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成人福利亚洲精品_亚洲熟妇AV无人区一区_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浪潮_极品熟妇无码AV在线少妇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地理教案>七年級地理教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時間:2025-02-07 09:36:08 七年級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5篇【推薦】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5篇【推薦】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現實體驗出發(fā),舉例說出氣溫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2、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并說出世界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

  3、學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并能讀出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及簡單的繪圖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圖及氣溫分布圖。

  教學難點:

  理解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及分布規(guī)律。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可在上本節(jié)課前將學生分成三組,讓學生注意收聽連續(xù)三天的天氣情況,每個小組分別關注一天的天氣情況,每組代表作好記錄并填在以下表格當中。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每一天都會關注當天的天氣情況,那么,每天的天氣狀況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呢?請同學們拿出你們自己記錄的天氣狀況表格,然后看看,在這個季節(jié)里,你們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項?是風力,陰天、晴天,還是氣溫?

  現在天氣逐漸轉涼了,變冷了,氣溫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氣溫的有關知識。

  教學新課

  一、氣溫與生活

  提出問題: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氣現象是與氣溫有關的?

  學生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討論,然后每組派一位或幾位代表站起來發(fā)言。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說一說

  學生回答完后,讓學生閱讀書上的“活動”部分的五則生活實例,再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每則例子分別說明了氣溫與穿衣、飲食、住房、農作物、交通等的關系。如果同學思維較活躍的話,還可引導學生說出氣溫與其他的人類生活、生產方面的關系。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剛才的這個表格,最后兩欄是什么?那么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是怎么測出來的?再看到書上的表3、10,請讀出一天中,8時、14時、20時、2時的氣溫是多少攝氏度?從這個圖表中,你能觀察出氣溫與時間的關系嗎?你會用數學方法來計算該地的日平均氣溫嗎?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 算一算

  既然一天當中,會有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那么我們在不同的時刻測出來的氣溫是不是一樣的呢?下面,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在橫線上填出幾個字,來概括一下氣溫狀況。

  大屏幕投影:午?晨,冬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們這里的氣溫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現在,這個季節(jié),我國的南方與北方,中國與澳大利亞的氣溫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氣溫是變化的。從而過渡到第二個問題的學習。

  二、氣溫的變化

  提出問題:同學們請看課本上的圖,你們能從這兩幅圖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間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大屏幕投影:讀一讀 想一想

  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討論、比較,然后經過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結論:

  1、圖的縱坐標都是表示氣溫,橫坐標都是表示時間。

  2、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數值約為31℃,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大概4時左右,數值約為24、5℃。

  3、一年中,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約為24℃,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約為—6℃。

  4、圖中的'曲線形狀都是中間向上隆起,呈波峰式。(當學生得出這個結論時,可趁勢引導他們得出南半球的氣溫曲線呈波谷式,這是判讀氣溫曲線圖的要領之一)

  5、可以間接得出的結論是:通過計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就是日較差,約為6、5℃;一年中,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為年較差,約30℃。

 。▽W生在經過這樣的自己分析讀圖,討論整理之后,已經有了一定的讀圖析圖能力)

  師小結:由此可見,這種用曲線的彎曲變化來反映一個地方的氣溫變化情況的圖就是氣溫曲線圖,它能更直觀地反映出氣溫在一天或一年中的變化規(guī)律。

  好的,下面我想問問大家,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一些什么知識?

  學生經過回憶,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氣溫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2、知道了氣溫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會計算氣溫的平均值

  4、學會了怎么讀氣溫變化曲線圖

  下面,我就想來考考大家,看同學們掌握得怎么樣了,我們自己動手來繪制一幅氣溫曲線圖。

  大屏幕投影:畫一畫 比一比

  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可相互討論,商量,教師可在下面進行適當地引導、指點,然后繪圖,最后,各小組選出一到兩幅畫得比較好的圖放到屏幕上投影,讓大家進行點評,這樣可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第二課時

  復習舊課,引入新課。

  教學新課

  三、氣溫的分布

  教師引導讀圖并提問,這是一張什么圖?你是怎么判斷出來的?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能夠回答出來。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問:世界的氣溫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規(guī)律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要先學會讀等溫線圖。

  引導學生讀書上圖3、16,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等溫線?它與我們以前所學的等高線有什么不同?

  2、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氣溫是否相等?

  3、相鄰兩條等溫線之間的溫差是多少?

  4、等溫線的稀疏與氣溫差之間有什么關系?

  5、在等溫線閉合處,如何判斷是高溫中心還是低溫中心?

  等學生答出這些問題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中的等溫線,并找出下列問題的答案:

  1、等溫線分布有什么特點?與緯線有什么關系?

 。ń涍^小組討論思考,學生可以答出: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并且,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2、在圖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溫線,看看它的分布怎樣?在經過陸地與海洋時,等溫線是不是平直的?這說明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有什么?還有什么因素也會影響氣溫分布?

 。ú黄街,等溫線會發(fā)生彎曲,這說明除了緯度會影響世界氣溫的分布外,還有海陸的分布也會影響氣溫的分布)

  3、在炎熱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終年不化的積雪,為什么?

  學生對這個問題,可能還不太熟悉,教師先引導學生舉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說明氣溫受海拔的影響,比如,我們爬山的時候,會感覺爬到山頂就很涼爽;夏天,人們愿意去城市郊區(qū)附近的山地乘涼,然后再引導學生看看書上的圖3、18,并根據有關的提示,計算出該座山頂的氣溫應該是24℃。所以說,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氣溫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夠高,山頂也可能終年白雪皚皚。

  歸納小結: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世界上氣溫的分布,會受到緯度、海陸分布、地勢等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得氣溫的分布變得很復雜了。

  做一做:

  最后,讓學生做一做書上57頁的“活動”題,并進行講解,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授課體會:

  這節(jié)課部分知識有一定難度,對于“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規(guī)律”,雖然使用了掛圖,但同學們還不是很理解。在根據“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攝氏度”這一規(guī)律,計算某些些題目時失分率還是很高。下節(jié)課對于這個知識點還要加以練習。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2

  學生:觀察動畫,思考問題。

  點評:學生的說法等。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觀看動畫,注意其中的說明。

  學生:積極發(fā)言、說明等

  歸納:電影院里的座位表能幫我們準確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如果我們能把這樣的座位表繪制在地球儀的表面,那么,我們就能象在電影院找座位一樣,輕松地找到地球儀上的任何一點的位置。

  過渡提問:那么,怎樣才能在地球儀上繪制出這樣的“座位表”呢?

  歸納:其實,地球儀上的經緯線的分布,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這個“座位表”,人們稱其為“經緯”。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地球儀上的經緯是如何來準確地給地球表面的任一地點定位的。

  環(huán)節(jié)一:利用經緯在地球儀上定位

  講述:首先,請同學們在地球儀上,找出標注出的經緯線,找到這些經緯線所對應的經緯度數字,如:20°N、0°緯線、40°S、30°E、150°W、0°經線和180°經線等等。

  活動: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課堂活動來學會如何在地球儀上確定某一點的位置。

  活動要求:

  1.每四個人為一個活動小組,每組派一位女生領一個地球儀并負責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寫在地球儀的包裝盒上。

  2.按老師要求共同觀察地球儀,其余時間地球儀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3.在地球儀上,按下列表中的經緯度,找出該經緯度附近的一座大城市的名稱,或按表中的.地名,找出該點的大致經緯度。

  環(huán)節(jié)二:坐標中識別點

  過渡: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在局部的地圖上來判斷地理位置,如:給出了局部的經緯地圖(如下圖),請同學們在簡圖中給這些點定位(讀出其經緯度)。

  歸納:這樣的練習,由于沒有直接標出緯度的南北和經度的東西,我們在判讀時,先要確定哪些是南北緯度,哪些是東西經度,然后才能讀出各點的經緯度,具體的方法可以概括如下:

  1.面對地球儀的0°緯線,上方是北緯、下方是南緯;

  2.面對地球儀的0°經線,左邊是西經、右邊是東經。

  學生:聽教師講述,思考、體會。

  學生:思考、回答。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運用前面學過的有關地球儀的知識,設想什么東西可以成為地球儀上的“座位表”。

  學生:在老師的提示下,觀察地球儀上的經緯。

  學生:觀察地球儀,找到這些對應的經緯線和經緯度。

  師生互動:教師提醒學生地球儀上經緯度標注在什么位置?(赤道和180°經線上)

  學生:小組合作,利用地球儀完成課堂練習,準備回答問題。

  師生互動:在學生的活動中巡視,指點,觀察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好的做法和不足的地方,做好點評工作。

