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成人福利亚洲精品_亚洲熟妇AV无人区一区_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浪潮_极品熟妇无码AV在线少妇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8-16 07:55:02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精]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精]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一個因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乘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教學重點

  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一個因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利用知識遷移推導算理和計算方法.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口算下面各題.

  13×30 23×10 24×4 21×40

  120×6 40×7 8×60 500×8

  2.筆算并板演.

  訂正時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二、探究新知.演示課件“筆算乘法(一)”

  1.出示例2:212×34=

  (1)引導學生觀察例2與復習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2)學生合作學習,討論、交流應該怎樣計算.

  (3)板書:

 、僖龑W生觀察第一個積是多少,表示什么?

  使學生明確:848個一表示212×4的積.

 、谝龑W生觀察第二個積是多少,表示什么?

  使學生明確:636個十或6360個一,表示212×30的積.

 、蹚膬刹接嬎阒心阒懒耸裁矗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7208表示什么?

  使學生明確:7208表兩次乘得的數(shù)加起來.

  2.出示“做一做”(投影出示).啟發(fā)學生分組合作.

 。1)

  963表示什么? 321乘10的積寫在什么地方?

 。2)

  264表示什么?132乘30的積寫在什么地方?

  (3)獨立填寫.

  訂正并說明計算過程.

  三、.繼續(xù)演示課件“筆算乘法(一)”

  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一個因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乘法法則:

  ①先用兩位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去乘另一個因數(shù),得數(shù)的末位和兩位數(shù)的個位對齊.

 、谠儆脙晌粩(shù)十位上的數(shù)去乘另一個因數(shù),得數(shù)的末位和兩位數(shù)的十位對齊.

 、廴缓蟀褍纱纬说玫臄(shù)加起來.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統(tǒng)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2.進一步加深對求平均數(shù)問題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熟練掌握解答方法.

  3.學會分析統(tǒng)計表中包括的內容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掌握編制和檢查一個統(tǒng)計表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本節(jié)課整理和復習平均數(shù)、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三項內容.通過學習掌握平均數(shù)的數(shù)量關系、解題關鍵和方法,進一步明確統(tǒng)計表包括的內容及數(shù)量關系,掌握編制、填充、檢查統(tǒng)計表的方法.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解答有關求平均數(shù)問題的應用題,編制和檢查統(tǒng)計表.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簡單的統(tǒng)計】

  1、教師提問導入.

  同學們,記憶是智慧之母,你們誰的記憶最好呢?提個問題考考大家:在小學階段都學了哪些統(tǒng)計知識?都是在哪冊書上學的?

  2、學生匯報.

  在第十冊的第一單元學習了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整理,求平均數(shù);

  在第十二冊的第四單元學習了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

  二、歸納整理.

 。ㄒ唬┘由顚y(tǒng)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1、學生討論匯報.

  2、教師說明:統(tǒng)計知識在生產、工作、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我們要認真學好統(tǒng)計知識,提高統(tǒng)計能力.

 。ǘ┱韽土暻笃骄鶖(shù).【繼續(xù)演示課件簡單的統(tǒng)計】

  例1.某初級中學七個班的'學生人數(shù)如下:

  初中一年級:一班40人,二班38人;

  初中二年級:一班40人,二班40人;

  初中三年級:一班41人,二班38人,三班36人.

  1、學生讀題,分析條件和問題.

  2、獨立解答.

  3、教師提問:在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時,必須先求出什么?

  例1的平均數(shù)是按什么平均?

  如果已知七個班的平均人數(shù),求這七個班的總人數(shù)該怎樣計算?

  4、啟發(fā)思考:求平均數(shù)的關鍵是什么?

  關鍵:先求出一組數(shù)的總數(shù)量,再知道平均分成幾份.用總數(shù)量除以要分的總份數(shù)就等于平均數(shù).

  5、練習.

  在一堆小麥中取樣五次,每次測得小麥的千粒重是:32克、34克、36克、35克、38克.這五次測得的小麥千粒重平均數(shù)是多少?

  6、學生獨立解答例2.

  振華小學六年級學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67個;二班50人,共做292個;三班47人,每人做6個.六年級學生平均每人做多少個?

  7、思考:結合兩道例題的解答過程,能試著概括出一個關系式嗎?

  總數(shù)量總份數(shù)=平均數(shù)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教材第25~26頁練習五第10~14題。

  教學要求: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進行口算和解答兩數(shù)相差多少的應用題,體會數(shù)學在生活里的應用。

  教具準備:第13題問題的紙條。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應用題練習

  二、基本題練習

  1、小黑板出示應用題,要求口頭列式計算。

 。1)白兔17只,灰兔8只,白兔比灰兔多幾只?

