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成人福利亚洲精品_亚洲熟妇AV无人区一区_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浪潮_极品熟妇无码AV在线少妇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5-04-14 11:40:13 晶敏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精選22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精選22篇)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1

  教學內(nèi)容

  《除法估算》選自蘇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數(shù)學第九冊P51的內(nèi)容。

  教學思路

  小學數(shù)學應該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現(xiàn)實性、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肮浪恪痹趯嶋H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與其他知識也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學“除法估算”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設計圍繞從學生剛經(jīng)歷的秋游活動來展開,讓學生獨立思考以發(fā)現(xiàn)估算的題材、自主探索以感知估算的價值、小組合作來交流估算的策略、嘗試解題來總結估算的方法、實踐運用以提高估算的能力。

  設計理念

  1、數(shù)學教學活動要關注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jīng)驗

  新的《國家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數(shù)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shù)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因此,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把學生的個人經(jīng)驗(除法計算)、直接經(jīng)驗(秋游的感受)和現(xiàn)實世界(生活中的數(shù)學)作為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資源。

  2、注重學生自主性和個性化的學習

  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得知識,激勵學生自得自悟。并且注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尊重他們不同的思維方式,讓數(shù)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除法估算方法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估算的方法。

  2、能靈活運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的問題。

  3、在探索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培養(yǎng)探索意識、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并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秋游場景引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上課后,出示秋游時拍的照片,詢問學生當時的心情,一下就讓學生回想起秋游那天的情景,因那天是遠足秋游,學生對步行印象極深。在導入新課前,就提供路程和時間,讓學生進行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的復習,求出同學們步行每小時大約行多少米。接著讓學生把計時的單位改小,繼續(xù)求每分鐘的步行速度,便于我們判斷走得比較快還是慢。此時順利進入了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的教學中。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勵學生自行探究。

  1、關于所需車輛的計算:

  師:同學們走的速度很快呢,是玩的心情很迫切吧!怪不得有同學問老師:“為什么不坐車呢?大家想知道原因嗎?”

  (1)出示題目并講述:老師聯(lián)系車子的時候只有中型客車,每輛車子可以坐44人,而我們四年級參加秋游活動的學生一共有235人,F(xiàn)在只有5輛車子可以用,你們認為夠嗎?

  (2)學生自己思考解答后交流。

  師:請同學來說說你的結果。(交流情況)

  生1:我覺得不夠。因為235÷44≈6(輛),要6輛車子才可以,F(xiàn)在只有5輛,所以不夠。

 。240)(40)

  生2:我認為夠了。235÷44,235的近似數(shù)取200,235÷44≈5(輛)。

 。200)(40)

  生3:我認為是不夠的,老師還沒有算在里面呢。

  生4:老師,我用小數(shù)做的行嗎?

  師:當然可以了。你課外知識真豐富!請你說說看。

  生4:我用235÷44≈5.3,把結果求近似數(shù)就是約等于5,所以我覺得5輛車就夠了。

  生5:可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時不能把后面的直接去掉,應該要向前面進一。

  生6:我同意生5的觀點,5輛是不夠的。我是這樣想的:一輛車可以坐44人,那么5輛車大約可以坐44×5≈200(人),而200人<235人,多出來的人就坐不下了,要用6輛車才夠。

  師:是啊,多出來的人怎么辦呢?不去了嗎?

  師:我看,問題主要是在生1和生2的兩種解法中 235,也就是被除數(shù)的取近似數(shù)出現(xiàn)了分歧,那先來解決除數(shù)取近似數(shù)是怎樣統(tǒng)一的?

  生7:只要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數(shù),保留整十數(shù)。

  師:其他同學有不同意見嗎?(生都搖頭表示沒有)。問題是被除數(shù)到底該怎么考慮求近似數(shù)呢?在現(xiàn)實生活中來考慮這個問題,哪一種更符合實際呢?

  生齊:生1說的那種。

  生2:我現(xiàn)在想想應該是不夠的,剛才沒有仔細考慮。

  師:那就是說,被除數(shù)取近似數(shù)時,要考慮盡量和原來的數(shù)接近。

  生8:老師,那230也接近235的,為什么要取240呢?

  師: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生9:因為240÷40是整數(shù)6,計算方便,算得快。

  師:為什么會這么快?

  生9:因為我想乘法口訣:四六二十四

  師:這個方法真妙!把除數(shù)的近似數(shù)求出來后,用乘法口訣來想,找個最接近被除數(shù)的,把它取作被除數(shù)的近似數(shù)。你真會動腦筋!

  師:(小結)我們用估計的方法求出了5輛車是不夠的,所以決定遠足秋游,還能觀賞沿途風光呢,倒也是一舉多得。

  2.關于纜車票價的估算(出示纜車圖)

 。1) 理解價格表

  師:到了坐纜車的地方,同學們可興奮了。不知道有沒有同學注意到了這張價格表呢?你能看懂它嗎?(指名學生發(fā)言)

  生10:大人坐纜車上山要20元,上山、下山一起要30元。

  生11:大人光上山不下山是20元。兒童的票價是大人的一半。

  師:兩人說得都很棒,生11補充得更好,那按價格表的說明,同學們每人應該付多少錢呢?

  生12:(口答)30÷2=15(元)

  師:老師要負責付同學們的費用了。請大家?guī)兔λ阋幌拢阂粋人的票價是15元,我們班級有58名同學參加秋游,那么該付多少錢呢?

 。▽W生小組討論后交流)

  生13: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要付15×58≈1200(元)

 。20)(60)

  生14:我們小組認為老師只要付15×58≈900(元)

 。60)

  師:怎么一下就相差了300元?該聽誰的呢?

  生15:我們小組是列豎式計算的,其實只要15×58=870(元)

  師:同樣是估算,相差300元,這里就要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情況,估算目的是計算快速,但也要注意準確。大家想知道事實上老師付了多少錢嗎?

 。▽W生紛紛猜測)

  生16:老師,我想您付的錢應該比870元少。

  師:為什么這么說?

  生16:因為我想集體乘坐應該可以優(yōu)惠的,很多地方集體購票都可以打折的。

  師:你的生活經(jīng)驗真豐富!的確如你所料,老師實際上付了775元。

 。ㄉ腥唬娂婞c頭。)

  師:58個同學乘坐纜車,總共用了775元,你能算算自己用了約多少錢嗎?

  列式:775÷58 ≈

  生解答后交流:除數(shù)58的`近似數(shù)是60,被除數(shù)考慮能被60整除,而又接近775,所以求近似數(shù)是780。師板書:775÷58 ≈ 13(元)

  三、提供數(shù)據(jù)信息,鼓勵學生自選解題。

  在學生掌握了除法估算的方法以后,出示一組信息,讓學生選擇其中對于自己想了解的情況有用的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解答,并和小組里的同學交流。

  反思:

  這堂課上得生動活潑,同學們都投身于自己探究知識的活動之中。他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合作交流,終于發(fā)現(xiàn)了知識、領悟了方法,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我在實踐后的體會如下: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边@句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的。也說明了學習應該是學生自己的實踐活動。以往教科書上枯燥的例題讓學生失去了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而我們現(xiàn)在應該更加關注學生會關心什么、經(jīng)歷了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在生活中想要發(fā)現(xiàn)些什么。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shù)學課堂,將學習和學生們的生活充分融合起來,讓他們在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中去尋找、發(fā)現(xiàn)、探究、認識和掌握數(shù)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學得積極主動,才會學得興趣盎然。

  2、估算與生活

  估算的內(nèi)容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對量的描述,很多時候只要算出一個與精確數(shù)比較接近的近似數(shù)就可以了。這堂課的教學,讓學生把自己的經(jīng)歷和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結合起來,因此培養(yǎng)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2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情境,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利用已有知識,自主探究除數(shù)是整數(shù)商是小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3、正確掌握已學過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小數(shù)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除數(shù)是整數(shù),商是小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除得的結果有余數(shù),補“0”繼續(xù)除。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情境主題圖

  開學了,班級購置了打掃衛(wèi)生用具,買6把笤帚共花了元,買4個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計 算?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獨立計算:÷6 24÷4

  計算后說一說整數(shù)除法與小數(shù)除法的異同。

  二、對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師:復習題中的兩道問題同學們解決得非常好,如果老師把它們稍作改動,你還會不會計算呢?

  教師把情境題中的改成,把24改成、初步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

  請你嘗試計算這兩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獨立思考,嘗試解決。

  師:有余數(shù)還能不能繼續(xù)除下去?該怎么繼續(xù)除?試算÷6

  3、討論交流,異中求同。

  (1)在小組內(nèi)匯報自己的計算方法。

  (2)展示匯報。(可能出現(xiàn)第4頁中幾種不同的方法)

  (3)對比這幾種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無論是轉化成整數(shù),拆分整數(shù)與小數(shù)分別除,還是豎式的方法,都有一個 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數(shù)的末尾可以添“0”繼續(xù)除,在具體的情境中可以解釋為,18元里有6 個3元,9?里有6個1角,剩余的3角可以換算成 30分,30分里有6個5分,合在一起就 是元。

  4、應用方法,歸納總結。

  豎式計算26÷4

  (1)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整數(shù)除以整數(shù)有余數(shù)時,可以在被除數(shù)個位后點小數(shù)點,添“0”繼續(xù)除,商的小數(shù)點一定要 與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2)嘗試總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1、買16個玩具恐龍花了12元,平均每個玩具恐龍多少元?