  學生:回答,說明自己的看法等。

  學生:分組練習。

  師生互動:在教師巡視,及時發(fā)現學生練習中的問題和不足,指導學生等等。

  學生:回答練習結論,介紹自己小組的學習體會等。

  學生:聽講,歸納、筆記等

 。涸诂F代社會中,很多新技術都要用到經緯知識。地球表面各點的經度、緯度是現代GPS、GIS、RS技術的基礎數據,今后地球的數字化管理也需要經緯的基礎數據來支持。因此,每位同學都要學會使用經緯。師生互動:啟發(fā)學生談自己了解的有關生活中利用經緯定位的實例等。

  學生:交流、自由討論等。

  課堂:依據板書,、構建本課時的知識結構,提及下一課時的。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3

  【課題】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jié)天氣

  【課型】新授課

  【課標要求】

  ●區(qū)分“天氣”概念,并能正確運用。

  ●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并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初步認識天氣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重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天氣現象,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學會根據提供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天氣與氣候的概念。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人類活動及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及保護大氣的重要性分析,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逐步養(yǎng)成關心愛護環(huán)境的行為習慣。

  【教學模式】

  目標導學

  【教學方法】

  講授法、活動教學法、小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學生課前準備】

  收看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

  【教學反思】

  第四單元天氣與氣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氣與生活是本單元的第一課,主要包括天氣與生活、看圖識天氣、讓天空更藍三部分內容。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天氣與氣候的概念及特點,如何描述天氣、常用的天氣符號,簡單分析天氣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為后面氣溫的變化與分布、降水的變化與分布、世界的氣候類型、影響天氣的因素、人類活動與氣候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依據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初一學生位于認知發(fā)展具體運算階段(七至十一二歲),具備一定依賴于具體事物或形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智力發(fā)展和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感受著天氣的變化及天氣對其生活的影響,亦在小學階段通過其他學科了解到一些天氣諺語。

  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了講授法、活動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紤]到地理對初一學生來說是一門新學科,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過

  程中以講授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聯系實際生產、生活,設計多處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認識有關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學會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節(jié)課我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設計了一個教學課件。多媒體直觀性和交互性,能幫助學生理解較為抽象的地理問題,從而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也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依據該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及學習內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角色扮演等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體驗獲得知識,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書設計】

  簡單天氣符號、衛(wèi)星云圖

  天氣和氣候的概念與區(qū)別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4

  教學過程

  一、認識地球儀上的點和線

  過渡:那么,你們知道這些特殊的“裝置”是什么嗎?它們該如何正確使用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見識見識吧。

  活動:同學們仔細觀察地球儀,看看你們能看出哪些特殊的“裝備”?它們分別是什么?是如何確定的?

  學生:活動,討論等(略)

  學生:發(fā)言、說明自己看到和討論的結論等等。

 。和ㄟ^剛才的觀察和同學們的介紹,我們可以確定在地球儀上的這些最明顯的點和線:北極點、南極點、地軸、經線和緯線等,如教材P5頁圖1.4“地球儀上的點和線”所示。學生:分組觀察地球儀,查找、記錄地球儀上特殊的點、線,討論它們是如何被確定的等等。

  師生互動:教師巡視,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提示學生觀察中要注意的問題,鼓勵學生介紹自己的觀察結論等。

  學生:發(fā)言、回答提問等。

  設問:實際上,地球里并不是真有一根軸,地球表面也沒有畫出經線和緯線,那么,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是如何確定上去的呢?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活動來看看這個問題。

  活動:繼續(xù)以小組為單位,觀察地球儀表面點和線,討論、思考下面問題:

  1.什么是地軸、北極和南極?

  2.什么是經線和緯線?

  3.這些點和線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何?

  學生:分小組活動、討論、分析等。

  學生發(fā)言:結合自己的活動和小組討論的結果,學生發(fā)言(略)。

 。旱厍騼x上,地球的自轉軸叫做地軸。地軸與地球表面的兩個交點叫兩極,位于地軸北面的是北極,位于南面的是南極。與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是緯線,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是經線。

  二、認識緯線

  承轉:在這些點和線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經緯線了,老師這里有個有小竅門,可以幫助大家區(qū)分一下。

  教師引導:同學想一想“經”和“緯”這兩個字的拼音是什么?如果把“經”拼音首字母“J”拉直了,看看什么形狀?把“緯”的拼音首字母“W”拉直了看看什么形狀?

  學生:聽講、思考,分組繼續(xù)觀察、討論問題。

  師生互動:教師巡視,提示學生觀察、找出經緯線和南北極點的關系,自己的結論等等。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領悟“經”對應的是豎的直線!熬暋睂氖菣M的直線(在平面簡圖中適用)。

  講述:剛才的小竅門僅適用于我們在平面簡圖中繪制成直線的經線和緯線,實際的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又有什么特點?該如何區(qū)分呢?下面我們通過活動來認識一下。

  活動:要求學生:

  1.每四個人為一個活動小組,每組派一位女生領一個地球儀并負責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寫在地球儀的包裝盒上。

  2.每組分發(fā)一根繩子,繩子的長短稍長于地球儀周長,自己準備直尺,量算比較長度。

  3.老師要求觀察地球儀時才能動,其余時間地球儀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多媒體展示問題:

  1.緯線的定義,用自己的話提煉出要點。

  2.緯線的形狀?

  3.緯線長度及變化?

  4.地球儀上有多少條緯線?緯線指示的方向?

  講述:請大家停止討論,就這幾個問題來分享討論結果。

  提煉要點:一邊聽同學們的回答,一邊完善附表(板書。)

  定義

  形狀

  長度及變化

  指示方向

  緯線

  垂地軸,環(huán)地球

  圓

  由赤道向兩極逐漸變短

  東西

  難點提示:如何演示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呢?可以假想我們只沿著地球儀上的赤道,向前(后)某一個方向移動,因為始終在

  赤道上移動,沒有向上(北方),也沒有向下(南方),所以,移動的方向只是在東西方向上變化,說明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過渡:同樣的學習方法,我們來看看經線的有關特點。

  學生:聽講,思考。

  學生:猜測地球儀和繩子的用途。利用手中的地球儀和教材P6,思考討論提出的問題:

  教師:提示學生這里緯線長度的比較需要用到老師的繩子和自己的直尺

  師生互動:老師可巡視,指導學生如何用繩子和直尺對比量算緯線長度。

  學生回答:

  1.緯線定義(看書得出的結論):和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大圓。

  2.緯線是圓的。

  3.長度不相等,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變短。

  4.地球儀上有無數條緯線。

  學生:(體會感悟)沿著赤道移動,在往東或者往西走,所以緯線應該指示東西方向。

  三、認識緯度

  教師承轉:現在我們初步認識了地球儀上的緯線的基本特點,那么,我想問一下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儀上的緯線有多少條嗎?

  學生:回答,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教師:實際上,地球儀上的緯線是數不清的,有無數條,那么,我們怎么來區(qū)分這些不同的緯線呢?下面,我們還是通過活動來認識這個問題。

  活動:觀察地球儀,認識緯度在地球上的劃分。

  1.每四個人為一個活動小組,每組派一位女生領一個地球儀并負責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寫在地球儀的包裝盒上。

  2.按老師要求共同觀察地球儀,其余時間地球儀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3.仔細閱讀地球儀上不同緯線上標注的緯度度數,看看緯度的劃分有什么規(guī)律(提醒學生在地球儀正確位置去查看到緯度的標注)。

  學生:活動、討論等。

  學生:發(fā)言等。

  提問: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地球儀上的緯度起點也是從0°開始排列的,那么,0°緯線在哪里?它是一條怎樣的特殊緯線呢?

  學生:發(fā)言等。

  歸納:0°緯線位于地球儀的中部,就是我們熟悉的赤道線,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它是地球儀上最長的緯線。由于這一特殊的屬性,赤道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一些有赤道穿過的國家和地區(qū),常常建一些所謂的“赤道紀念碑”來一起人們的關注,如,教材P6頁圖1.7“基多赤道紀念碑”。

  活動:確定了赤道是0°緯線,那么,其它的緯線度數又是如何標定的?緯度是如何變化的?最大的緯度是多少?在什么地方?等等,讓我們繼續(xù)觀察地球儀,找出這些規(guī)律吧。

  學生:活動、討論、發(fā)言等等。

  歸納:從地球儀上我們可以得出有關緯度的分布規(guī)律:1.緯線的度數范圍是0?-90?,赤道為0°,南北極點是90°;2.緯度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遞增,最大的緯度分別位于北極和南極點。

  提問:從緯度的分布中我們發(fā)現,除了赤道外,其余的緯度都有兩個數值,又該如何來區(qū)分呢?