 。2)羽毛球30個,乒乓球85個,羽毛球比乒乓球少幾個?

  學生口答算式、得數(shù),老師板書。同時要求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做。

  2、小結:兩個數(shù)比較,從多的數(shù)里去掉少的一個數(shù),剩下的就是多多少,換一種說法也就是少的一個數(shù)少多少。

  3、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請小朋友一起做第10題,3分完成,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完成后集體訂正。

  三、變式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11題。

  讓學生說一說題意,說明題目中告訴我們哪幾個條件,要求哪幾個問題。

  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說說。

  這三個問題為什么都用減法?

  2、完成練習五第12題。

  四、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13題。

 。1)口頭提出用加法算的問題,再算出來?陬^列式。

 。2)口頭提出用減法算的問題,再算出來。

  讓學生先提一個問題,老師按學生提的問題用紙條貼出。

  用減法算的'問題還可以怎樣提?

  學生換多或者少的說法后,老師進一步強調:美術組比科技組多幾人,就是科技組比美術組少幾人,計算的方法是一樣的,都是用30減去20。

 。3)讓學生用其他不同的說法提問題。(如:科技組再增加多少人就和美術組同樣多等)

  2、做練習五第14題。

  弄清題意。

  口答第(1)題的結果。

  口答第(2)題,要聯(lián)系具體張數(shù),利用生活經驗,必要時可以用線段圖表示,說明小娟要給小林多少張。

  五、全課小結

  六、課堂作業(yè):練習五第14題第(1)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4的減法

  教學目標:在學生理解4的組成及初步理解減法意義的基礎上,能真確地計算4以內的減法。

  教學重難點: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教學具準備:教學掛圖、學具盒、實物、磁性貼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復習。

  1. 口答:

  4 4 4 3 ()

  / / / / /

  3 () 1 () () 2 2 1 1 3

  1+1=() 2+1=() 3+1=() 2+2=()

  2-1=() 3-2=() 3-1=() 1+2=()

  2. 看圖寫算式:

  ( )+( )=( ) ( )+( )=( )

  ( )+( )=( ) ( )+( )=( )

  三. 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4的'加法,我們已經知道把兩個數(shù)合起來等于4用加法計算,那么從4里面去掉一個數(shù),應該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呢?

  揭示課題:

  四. 新授.

  1. 教學“4-1=3”(在磁性黑板上貼圖演示計算過程)

 。1) 貼出4只蝴蝶,邊貼邊讓學生數(shù)數(shù),師問:“一共有幾只蝴蝶”?

 。2) 教師拿走一只,問:飛走了幾只蝴蝶?板書:“1”

  (3) 還剩幾只蝴蝶?即從4只蝴蝶里去掉一只,還剩幾只?(看圖回答)

 。4) 列式計算:

  師問:用什么方法計算?在4和1中間添上什么符號?(-號)

  小結:從4只蝴蝶里面去掉1只,還剩3只。

  (5) 齊讀算式:4-1=3

  2. 教學4-3=1(在磁性黑板上貼圖演示計算過程)

 。1)、貼出4只蝴蝶,邊貼邊讓學生數(shù)數(shù),師問:“一共有幾只蝴蝶”?

 。2)、教師拿走3只,問:飛走了幾只蝴蝶?板書:“3”

  (3)、還剩幾只蝴蝶?即從4只蝴蝶里去掉3只,還剩幾只?(看圖回答)

 。4)、列式計算:

  師問:用什么方法計算?在4和3中間添上什么符號?(-號)

  小結:從4只蝴蝶里面去掉3只,還剩1只。

 。5)、齊讀算式:4-1=3

  3。 教學4-2=2

  請4名優(yōu)秀生演示4-2的過程:

 。1)、請4名學生排隊,師問:“教室里有幾個學生”?學生回答后,師板書“4”。

 。2)、走出去2個學生,師問:“出去幾個學生”?然后板書“2”

 。3)、師問:“教室里還剩幾個學生”?即從4個學生里去掉2,個學生,還剩幾個?

 。4)、用什么方法計算?在4和2中間添上什么符號?