  2、錯題診所。

  209÷5=418 10÷25=4 ÷18=

  3、先估算下面各題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豎式計算。

  32÷8 12÷25 ÷3

  4、一只蜜蜂的飛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時飛行11千米,蝴蝶每小時能飛行多少千米?

  四、課堂總結

  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用計算器計算比較復雜的小數(shù)乘、除法,并有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在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時,學生能通過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算式中的規(guī)律,并能按規(guī)律直接填得數(sh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引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描述規(guī)律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中的美以及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用計算器探索計算規(guī)律,并能應用探索出的規(guī)律進行一些小數(shù)乘、除法的計算。

  【教學難點】

  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你能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嗎?

  2.出示:比一比誰算得快。

  32.47÷15=63.79÷5.2=

  學生自主計算并訂正結果。

  3.教師引入:在計算這些題目時,同學們是不是感到很麻煩?這時我們可以使用計算器。用計算器還可以幫助我們探索一些規(guī)律呢!

 。ò鍟n題: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

  二、新課學習

  1.出示教材例9例題。

  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下列各題。

  訂正答案: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師小結:這些都是循環(huán)小數(shù)。并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規(guī)律?在小

  組內(nèi)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說出規(guī)律:商是循環(huán)小數(shù);循環(huán)節(jié)都是9的倍數(shù)。

  2.引導學生按規(guī)律寫結果:同學們,通過用計算器計算,觀察計算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F(xiàn)在大家能不能不計算,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題)

  6÷11=7÷11=8÷11= 9÷1l=

  學生匯報得出的`結果。引導學生說一說,你是根據(jù)什么來寫這些商的?

  (根據(jù)1÷11,2÷11,……,5÷11的結果得出的規(guī)律來寫商的。)

  3.檢驗:同學們寫出的規(guī)律對不對?用計算器來檢驗一下。

  學生自主驗證計算結果,與自己得出的結果作比較。

  三、結論總結

  師:這節(jié)課學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總結:

  1.用計算器計算省時省力又很精確。

  2.觀察得到規(guī)律,不用計算器也能很快得出結果。

  四、課堂練習

  1.算一算,找規(guī)律:

  46×96= 69×64=

  14×82= 28×41=

  26×93= 39×62=

  ①等式左邊的因數(shù)十位和個位上的數(shù)字交換位置就是等式右邊的因數(shù)。

 、趦蓚因數(shù)十位上數(shù)字的乘積等

  于個位上數(shù)字的乘積。

  2.明辨是非:

 。1)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shù)(0除外),商不變。()

 。2)一個因數(shù)不變,另一因數(shù)乘或除以一個數(shù)(0除外),積也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shù)。()

 。3)因為75÷4=18 3,所以750÷40=18 3。()

  (4)兩個數(shù)相除,被除數(shù)擴大3倍,除數(shù)縮小3倍,商擴大9倍。()

 。5)因為360÷15=24,所以3600÷15=240,360÷5=8。()

  3.不計算,運用規(guī)律直接填出得數(shù),再用計算器驗算。

  6×0.7=

  6.6×6.7=

  6.66×66.7=

  6.666×666.7=

  想一想6.666×666.7整數(shù)部分有幾個4,小數(shù)部分又是多少?

  4.用計算器計算前4題,試著寫出后2題的積。

  3×7=

  3.3×6.7=

  3.33×66.7=

  3.333×666.7=

  3.3333×6666.7=

  3.33333×66666.7=

  3.333333×666666.7=

  你能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接著寫出下面一個算式嗎?

  5.用計算器計算下面各題。

  1÷7=2÷7=

  3÷7=4÷7=

  5÷7=6÷7=

 。1)你能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把后面兩道算式的商寫出來嗎?

 。2)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五、作業(yè)布置

  1.先用計算器計算前面3題,仔細觀察,再試著寫出后面的得數(shù)。(保留6位小數(shù))

  1÷7=2÷7=

  3÷7=4÷7=

  5÷7=6÷7=

  2.根據(jù)規(guī)律不計算直接寫得數(shù)。

  5×5=25

  15×15=225

  25×25=625

  35×35=

  45×45=

  55×55=

  六、板書設計

  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

  計算器:省時、省力、精確

  1122÷34=33

  111222÷334=333

  11112222÷3334=3333

  1111122222÷33334=33333

  ┆

  11111112222222÷33333334=333333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的知識基礎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ǘ┻^程與方法

  經(jīng)歷探究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方法的過程,體驗“等積變形”的轉化過程。獲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活動經(jīng)驗和具體方法,培養(yǎng)小組合作的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

 。ㄈ┣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樹立運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過程中感悟“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活動經(jīng)驗和具體方法。

  三、教學準備

  量杯、水、梨、土豆、石塊、橡皮泥、A4紙。

  四、教學過程:

 。ㄒ唬┱勗捊涣,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經(jīng)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掌握了關于體積和容積的知識,你會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嗎?如果要求一個長方體的體積,我們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教師:(出示一張A4紙)嚴格來說,一張A4紙也是一個薄薄的.長方體,那么你能求出它的體積嗎?

  引導學生思考,悟出一張紙?zhí)×,可以用多些的紙來測量,再進一步感悟到用整十、整百張來測量更便于計算。

  板書:V1張=V100張÷100。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A4紙的體積,即復習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同時又有所超越,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欲望,為后面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埋下伏筆。

 。ǘ┨骄亢献鳎瑴y量體積

  1.明確任務,思考方案。

  教師:剛才我們是直接測量一張A4紙的體積嗎?我們是把1張A4紙的體積轉化為100張,然后再求出一張。這里同學們很聰明地利用了轉化思想,從而想出了測量方法。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測量過了,那大屏幕上這些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你想測量嗎?今天我們就來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板書課題并出示課件)

  教師: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你會測量嗎?先互相說說打算怎么測量?(給時間讓學生小組討論測量方案。)

  【設計意圖在動手實驗之前,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能使學生明確實驗的任務和養(yǎng)成先制定實驗方案,再根據(jù)方案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

  2.合作交流,匯報方案。

  學生1:橡皮泥容易變形,我們可以把橡皮泥壓制成規(guī)則的長方體或者正方體,再測量長、寬、高從而計算出橡皮泥的體積。

  學生2:可以把梨放到裝水的量杯里,水面上升部分水的體積就是梨的體積。

  教師指出,這種方法可以稱為“排水法”。

  【設計意圖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學生一定能夠想到許多不同的方案,再通過這些方案的比較,使學生感受到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

  3.小組合作,操作實踐。

  (1)學生分組操作,并把測量數(shù)據(jù)填寫在記錄單里。

  (2)請小組代表上臺重點介紹排水法測量梨的體積,一個同學匯報,組內(nèi)同伴演示實驗過程。

  (3)教師適時板書:V物體=V上升部分。

  教師:想一想,遇到下面這兩種情況,你還能計算出這些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嗎?

  4.再次實驗,深化認識。

  實驗一:請同學將量杯里的土豆取出,觀察量杯中的水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實驗二:把一塊石頭放入裝滿水的量杯,杯中的水又有什么變化?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完善結論。

  V物體=V下降部分;

  V物體=V溢出部分。

  教師:我們現(xiàn)在懂得了利用轉化思想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誰來說一說,用排水法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需要記錄哪些數(shù)據(jù)?可以利用剛才的方法測出乒乓球和冰塊的體積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教師利用學生實驗過程中的親身體驗,引導學生感悟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時轉化思想的應用,并且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不同的轉化方法,使學生對利用排水法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有一個豐富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體會到“做中學”的樂趣。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會分析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能正確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2.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和檢驗的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分析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教師:我們解答過許多應用題,有一步計算的、也有兩步計算的.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解答較復雜的應用題,并歸納出解答應用題的步驟和檢驗的`方法.

  教師板書:應用題

  二、講授新課

  (一)教學例1

  例1.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jīng)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1.學生分組討論思考題

 。1)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怎樣用線段圖表示題意?如何分析數(shù)量關系?

 。3)怎樣分步列式?怎樣列綜合算式?

  (4)怎樣驗證是否正確?

  2.匯報討論結果

 。1)課件演示:一般應用題1(出示摘錄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及線段圖)

 。2)提問:要求剩下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要先求出什么?后3天做了多少套怎么求呢?已經(jīng)做的套數(shù)怎么求?

  (3)學生列式

  分步:755=375(套)

  660-375=285(套)

  2853=95(套)

  綜合:(660-755)3

 。剑660-375)3

 。 2853

  = 95(套)

 。4)教師小結檢驗過程.

  方法一:按照原來的題意,依次檢驗每一步列式和計算是不是對.

  方法二:把最后結果當做已知數(shù),按照題意倒著一步一步地計算,看結果是不是符合原來的一個已知條件.

  3.規(guī)納概括

  (1)課件演示:一般應用題2

 。2)教師提問:這四步你感覺你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哪一步上?哪一步最重要?

 。3)小結:解答應用題時,我們應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題意上,因為解題思路是根據(jù)題意確定的.第二步是最重要的,它決定著思路是否正確.

  三、鞏固練習

 。ㄒ唬┧哪昙壓臀迥昙壱o500棵樹澆水,四年級每天澆50棵,澆了4天;剩下的由五年級來澆,澆了5天.五年級每天澆多少棵?

  (二)李小勝拿3.2元錢買文具,買了4支鉛筆,每支0.6元.剩下的錢買圖畫紙,每張0.2元,可以買幾張?