  學生:活動、討論、發(fā)言等等。

  歸納:赤道以南稱為南緯,赤道以北稱為北緯,人們還利用英文“南”“北”的單詞首字母“N”和“S”作為代號,分別表示北緯(度)和南緯(度)。

  練習:例如,北京大概是北緯40度,用數字和字母該如何表示呢?(40°N或N40°均可以)

  拓展:在黑板上畫出最長的緯線——赤道,大家觀察地球儀上緯線的分布規(guī)律,然后補充幾條緯線:南北緯23.5?,南北緯66.5?,標出南北極點的度數90?。

  學生:聽講,記錄等

  課堂:依據板書,、構建本課時的知識結構,提及下一課時的。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如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最重要的工具”,學會看地圖。

  2、初步學會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運用比例尺換算實際距離,了解圖例與注記的含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學看地圖、運用地圖,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繪圖能力。

  2、通過學習運用地圖認識周圍環(huán)境和地域,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高計野外旅行線引導學生豐富課余生活,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掌握地圖的三要素,懂得辨別方向,運用比例尺換算實際距離,了解圖例和注記。教學難點

  弄清比例尺大小與所表示的范圍、內容詳略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

  探究、合作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繪制學校平面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要求學生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自己繪制的學校平面圖,教師選幾名代表抽查,同桌之間也相互檢查。

  二、課前熱身

  1、師:地圖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呢?

  點撥:用繪繪平面圖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區(qū)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縮小,并用符號畫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為一幅地圖。

  請幾位同學對照自己的地圖介紹一下所在的`學校。

  2、全作探究

 。1)整體感知

  師:你還見過哪些地圖?地圖有多少種?你會看地圖嗎?請同學們圍繞這些問題自學課本P6~10。

 。2)四邊互動

  互動1:在龐大的地圖家庭中地圖分為幾類?各有哪些類型?

  明確:地圖分為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前者包括地形圖、氣候圖、水文圖、自然植被圖等,后者包括工業(yè)圖、農業(yè)圖、商業(yè)圖、交通圖、人口分布圖等,另外還有電子地圖等之類的地圖。

  盡管地圖種類繁多,內容不一,但每幅地圖都是按一定比例把地理事物縮小后,用符號、文字來表達地理事物的。

  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互動2:閱讀地圖,一定要學會辨別方向,你知道地平面上有哪些方向嗎?(教師在黑板上面畫一個“米”了開,要求學生把方向標上。)

  東南西北要用字母表示。

  除了以上方法以外,還有其他方法確定方向嗎?

  明確:有的地圖用指向標批示方向,指向標箭頭一般指方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guī)定來確定方向。

  學生將自己繪制的地圖拿出來,分組交流:學校大門、辦公樓、池塘、花壇、食堂等各在什么方向?如何在野外判定方向?(教師指導學生閱讀P8“確定平面方向”)

  你還有其他的確定方向的方法嗎?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收獲了幾種確定方向的方法呢?

  互動3:在一般的地圖里,按一定的比例將地理事物縮小,縮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比例尺如何計算呢?指名學生根據小學的收獲寫出比例尺的計算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提示:圖距與實距之間經常要進行單位換算:1千米=100000厘米

  師:比例尺有哪三種形式?

  明確:比例尺有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三種形式。

  練習:學生分組全作、討論轉換表達的形式。

  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

  1︰300000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250千米0 20 40

  學生討論后匯報答案,教師指正。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P10活動第2題,計算實際距離。

  教師指導學生比較比例尺的大。ㄈ1/300000和1/30000利用分母大小進行比較、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練習:比較中國地圖、北京地圖完成表格

  中國地圖北京及其附近地區(qū)

  表示范圍大小

  地理事物詳略

  比例尺大小

  學生討論后教師點撥

  明確:圖幅大小相同的地圖,比例尺魘表示的范圍小,內容詳細;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圍大,內容簡略;4:教師先指導學生閱讀P10圖例、快速、熟悉。然后搶答題目。

  明確:我們熟悉了圖例、注記以后就可以在地圖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3、達標反饋:

 。1)填空

  在龐大的地圖家族中,把地圖分為(自然地圖)(社會經濟地圖)

  地圖表示的內容雖各不相同,但都具備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

  指向標的箭頭一般指向(北方)

  比例尺有三種表達形式,它們分別是(數字式)(線段式)(文字式)

 。2)計算:把實際距離為600千米的地理事物,繪制在30厘米的圖紙上,該選用多大的比例尺?(1︰20xx 000)

  某地圖的比例尺為1︰1000000,從甲地到乙地圖上距離為4。5厘米,請問甲地到乙地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45km)

  4、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請一名學生自己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要點。

 。2)方法小結: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了讀圖、比較、計算、合作討論等學習方法。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6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是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的第一節(jié)大洲和大洋,是學習陸地和海洋的基礎,內容包括海陸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線三部分內容。

  1.海陸分布:教材利用圖文來說明世界海陸分布及其特點,使學生了解“地球”“水球”稱謂的依據。

  2.七大洲和四大洋:從大陸、島嶼、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人們把全球陸地劃分為七大洲。通過“讀圖”,分別認識七大洲的名稱、大小和位置和大洲的界線并認識各大洲的輪廓。四大洋:說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陸地分割,又相互連通。然后“閱讀”介紹大洋、海、海峽。

  3.各大洲的分界線:利用圖片來說明各大洲的分界線。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地球和地圖等基本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已經涉及到若干本節(jié)課的內容,已初步具備了學習本課的基礎,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學生在學習時主要利用地圖和學生的參與,培養(yǎng)讀圖分析能力,并指導學生用“圖上記憶法”記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全球海陸分布,了解海陸面積比例。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并能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界線。

  2.能力目標:

  使學生會用地球儀、世界地圖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分析資料、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快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培養(yǎng)學生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

  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同時滲透開放性的話題,組織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求異思維。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地球表面海陸面積比例。

  2.識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大洋、海和海峽。

  3.七大洲的名稱、面積排序。

  4.四大洋名稱、面積排序。

  難點:識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大洋、海和海峽。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一)在圖8-39上指出其首都及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指出其領士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上部分。

  (二)結合美國國旗圖案設計上的變化,利用不同時期的美國地圖,探討美國領土的擴張情況。

  (三)運用地圖和資料,了解美國農業(yè)發(fā)展的有利自然條件和突出自然災害。

  (四)運用地圖和資料,比較美國傳統(tǒng)工業(yè)與新興工業(yè)的基本特點。

  (五)舉例說明美國在工業(yè)化和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并作簡單分析。

  (六)根據資料和地圖,說明美國人口和種族方面的基本概況以及華人與華僑對該國科技與文化發(fā)展的貢獻。

  (七)根據資料和地圖,說明美國主要城市及交通運輸特點。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出示圖“美洲”圖,取一面美國國旗,設問:“這是哪個國家的國旗?”并請回答正確的學生將星條旗貼到地圖上美國范圍內。

  “領土組成”部分

  1.出示國旗并簡單介紹墾區(qū)和條紋區(qū)的含義。

  2.讀圖3-31,觀察美國所臨海洋和鄰國,注意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跨北寒帶、熱帶、大洋洲等)。觀察本上的慶要山脈、河流、“平原、湖泊等。

  3.介紹首都華盛頓和哥倫比亞特區(qū)。

  “高度發(fā)達的經濟”

  經濟概況部分:

  農業(yè)大國部分:

  1.指導學生閱讀圖3-33,分組討論:a.農業(yè)地區(qū)專門化與美國農業(yè);b.農業(yè)生產專門化與美國農業(yè)。

  2.歸納學生觀點,指導:農業(yè)地區(qū)專門化和生產專門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區(qū)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水、土、光、熱等),有效發(fā)揮農業(yè)機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大力提高勞動生產率。

  3.小結;美國的農業(yè)模式使之成為世界上出口糧食最多的國家。

  4.設問:美國是世界糧食出口國,為什么還要進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膠等農產品?