 。5)、齊讀算式:

  4-2=2

  五、 鞏固練習

  1、 齊讀算式:4-1=3 4-3=1 4-2=2

  2、 請一名學生板演(用磁性貼片:“汽車”演示)

  4-3=1 4-1=3 4-2=2

  3、 請大家齊動手擺一擺。(用學具盒)

  4-3=() 4-1=()

  4-2=()

  4、 想一想。(請學生填空,并根據(jù)出現(xiàn)的情況進行個別輔導。)

  4-1=( ) 4-2=( ) 4-3=( )

  3+1=( ) 2+2=( ) 1+3=( )

  六、 教師小結(略)

  布置作業(yè):一課一練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通過看一看、說一說、擺一擺、涂一涂、想一想等活動,使學生能根據(jù)圖形之間的排列認識物體的一些簡單規(guī)律。

  2. 理解一些事物排列有一定的規(guī)律,掌握尋找規(guī)律的方法,并能運用找到的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 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事物尋找規(guī)律的習慣,感受數(shù)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利用所學知識能自己創(chuàng)造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會找圖形的簡單排列規(guī)律,并能用語言簡單描述規(guī)律。

  教學難點:找出事物的簡單規(guī)律的方法,并學會創(chuàng)造規(guī)律。

  教學過程:

  課前游戲:

  1.你們喜歡做游戲嗎?先和老師做個游戲,仔細觀察我是怎么做的,看懂了就和老師一起玩。拍手、拍肩……拍手,猜一猜接下去應該做什么動作呢?你是怎么想到的?

  評價:你們真會觀察。

  2.誰能像老師這樣領著大家也做一個這樣有趣的游戲?(2個)

  好玩嗎?一會課上會有更有趣的游戲等著你們呢。準備好了嗎?上課。

  一、比賽中感知規(guī)律

  (這樣的設計,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游戲中感知規(guī)律存在的同時,初步感知了規(guī)律的價值。)

  激趣導入,感知規(guī)律:

  1.同學們,我們先來男女生比賽,比比誰的記憶力好,老師這里有兩組圖片,看誰能以最快的速度按順序都記下來,男生記第一組,女生記第二組,開始。

  預設:女生記得快。

  問:女生記得這么快?為什么男生記不下來?

  生1:女生記得是重復的或者有規(guī)律的.。

  生2:女生記得簡單。男生記得亂。

  小結:奧,原來不是男生的記憶差,是女生總是記得兔蘑菇,兔蘑菇是有規(guī)律的。

  2.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規(guī)律排列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去找規(guī)律。(補充板書:找規(guī)律)

  二、情境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創(chuàng)設情境:再過幾天,就是“六一”兒童節(jié)了,看(出示主題圖),這些孩子把教室布置得多漂亮呀,他們都是用什么布置的?在漂亮的彩旗、燈籠、小花中還藏著數(shù)學秘密呢。請大家仔細觀察,把你發(fā)現(xiàn)的秘密說給同桌同學聽。

  (“六一”兒童節(jié)是孩子最快樂的時刻,在此創(chuàng)設情境一下子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

  2、觀察,同桌交流

  3、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匯報:

  那誰來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學生匯報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

  (1)彩旗:一黃一紅

 、俪浞肿寣W生說,(學生肯定回答較為哆嗦如:是一個…一個…一個…一個…)。

  ②誰和他發(fā)現(xiàn)的一樣,再說說。

  老師把你看到的貼出來,一黃一紅、一黃一紅、一黃,問:下邊貼什么?貼個藍的行嗎?為什么?接著說下去,一黃一紅,一黃一紅……評價:他們觀察的可真仔細。

 、郯牙蠋熧N出的一齊說說,師打節(jié)拍生讀。

 、苣銈儼l(fā)現(xiàn)了什么?

  生:(老是這樣)問:哪樣?什么意思?總是這樣,就是重復。

  ⑤追問:誰在重復?老師圈圈,畫豎虛線,用手指黑板,一組一組出現(xiàn),就是重復。

  師小結:彩旗是按照一黃一紅為一組重復排列的,你們找到了彩旗排列的規(guī)律。誰來完整的說說彩旗是按什么重復排列的。

  (訓練學生用數(shù)學的語言來敘述完整的話語)

  (2)燈籠、小花方法同彩旗教學方法一樣。(每說出一個規(guī)律課件跟上)

  燈籠是按照一紫一藍為一組重復排列的:后面兩個呢?小花是按照一綠一紅為一組重復排列的。問:中間兩個呢?指一組生接著往后排。

  注意要引導學生完整的表達出燈籠、小花的規(guī)律。

  (3)小朋友隊伍:看,這些孩子在自己布置的教室里練習舞蹈呢!你從小朋友的隊伍里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抽生說并表揚生:你的規(guī)律找得好。)(一男一女或一女一男)師:他們是圍成一圈跳舞,如果以男生為開始,就是一男一女,如果以女生為開始呢?(一女一男)

  小結:真是一群聰明的孩子,剛才,通過觀察,你們不但從彩旗、燈籠、小花中找到了他們顏色上的排列規(guī)律,從小朋友的隊伍中找到了性別的排列規(guī)律。

  (4)不同顏色數(shù)量不同

  如果這樣布置教室呢?