 。ㄈ┬仑S農(nóng)具廠趕制540件農(nóng)具,前10天平均每天制32件,余下的要在5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制多少件?

  (四)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能裝訂完?

  1.學生獨立完成.

  2.教師出示不同算法,請同學討論是否正確.

  四、質疑調節(jié)

  1.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審題除了以上方法外,還有什么方法檢驗呢?解答應用題為什么要檢驗?(討論)

  五、課后作業(yè)

  (一)學校買來280千克大米,計劃吃7天,實際每天比計劃少吃5千克,這批大米實際吃了多少天?

 。ǘ┘滓覂傻叵嗑300千米,一輛大車從甲地到乙地計劃行6小時,實際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行10千米,實際幾小時到達?

 。ㄈ┭b訂小組計劃裝訂一批書,每小時裝訂180本,10小時可以裝訂完.如果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裝訂20本,幾小時可以裝訂完?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6

  教學內(nèi)容:

  1、認識負數(shù):教材第1—6頁例1—例4以及練習一

  2、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第10—1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shù),知道負數(shù)和正數(shù)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正數(shù)都大于0,負數(shù)都小于0。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中的簡單聯(lián)系。

  3、通過學生的實踐操作,讓學生初步體會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為后面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做些準備。

  教學重點:正數(shù)、負數(shù)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

  課時安排:3課時

 。1)認識負數(shù)的意義

  教學內(nèi)容:p.1、2,完成第3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1~5題

  教學目標:

  1、在現(xiàn)實情境中了解負數(shù)產(chǎn)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shù)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shù)表達方法。2、能用正負數(shù)描述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如溫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3、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現(xiàn)實情境中理解正負數(shù)及零的意義。

  教學難點:用正負數(shù)描述生活中的現(xiàn)象。

  教學準備:溫度計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復習,你知道這節(jié)課要學什么么?(板書:負數(shù))

  說我們以前認識過哪些數(shù)?(自然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

  分別舉例。指出:最常見的是自然數(shù),小數(shù)有個特殊的標記“小數(shù)點”,分數(shù)有個特殊標記是“分數(shù)線”,你知道負數(shù)有什么特殊標記么?(負號,類似于減法)

  二、學習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溫度么?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到這個溫度么?

  介紹溫度計:(1)℃、℉,我們中國人用攝氏度為單位,即℃;℉是華士度,是歐美國家用的。(2)以0為界,0上面的溫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溫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別表示多少度?

  在溫度計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時候是0℃嗎?(水和冰的混合物)

  你知道太倉一年中的最低溫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到它嗎?

  分別寫出這三個溫度:0℃,為了強調這個溫度在零上,35℃還可以寫成+35℃,而這個零下5度,應該寫成—5℃。

  讀一讀:正35,負5

  分別說說在這3個不同的溫度你的感受。

  2、完成試一試:

  寫出下面溫度計上顯示的氣溫各是多少攝氏度,并讀一讀。

  對零下幾度,可能學生會不能正確地看,注意指導。

  3、完成第3頁第2題的看圖寫一寫,再讀一讀。

  簡單介紹有關赤道、北極、南極的知識。

  4、完成第6頁第4題:

  先指名說說這三條魚分別所處的地方,再選擇合適的溫度。也可選擇幾個讓學生說說選擇的理由。

  5、讀第7頁第5題。,讓學生說說體會。

  6、完成第6題,分別在溫度計上表示4個季節(jié)的溫度。加強指導與檢查。

  三、學習例2:

  1、出示例2圖片,介紹“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識。

  讓學生指一指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從哪里到哪里。補充:最新的測量,這個數(shù)據(jù)有所變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一查。

  再指一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

  指出:這兩個地方,一個是高于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來表示,另一個是低于海平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

  用你自己的理解來說說這樣記錄有什么好處?

  2、完成第6頁第1題:用正數(shù)或負數(shù)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讀一讀第2題的海拔高度,它們是高于海平面還是低于海平面。

  三、認識正負數(shù)的意義:

  1、像溫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于和低于海平面可以用正數(shù)和負數(shù)來表示。

  黑板上這些數(shù),哪些是正數(shù)?哪些是負數(shù)?

  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怎樣的數(shù)是正數(shù)?怎樣的數(shù)是負數(shù)?

  0呢?為什么?

  2、完成第3頁第1題,先讀一讀,再把這些數(shù)填入相應的圈內(nèi)。

  3、完成第6頁第3題:分別寫出5個正數(shù)和5個負數(shù)。

  四、全課小結:(略)

  (2)認識負數(shù)的應用

  教學內(nèi)容: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7~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盈與虧、收與支、升與降、增與減以及朝兩個相反方向運動等現(xiàn)實的情境中應用負數(shù),進一步理解負數(shù)的意義。

  2、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密切兩觀,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應用正數(shù)和負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數(shù)量。

  教學難點:體會兩種具有相反意義的數(shù)量。

  教學準備: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負數(shù),請你用自己的話書說怎樣的數(shù)是負數(shù)?

  正和負是一對反義詞,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變化,它們也可以分別用正負數(shù)來表示。

  學生舉例(可能有的情況):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師上個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資,為了強調“收入”,我可以這么記“+1500”,買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么記?為什么?吃飯花了500元,怎么記?……

  2、轉入與轉出:這個新學期,我們班轉出1人,轉進3人,怎么表示?

  3、上車與下車:(第10題),依次寫出每一站的情況,讓學生說說每一站是什么意思?特別是“0”;還可以結合某一站,讓學生說說“—3,+8”其實人數(shù)有什么變化?……

  4、上樓與下樓:……

  補充樓層,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補充:樓房有正的幾樓,也有可能會有負的幾樓,會不會有0樓?為什么?

  5、向東走、向右走:常見的方向有4個,東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對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東走5米,記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可以怎么記?你是怎么想的?+10米表示什么呢?為什么?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么,—10米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比較這個話題與前面話題的不同:前面的正負數(shù)一般都有增加或是減少的意思,而這個正負數(shù),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結: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別用正負數(shù)表示。

  二、學生自學課本,把書上有關的練習完成,并可與同桌交流。

  老師選巡視中發(fā)現(xiàn)問題較多的題全班交流。

  (3)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

  教學內(nèi)容:p.10~11

  教學目標:

  1、復習面積的意義、常用的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初步建立圖形的等積變形思想。

  2、讓學生體會轉化、估計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為教學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做比較充分的知識準備和思想準備。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練習和數(shù)學的實用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對圖形進行分解與組合、分割與移拼的轉化方法。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剪好圖上的三個不規(guī)則圖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面積:

  你知道這節(jié)課學什么么?我們以前學過哪幾種圖形的面積?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二、分一分、數(shù)一數(shù):

  1、取圖1,問:它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嗎?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不規(guī)則圖形。

  1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知道它的面積是多少么?

  方法一:數(shù)方格。一起數(shù)一數(shù),數(shù)得74格

  方法二:分割法。指名折一折,并指出所折出的形狀。注意有兩種折法。

  折好之后,在每一塊長方形上寫出求面積的算式。最后再相加求得總面積。

  比較兩種方法求的結果。

  用類似的方法求出圖2的面積。學生完成后交流。

  小結:復雜的圖形,可以分割成幾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分別求出面積后再求出總面積。

  2、移一移,數(shù)一數(shù):

  取圖3,交流數(shù)的方法:說說在數(shù)格子的時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最后結果是多少?

  觀察后說說你能把它變成長方形嗎?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算出這個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嗎?

  3、數(shù)一數(shù),算一算:

  (1)、出示池塘圖。觀察該池塘邊的特點,說說你想怎么求它的面積?有什么困難?有什么好辦法嗎?

  方法:先數(shù)整格,可以按順序標出數(shù)字;再把不滿整格的當作半格數(shù),最后再相加。

  學生數(shù),數(shù)完后交流結果。發(fā)現(xiàn)會有一定的誤差。

  指出:由曲線圍成的圖形,在求其面積的時候會出現(xiàn)一定的誤差,這是很正常的。

 。2)、觀察樹葉圖,它有什么特點?你能利用它的特點來更方便地數(shù)面積嗎?

  學生數(shù)完后再校對答案。

  4、估一估,算一算。

  在第126頁上的方格紙上,描畫出自己的左手,然后再用剛才的方法估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積。

  交流,得到:通常我們學生的手掌面積是80多到90多平方厘米。

  三、全課小結:

  現(xiàn)在你知道怎么求一些較復雜圖形的面積了么?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7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新世紀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82-83頁《包裝的學問》。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nèi)容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特征及表面積計算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幾個相同長方體組合成新長方體的多種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yōu)策略。教材把《數(shù)學與購物》這一系列數(shù)學實踐活動安排在第六單元后,主要意圖是通過這樣一系列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一系列實踐活動中,教材安排了三個內(nèi)容,主要涉及數(shù)與代數(shù)、空間與幾何兩部分知識,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分別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算意識、計算中的最優(yōu)策略以及多個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yōu)策略。本課教學內(nèi)容是這一系列實踐活動中的最后一個內(nèi)容。

  包裝問題在日常生活與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遇到,教材創(chuàng)設包裝的情境,使學生綜合應用表面積等知識來討論如何節(jié)約包裝紙的問題,它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約意識,更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優(yōu)化思想。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有利于學生感悟數(shù)學思想,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熟練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能準確、迅速地計算出單一物體的棱長、表面積、體積,能把幾個相同的正方體組合成新的正方體。初步接觸了由兩個相同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后表面積發(fā)生的變化。在第二單元探索活動《露在外面的面》中,又訓練了學生有序的觀察能力和計算露在外面的面 面積的能力。

  2、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

  學生大都接觸過物品的包裝,能清楚地意識到用包裝紙包裝起來的'部分就是求物體的表面積。

  3、學生學習本課內(nèi)容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學習方式的研究。

  學生在探究由四個或者多個相同的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對于方案的多樣化與策略的最優(yōu)化可能存在問題,通過動手操作大多數(shù)學生可以得到由4個相同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的六種拼擺方案,但思維可能會無序,對于方法的歸納和總結也存在困難。因此以小組合作的活動方式可以說是本課的較佳路徑,讓同伴之間相互協(xié)作,共同歸納總結,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8

  教學內(nèi)容:

  書第54——55頁,有趣的測量及試一試第1、2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活動情境,經(jīng)歷測量石頭的試驗過程,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觀察、操作中,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準備:

  不規(guī)則石頭、長方體或正方體透明容器、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如何計算長、正方體的體積,F(xiàn)在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東西,你能幫我測量出它的體積嗎?