  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膠生產地在熱帶;b.美國本土在北溫帶,缺乏大面積的熱帶地區(qū)。

  6.小結:美國盡管糧食產量多,是世界農業(yè)大國,但由于緯度位置的原因,還需要大量進口生長在熱帶地區(qū)的農業(yè)產品。

  工業(yè)大國部分:

  1.介紹美國工業(yè)經濟特點:一方面是主要工業(yè)產品的產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新技術的研制與開發(fā)居世界地位。這說明美國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經濟實力和技術力量的國家。教師在介紹時可列舉美國各工業(yè)部門的`產量及世界排名情況,讓學生有感性認識。

  2,介紹美國“夕陽工業(yè)”與新興工業(yè)的競爭狀態(tài),可出示一些數據或產值對比,讓學生從數字上領悟到:傳統(tǒng)工業(yè)逐漸衰落,新興工業(yè)蓬勃興起。

  3.引導學生提升到理論認識層面:能源、資源密集型的傳統(tǒng)工業(yè)與技術知識密集型的新興工業(yè)的劣勢和優(yōu)勢。

  4.可安排學生對就近的科技工業(yè)園進行參觀訪問。

  生態(tài)、環(huán)保問題部分:

  本部分實際上是將教材編排稍作組合,分兩大方面探討美國的生態(tài)環(huán)保問題:一是美國農業(yè)開發(fā)使“黑色風暴”多次發(fā)生。二是經過不斷的治理,現在美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的問題已不太嚴重。

  人口部分:

  人口構成和人口分布。人口構成主要有歐洲白人后裔、亞洲移民后裔、黑人和印第安人;

  城市部分:

  1.在圖8-48上找出美國的重要城市,確定其地理位置。

  2.熟悉教材提供的7個主要城市的資料,收集課外資料并補充休斯敦的有關資料。

  3.課堂小活動:請你當導游員,向游客(同學)介紹美國的8個主要城市?茨奈粚в螁T講解得最詳細準確,掌握的資料最多。

  4.評出導游。

  課后活動:

  收集資料,了解華人與華僑對美國科學技術和社會發(fā)展作出的貢獻。也可舉辦小型的相關人物及事跡介紹會,如李政道、楊振寧的事跡介紹等。

  小結:很多資源是不可再生的,需要珍惜;環(huán)境遭到破壞是很難恢復的,我們應當有正確的資源觀和環(huán)境觀。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8

  知識目標

  1.知道地球是個球體,會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等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記住地軸、兩極、赤道、緯線、經線、本初子午線。

  3.理解掌握東西經度、南北緯度的劃分和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能力目標

  1.通過制作地球儀,了解地球儀的基本構造。

  2.觀察地球儀,認別經緯線、經緯度、東西半球、南北半球。

  3.熟練地利用經緯網確定某一地點的位置。

  德育目標

  人類對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的認識過程,體現著人類認識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學不斷發(fā)展進步的過程。因而教育學生要用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眼光認識地理事物的發(fā)生、演變和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探求自然奧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學、實事求是的觀念。

  ※教學重點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經線和緯線的特點,經度和緯度的劃分。

  3.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

  4.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表面任意一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1.東西經度、南北緯度的判讀。

  2.東西半球的劃分。

  3.借助經緯度及經緯網知識,使學生對空間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教學方法

  觀察、比較、歸納等教學方法。

  ※教具準備

  1.地球儀、經緯儀。

  2.自制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第二課時緯線和經線

  第三課時利用經緯網定位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同學們,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離不開地理。學習地理能夠使我們更好地生活和生產。那么,學習地理從哪開始呢?(學生議論)對,從認識人類的家園——“地球”開始。

  多媒體畫面1浩瀚的太空,星光燦爛。配上音樂,推出旋轉的地球和課題。

  [講授新課]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

  提出問題晴空萬里,我們能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十五的夜晚,我們能看到月亮像一個明亮的銀盤;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個什么形狀呢?

  學生回答球體(球形)。

  設問過渡我們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無法看到地球整體面貌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認識了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呢?

  多媒體畫面2圖略(課本P2圖1.1“天圓地方”)

  讀圖思考我國古代為什么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

  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后,教師評價點撥。

  設問引導隨著人們活動范圍的擴大,人們產生了疑問,很多現象說明大地不是直覺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變成了個什么樣呢?

  多媒體畫面3圖略(課本P2圖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盤”)

  請同學們說說當時人們臆想中的大地是個什么樣,并舉例說明“大地不是平面的”。

  組織活動1.學生描述、舉例。教師評價。

  2.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進行以下幾項活動:

  列舉事例:

  模擬觀船①模擬“海邊看船”。讓學生參照課本P4圖1.3,邊模擬,邊記錄體驗,如有到過海邊親身體驗過的同學,可以交流印證。

  實驗行船②實驗“桌上行船”。讓學生做一個對比小實驗:把紙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視紙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沒有變化?

  觀察照片③觀察“月食照片”。讓學生觀察課本P4圖1.4,指出地球的影子是哪一部分?(古銅色的部分)說明古銅色影子的邊緣呈什么形狀?(弧形)弧形就能說明地球是個球體嗎?(不能,如果地球是圓的或圓柱形,看到的影子邊緣也是弧形)

  引導思考④思考“高站遠矚”。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站在廣闊平坦的田野上,瞭望四周,最多能看到約4000米的地方。若站得高一些,就能看得遠一些。同理,飛機飛得越高,俯視的范圍就越大,這也說明地球不是平面的。

  提出問題通過以上實例,證明了大地確實不是平的,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個球體的結論呢?(不能)這是人們的猜測和推理,還有什么辦法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呢?

  多媒體畫面4圖略(課本P2圖1.1“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線路圖”)

  請同學們沿著當年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路線,結合課本P3閱讀材料“麥哲倫船隊的環(huán)球航行”的介紹,進行一次圖上旅游,看看證明一個什么事實。

  評價過渡學生發(fā)言,教師評價后指出: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麥哲倫率領船隊環(huán)球航行,用事實證明了過去人們的猜測和推理,地球確實是一個球體。但是最科學的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依據是什么呢?

  多媒體畫面5圖略(課本P2圖1.1“地球衛(wèi)星照片”)

  20世紀,人類進入了太空,從太空觀察地球,并且從人造衛(wèi)星上拍攝了地球的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

  小結過渡教師邊小結,邊點擊在多媒體畫面6上依次出現的圖片和問題。

  多媒體畫面6

  同學們,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歷程。從一開始人們的直覺感知(點擊“天圓地方”)、到后來的猜測推理(點擊“天如斗笠,地如覆盤”)、再到用事實論證(點擊“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路線圖”)、最后的科學證明(點擊“地球衛(wèi)星照片”),從這一認識過程中(點擊箭頭依次連接以上四圖),你感悟到些什么呢(點擊討論問題)?請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

  討論交流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大家談的很好,我們應該學習前人認識自然,不畏艱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樹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實事求是,崇尚科學的觀念和探求自然奧秘的志趣;用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眼光認識地理事物的發(fā)生、演變和發(fā)展。

  提出問題人們在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中,還精確地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資料數據來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請大家在筆記本上畫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圖”。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畫示意圖。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承轉過渡地球的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相當于飛機飛行30個小時的航程,時速100千米的汽車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繞赤道一圈,大約要一年多才能走完。這樣大的一個地球,人們要認識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難了。如何才能便于我們學習、研究呢?(教師出示地球儀,有條件的學校可每個學習小組發(fā)一個地球儀,配合學生學習)

  多媒體畫面8

  地球儀略圖

  同學們請看課本P4中間自然段,觀察地球儀,以學習小組共同完成以下各題:

  1.什么是地球儀?

  2.畫略圖,并指出地軸、北極、南極是怎樣確定的?

  3.轉動地球儀應向哪個方向轉?

  4.地球儀有什么作用?

  5.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什么不同?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觀察、討論、交流,總結地球儀的特點。

  教師點撥根據學生討論、交流的情況,利用地球儀,邊演示,邊補充點撥,并滲透在地球儀上確定方向的知識:指向北極方向為北,指向南極方向為南。在確定南北方向的基礎上,定出東、西方向,提示學生“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因而演示地球儀轉動也應自西向東轉,并指導學生演示。

  教師要對第5個問題作必要的總結,地球儀與地球實體的不同表現在:①地球儀是地球大大縮小了的模型;②地球儀上的能使之繞著轉動的地軸,以及繪制的經緯網和經緯度,在地球上實際并不存在;③地球儀上是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是我們“認識地球”的第一節(jié)課,同學們不僅明確了人類的家園是一個球體,而且對它的大小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同學們還認識了“地球儀”這樣一位“新朋友”,它會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地球,學習地理。

  根據板書設計師生共同復述本節(jié)知識要點,并概括為“一球三數”“一軸二極”。

  ※板書設計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

  ※活動與探究

  1.隨著人類科技手段的進步,目前人類對地球的形狀又有什么新的認識。

  2.利用生活體驗、其他學科知識或上網等渠道,找出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一些證據。

  3.美國的孟席斯經過14年悉心考證,得出一個驚世結論:發(fā)現美洲大陸的人不是哥倫布,最早環(huán)球航行的也不是麥哲倫,而是早在1421年至1423年間,中國明朝的鄭和用了兩年的時間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的壯舉,將世界環(huán)球航行的歷史又往前推進100多年。請收集這一新觀點的有關資料。

  第一章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第2課時)

  [導入新課]

  方法1同學們,生活離不開地理。比如我們要了解某個國家的首都在哪里?某兩個風景區(qū)的位置是什么關系?某個地區(qū)的范圍有多大?如何才能從地球儀或地圖上查找表述這些地理信息呢?這就離不開經緯線、經緯度的知識。因此,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就能解決這些問題了。

  方法2出示地球儀,讓學生指出一軸兩極。然后設問:地球儀表面還有這些弧線及其標注的度數,它們分別叫什么名稱呢?作用是什么呢?

