現(xiàn)在知道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了嗎?

  指名自由發(fā)言

  4、練習說話:

  這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的月亮?

  5、你有什么心愿要送給月亮嗎?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腳》是魯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著重介紹了它的“腳”。寫了“腳”的生長部位、形狀和作用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墻的。其目的是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chǔ)上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繼續(xù)學習和進一步鞏固怎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的知識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對爬山虎不甚了解。但了解植物的特點,感受植物的無窮魅力,熱愛大自然這些都是學生于生俱來的興趣,課前可讓學生實地觀察,不失為了解爬山虎的好辦法。同時課上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并通過圖文結(jié)合,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感悟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習慣,習作方法,并能遷移運用讓學生會觀察自己身邊熟悉的植物,并寫出特點,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三、教學策略

  1、課前布置學生實地觀察爬山虎,獲得直觀感受。

  2、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先理清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爬山虎的。然后再從課題入手,直奔重點段落,研讀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它是怎樣一步一步爬上墻的,然后再學習其他段落,弄明白爬山虎的葉子與爬山虎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關(guān)系。

  3、課文的重點段落,即描寫爬山虎腳的部分,特別是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這部分內(nèi)容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在教學時要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讀懂,并充分交流讀書的收獲。為了突破這一理解上的難點,要借助多媒體展示爬山虎緊貼著墻往上爬的課件,一邊演示一邊讀文,圖文結(jié)合,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而課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運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通過對比,了解爬山虎的腳觸著墻與沒觸著墻的不同結(jié)果,以及爬山虎的腳與墻的依賴關(guān)系。

  4、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yīng)抓住重點與舉相機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觀察事物的。借以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

  5、利用資料袋,引導學生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如,觀察自己感興趣的植物,并做記錄;或是做個小實驗,連續(xù)觀察實驗中的變化,使學生體會到觀察特別是連續(xù)觀察是一種好習慣,并能有意識地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實踐,也能留心觀察、寫觀察日記。

  四、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能抓住主要課文內(nèi)容。

  4.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寫具體的,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五、重點難點

  通過學文、觀圖和實際觀察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把事物寫具體的方法。是教學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是理解的難點。

  六、教學準備

  課前準備爬山虎的教學掛圖,制作演示課件。布置學生課余觀察爬山虎,對照課文內(nèi)容,了解爬山虎腳的樣子。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1、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認識一種植物,請看(出示圖片:滿墻的爬山虎),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嗎?(生齊:爬山虎)

  2、哪些同學看見過真的爬山虎呢?

  其實,你們平時看見的都是爬山虎的什么?(生:葉子)

  那你們仔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嗎?(生——)

  爬山虎的腳究竟是什么樣子呢?很少會有人注意。但葉圣陶爺爺卻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文章——《爬山虎的腳》。

  3、板書課題(師邊板書邊指導:“虎”是本課的生字,我們來一起寫一下。)

  4、齊讀課題

  (1)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從哪些方面去寫?

  (指生:葉子、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怎么爬、腳的變化)

  (2)那葉圣陶爺爺都寫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luò)

  1、這篇課文大家已經(jīng)進行了充分的預(yù)習,下面請大家再大聲朗讀課文,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可多讀幾遍。開始吧!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采用自愿選擇段落的方式,指5名學生分別讀5個自然段)注意: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哪些段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哪些段寫的是爬山虎的腳?

  (1)學生讀課文時,如果出現(xiàn)讀得不準確的字音,等這一段課文讀完后,老師要立刻糾錯,并讓全班學生齊讀兩遍,加以鞏固。

  (2)(學生讀完第2段時)

  師:同學們,這段課文中的(課件出示:均勻、空隙)“均勻”是兩個生字組成的,讓我們再一起讀一讀——“均勻”;“空隙”的“空”是一個多音字,在這讀——空隙;它還有另外一個讀音,比如“天空”。

  師:讓我們再放回句子中讀一讀(出示句子,齊讀):

  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3)(當學生讀完第3段時)

  師:這段課文中的“莖和柄”是生字(出示圖片),大家認一認,哪是爬山虎的莖?哪是葉子的柄?(教師指圖,讓學生說)

  (4)課件出示句子,齊讀

  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

  2、理清層次

  (1)師:剛才大家讀得認真,聽得仔細,那課文哪些段寫的是爬山虎的葉子?哪些段寫的`是它的腳呢?(生:第2自然段寫的是葉子,3、4、5自然段寫的是腳)

  (2)教師板書:葉子、腳

  (3)師:課文共5個自然段,葉圣陶爺爺用了3個自然段寫“腳”,為什么?(生:因為文章題目是“爬山虎的腳”,所以,要重點寫“腳”)