  你覺得有規(guī)律嗎?讀出來。問:你是按什么不同找到規(guī)律的?后邊該是什么色的燈籠?

  (5)形狀不同

  如果這樣布置教室呢?規(guī)律嗎?讀出來。問:你是按什么不同找到規(guī)律的?后邊該是什么?

  (6) 觀察比較,這兩組圖形都有規(guī)律,有什么不同?

  小結:在找規(guī)律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注意顏色的變化,還要注意到形狀的變化,甚至還要注意數(shù)量的變化。

  4.那再和前面的小花、彩旗、燈籠比一比,又有什么不同?

  小結:看起來,規(guī)律不是單一的,同一形狀,不同顏色重復排列有規(guī)律,不同顏色,數(shù)量不同重復排列也有規(guī)律,同一顏色,形狀不同,數(shù)量也不同重復排列還有規(guī)律,那我們就說,只要不斷重復排列就有規(guī)律。

  三、操作中創(chuàng)造規(guī)律

  1.接下來,想不想自己動手擺一擺,創(chuàng)造出新的規(guī)律。

  聽清要求:利用你手中的學具,擺出更新的一組規(guī)律。我們看看誰擺出的規(guī)律又漂亮又與眾不同。

  2.同時指名到黑板上擺規(guī)律。

  匯報展示:

  (讓學生動手擺學具,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拼擺出規(guī)律的圖案。這樣,學生的思維就能更好的發(fā)散,創(chuàng)設出更多、更復雜的規(guī)律,培養(yǎng)了他們的大膽創(chuàng)新意識,這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新標準“玩中學、做中學”的新理念。)

  (本課的教學沒有停留于尋找規(guī)律和創(chuàng)設規(guī)律上,而是適時引導學生回到生活,尋找和欣賞日常生活中的類似規(guī)律。使學生從規(guī)律之美感受數(shù)學之美,獲得靈活性的思維磨煉。)

  四、練習中鞏固規(guī)律

  導語:你們能夠創(chuàng)造出這么美的規(guī)律,下面快來判斷判斷。

  1.判斷,這是不是有規(guī)律的排列?

  討論、交流

  評價:你們可真會交流。

  2.快想一想,這三組圖形如果每組按規(guī)律排下去,哪組第6個是紅色的?

  學生猜,老師問:你是根據(jù)什么猜出來的?(或問為什么?)

  五、作業(yè)中運用規(guī)律

  看書88頁例1我們講過了,例2說一說,89頁例3和下邊的做一做涂色。

  六、生活中欣賞規(guī)律

  1.我們身邊有規(guī)律的事物很多,誰能說說?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商是三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能正確地計算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

  2.訓練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不用計算能準確地判斷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shù).

  3.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說得數(shù).

  24040 36090 28090

  40080 20050 54060

  2.教師出示下面的兩道除法題,指名兩學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3.指名學生參照上面做的兩道題,說一說上一節(jié)課總結的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法則.

  二、新課

  (一)教學例11.

  1.出示例11:計算973078,并用乘法驗算.

  教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中,計算的數(shù)都比較小.如果計算的數(shù)大了,同學們還會不會算?

 。1)教師: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這道除法的豎式,先想一想這道題應該怎樣算,要用除數(shù)先試除被除數(shù)的前幾位?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哪里?(請一名學生到前面寫出豎式,先說一說從哪里算起,再和大家一起計算.)

 。2)教師引導學生看題,問:這道除法題的商是幾位數(shù),為什么?(因為計算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時,要用除數(shù)先試除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這道題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是97,比除數(shù)78大,可以商1.所以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百位上,這樣最后得到的商就是三位數(shù)了.)

 。3)教師:這道除法最后除盡了嗎?(沒有,余58.)那么我們算得對不對呢?這道題計算的數(shù)比較大,要知道自己算得對不對,可以怎么辦?(驗算.)好!現(xiàn)在大家就一起來用乘法驗算.(指名一學生口述驗算過程,教師板書,并說明有余數(shù)的除法在驗算時與沒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驗算有什么不同.)

  2.鞏固練習.

  讓學生打開課本第61頁,做例11下面做一做.教師巡視,個別輔導,著重檢查學生寫商的位置對不對.最后集體訂正,如果有共同的錯誤,要一起說一說.

 。ǘ┙虒W例12.

  1.讓學生看課本第59頁例12.指名學生讀題,教師把例12中的三道除法題寫在黑板上.