  老師出示準備好的不規(guī)則石快。

  師:這個石塊是什么形狀的?(不規(guī)則)

  什么是石塊的體積?

  你有什么困難?

  二、教學新知

  1.測量石塊的體積

  (1)小組討論方案

  師:我們不能直接用公式計算出石塊的體積,可以怎么辦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小組制定方案

  (3)實際測量

  方案一:找一個長方體形狀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頭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這時計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幾厘米,用“底面積×高”計算出升高的體積。也可以分別計算放入石頭前的體積與放入石頭之后的總體積之差。

  師:為什么升高的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案二:將石頭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并將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讀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石頭的體積。

  師:為什么會有水溢出來?

  這兩種方案實際上都是把不規(guī)則的石頭的體積轉化成了可測量計算的.水的體積。讓學生說出“石塊所占空間的大小就是石塊的體積”。

  1.實際應用

  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2分米,寬1.5分米,放入一個土豆后水面上升了0.2分米,這個土豆的體積是多少?

  (1)讀題,理解題意。

  (2)分析:你是怎么想的?

  (3)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反饋,訂正。

  讓學生運用在探索活動中得到測量的方法,即“升高的水的體積等于土豆的體積”,然后用“底面積×高”的方法計算。2×1.5×0.2=0.6(立方分米)

  三、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節(jié)課,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和體會?有什么提高?

  作業(yè)設計:

  1.書第55頁第2題。

  本題引導學生開展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活動。一粒黃豆比較,先測量100粒黃豆的體積,再計算出一粒黃豆的體積。

  2.學生再找一些實物,測量出體積。

  板書設計:

  有趣的測量

  方案一:

  方案二:

  “底面積×高”的方法計算。

  2×1.5×0.2=0.6(立方分米)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9

  教學目標:

  1、體會小數(sh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shù)是一樣的,會計算小數(shù)四則混合(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

  2、利用學過的小數(shù)加、減、乘、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探討數(shù)學問題的良好習慣,能夠綜合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算法,會進行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理解運算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前幾天五年級同學對我們平時所產(chǎn)生的.生活垃圾進行了調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級兩個班級的調查匯報情況。(課件出示教材情境圖)師:從這個調查匯報情況中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學生:五年級1班匯報信息:一個人4周可產(chǎn)生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級2班匯報信息:一個小區(qū)周一到周五共產(chǎn) 生生活垃圾噸,周末每天產(chǎn)生生活垃圾噸。

  師:看到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引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數(shù)學問題。

  二、探究新知

  1、研究連除、乘除混合運算。

  根據(jù)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教師有選擇性地出示問題:一個人4周可產(chǎn)生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個人平均每天 產(chǎn)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學生閱讀題目后,教師提問:“要想求出一個人平均每天產(chǎn)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書籍條件?題目中是否 直接給出?用什么方法計算?”學生獨立思考計算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組匯報,學生可能會呈現(xiàn)的方法

  一種方法:先計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28算出平均一天產(chǎn)生多少垃圾。

  另一種方法:先算每周產(chǎn)生多少千克垃圾,用÷4=,再用÷7算出平均每天產(chǎn)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運算。

  出示問題2:一個小區(qū)周一到周五共產(chǎn)生生活垃圾噸,周末每天產(chǎn)生生活垃圾噸。與平時相比這個小區(qū)周末 每天要多處理多少噸生活垃圾?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要引導列分步算式的同學試著列出綜合算式,根據(jù)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運算出結果。

  3、總結規(guī)律

  引導學生面容兩題中的三個綜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結論: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相同,整數(shù)運算定律在小數(shù)運算中同樣適用。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17頁算一算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把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聚成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的練習。

  2、能比較熟練的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把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聚成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的練習。

  2、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

  二、用分數(shù)表示各題的得數(shù)

  7分米=()米

  31厘米=()米

  309米=()千米

  119千克=()噸

  13分=()小時

  63克=()千克

  5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97平方分米=()米

  三、鞏固練習

  2、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

  14/25和13/255

  12和5/167

  11和5/11

  7/30和7/249

  28和15/284

  27和4/31

  3、比較下面每組數(shù)的大小,并用小于號連接

  5/14、3/14和9/1411/13、

  11/12和11/146/17、

  6/23和6/19

  12/35、16/35和9/353

  5.3/4和2/54/

  15.11/15和11/12

  第4、5題是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四、總結歸納

  1、學生掌握比較分數(shù)大小的算理和方法,再進行比較。

  2、幾個分數(shù)排列是,是要求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根據(jù)意思進行解答。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11

  如果要把一個數(shù)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數(shù)點應怎樣移動呢?出示(1.50.362.3752)

  (3)完成表格:

  ┌────┬──┬──┬──┤

  │被除數(shù)│15│150││

  ├────┼──┼──┼──┤

  │除數(shù)│5│50│500│

  ├────┼──┼──┼──┤

  │商│││3│

  └────┴──┴──┴──┘

  根據(jù)表格,觀察被除數(shù)、除數(shù)和商之間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運用這個規(guī)律來計算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

  想一想,除數(shù)是小數(shù),能不能把它轉化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除法來計算呢?

  二、新授:

 。、出示例4、讀題、審題、列式

  56.28÷0.67

  這道算式與前面學過的.有什么不同?(除數(shù)是小數(shù)),能直接計算嗎?能不能轉化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除法來計算呢?

  方法a把米轉化成厘米計算。

  方法b把除數(shù)和被除數(shù)同時擴大100倍。

  (注:小數(shù)點和0要同時劃去)

 。病引導學生分組討論:

  a他們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b哪一種方法更為實用?為什么?

  0.6756.28

  都擴大100倍利用左邊的輔助豎式邊提問邊板書

  講清除除數(shù)轉化成整數(shù)的過程。

  675628

  3、師生共同完成小林的計算方法后把答案填在課本上。

 。、P20、做一做(1),先說出下面各題中的除數(shù)和被除數(shù)需同時擴大多少倍,該如何移動小數(shù)點?然后再計算。

 。、自學例5

  思考:a除數(shù)是0.725變成整數(shù),小數(shù)點必須向右移動幾位?

  b要使商不變,被除數(shù)10.44應怎樣?小數(shù)點移動時位數(shù)不夠這么辦?

  (生講,師板書完成例5)

 。、引導學生概括出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計算法則。

  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先移動()的小數(shù)點,使它變成();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向()移動幾位,()的小數(shù)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shù)不夠的,(),然后按照()進行計算。(生齊讀)7、完成P20、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練習五1至4。

  附:板書(略)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小數(shù)除法的意義。

  2、掌握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二)能力目標:能夠在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感受小數(shù)除法的異同,能夠與他人合作交 流解決問題。

  (三)情感目標:經(jīng)歷探索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恰好除盡)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小數(shù)除法的意義,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商的小數(shù)點與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教學方法:

  探究、交流、引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

  1、淘氣打算去買牛奶,你從圖上得到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2、根據(jù)圖上的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3、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5 ÷6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與以往我們學過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數(shù)都是小數(shù),除數(shù)都是整數(shù)。)

  師: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看看淘氣到底應該買哪個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師:兩個商店牛奶的`單價分別是多少呢?我們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單價。

  2、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匯總的各種方法,認為哪個方法比較簡便實用?

  引導出“商的小數(shù)點與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4、理解算理。

  5、引導歸納總結,明確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按照整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商的小數(shù)點與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6、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1題。

  集體訂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4 ÷42 ÷31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小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與除以一位數(shù)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數(shù)點要與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3、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4題。

  教師巡視指導。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錢? 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錢?