  [講授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認識它們。

  投影展示投影展示自學或研討表格(見板書設計)。能保證每4~5名學生有一個地球儀,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的學校,可把學生分成兩大組,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討論,完成新知識的學習。

  對于多數學生沒有地球儀做保證的班級,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法,利用地球儀、經緯儀,結合多媒體畫面,組織學生邊提問啟發(fā),邊引導觀察,邊討論填表,完成這部分內容的學習。

  多媒體畫面11圖略(課本P5圖1.7只要緯線的說明文字“簡化地球儀”,課本P6圖1.11“地球儀上的緯線”,課本P6圖1.9“基多赤道紀念碑”)

  低、中、高緯的劃分

  讀圖分析,并結合觀察地球儀討論下列問題,把答案填入表中。

  啟發(fā)研討

  1.什么叫緯線?緯線是圓還是半圓?

  2.各緯線的長度是否相等?最長的緯線是哪一條?(說明基多赤道紀念碑)緯線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3.緯線指示什么方向?

  4.地球儀上能畫多少條緯線?

  5.什么叫緯度?

  6.零度緯線是哪一條?

  7.緯度從赤道開始,分別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圍是多少?有什么規(guī)律?(指導學生做填圖練習)

  8.緯度相同的緯線有幾條?怎樣區(qū)分它們?各用什么符號表示?有沒有不做標注的緯線?

  9.緯度最大值的緯線有什么特征?該最大值出現在哪個地區(qū)?(讓學生在圖中標出南北極點和緯度值)

  10.請按圖說出低、中、高緯度各自所占的緯度范圍。并根據自己學校所在地的緯度,說出它大致位于哪個緯度帶。(也可以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分別位于低緯、中緯、高緯三個區(qū)域的國家各一個)

  多媒體畫面12圖略(課本P7圖1.12“南北半球的劃分”)

  讀圖分析讀圖分析,并結合觀察地球儀思考下列問題:

  1.赤道把地球分為哪兩半球?(學生觀察回答后,并指導學生描畫此緯線,填寫南北半球的名稱)

  2.指出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兩側的大洲。(讓一位學生上來指圖說明)

  3.在地球儀上找出北回歸線、北極圈、南回歸線、南極圈?纯催@幾條緯線所經之處,有沒有自己聽說過的地名。(強調這是幾條重要緯線,讓學生記住)

  承轉過渡通過研討大家知道緯線和緯度的知識,但要確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圍等地理特征,還需要學習經線和經度的知識。

  多媒體畫面13圖略(課本P5圖1.7只要經線的說明文字“簡化地球儀”,課本P6圖1.10“地球儀上的經線”,課本P6圖1.8“格林尼治0°經線”)

  讀圖思考,并結合觀察地球儀,自學完成下列問題,把答案填入表中。

  1.什么叫經線?

  2.經線的形狀、長度和指示方向與緯線有什么不同?

  3.經度是以哪條經線為起點的?(此題較難,以教師回答為主,并引導學生看圖,說明本初子午線及其標志)

  4.經度從本初子午線開始分別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圍是多少?有什么規(guī)律?(教師要做必要的提示)

  5.同一度數的經線有幾條?如何區(qū)分它們?各用什么符號表示?有沒有不做標注的經線?

  6.在地球儀上找出160°E和20°W以及0°和180°組成的經線圈,比較哪個經線圈穿過的陸地少?(提示學生組成經線圈必須是相對應的兩條經線,即兩條經線的度數和是180°)

  學生自學教師及時巡視,引導學生與緯線和緯度的特點進行比較學習,組織學生邊自學,邊將答案填入表格中。

  多媒體畫面14圖略(課本P7圖1.13“東西半球的劃分”)

  讀圖思考下列問題:

  1.東西半球是如何劃分的?這樣劃分的意義是什么?

  2.全部和大部分位于東半球的有哪幾個大洲?位于西半球的呢?(讓一位學生上來指圖說明)

  討論評價學生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教師評價點撥后強調東西半球的分界線,然后轉入下面的課堂練習。

  多媒體畫面15想一想:

  1.在地球上任意一點,沿緯線方向一直前進,最后能回到出發(fā)地嗎?為什么?(能,緯線成圓)沿經線呢?(不能,經線是半圓)

  2.在地球上能否找到一處其前后左右都朝南的地方?(能,北極)

  3.根據圖甲和圖乙所示,說說經緯度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評價點撥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相互問答交流,教師評價后重點點撥第3題,在學生對圖理解的基礎上,為便于學生記住其變化規(guī)律,可以概括為“北大北緯,南大南緯,東大東經,西大西經”。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9

  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教師提問:

  1、地球的形狀是什么?

  2、怎樣描述地球的大?

  3、什么是地球儀?

  4、地球儀與地球的區(qū)別。

  導入新課,教師講述:通過地球儀我們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狀況。上節(jié)課請大家回家制作一個簡易的地球儀,請大家拿出來,并在小組中交流展示。

  學生活動在小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儀。

  教師活動:選出兩到三個制作較好的地球儀并向全班展示,隨后進行鼓勵性評價,并拿出教具──地球儀。

  教師提問:大家看看你們做的地球儀與老師的地球儀除了大小外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處:地軸、南極、北極。不同之處:大家有沒有發(fā)現老師的地球儀上面有很多點和線?這些線就是緯線和經線,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地球儀上的一個重要的圖示──緯線和經線。

  板書:一、緯線和經線

  教師活動:(展示經緯儀)在經緯儀上指示緯線但不說出定義,請同學們概括什么是緯線。

  學生概括,教師補充說明: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

  活動

  1、分別請幾位同學上臺用準備好的細繩在地球儀上標示出幾條緯線;

  2、請同學們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儀上,用彩色水筆畫出兩到三條緯線。教師到各小組巡視,輔導同學。

 。ㄔu價活動結果)

  教師提問:大家有沒有發(fā)現這些緯線有什么特點?(展示經緯儀并提示:緯線的形狀、長度的變化規(guī)律、指示方向等)

  學生思考并回答。

  板書:1、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2)特點:①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诿織l緯線都是一個圓

  ③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緯線)

  請同學們畫出最大的緯線──赤道,并觀察所畫的緯線是否符合以上特點。

  過渡:大家按照剛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經線,經線有什么特點,經線和緯線有什么不同?

  活動:1、分別請同學上來用細繩標示出兩條經線;

  2、在自制的模型上畫出兩條經線。學生與教師共同歸納:連接南北兩極并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做經線。

  教師引導:與緯線相比,經線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

  板書:2、經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诿織l經線都是半個圓

  ③經線的長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緯線、經線的定義及他們的特點后,請問同學們:在你們自制的地球儀上可以畫出多少條經緯線(無數條),為了區(qū)別這些經緯線,我們給他們確定了不同的度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緯度和經度。

  板書:二、緯度和經度

  我們先來了解緯度。

  教師引導:首先我們要找到一條0°緯線,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那么0°緯線在哪里,它經常被人們叫做什么名字?

  學生觀察地球儀或課本第5頁,圖1、7并回答。

  師生共同歸納:0°緯線就是我們早已認識的赤道。

  教師活動:展示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紀念碑的圖片或。

  學生活動:在地球儀上查找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儀上標示出基多市。

  教師提問:緯度是從0°緯線開始的,其度數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最大的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學生觀察地球儀或課本第5頁,圖1、7并回答。

  教師小結:緯度是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增的。最大的緯度是90°,它們在北極和南極。

  承轉:細心的同學會發(fā)現緯度沿赤道呈兩邊對稱,那么怎樣區(qū)分兩條度數相同的.緯線呢?

 。▽W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小結:我們把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rth”的開頭字母;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做南緯,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uth”的開頭字母。

  學生活動:在地球儀上找出30°N、30°S的緯線,同桌之間一方任意指示一條緯線,請另一方讀出或寫出該緯線的緯度(強調緯度的正確寫法)。

  教師引導提問:如果我們要選擇一條緯線把地球平均分為兩個半球,選擇哪條緯線作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最為合適?為什么?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小結:同學們真聰明,和科學家們的想法完全一致。我們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學生活動:教師手拿若干標有緯度的卡片,每組兩位同學任意抽取一張。同學們根據卡片上注明的緯度,按規(guī)律站成一排(教師可自標明赤道的那張卡片,協助同學一起完成這個活動),站好后,每位排隊的同學說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稱。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0

  第二課時

  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提問:

  1.地球的形狀是什么?