  (4)師:對,寫文章要詳略得當,重點內(nèi)容要寫具體。今天,咱們就重點學習三四五段。

  三、品讀重點,感悟?qū)懛ā?/p>

  (一)學習第3自然段,交流“腳的位置、形狀、顏色”。

  1、現(xiàn)在請同學們默讀第三段,邊讀邊體會:這一段都寫了“腳”的什么?可在課文旁邊做批注。(生默讀,師巡視看學生讀書、批注的情況)

  2、(出示課文)交流:

  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1)師:誰來談?wù)劊和ㄟ^讀你知道,這段都寫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這段寫了爬山虎的腳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

  (師板書:位置、形狀和顏色)

  (2)師:腳的位置在哪呢?誰來讀讀有關(guān)句子。

  (生讀: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

  師:出示圖片指著:大家看,這就是莖上長葉柄的地方。那它的腳長在哪里?(生指說:它的反面),對,葉柄的反面就是腳生長的位置。

  (3)師:那腳的形狀又是怎樣的呢?誰來讀讀有關(guān)句子

  (生讀: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

  師:作者把腳的樣子比作什么?(生: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

  師:可是當它巴住墻的時候變成了什么樣子呢?誰能聯(lián)系下文說說(生說:像蛟龍的爪子)

  (4)師出示“蝸牛的觸角”“蛟龍的爪子”和“爬山虎的腳”的對比圖”:大家看,這就是蝸牛的觸角和“蛟龍的爪子”,它們和爬山虎的腳相似嗎?

  可見葉圣陶爺爺觀察多么仔細,描寫多么逼真!

  (5)師:那腳的顏色又是什么樣的呢?誰來讀給大家聽?(指生讀: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原來,腳的顏色是嫩紅的!

  (6)下面咱們分角色讀課文(課件出示)

  (請女生讀描寫位置和形狀的句子,男生讀描寫顏色的句子,老師讀最后一句)

  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7)師總結(jié)引導:爬山虎的腳位置長得這么隱蔽,形狀像蝸牛的觸角那么細,都被葉圣陶爺爺發(fā)現(xiàn)了。大家猜猜,他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

  (生:可能天天都來觀察;

  可能從剛剛長出來就開始觀察,一直到枯萎;

  可能觀察的時候離得很近,看得很仔細

  可能看的時候還扒開了葉子,有時候還拉拉它的莖!)

  (8)師總結(jié):是啊!葉圣陶爺爺因為經(jīng)過長期仔細的觀察,才能抓住爬山虎腳的特點,才能寫得這么細致。

  (9)讓我們再齊讀這段課文,進一步感悟它的寫法吧!

  (圖片出示本段課文:齊讀)

  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二)學習課文第4段,交流“怎么爬的”。

  師過渡:那它是怎么往上爬的呢?

  1、請大家默讀第4段,邊讀邊把寫爬山虎怎么爬的動詞圈起來。開始吧!

  (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師巡視看學生圈畫的情況)

  2、課件出示

  爬山虎的腳( )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 )成小圓片,( )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 )一把,使它緊( )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1)剛才大家讀書都很投入。那爬山虎是怎樣爬的呢?咱們一起試著說一說。(一起讀課文填空)

  (2)出示課文

  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A誰來說說,在這一自然段中,作者都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呢?(指生說:觸、變、巴、拉、貼;師板書)

  b大家再讀一讀這段話,想想這幾個動詞的位置能調(diào)換嗎?為什么?

  (請大家邊讀課文,邊在桌子當墻壁,在上面演示一下爬山虎爬的動作)

  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誰來談?wù)勛约旱目捶?(指名交流)

  c師講解總結(jié):這些詞是有先后順序的,不能互換,它們之間也存在著因果關(guān)系,比如,正是細絲由直變彎曲,縮短了莖與墻的距離,產(chǎn)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墻上貼得緊。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為什么細絲由直變彎曲,就緊貼在了墻上,對莖才產(chǎn)生了拉力。葉圣陶爺爺正是準確運用了這些動詞,才把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過程寫得很具體,寫得這么有序。這種準確表達的方法,也是我們應(yīng)該學習的。

  3、引讀課文

  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漸漸爬滿了山坡,爬滿了墻壁,爬滿房頂。假如你就是那棵爬山虎,告訴大家你是這樣爬的——(指名讀課文)

  不管烈日炎炎,還是狂風暴雨,它總是一腳一腳往上爬,假如你就是那棵爬山虎,告訴大家你就是這樣爬的——(指名讀課文)

  你們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了那棵爬山虎正一腳一腳往上爬,請大家齊讀第四段。

  4、這里的“一腳一腳往上爬”能換成“一步一步往上爬”嗎?為什么?