  ÷5=(元)÷6=(元)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13

  教學目標:

  1、知道容積的意義。

  2、掌握容積單位升和毫升的進率,及它們與體積單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間的關系。

  3、會計算物體的容積。

  教學重點:

  1、容積的概念。

  2、容積與體積的關系。

  教學難點:

  容積與體積的關系。

  教具:

  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飲料瓶、紙杯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說出長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二、準備:

  把泥放入一個長方體的小木盒中(壓實,與上口平),然后扣出來,量一量泥塊的長、寬、高。計算泥塊的`體積。這個長方體小木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是()。

  三、新授:

  1、認識容積及容積單位:

  (1)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它們的容積。

  通過上面的“做一做”,我們知道長方體小木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就是這個小木盒的容積。

  (2)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但是計量液體體積,如藥水、汽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升和毫升。

  (3)演示: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的關系。

  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標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關系呢?教具演示。

 、1升(L)=1000毫升(mL)

  將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結:1升(L)=1立方分米(dm3)

 、1升=1立方分米

  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cm3)

  練一練:

  1、8L=()mL3500mL=()L15000cm3=()mL=()L

  1、5dm3=()L

  (4)小組活動:

  a、將一瓶礦泉水倒在紙杯中,看看可以倒?jié)M幾杯?

  b、估計一下,一紙杯水大約有多少毫升,幾紙杯水大約是1升。

  2、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是要從容器的里面量長、寬、高。

  例一個小汽車上的油箱,里面長5分米,寬4分米,高2分米。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多少升?

  5×4×2=40(立方分米)40立方分米=40升

  答: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40升。

  做一做:一個正方體油箱,從里面量棱長是1、4米。這個油箱裝油有多少升?(訂正)

  小結:計算容積的步驟是什么?

  3、我們知道了計算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如計算長方體的體積是用長乘寬乘高,計算正方體的體積是棱長的3次方。那有些不規(guī)則的物體怎么計算它的體積呢?

  出示一個西紅柿,誰有辦法計算它的體積?小組設計方案:

  四、鞏固練習:

  1、生物小組買來一個長方體魚缸,從里面量長是6分米,寬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積是多少升?

  2、一個長方體油箱的容積是20升。這個油箱的底長25厘米,寬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3、有一個棱長是6分米的正方體水箱,裝滿水后,倒入一個長方體水箱內(nèi),量得水深3分米,這個長方體水箱得底面積是多少?

  4、提高題:p55、16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14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分數(shù)"產(chǎn)生的原因,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弄清分子,分母,分數(shù)單位的含義.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數(shù)單位的含義.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弄清分數(shù)單位的含義.

  教學課型:

  新授課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溫故引新

  1,提問:

  A,大家知道分數(shù)嗎 誰能說一個分數(shù)

  B,你能舉個實例說說這個分數(shù)的意義嗎

  2,述:說得好,對不能用整數(shù)準確表示結果的問題,我們可用分數(shù)來解決.即: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或者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幾份來表示.

  3,揭示課題:分數(shù)的意義

  二,聯(lián)系實際,探究新知

  自主學習,整體感知分數(shù)的知識.

  (1)相互交流:① 關于分數(shù)我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 請把已知道的講給同學們聽.

  (2)自學理解:① 關于分數(shù),自學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 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 關于分數(shù)我還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進一步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

  (1)用分數(shù)表示下面各圖中的陰影部分.[課件1]

  (2)填空.[課件2]

 、 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

 、 把一塊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

 、 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3份是它的( )/( )

  (3)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它的1/4,并涂上陰影.

  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折出它的3/8,并涂上陰影.

  (4)搶答. [課件3]

 、 把8枝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shù)是( )

 、 把10枝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shù)是( )

 、 把這個文具盒你所有的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shù)是( ).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給5位;10位;50位同學呢

 、 如果這個文具盒里只有6枝鉛筆.現(xiàn)在把它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shù)還能用1/2表示嗎誰來說說這里的1/2所表示的意義

 、 如果把8枝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shù)還能用1/2表示嗎 誰來說說這里的1/2所表示的意義如果是100;1000枝呢

  (5)說說下列分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課件4]

  5/7 3/8 3/( ) ( )/9 ( )/( )

  3,小結.

  我們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比如:一堆蘋果,一批玩具,一班學生,一個計量單位或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shù)1來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單位 "1".

  板書: 一個物體

  單位"1" 一個計量單位

  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shù),叫做分數(shù).

  三,加強練習,深化概念

  比賽:請兩位同學站起來.

  提問:A,這兩位同學是這組人數(shù)的幾分之幾

  B,這兩位同學是兩組人數(shù)的------- 這兩位同學是全班人數(shù)的-------

  四,家作

  1,P88 .1,2

  2,P89 .3

  板書設計:

  分數(shù)的意義

  一個物體

  單位"1" 一個計量單位

  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shù),叫做分數(shù)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15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結合具體實物說出體積的含義。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并且能用體積單位合理估計物體的體積的大小。

  2.學生通過具體的觀察比較、思考交流、感悟體驗等學習活動,經(jīng)歷物體體積概念的形成過程,逐步建立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認真分析,交流傾聽,善于比較的學習習慣。

  學情分析

  在原來知識結構里:學生學習了線段的長度、面積的大小及相關的計量單位,學生初步建立了一維二維的空間觀念。這些為學習新知奠定了基礎。

  體積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發(fā)展。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我對北師大版、蘇教版、人教版的本課內(nèi)容做了比較。發(fā)現(xiàn)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通過實驗演示或操作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理解體積的含義,構建體積單位的表象。因此,我由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回顧、感知、操作、想象,讓學生在體驗中感知,在對比中學習,逐步達到對概念的認識與理解。

  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在觀察思考、感知體驗、操作想象等活動中建立體積概念及體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體驗活動中理解體積的含義,經(jīng)歷體積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的表象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體積和體積單位

  一、對比引入新知。

  學生匯報:分別是線段,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體或正方體。

  教師引導:

  線段有長短之分,長(正)方形和長(正)方體有大小之別。

  為了表示物體的長短,我們認識了長度。

  為了表示物體平面部分的大小,我們學習了面積。

  如果要表示整個物體的大小,那又將產(chǎn)生什么呢?

  這節(jié)課老師和同學們一塊來學習。

  【設計意圖】對比引入,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同時又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這三者相互之間有聯(lián)系嗎?

  活動2【活動】體積和體積單位

  二、活動揭示概念。

  活動一:體驗書包里的空間。

  提出問題:觀察一下自己的書包,是不是還可以再放些東西?

  學生匯報:有的已經(jīng)裝滿,有的還可以再放些東西。

  教師引導:書包沒塞滿說明它還有一定的空間。書包已經(jīng)塞滿,說明它沒有了空間。它的空間被占據(jù)了。(板書:空間)

  追問:書包的空間被誰占據(jù)了?

  學生匯報:書占據(jù)了書包的空間,學習用具也占據(jù)了一定的空間,還有一些喜歡吃的食品,同樣也可以把書包的空間占據(jù)了。

  追問:這說明什么?

  學生匯報:任何物體都會占據(jù)一定的空間的。(板書:物體占空間)

  教師進一步引導:大家可以舉例說一說生活中物體占有空間的現(xiàn)象。

  學生交流:我們占據(jù)教室的空間教室占據(jù)學校的空間學校占據(jù)小區(qū)的空間……

  【設計意圖】學生身邊引入,通過引導觀察和思考,讓學生體驗書包里有“空間”。并隨之拓展,將空間這一概念形象化,具體化,豐富學生的空間表象。

  活動二:觀察演示實驗。

  1.盛水的杯子裝入石頭,水面升高。

  2.裝滿沙的杯子倒出沙子,放入石塊,結果沙子不能全部被裝入。

  3.與第一個實驗相比,盛水的杯子裝入一塊較大石頭,水面升高的幅度較大。

  提出問題:你能解釋實驗現(xiàn)象嗎?

  學生交流:水面升高,是因為石頭把水的空間占據(jù)了。

  沙子不能被裝入,是因為石頭占據(jù)了沙子的空間。

  石頭較大,占據(jù)的空間就較大,水就升的高。

  教師歸納:物體要占據(jù)空間,并且所占的空間大小是不一樣的。(補充板書:物體所占空間的大。

  教師引導:粉筆盒與電腦桌比,粉筆盒占據(jù)的空間小,電腦桌占據(jù)的空間大……為了更加簡潔地表示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我們引入了“體積”(板書)

  引導學生敘述:書包的體積是書包所占空間的大小,電腦的體積是指……教室的體積是指……

  引導概念:物體的體積是表示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

  【設計意圖】為了進步加深學生對“空間”的理解,以及對概念的完善,繼續(xù)通過演示實驗,幫助學生直觀感受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步步相扣,層層推理,逐步引出物體的體積概念,較好地處理好了體積概念的抽象。

  三、多角度認識單位

  1.認識單位產(chǎn)生的必要性。

  物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所占空間大就是體積大,所占空間小,就是體積小。

  下面的電冰箱、小水杯和籃球,哪個體積大?哪個體積小?

  學生交流:電冰箱體積最大小水杯的體積最小。

  問題引導:上面的物體,體積大小非常直觀,若是像這樣的兩個物體,你能一子比較出它們體積的大小嗎?

  學生建議將它們分成若干個大小相同的小立方體。教師課件演示。

  結論:要想比較它們的大小,必須要有統(tǒng)一的體積單位。

  2.對比加深記憶。

  同學們打開課本第39面,自學書上內(nèi)容,看看常見的體積單位有哪些?書上是怎樣描述的。

  學生匯報: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

  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

  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填寫表格:通過比較,使學生能夠感受單位的共同結構與特征。從而加深記憶。

  意義

  常用單位

  簡寫符號

  長度

  面積

  體積

  3.建立單位表象。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模型和其它實物。

  辨認:讓學生找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并說說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

  舉例:一個手指尖的大小、一個篩子的大小、一個鍵盤字母按鍵的大小等。動手摸一摸,親自學生感受1立方厘米實際大小。

  操作:用12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有幾種擺法?