  2.怎樣描述地球的大。

  3.什么是地球儀?

  4.地球儀與地球的區(qū)別。

  導入新課:通過地球儀我們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狀況。上并拿出教具──地球儀。

  提問:大家看看你們做的地球儀與老師的地球儀除了大小外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處:地軸、南極、北極。不同之處:大家有沒有發(fā)現老師的地球儀上面有很多點和線?這些線就是緯線和經線,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地球儀上的一個重要的圖示──緯線和經線。

  板書:一、緯線和經線

  活動:請同學們概括什么是緯線。

  學生概括,補充說明: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

  活動:1.分別請幾位同學上臺用準備好的細繩在地球儀上標示出幾條緯線;

  提問:大家有沒有發(fā)現這些緯線有什么特點?(提示:緯線的形狀、長度的變化規(guī)律、指示方向等)

  學生思考并回答。

  板書:1.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2)特點:①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②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

 、劬暰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緯線)

  請同學們畫出最大的緯線──赤道,并觀察所畫的緯線是否符合以上特點。

  過渡:大家按照剛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經線,經線有什么特點,經線和緯線有什么不同?

  活動:1.分別請同學上來用細繩標示出兩條經線;

  2.學生與教師共同歸納:連接南北兩極并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做經線。

  引導:與緯線相比,經線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

  板書:2.經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诿織l經線都是半個圓

 、劢浘的長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緯線、經線的定義及他們的特點后,請問同學們地球儀上可以畫出多少條經緯線(無數條),為了區(qū)別這些經緯線,我們給他們確定了不同的度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緯度和經度。

  板書:二、緯度和經度

  我們先來了解緯度。

  引導:首先我們要找到一條0°緯線,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那么0°緯線在哪里,它經常被人們叫做什么名字?

  學生觀察課本第8頁,圖F、G并回答。

  師生共同歸納:0°緯線就是我們早已認識的赤道。

  活動:展示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紀念碑的圖片。

  學生活動:讓學生上臺在地球儀上查找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并在標示出基多市。

  提問:緯度是從0°緯線開始的,其度數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最大的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學生觀察地球儀或課本第8頁,圖F、G并回答。

  小結:緯度是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增的。最大的緯度是90°,它們在北極和南極。

  承轉:細心的同學會發(fā)現緯度沿赤道呈兩邊對稱,那么怎樣區(qū)分兩條度數相同的緯線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

  小結:我們把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rth”的開頭字母;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做南緯,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uth”的開頭字母。

  學生活動:讓兩位學生上臺,一位學生任意指示一條緯線,請另一位在地球儀上找出緯線。

  引導提問:如果我們要選擇一條緯線把地球平均分為兩個半球,選擇哪條緯線作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最為合適?為什么?

 。▽W生思考并回答)

  小結:同學們真聰明,和科學家們的想法完全一致。我們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學生活動:手拿若干標有緯度的卡片,每組兩位同學任意抽取一張。同學們根據卡片上注明的緯度,按規(guī)律站成一排(可自標明赤道的那張卡片,協助同學一起完成這個活動),站好后,每位排隊的同學說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稱。

  板書:1.緯度

  (l)0°緯線──赤道

 。2)緯度的變化規(guī)律;范圍:0°~90°

  (3)南北半球的劃分。

  引導:按照我們學習緯度的方法,首先我們找到0°經線,同學們找找看0°經線在哪里?

  講述:國際上規(guī)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那條經線為0°經線,又叫做本初子午線。(展示有關格林尼治天文臺的圖片)

  學生活動:讓兩位學生上臺標出格林尼治天文臺的大概位置(注意緯度就可以了),然后通過這個地方畫出0°經線(本初子午線)。

  講授:0°經線確定了,那么,按規(guī)定0°經線以東稱為東經,用字母“E”來表示,是英文東方“East”的開頭字母;0°經線以西稱為西經,用字母“W”來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開頭字母。我們看看它的范圍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慮東西經,我可以沿地軸繞一圈,也就是說范圍是0°~360°,但是由于我們分了東西經,所以經度的范圍應該是0°~180°,經度的變化規(guī)律就是從0°經線向西和向東到180°經線經度逐漸增大。

  學生活動:在地球儀上找出東經30°、西經30°、西經150°、東經150°這幾條經線;

  引導:看看在你們找出的東經30°和西經150°、西經30°和東經150°這兩組經線都有什么特點?它們是不是分別構成了經線圈?任何一條經線都可以找出與之相對應的一條經線和其構成一個經線圈。每個經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分為兩個均等的半球,同學們想想看哪條經線圈最適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W生討論并回答)

  引導學生歸納:以西經20°和東經160°這兩條經線所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因為這個經線圈大部分通過的是海洋,這樣就避免了把非洲、歐洲等一些國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給帶來的不便。

  提問:1.北緯一定在北半球,南緯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確?

  2.東經一定在東半球,西經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確?

  (學生回答)

  板書:2.經度

  (1)0°經線──本初子午線;

  (2)經線的范圍(0°到180°),經度的變化規(guī)律;

 。3)東西半球的劃分:西經20°、東經160°所構成的經線圈。

  鞏固總結此課。

  布置作業(yè):做下面練習:

  1.關于經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每條經線都自成一個圓圈 B.緯線長度都相等

  C.地球儀上經線有360條 D.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地球赤道周長約為 ( )

  A、4萬千米 B、8萬千米 D、4萬米 D、8萬米

  3.與120°E經線構成經線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赤道是 ( )

  A.劃分經度的起點 B.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C.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D、90°緯線

  6.東半球的經度范圍是 ( )

  A.0°和180°之間 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間 D、20°W以東到160°E

  7.關于地球半球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150°E經線未必位于東半球

  C.任何一個緯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個經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8.關于經度、緯度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經度越大離本初子午線越遠 B.緯度越高,離赤道越近

  C.最大的經度是360° D.180°經線以東經度越來越大的為東經

  板書設計:

  一、緯線和經線

  1.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2)特點:①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诿織l緯線都是一個圓

 、劬暰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緯線)

  2.經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诿織l經線都是半個圓

 、劢浘的長度全部相等

  二、緯度和經度

  1.緯度

 。╨)0°緯線──赤道

  (2)緯度的變化規(guī)律;范圍:0°~90°

 。3)南北半球的劃分。

  2.經度

 。1)0°經線──本初子午線;

 。2)經線的范圍(0°到180°),經度的變化規(guī)律;

 。3)東西半球的劃分:西經20°、東經160°所構成的經線圈。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1

  1、“大陸、半島、島嶼與海洋”素描圖,

  2、世界地形圖

  學生大多學會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演示

  教學效果

  (三)

  師生互動 突出重點

  20分鐘

  1、師:在地球的廣大的海洋和陸地我們可以用六個字含蓋全部。

 。ㄆ叽笾匏拇笱螅

  2、教師指導并和學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各大洲的輪廓及分布特征

  4、引導學生在空白圖上填寫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線(大多數學生可以完成,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向組長和老師求助)

  1、請一位黃同學帶領全班學生認識七大洲、四大洋

  2、讓全體同學根據世界地圖,說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線。

  3、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制各大洲的輪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對位置

  4、各小組在空白圖上填寫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線

  1、大洲、大洋的分布圖

  2、各大洲大小比較示意圖

  3、亞洲與歐洲、非洲分界圖

  4、北美洲與南美洲、亞洲分界圖

  5、各大洋大小比較示意圖

  6、“一筆繪五洲”

  學生深入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親自的繪圖加深了學生的空間印象,也提高了繪圖技能。通過師生互動,創(chuàng)建一種民主、平等、 交往的新型師生關系,一起突破難點,突出重點。使學生逐漸從“學會”發(fā)展到“會學”, 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fā)展體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四)

  競賽活動 鞏固練習

  6分鐘

  1、設置搶答題:

 、牌叽笾廾娣e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苼喼藓蜌W洲的界線是什么?

 、悄男┐笾奕炕虼蟛糠衷诒卑肭?那南半球呢?