  5、教師小結(jié):原來爬山虎可不像動物那樣幾只腳交替著爬,而是長一只腳巴住墻,再爬就必須再長一只腳,再巴住墻。一直往上長,必須不斷長出新腳。所以,葉圣陶爺爺說爬山虎是“一腳一腳”往上爬。

  6、想親眼看看它到底是怎么爬的嗎?(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一邊演示,老師一邊誦讀課文內(nèi)容)

  6、看著演示圖,能把它爬的過程背下來嗎?

  (1)先自己練習背誦一下。

  (2)指名背誦(誰愿意背給大家聽?)

  (3)咱們一起看圖背誦一遍。

  (三)學習第5段,交流: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

  1、師小結(jié)過渡:剛才我們學習了爬山虎觸著墻的腳是怎么爬的。大家知道嗎?葉圣陶爺爺還發(fā)現(xiàn)了爬山虎腳的秘密。請大家自由讀讀第5段,看看是什么秘密。(生自由讀)

  2、(出示課文)

  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墻,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著墻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墻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1)誰能說說是什么秘密?(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變成灰色,牢固地巴在墻上。)(板書:變化、萎了 牢固)

  (2)那爬山虎的腳與墻的關(guān)系怎樣?

  (3)“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闭f明了什么?

  (4)師: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

  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xù)往上爬嗎?(不能!)

  雨能阻擋它,不讓它向上攀登嗎?(不能!)

  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

  現(xiàn)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chǎn)生了什么新的感受?(敬佩、喜愛……)

  (5)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齊讀)。

  (四)、引導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寫法

  1、師指板書點撥:作者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按照觀察爬山虎“腳”的順序,給我們講了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個是腳的位置、形狀和顏色;一個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還介紹了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的變化。那葉圣陶爺爺?shù)挠^察是一時的嗎?(不是)是的,葉圣陶爺爺懂得連續(xù)的觀察,才為我們展示了這么可愛的爬山虎。

  2、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fā)?

  (1)觀察要細致,要連續(xù)觀察。

  (2)要抓住特點觀察。

  (3)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

  3、以前我們只注意到爬山虎的葉子,而葉圣陶爺爺卻對不引人注目的“腳”作了十分具體的介紹,真是了不起!那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為什么還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呢?它和腳有什么關(guān)系呢?咱們下節(jié)課再探究。

  四、拓展文本,課堂延伸

  作業(yè)設(shè)計:

  同學們,世間萬物豐富多彩、美不勝收,而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許多大自然的奧秘。想知道嗎?那就趕快行動吧。課下,請同學們仿照《爬山虎的腳》一文的觀察方法,仔細觀察一種植物。觀察得時候,可先從遠處整體看,再從近處一部分一部分仔細看,特別要細心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甚至有什么變化,做好觀察記錄,最后再具體方面寫下來。

  板書設(shè)計:

  葉

  5 爬山虎的腳

  腳 位置、形狀、顏色

  爬:觸--→巴--→拉--→貼

  變化:萎了 牢固

  【教學總結(jié)】

  讀過幾遍課文,我發(fā)現(xiàn)課文寫爬山虎的葉子和爬山虎的“腳”那兩自然段寫得特別具體詳細,可以作為孩子們仿寫的范文。于是我決定重點帶著孩子們研讀作者寫爬山虎的葉和“腳”的片段,領(lǐng)悟作者的寫作方法,然后指導孩子們仿照原文進行小練筆的訓練。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 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我讓孩子們反復朗讀這個片段,然后讓孩子們說說寫了葉子的哪幾個方面。寫了葉子的顏色以及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鋪排,還有風吹葉子的樣子。有靜態(tài)的描寫,也有動態(tài)的描寫。然后讓孩子們反復朗讀,讀出葉的可愛和惹人喜愛。接著引導孩子們重溫作者的寫作方法,作者是抓住了葉子的多個方面對葉子進行描寫的。最后讓孩子們仿照原文寫個片段,寫自己比較熟悉的一種植物的葉子。孩子們寫的興趣比較濃厚,而且沒有覺得有什么難度。