  想象: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2個這樣正方體,體積是2立方厘米,10個呢?100個呢?1000個呢?那么1000立方厘米又有多大呢?

 、谡页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說說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

  感受1立方分米實際大小或幾立方分米。

  認識1立方米

  先讓學生比劃?纯唇淌依锩婺切┪矬w的體積接近1立方米。

  學生體驗:三把米尺借助教室的一個墻角共同來做一個1立方米的空間。1立方米的空間到底有多大,老師想讓幾個同學站到我們做的這個1立方米的空間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學?”

  教師可進一步舉例:一個櫥柜的大小,一個電腦柜的大小約是1立方米。

  1立方米的水可以裝滿500個暖瓶。

  【設計意圖】學生對一個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斷地體驗和強化,本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感知、操作、想象等活動逐步建立單位的表象,較好地滲透了單位化的思想。

  活動3【練習】體積和體積單位

  四、鞏固運用提升。

  1.結合具體實物說一說體積的含義。

  電腦的體積是指電腦所占空間的大小。

  2.在下面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膯挝弧?/p>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1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活動,使學生能熟練地應用面積計算公式,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鋪地磚一類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討論、交流、猜測、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數(shù)學問題的提出和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形成初步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并在實踐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

  教學重點:

  學習應用綜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合理運用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師最近買了一套房子,準備裝修。在裝修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在建材市場一眼就看中了一塊50cm×50cm規(guī)格的地板磚,我跟賣地磚的老板說,想用這樣的地磚鋪臥室,老板問:你們家臥室多大,我說大約20平方米,老板想了片刻,馬上就報出了需要多少塊地磚,大約需要多少錢,我很驚訝,問老板你怎么算得這么快?老板說,他是這么想的同學們你們想想,老板是如何計算的.?

  我們就一起來給老師家的臥室鋪地磚(板書課題)———————鋪地磚

  二、自主探究

  1、出示情景圖:老師家的臥室的長是5米,寬是4米。

  現(xiàn)有兩種規(guī)格的地磚:第一種:40cm×40cm,每塊5元;第二種:50cm×50cm,每塊8元

  在鋪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們先來估算一下,這兩種地磚各需要多少塊?

  師:誰能來估算一下呢?

  生:(125塊)你是怎么估出來的?(一平方米大約能鋪5塊,客廳20平方米,所以能鋪100塊)那第二種地磚呢?(大約80塊)

  說的很好,那大家估的準不準呢?我們就來實際計算一下,在計算之前我們先來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來計算需要多少塊地磚?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如果遇到困難可以看一下書中93頁的內(nèi)容。

  生1、(可以用客廳的面積除以一塊地磚的面積,可以看長能鋪多少塊,寬能鋪多少塊再乘起來,也可以用方程來解答)

  生2、看1平方米能能鋪多少塊,再看有多少米。

  生3、用方程解,設,能鋪x塊這樣的地磚。

  師:在計算前,你覺得解決這個問題應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單位的換算。

  師:說得好,現(xiàn)在我們就帶著注意事項,選擇你認為適合的解答方法來計算一下第一種地磚要多少塊?多少錢?(學生先獨立完成,老師巡視,然后交流)

  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結果是多少?(教師板書)主要看看學生都采用什么方法來計算的。把學生做的拿來投影。比較三種做法,比較喜歡哪一種方法。那就讓我們用自己比較喜歡的方法來計算一下第二種地磚要多少塊?多少錢?

  在交流方形磚時,用客廳的面積除以一塊磚的面積的結果不是整數(shù),讓學生明確這時要利用進一法來取近似值,而這道題用另一種方法的結果還不同,讓學生來分析一下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這時利用課件演示兩種情況,用客廳面積除以一塊磚的面積來計算比較節(jié)約,而利用長鋪幾塊,寬鋪幾塊再乘起來的方法計算比較美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鋪地磚的時候是以美觀為主的,這種方法比較符合實際,不會出現(xiàn)一些切得太碎的地磚拼湊在一起的情況。

  現(xiàn)在我們把兩種地磚所需的塊數(shù)和金額都計算出來了,那么我們來看一下選哪種地磚比較合適?(第一種,既便宜又美觀)

  三、鞏固練習

  1、圖書室的面積是85平方米,用邊長為0、9米的正方形瓷磚鋪地。105塊夠嗎?

  2、李林家準備給客廳鋪地磚,如果用邊長為40cm的正方形地磚,需要300塊;如果用邊長為50cm的正方形地磚,需要多少塊?

  四、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給老師家的客廳鋪地磚(用手指著課題)老師得到了大家的幫助,已經(jīng)想好了該買哪一種地磚,同學們今天表現(xiàn)不錯,那同學們今天又有什么收獲和感受呢?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下。

  板書設計:

  鋪地磚

  客廳的面積÷一塊磚的面積

  方程:一塊地磚的面積×塊數(shù)=客廳的面積

  長鋪的塊數(shù)×寬鋪的塊數(shù)

  (解題過程,三種方法的算式)

  5×4÷(0.5×0.5)

  0.5×0.5×X=5×4

  (5÷0.5)×(4÷0.5)

  六、作業(yè)安排

  完成書P93“試一試”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17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能夠根據(jù)事物間的等量關系正確列出等式。

  學會運用加、減法以及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理解和掌握簡單方程的求解過程,并能正確書寫解題格式與檢驗方法。

  2.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運用加、減法以及乘、除法之間的關系來求方程的解。

  能夠根據(jù)事物間的等量關系正確列出等式。

  3.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4.標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曹沖稱象”的故事嗎?……那么,在當時的情況下,聰明的曹沖是怎么來稱出大象的體重的呢?(生答)

  師(歸納):由于大象的重量就相當于那堆石頭的重量,因此,只要把那些石頭的重量相加,我們就能得到大象的體重了。(媒體演示)

  出示等量關系式:石頭的總重量=大象的體重

  二、新課探索

  探究一認識方程

  1.出示(課本45頁的圖1)

  師:圖上的天平處于什么狀態(tài)?

  生:平衡狀態(tài)

  師:天平平衡說明什么?

  生:天平左邊物體的重量=天平右邊物體的重量

  師:我們能否把圖中的數(shù)字和字母帶入等量關系式呢?

  生:2x=250

  2.出示(課本45頁的圖2)

  師:小丁丁的身高和爸爸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那么如果他像圖上那樣站在木凳上呢?

  生:那就一樣高了。

  師:因此我們可以得到的等量關系是?

  生:小丁丁的身高+木凳的高度=爸爸的身高

  師:如果小丁丁的身高為ycm,凳子的高度為625px,爸爸的身高為4325px 。那么,把這些數(shù)字和字母帶入等量關系式,我們可得到的式子為?

  生:y+25=173

  3.出示(課本45頁的圖3)

  師:你們能看圖找到等量關系式以及相對應的字母式嗎?

  同桌討論完成

  學生匯報:上排積木的長度=下排積木的長度

  所以:x+7=12 3y=12

  4.師生互動,交流總結

  出示一些算式請學生分類,并說說你是根據(jù)什么進行分類的

  2x=250 9 0=810÷ 9 x+7=12 3y=12

  67-33=34 y+25=173 3×2=6 5+17=18+4

  根據(jù)在算式是否有未知數(shù)(或字母)來進行分類。

 、 2x=250 y+25=173 x+7=12 3y=12

 、 3×2=6 5+17=18+4 67-33=34 90=810÷9

  師:仔細觀察這兩組算式,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第一組算式都有未知數(shù)(或字母),而第二組算式卻沒有未知數(shù)(或字母)。]

  小結:像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方程。

  跟進練習:判斷下列哪些是方程。

  5x-15 32+67=79 24+8=40-8 7y=42

  750÷15=50 4x+12=20

  探究二解方程

  1.出示例題:求出x+3=9中的未知數(shù)x

 、艓煟合日堃粋同學來說一說求x的方法。(生口述)現(xiàn)在我們把求x的過程用正確的格式表示出來:

  x+3=9

  解:

  x=9-3,思考:一個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

  x=6.

 、茙煟(指例題)我們把使得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像上面,X=6就是方程x+3=9的解。而我們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菐煟含F(xiàn)在我們在回到前面來看看剛才我們求出的未知數(shù)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⑷學生對練習一進行口頭驗算。

  跟進練習:

  1、解方程

  10+x=100 x-32=64 x÷11=12

  3x=54 70-x=61 72÷x=3

  (學生練習)

  1.練一練:對上面的方程進行檢驗。

  (學生互查)

  l說說你是如何進行檢驗的。

  1.出示例2:解方程:6x=19.8

  師:你們愿意再來試一試嗎?(學生同桌合作完成)

  匯報板書:

  6x=19.8

  解:x=19.8÷6,思考:一個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

  x=3.3.