  ……

  2、把各組的得分寫入表格,對各組的表現作點評

  以小組為單位參加競賽活動,以搶答形式為主(各組任一成員都可搶答,答對的為本組得分)

  1、所提的問題和圖片

  2、世界地形圖競賽版(對答對的同學會給予掌聲鼓勵)

  中學生好勝心強,用競賽的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識圖、讀圖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又提高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增強自信心,激發(fā)學習熱情,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啟發(fā)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

  (五)

  小結本課 布置作業(yè)

  3分鐘

  1、師:“本節(jié)課你學習了那些?”引導學生總結,并以板書將重、難點內容用彩筆表示出來,鞏固本節(jié)知識。

  2、布置作業(yè):

  地理填充圖冊P12-13

  1、學生總結并記錄重點難點

  2、記錄作業(yè)內容并做作業(yè)

  板書和作業(yè)內容

  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能力,通過書面作業(yè)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且學得較為輕松,課堂教學效果很好.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在整個過程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為指導思想,在對教材處理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化抽象為具體,并提出富有啟發(fā)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以化解教學重點、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通過討論、課堂練習競賽活動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學生動口動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增強學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嘗自主學習的樂趣。本節(jié)讀圖較多,難度并不大,我特別注意在提問時問題的目的性明確,盡量避免重復、羅嗦,把能由學生完成的盡量讓他們來做。注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fā)其學習熱情。不足之處在于有些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還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部分學生缺少自己的創(chuàng)見。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大洲和大洋

  一、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二、世界海陸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1、四大洋

 、叛、海和海峽

 、扑拇笱螅禾窖蟆⒋笪餮、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糯箨、半島、島嶼

 、破叽笾蓿簛喎潜蹦厦溃蠘O歐大洋

 、歉鞔笾薜姆纸缇:

 、 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

  和土耳其海峽

 、趤、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勰、北美州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軄啞⒈泵乐薜姆纸缇——白令海峽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2

  學習目標:

  1.激發(fā)對地理的探索興趣,了解我們生活的地理環(huán)境中存在著許多地理之謎、地理問題,了解地理學科,培養(yǎng)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2.注意學習身邊的地理知動態(tài)的地理知識和發(fā)展中的地理知識。

  3.形成“聯系實際、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觀念,知道在日常生活、經濟建

  設、社會文化等方面都離不開地理知識

  重點:了解地理學科,培養(yǎng)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難點: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地理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對今后的地理課產生“期盼心理”。

  自主學習

  (一)、結合學習目標,科代表帶領小組成員獨立自主完成學習目標,并記錄下自己學習中的疑問:

  1.你知道地球上還有哪些地理之謎?

  2.你能舉例說明地理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的關系嗎?

  3.你能舉例說明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生產建設的關系嗎?

  4.你能舉例說明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社會文化的關系嗎?

  組內:相互交流自己的認識,比較出不同之處,提出疑問,由科代表或另一成員記錄。

  組間:以各組科代表為代表交換各組記錄,作出匯總。并互相解答。

  (二)、俗話說,入鄉(xiāng)隨俗,入國問禁,你知道美國人、英國人、巴西人、泰國人、日本人、埃及人分別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嗎?

  暢所欲言:

  1、你喜歡學地理嗎?你喜歡怎樣的老師?

  2、地理課你希望自己如何表現?

  3、暢談自己的未來。

  考考你

 、傧铝斜荣愡m合在海南三亞開展的是()

  A沖浪B滑雪C溜冰D賽馬

  ②阿拉法特經常以白色的長袍和頭巾出現在熒屏上,其衣著的目的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是()

  A美觀大方B反射陽光C遵守教規(guī)D抵擋風沙

 、鄣乩砼c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下列選項中不正確的是()

  A日本人喜歡吃魚B新疆人愛吃羊肉抓飯

  C南方地區(qū)房屋屋頂坡度大D海南省普及冰上運動

 、芗揖邚S接近市區(qū),主要考慮的是()

  A市場B能源C原料D交通

 、菖D虖S的布局首要考慮的條件應該是()

  A消費的人口是否夠多B交通是否便利

  C草地是否茂盛D電能是否充足

 、抻艚鹣闩c風車是下面哪個國家的象征()

  A中國B美國C荷蘭D西班牙

  ⑦下列搭配不正確的是()

  A巴西---足球B西班牙----斗牛C波蘭---風車D阿拉伯---駝隊

 、喙九赡闳ヤN售一種保暖性能極強的羊絨大衣,你可能會前往哪個城市()

  A哈爾濱B昆明C廣州D?

 、崦膳H闃I(yè)的總公司可能在哪個省區(qū)()

  A黑龍江B新疆C西藏D內蒙古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3

  學習目標:

  1、了解世界各地區(qū)的氣候差異地;

  2、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地區(qū);

  3、了解影響氣候的幾個因素及其基本道理。

  學習重難點:

  1、世界主要氣候的類型及分布。

  2、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學法指導小組合作探究,合作完成,個別指導重點點拔。

  導學過程:

  1、請同學們結合前兩節(jié)學習的知識,能說出來“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

  2、天氣的特點是什么?氣候的特點是什么?

  3、課本p57的A、B、C三幅圖是描述哪些地區(qū)的氣候的?

  4、其中A、B兩幅圖中,都有“一年到頭”這幾個字,同學們想一想,這里的一年指的是某一特征的年份,還是一般而言呢?

  5、人們描述天氣,關注的時間是一天,常用到氣溫、降水、風、云、霧等要素。從圖3.22的談論中看,人們描述氣候,關注的時間是多長?一般只注意哪兩個要素?你們能用一句話概括當地的氣候特點嗎?

  6、在前兩節(jié)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世界上氣溫和降水的.地區(qū)差異很大,同學們想想,世界上哪些地區(qū)溫度高,哪些地區(qū)溫度低?哪些地區(qū)降水量多,哪些地區(qū)降水量少?

  7、課本p58,看圖3.23能說出世界上有哪些主要氣候類型。

  8、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除了自然因素,人類活動對氣候有哪些影響?

  達標檢測:

  1、課本p58活動題2。

  2、課本p59—60活動題1、2、3、4。

  3、課本p61—62活動題2、3、4。

  教學反思:

  1、本節(jié)課我采用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的方法,得出影響氣侯的主要因素,由淺入深,易化難點。

  2、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理解起來有困難,通過小組間的互助學習加深理解。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道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

  2、在地圖上正確辨別方向;會比較比例尺的大小,并能根據比例尺,量算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能夠根據地圖的圖幅大小、所示范圍大小,正確選取比例尺。

  3、了解地圖的制作原理和地圖的分類;實例引導讀圖嘗試,學會判定生活中地圖上的方向。

  4、體驗演示判定方向的快樂;領略地理知識的實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方向的判定,熟知比例尺大小與表示范圍大小、內容詳略的關系。

  教學方法

  以學案為載體,實行小組教學形式,實施零距離課堂教學模式。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設置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謎語導入:“四四方方一張紙,世界各地都容納,有山不能爬,有水它不流!薄觥暗貓D”!暗貓D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學會看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徑之一。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一)繪制地圖的一般方法

  1、自主學習:

  讀圖1—7和圖1—8,思考:

 。1)、是不是圖中那所學校象圖中的那樣。慨嬑覀儗W校的校園平面圖,要用一張象校園那么大的白紙來畫嗎?

 。2)、把校園中的事物象畫美術作品那樣真實地畫在紙上嗎?

 。3)、如何讓人看明白哪里是教學樓?哪里是運動場?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

  3、合作探究:

  地圖是怎樣制作出來的?

  把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縮。ū壤撸,用不同的符號表示不

  同的地物(圖例),并用文字、數字標明(注記)。

  地理事物按一定的________縮小,并用_______畫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_______,就成為一幅地圖。

  鳥瞰圖—平面圖—地圖

  學習任務(二)地圖的分類

  1、自主學習:讀第7頁第一段,思考:地圖都有哪些種類?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

  3、合作探究:

  《肥城市各年齡段人口統(tǒng)計圖》、《山東省河流分布圖》各屬于哪一類

  地圖?

 。阂话銇碇v,閱讀地圖時,應先看圖名,知道地圖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接下來是看圖例,了解地圖內容的'表達方式怎樣;閱讀地圖內容時,應該是先整體,后局部,先綜合,后要素。盡量多地發(fā)掘地圖內容,達到“圖”盡其用的目的。

  盡管地圖的種類多種多樣,內容不一,但每幅地圖的制作均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地理事物后,用符號、文字來表達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圖必須具備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學習任務(三)方向判定

  1、自主學習:讀課本第7頁,思考下列問題

 。1)地平面上的方向如何判定?