  在教學爬山虎的腳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分組自學,并拿出筆畫一畫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孩子們的討論聲很熱烈,我到孩子們中間轉(zhuǎn)了幾圈,發(fā)現(xiàn)幾乎全班同學都無法下筆,而且多多數(shù)孩子重在“畫”,根本不知道要從書中尋找答案。這樣的教學是沒有教學效果的。因此我迅速調(diào)整了教學,而是讓孩子們朗讀這個片段,然后讓孩子們拿出筆圈出文中表示爬山虎如何爬的動作的詞,然后用自己的話復述爬山虎是如何爬的。此時,孩子們的學習目的明確了,也沒有了什么障礙。孩子們在課堂中真正“動”起來了。集體交流的時候,有半數(shù)的孩子已經(jīng)能用自己的話描述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

  這篇課文學完,我還是有不少的感悟的。其一,我的孩子們讀書的時候仍然不夠大膽,沒有興趣,更談不上什么聲情并茂。多給孩子們朗讀的時間,讓孩子們能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訓練。絕對不能放松。其次,孩子們根本沒有合作意識,在以后的教學中,應(yīng)該多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shè)協(xié)作學習條件和氛圍,讓孩子們具備協(xié)作意識,學會合作。其三,課時效率低下。在以后的教學中,要認真鉆研教材,摸情孩子們的學情,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確實提高課時效率。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第二課時

  課 題古詩誦讀7 題西林壁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具學具

  環(huán) 節(jié)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

  1、學生自由讀諺語,邊讀邊思考這些諺語的意思。

  2、查閱字典或相關(guān)資料,進一步加深對諺語意思的理解。

  3、同桌交流,說說自己的理解。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

  4、全班齊讀,集體反饋。學生匯報自己對這幾條諺語的理解,老師可對諺語所表達的氣象原因稍作指導。

  5、適當延伸:你還知道哪些有關(guān)氣象知識的諺語?說出來跟大家共同欣賞吧。

  二、讀一讀

  1、出示中國行政區(qū)域地圖,指導學生看圖了解京九鐵路所經(jīng)過的省市線路。

  2、學生試讀,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3、借助字典或有關(guān)資料,了解“京、津、冀、魯、豫、皖、鄂、贛、粵”相對應(yīng)的9個省市的全稱。

  4、齊讀地名詩。

  5、分組學習,了解簡稱相對應(yīng)的'省市全稱。

  6、集體交流、信息反饋。

  7、學生讀讀議議,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寫一寫,背一背

  1、學生自讀,邊讀邊思,想一想這幾條名言的字面意思。

  2、抄寫名言,寫后再讀深思,說說名言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3、小組交流,結(jié)合生活實際,舉例說說什么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世上今人勝古人”,“青出于藍勝于藍”等等。

  4、熟讀,背誦三條名言。

  5、啟發(fā)學生議一議:這幾句名言對自己有什么啟發(fā)?

  6、師生共同小結(jié)。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

  1、學生自由讀詩歌。

  2、讀思結(jié)合:

 、鸥纳L有什么特點?

 、扑鼘ι畹目捶ㄊ窃鯓拥模

 、歉目少F之處是什么?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3、學生自讀自悟,然后同桌交流學習體會。

  4、全班交流反饋,師生共同歸納小結(jié)。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

  1、學生自由讀題。

  2、讀后思考:通過這種表格的設(shè)計,能很快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由此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3、小組交流:在平時的語文學習活動中,你還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

  4、指名學生作典型發(fā)言,介紹自己好的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評議。

  5、師生共同小結(jié),肯定、表揚與鼓勵好的語文閱讀方法,并運用于自己的學習實踐。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學習要點。

  2、明確本次口語交際要求我們辦一起關(guān)于環(huán)境保護的板報,要求大家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為辦好板報出謀劃策。

  二、質(zhì)疑激趣,開拓思路。

  社會在進步,生活水平在提高,人們更加關(guān)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但是,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人類又往往自覺不自覺地用耗竭資源、破壞生態(tài)和污染環(huán)境的方式來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和體會?

  三、聯(lián)系實際,舉例說明

  1、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破壞或影響環(huán)境的行為或現(xiàn)象?

  2、同桌互相交流。

  四、看課文提示,學生小組交流、互動:要辦好這一期板報,應(yīng)該做好哪幾個方面的準備工作?

  五、學生討論交流,老師做好巡視指導。

  六、明確分工,小組協(xié)作

  1、自擬稿件

  2、搜集相關(guān)資料和圖片,豐富板報內(nèi)容

  3、設(shè)計板報的版面、配畫、插圖、裝飾等

  4、推薦字寫得好的同學抄寫板報,繪畫水平高的同學為板報配畫…

  板書設(shè)計

  作業(yè)設(shè)計

  教學反思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03-28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jīng)典)11-2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教案09-06

語文教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