  2.師:要想知道我們求出的解是否正確,怎么辦呢?我們可以用“代入法”進行檢驗。(講述方法和格式)

  出示:

  檢驗:

  把x=3.3代入原方程6x=19.8

  方程左邊=6×3.3=19.8

  方程右邊=19.8

  因為左邊=右邊

  所以,x=3.3是原方程6x=19.8的解。

  課堂練習:

  解方程:

  9x=72 51-x=23 624÷x=6 x-82=39

  課堂小結

  三、本課小結

  1.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課后習題

  四、課后作業(yè)

  練習冊P51

  方程的意義和解簡易方程

  教學內(nèi)容:方程的意義和解簡易方程(教材第105一107頁,練習二十六)。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等式及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義,以及等式與方程,方程的`解與解方程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依據(jù)、步驟和書寫格式,培養(yǎng)良好的解題習慣。

  教具:

  教學天平、小黑板。

  學具:

  自制的簡易天平、定量方塊。

  教學步驟:

  一、復習

  1.根據(jù)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的關系說出求下面各數(shù)的方法。

 。1)一個加數(shù)=()○()

  (2)被減數(shù)=()○()

 。3)減數(shù)=()○()

 。4)一個因數(shù)=()○()

  (5)被除數(shù)=()○()

 。6)除數(shù)=()○()

  2.求未知數(shù)X(并說說求下面各題X的依據(jù))。

 。1)20十X=100(2)3X=69

  (3)17—X=0.6(4)x÷5=1.5

  二、新授

  1.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義”。

 。1)出示天平,介紹使用方法(演示)后,設問:

  在天平兩邊放物體,在什么情況下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兩邊的物體同樣重時,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2)演示:在左邊放兩個重物各20克和30克,右邊砝碼也是50克,讓學生觀察,天平是平衡的。說明了什么?怎樣用式子表示?

  板書:20十30=50

  指出:表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等式。

 。ú鍟┑仁剑罕硎镜忍杻蛇厓蓚式子的相等關系,即等式是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

 。3)教學例2(課本105頁)。

 、俳處熇^續(xù)演示,調整,在左盤放一20克的重物和一個未知重量的方塊,右盤里放一個100克重的磚碼。(如教材105頁第二幅圖)讓學生觀察天平是否平衡(指針正好指在刻度線中央,天平是平衡的),那么也就說明了這個天平左右兩邊的物體的重量相等。怎樣用等式表示出來呢?

  板書:20+?=100

  ②等式“20+?=100”中的?是未知數(shù),通常我們用“X”來表示,那么上面的等式可寫成(板書)20十X=100

 、郾容^:等式“20+X=100”與等式“20+30=50”有什么不同?(含有未知數(shù))教師指出,“20+X=100”是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

 、芟胍幌耄篨等于多少,才能使等式“20+X=100”左右兩邊相等?(未知方塊重80克時才能使天平兩邊的重量相等,即X=30)

 。4)教學例3(課本106頁)。

  出示教材第106頁上面的例圖的放大圖,并根據(jù)圖意寫出等式。設問:

  ①圖中每個籃球的價錢是X元,3個籃球的總價是多少元?(3x)

 、谝缊D示(看圖)表明3個籃球的總價(3x)是多少元?(234元)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個怎樣的等式表示出來?

 。ò鍟3X=234

 、圻@個等式有什么特點?(含有未知數(shù))當X等于多少時,這個等式等號左右兩邊正好相等?(X=78)

 。5)方程的意義:

  綜合觀察以上三個等式,想一想,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有什么區(qū)別:

  20+30=50……一般的等式

  20+X=200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

  3X=234稱之為方程

 。ò鍟┫20+x=100 3X=234 X—10=35 X÷12=5等,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

 、俑鶕(jù)方程的含義,方程應該具備哪些條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未知數(shù),二者缺一不可。)

 、诜匠膛c等式之間是什么關系?(是方程就一定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也就是說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

 。6)練一練(指名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教材第106頁“做一做”。

  2.學習“解簡易方程”。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設問:①看教材第107頁,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板書)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例如:X=80是方程20+X=100的解;

  X=78是方程3X=234的解。

  (板書)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數(shù)的值等于多少時能使等式左右兩邊相等;而解方程是指求出這個未知數(shù)的值的過程。因此方程的解是解方程過程中的一部分。它們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2)教學例1:

  解方程X一8=16

 、俳處熤赋觯何覀円郧白鲞^一些求未知數(shù)X的題目,實際上就是解方程,以前怎么解,現(xiàn)在仍然怎么解,只是在格式要求方面增加了新的內(nèi)容。

 、谝龑W生說出自己的推想過程:題中的未知數(shù)X相當于什么數(shù)?(被減數(shù))怎么求被減數(shù)?(減數(shù)十差)

 。ò鍟┙夥匠蘕一8=16

  解:根據(jù)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加差;

  X=16十8(與原來學過的求X的思路相同)

  X=24

  檢驗:把X=24代人原方程

  左邊=24一8=16,右邊=16

  左邊=右邊

  所以X=24是原方程的解。

  總結有關的格式要求:

  ①做題時要先寫上“解”字。

  ②各行的等號要對齊,并且不能連等。

 、鄯娇蚶锏倪\算根據(jù)可以不寫。

 、茯炈阋浴皺z驗”的形式出示,有固定的格式。解方程時,除了要求寫檢驗以外,都要口算進行檢驗,防止走過場。

  指導學生看教材第105一107頁。

  三、鞏固

  1.教材107頁“做一做”。

  2,教材第108頁練習二十六第1、2題。

  四、練習

  教材第108頁,練習二十六第3~5題。

  作業(yè)輔導

  1.判斷題。

 。1)含有未知數(shù)的式子叫方程。()

 。2)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也叫方程。()

  (3)檢驗方程的解,應當把求得的解代人原方程。(

  (4)36是方程X÷3=12的解。()

  2.把下面的各關系式寫完整。

 。1)一個加數(shù)=()○()

  (2)被減數(shù)=()○()

 。3)減數(shù)=()○()

 。4)一個因數(shù)=()○()

 。5)除數(shù)=()○()

  (6)被除數(shù)=()○()

  3.解下列方程。(第一行兩小題要寫出檢驗過程)

  10—X=0.42 4.5X=27 X十5.8=16.4

  X÷28=76 2÷X=0.5 X—8.75=4.65

  板書設計:

  解簡易方程

  例1解方程X-8=16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實際問題與方程(4)》數(shù)學教案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實際問題與方程(4)》數(shù)學教案

  第5單元簡易方程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18

  教學理念:

  讓學生在廣泛的探究時空中,在明主平等、輕松愉悅的氛圍里,應用已有知識經(jīng)驗,通過自主預習、質疑問難、釋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與解方程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辨析,學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初步建立分類的思想,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疑

  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課文內(nèi)容,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本課內(nèi)容,提出疑難問題。

  二、課始集疑

  1、揭題

  2、集疑:同學們課前都進行認真的預習,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預習中沒有解決的、需要在本節(jié)課上請老師、同學們幫助解決的問題提出來。

  過渡:剛才這些問題都提的非常好,我們這節(jié)課就重點解決這些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先請同學們認識一件物體。

  三、課中釋疑

  <一>認識天平:課件出示天平,同學們說天平的作用、用法。

  <二>認識等式

  1、演示課件 寫出式子

  在左邊放二個40克的物體,右邊放一個50克的法碼,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用一個數(shù)學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xiàn)象嗎? 40+50<100

  再在左邊放一個30克的物體,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xiàn)象嗎? 40+50+30>100

  把左邊的一個30克的物體換成10克的,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xiàn)象嗎? 40+50+10=100

  再把左邊的10克與50克的物體換成未知的,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xiàn)象嗎? 40+X<100

  再把左邊的未知的物體換成另一個未知的,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xiàn)象嗎? 40+X=100

  再把左邊的物體換成二個未知的,右邊另加上一個50克的砝碼,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xiàn)象嗎? X + X=150

  2、分類

  剛才我們寫出了這么多的式子,大家能把這些式子按照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分類嗎?請小組討論按照什么樣的標準分?并把分類結果寫在卡片上。

  展示同學們不同的分類,并說說你們是按照什么標準分的?

  師: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有不同的結果。剛才同學們的分類都是正確的,為了解決剛才同學們所提出的問題,我們今天就研究這一種分法。(分成等式與不等式兩類的)

  3、理解概念

  師:為什么這么分?你們發(fā)現(xiàn)了這一類式子有什么特點? 左右兩邊相等

  揭示:像這樣表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板書:等式)

  誰來舉一些例子說說什么是等式?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1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數(shù)化分數(shù)和分數(shù)化小數(shù)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能熟練的將分數(shù)和小數(shù)互化;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溝通分數(shù)與小數(shù)的聯(lián)系,滲透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分數(shù)與小數(shù)互化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復習準備

  通過兩個題的復習,為這節(jié)課的學習做鋪墊,這節(jié)課會用到這些解題的方法。

  1.讀出下面各小數(shù),并說出它們的意義。

  0.3,0.25,0.14,1.34,4.06,0.08,1.042,0.315。

  2.求下面各題的商。(小數(shù)、分數(shù)。)

  3÷4 15÷45 1÷8

  5÷10 9÷10 6÷15

  [過渡]:你們見過羚羊和鴕鳥嗎?這兩種動物跑的都很快,羚羊每分鐘跑0.9千米,鴕鳥每分鐘跑千米,你知道羚羊和鴕鳥賽跑誰能贏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進一步的學習中,常會遇到一些比較分數(shù)和小數(shù)大小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么比較分數(shù)和小數(shù)的大小。(板書課題)

  二、探索發(fā)現(xiàn)

  通過兩種動物的賽跑比賽,溝通分數(shù)與小數(shù)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發(fā)現(xiàn)小數(shù)與分數(shù)互化的方法。

  師:想一想,我們該怎么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呢?你有什么方法呢?動手做一做看你能算出來嗎?