 。2)判定地圖上的方向:

  ①普通地圖的方向如何判定?在右側“米”字形示意圖中標出。

 、谥赶驑说貓D中如何判定方向?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

  3、合作探究:

  A·

  B·

  右圖中A點在B點的_______方向。

  指向標地圖中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箭頭前方為北,后方為南;箭頭左方為西,右方為東。

  正北方

  通過實踐明確方法:

  1、扭身子不如扭圖

  2、指向標太小可放大

  3、為求精確可平移指向標

  學習任務(四)比例尺

  1、自主學習:請大家自主學習第8、9頁,完成下列問題

 。1)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可以用、和三種形式表示。三種表示方式的轉換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呢?______________

  (3)如何比較比例尺的大。浚ㄓ煞质酱笮〉谋容^規(guī)則,得出比例尺的大小的比較規(guī)則)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分母愈大,比例尺愈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

  3、合作探究:

  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內容的關系:

  北京市地圖

  中國地圖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圍大小

  表示內容詳略

 。1)兩幅圖的比例尺哪個大?哪個?

 。2)兩幅圖表示的范圍哪個大?哪個。

 。3)兩幅圖所表示的北京的地理事物,哪幅圖詳細?哪幅圖簡單?

  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表示的內容越。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表示的內容就越

  分母

  比例尺

  表示實際范圍

  內容

  越大

  越小

  越大

  越簡略

  越小

  越大

  越小

  越詳細

  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

  1、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醫(yī)院在學校的______方向。

  (2)小明從水電站步行到學校,速度為每分鐘50米,則大約分鐘可以到達。

  解析:(1)首先要看地圖上有無指向標。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根據指向標所指的

  北方確定方向,把指向標平移到學校,可判定醫(yī)院在學校的東南方。

 。2)先量得水電站到學校的圖上距離為2cm,代入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實地距離=2/1﹕20000=40000cm),即400m,用距離/速度(400/50=8)即得出時間。

  答案:(1)東南方(2)8分鐘

  2、下列四幅圖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④①③②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解析:一般說來,在地圖圖幅大小相同時,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的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故D符合題意。

  3、完成教材10頁活動題1、2、3、4、5。

  充分用好圖中的比例尺數據,并可提供沒有比例尺但圖幅大小相同但范圍明顯不同的兩幅地圖來對比,以深化認識。

  通過減0后明確1厘米代表的實地范圍,以乘法口算即可。

  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學會看地圖,其中方向判定和比例尺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們要學會學會在地圖上辨別方向,記住并應用比例尺定義、公式表示形式及其轉化、大小等,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工具”的觀念,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

  五、鞏固練習,達標檢測:

  能力訓練P7基礎鞏固:2、3、4、5綜合運用1、2、4、5

  六、附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我們怎樣學地理

  一、學會看地圖

 。ㄒ唬┑貓D的制作與分類

  1、制作2、分類

  (二)地圖的三要素:

  1、方向:一般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指向標地圖:根據指向標定方向

  2、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1)表示方法: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

  (2)比例尺大小與內容簡略的關系

  這節(jié)課重點在比例尺,與數學知識聯系密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稍一粗心就會做錯,所以這節(jié)課重在理解,讓學生自己動腦得出結論。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5

  地球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球的形狀、地球的極半徑和赤道半徑,記住地球的平均半徑和赤道周長。(重點)

  2、使學生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經線、緯線和赤道的意義,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緯線、兩極和赤道。

  3、使學生知道經度、緯度的確定方法(難點),記住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劃分。(重點)

  ○教學方法:

  觀察法、讀圖分析和啟發(fā)式談話法、電化教學法。

  ○教學時間:

  約分鐘。

  ○教具:

  地球儀、經緯儀、多媒體課件。地球儀若干(學生每人或兩人一個)

  ○教學過程

  第一章地球(板書)

  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板書)

  導入語:宋代文學家蘇軾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同學們,如果有人問你,人類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是地球”。但是,作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對地球還知之甚少。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地球的“廬山真面目”,今天,我們就先來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況,首先學習“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ò鍟

  1、地球是什么形狀的?(看地球衛(wèi)星照片和圖1、2地球的大小示意圖后回答)

  地球形狀是:球體。

  2、地球的`球心、極半徑、赤道半徑和周長在哪里?

  答:[結合經緯儀回答]地球的球心叫地心,從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點都叫作地球半徑。其中,從地心到北極或南極的半徑,叫極半徑;從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點的半徑,叫赤道半徑。地球的周長叫赤道。赤道正好處在北極和南極的中間。

  3、赤道半徑和極半徑相差多少千米?[看課本圖中注釋的具體數字回答]

  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兩者相差21千米?梢姷厍蚴且粋兩極稍扁的不規(guī)則的球體。(但由于極半徑與赤道半徑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的時候,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因此,人們仍把地球看作正球體。)

  4、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地球表面積分別是多少?

  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5、課堂練習:現在請大家在筆記本上把表示地心、兩極、赤道和極半徑、赤道半徑的圖畫出來。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板書)

  1、什么是地球儀?

  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儀。

  2、[出示地球儀]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儀由哪幾部分組成?

  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球體、地軸組成的

  3、地球儀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有各種符號、文字、顏色用來表示陸地、河湖、海洋、山脈、城市等。還有經線、緯線、南北極。

  4、地球儀是圍繞什么轉動的?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

  地球儀是繞地軸轉動的,它指向北極星附近,與球面的交點為北極點和南極點

  (讓學生在自己的地球儀上找到南極和北極,并指示給旁邊的同學,大家相互看看是否正確。)

  (1)教師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讓地球儀自西向東(即自左向右)作逆時針轉動。告訴學生面對地球儀如何識別東、西、南、北4個方向。

 。2)(做一做)先后請幾位學生上臺演示地球自轉,并在地球儀上指出東、西、南、北4個方向。

 。3)只知道東西南北,還無法確定某一地點的準確位置。利用地球儀上的經緯網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就像在電影院看電影,必須知道排號和座號才能找到座位一樣。經緯網是由緯線與經線構成的。

  5、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軸?(沒有,是假想的)

  6、課堂練習:

 。1)地球是自西向東繞地軸運動的。地軸與地球有兩個交點即南極和北極。

  三、緯線和緯度(板書)

  [引入]地球儀上有許多縱橫交織的線,你知道哪些是經線,哪些是緯線嗎?現在我們來識別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

  1、什么是緯線?(讓學生在課本上找出緯線的定義,并讀出來。)

  在地球儀上,與地軸垂直、與經線垂直相交,并環(huán)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

 。ㄗ寣W生在自己的地球儀上找出緯線指示給同學,請對方判斷正確與否。)

  2、緯線是什么形狀?是半圓,還是圓圈?圓圈。

  3、緯線指示什么方向?是東西方向,還是南北方向?東西方向。

  4、所有緯線的長度是否相等?不相等。

  5、赤道在什么地方?赤道的作用(意義)是什么?(結合經緯儀或地球儀回答)

  赤道在兩極的中間,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它把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

  6、從赤道到兩極,緯線長度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結合經緯儀或地球儀回答)

  赤道最長,由赤道向兩極,緯線長度逐漸縮短,到兩極縮成一個點。

  7、緯線有哪些特點?(展示經緯儀,學生觀察回答)

  緯線的特點:圓圈、長度不等、指示東西方向。

  8、在地球儀上大家可以畫出多少條緯線?人們是怎樣區(qū)別每一條緯線的?

  [邊指示邊講解]在地球儀上可以畫出無數條緯線。為了區(qū)別每一條緯線,人們給緯線標定了不同的度數,即緯度。(這就好像給每條緯線都起了名字,我們就能區(qū)別它們了。)

  [多媒體展示圖片]“緯線與緯度示意圖”。

  9、哪條緯線是零度緯線?南北半球是如何劃分的?

  人們把赤道定為零度緯線,它把地球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

  10、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是90°。位于南、北極點。

  11、赤道南北兩側的緯線在名稱上有什么不同?他們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

  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來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字母“S”來表示。

  [板書] 北緯——N,南緯——S

  12、如果用字母表示,北緯20度和南緯20度可分別表示為:20°N,20°S 。

  13、以赤道為界,北緯和南緯的度數分別向北、向南排列,它們的度數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北緯度越向北度數越大;南緯度越向南度數越大。(多媒體圖示變化規(guī)律)

  14、人們通常把不同的緯度地帶分成低緯、中緯和高緯三部分。其中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板書:低緯、中緯和高緯] [多媒體展示] “低、中、高緯度示意圖”。

  課堂練習:讓學生將課本、練習冊或教師給出的練習紙(多媒體課件更好)中的緯線緯度指讀或標注出來。

  [示例題]請問北京(40°N)處于什么緯度帶?中緯度。

  [示例題] 中國和南極洲分別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中國在北半球;南極洲在南半球。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07-15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02-02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02-15

【薦】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09-21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最新09-21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11-05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0-22

【優(yōu)選】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06-09

[精]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07-15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精)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