  先讓學生自己來做,教師巡視,看學生的計算情況,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然后找學生回答自己的作法。

  生1:根據(jù)小數(shù)的意義,把0.9寫成分數(shù),0.9=,這時只要比較和這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即可。

  師:對,這位同學很聰明,他依據(jù)小數(shù)的意義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然后比較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那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呢?

  生:在比較和的大小時,需要先把這兩個數(shù)通分,它們的公分母是10,所以,>,由此可得0.9>,所以羚羊比鴕鳥跑的快。

  師:這種方法很好,是先把小數(shù)化成了分數(shù),然后再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一起:也可以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然后比較兩個小數(shù)的大小。

  師:對,誰是用這種方法做的,來說一說。

  生:把化成小數(shù)是:=4÷5=0.8,0.8

  師:通過上面的分析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在比較分數(shù)和小數(shù)的大小時,既可以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也可以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

  [議一議]:怎樣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怎么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

  我們再來看下面的幾個例題,通過例題我們來總結規(guī)律。(教師演示課件“分數(shù)與小數(shù)的互化.swf”)

  三、課堂練習

  通過練習熟練這節(jié)課所學知識。

  課本P86“試一試”:

  1.把下面的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除不盡的保留兩位小數(shù))

  2.把下面的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能約分的要約分)

  0.4 1.5 0.12 2.8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

  五、課后作業(yè)

  課本P86“練一練”1、2、3題。

  板書設計:

  課題:分數(shù)、小數(shù)互化

  1.復習

  2.1分鐘賽跑

  3.例題

  4.課堂練習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20

  一、情景遺入

  1、揭題導入

  小朋友們,新的學期開始了,有一位小朋友正在為墻報剪花邊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2、出示主題圖---

  一個占整張紙的1/5,3個占整張紙的幾分之幾?

  3、結合操作活動和圖形語言,探索并理解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

  4、你是怎樣得出這個3/5的呢?你能用算式來表示你的思考過程嗎?

  1/5+1/5+1/5

  1/5x3

  5、這里的.1/5表示什么?3呢?

  6、這兩種思考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

  那么,1/5x4表示什么意義呢?1/5x2呢?1/5x4呢?1/5x5呢?

  你能迅速地說出1/5+1/5+1/5的計算結果嗎?你是怎樣計算的?

  7、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法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了,這節(jié)課我們我們一起來探索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8、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2、探索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3、問題呈現(xiàn):

  你能根據(jù)1/5x3的意義,寫出1/5x3的計算過程嗎?

  4、試算,選出有代表性的做法交流-----

  5、那么,你能計算出3 x 1/5 =?嗎?為什么?

  三、鞏固 練習

  1、完成涂一涂,算一算和練一練1

  2、交流

  3、完成試一試12

  4、交流

  四、全課總結

  小朋友們,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能總結分數(shù)與整數(shù)相乘的計算方法嗎?

  各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4探究算法的合理性

  下面我們就根據(jù)小朋友們總結的計算方法來做一道題目

  出示6x5/9

  獨立完成,選擇有代表性的做法板演。

  黑板上的兩種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能根據(jù)它們計算的特點給它們命名嗎?你比較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請你選擇你喜歡的計算方法完成練一練3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21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94頁。

  教材分析:

  《密鋪》是新課標四年級上冊的一節(jié)活動課,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數(shù)學,它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基本特性和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探索了解平面圖形的密鋪的含義,初步了解哪些平面圖形可以密鋪,密鋪的理由及簡單的密鋪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能力目標:促使學生在活動中,勇于探索圖形間的相互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3、情感目標: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其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一定的審美情感,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平面圖形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探索、理解密鋪的涵義,初步感知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六邊形可以直接用來密鋪。

  教學難點:

  進行簡單的密鋪設計。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形狀紙片

  課前小研究:

  【小組活動】

  制作幾塊大小完全相同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五邊形、六邊形、圓形圖形紙片,選擇一種圖形在八開素描紙上按一定的規(guī)律拼圖。思考:你為什么把他們拼在一起?

  教學過程:

  一、走入生活,提出問題

  師:前幾天,我去一位朋友家做客,發(fā)現(xiàn)他們家裝潢得很漂亮。拍了張照片和同學們分享,(展示圖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能見到各種各樣的地磚。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這些墻壁和地面通常是用幾種多邊形磚鋪砌成美麗的圖案。仔細觀察一下,你發(fā)現(xiàn)他們有些什么共同的特點?這種現(xiàn)象在數(shù)學里面叫什么?

  師:像這樣把平面圖形沒有空隙,沒有重疊地鋪成一片,這種鋪法數(shù)學上稱它為密鋪。你是怎樣理解密鋪的?哪些圖形能進行密鋪呢?

  【小組活動】

 。ㄒ唬┩ㄟ^展示的作品揭示并理解密鋪的定義

  師:我們先仔細觀察這些圖案。

  1、這些圖案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2、你是怎么拼得才能做到?jīng)]有空隙?如果老師再給你一些同樣的圖形,還可以繼續(xù)拼嗎?如果這塊板有黑板那么大,行嗎?一個禮堂那么大呢?

  師:哪幾組剛才是密鋪的?請舉手!你們組是用什么圖形密鋪的?那么我們發(fā)現(xiàn),哪些圖形是可以直接進行密鋪的?

  小結:通過剛才的設計活動我們知道了什么?(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六邊形

  可以直接用來密鋪)那么你對密鋪一詞是怎么理解的?

  師:真不錯,不管用什么圖形來拼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滿滿的鋪成一片沒有空隙,F(xiàn)在你們知道數(shù)學上的密鋪是什么意思了嗎?你是怎么理解的?

  (課件:用形狀、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種或幾種平面圖形進行拼接,彼此之間不留空

  隙,不重疊地鋪成一片,這就是平面圖形的密鋪。)

  師:通過剛才的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密鋪的圖形每相鄰兩塊拼板,彼此之間是不留縫隙的,又不重疊。只要大家仔細觀察,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的密鋪現(xiàn)象,請看屏幕:請你來判斷一下哪些圖形是密鋪的?為什么?

  問題:這些密鋪的圖片對圖形與圖形之間有什么要求?(學生思考并回答)(板書:無空隙

  不重疊)怎樣才能又快又準確地來判斷是否密鋪?(出示課件)

  密鋪的兩個條件

  1、相等的一種或幾種平面圖形;

  2、無空隙、不重疊鋪成一片。

  師:大自然是偉大的藝術家,你在大自然中見過密鋪嗎?

  師:平時大家都十分注意觀察,這是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在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剛才大家舉的例子都是密鋪圖案,你們真是一群愛觀察的好孩子。

 。ǘ┻M一步理解密鋪的涵義把有空隙的圖形變?yōu)槊茕亪D形

  師:現(xiàn)在請大家來看另外一組作品,這些和剛才有什么不同嗎?(有空隙,有重疊的)你能想出辦法使它們也成為密鋪圖案嗎?像這樣,用正五邊形這一種平面圖形不能密鋪,但這空隙卻可以用另一種圖形鋪滿?它是什么圖形呢?(平行四邊形)其實象這樣,用兩種圖形既無空隙,又不重疊地鋪在一起,也稱為密鋪。(板書:兩種)老師也選了幾幅用兩種平面圖形密鋪的圖形,請同學們欣賞。這些圖形漂亮嗎?你會設計密鋪圖案嗎?

  三、美的欣賞:埃舍爾的藝術世界。

  師:密鋪圖形奇妙而美麗,古往今來,不少藝術家都在這方面進行過研究,其中最富趣味的是荷蘭的一個藝術家了,請看介紹?戳诉@些圖案,你有什么想說的?

  師:看來,無論什么形狀的圖形,如果能既無空隙,又不重疊地鋪在平面上,這些都屬于密鋪。(板書:無論什么形狀的圖形)

  四、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密鋪的知識,希望同學們課后能多觀察,運用所學的密鋪知識,去尋找更多的密鋪圖形,與同學一起交流。請選用學過的平面圖像自由設計衣服奇妙而美麗的密鋪圖案,相信你一定行!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22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并掌握倒數(shù)的概念,以及熟記0沒有倒數(shù)。

  2、過程 與方法

  通過乘積為“1”導入倒數(shù)概念,并借助長方形面積加強理解。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倒數(shù)的 研究和理解,有利于對分數(shù)和分數(shù)乘法的.進一步理解。

  教學重難點

  掌握倒數(shù)的概念,以及熟記0沒有倒數(shù)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

  2、

  3、

  二、新課引入

  1、計算

  長154/39/7寬11/53/47/9面積1111

  2、上述算式有 什么特征?

  3、0有倒數(shù)嗎?

  4、總結歸納

  乘 積為1的兩個數(shù) 互為倒數(shù)。

  0沒有倒數(shù)。

  5、練習:

 。1)1/2

  (2)1/3

 。3)5/2

  三、例與練

  例1:下面長方形的面積都是1,填一填。

 、 3

  ② 9/10

  例2 :直接寫出得數(shù)

  練習:在( )里填上“〈 ”“〉 ”或“=”

  〈〈=

  四、課堂小結

  五、拓展延伸

  看一看,想一想“1=?”,你還能寫出不同的算式嗎?

  1=5-4 1=1/3+2/3 1=2/3x3/2

  比如:1=6x1/6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五年級【經(jīng)典】11-12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五年級01-10

小學數(shù)學教案五年級06-24

(精)小學數(shù)學教案五年級01-08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01-10

小學數(shù)學教案五年級(熱)01-15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01-10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精選)07-14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0-10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優(yōu)秀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