  2.教師:誰能不經過計算就說出它們的商各是幾位數(shù)?(指名學生回答.)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判斷最快?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種.教師繼續(xù)引導:如果讓我們計算,當算到哪一步時,你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shù)了?(只要用除數(shù)去試除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或前三位,看第一次得到的商應寫在哪一位上,就知道商有幾位數(shù)了.)

  3.教師小結.我們只要把除數(shù)與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比一比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shù)了.如果除數(shù)比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數(shù)小(指著例12的第1題說),商的位數(shù)就比被除數(shù)少一位;如果除數(shù)比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數(shù)大(指著例12的第2題說),說明在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上得不到商,商的位數(shù)就比被除數(shù)少兩位.我們看對不對?用這種方法判斷一下例12的第3題,商是幾位數(shù).

  4.鞏固練習.

  讓學生看例12下面的做一做.先指名學生說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shù),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判斷的.,再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算出來.

 。ㄈ┬〗Y

  今天我們學習的仍然是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只是被除數(shù)稍大一些,有的商三位數(shù)(板書課題).除的時候,要按照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法則去計算,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特別要注意商的位置不要寫錯.我們還學會了不用計算就很快地判斷出商是幾位數(shù),這也可以幫助我們檢查計算的有沒有錯.

  三、課堂練習

  1.很快說出下面各題商是幾?

  2.計算下面各題,并驗算.

  112222 436975 901929 901649

 。ó斕门型,及時講評.對于差生進行具體的輔導.)

  3.先說出每道題的商 是幾位數(shù),再在□里填上商.

  教師問:兩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商可能是幾位數(shù)?為什么?兩位數(shù)除四位數(shù),商可能是幾位數(shù)?為什么?

  4.同學們大掃除,打掃操場的有36人,是打掃教室的人數(shù)的3倍,打掃院子的27人.參加大掃除的一共有多少人?

  5.在下面的方格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628□=277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稅后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方法,會進行簡單計算。

  2、對學生進行勤儉節(jié)約,積極參加儲蓄;支援國家、災區(qū)、貧困地區(qū)建設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地計算利息,解決利息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人民收入增加,人們可以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這樣一是支援國家建設,二是對個人也有好處,既安全和有計劃,同時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樣計算利息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

  二、新課

  1、 介紹存款的種類、形式。

  存款分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 閱讀P99頁的內容,自學討論例題,理解本金、利息、稅后利息和利率和含義。(例如:小麗20xx年月1月1日把1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1月1日,小麗不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還可以得到銀行多付給的確1.8元,共101.8元。)

  本金: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小麗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

  稅后利息:國家規(guī)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稅率納稅。小麗實際得到的1.8元是稅后利息。國債的利息不納稅。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銀行規(guī)定,根據(jù)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情況,利率有時會有所調整,利率有按月計算的,也有按年計算的。

 。2)閱讀P99頁表格,了解同一時期各銀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學會填寫存款憑條。

  把存款憑條畫在黑板上,請學生嘗試填寫。然后評講。(要填寫的項目:戶名、存期、存入金額,、存種、密碼、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計算。

 。1)出示利息的計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2)計算方法

  按照以上的利率,如果小麗的100元錢存整取三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學生計算后交流,教師板書:1002.70%3=8.10(元)

 。3)三年后取款,小麗能得到8.10元利息嗎?為什么?

  學生發(fā)表意見后,教師指出:1999國家規(guī)定存款時,要按利息的確20%繳納利息稅,你能再算一算如果你存入100元,3年后實際能得多少利息嗎?

 。4)學生計算后回答,教師板書

  利息稅金:8.1020%=1.62元 稅后利息:8.10-1.62=6.48元

  加上她存入本金100元,到期時她可以實際得到本金和稅后利息一共是106.48元。

  5、練習。

 。1)完成二十三的第6題,學生讀題后,提問:貝貝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利率是多少?存期是多少?然后由學生解答,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二十三的第9題。

  教學總結:

  折扣、納稅、利息是百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其中,折扣是學生們日常生活最熟悉的,教學中,我沒有剝奪孩子們想說的權利,讓他們自由地來說說他們對折扣的理解,并引入商品打折銷售的情境,解決與之相關的實際問題。但教學中我沒有說清楚幾折就是十分之幾,因此個別孩子對于七五折這樣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而納稅和利率,則主要是通過公式的掌握教給孩子解題的方法。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課本第77~78頁(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參與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在學生實際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結論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探究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具準備:每人15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長5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邊長3厘米的正方形)

 。1)這兩個分別是什么圖形?為什么?

 。2)動手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正方形的邊長。

  2、面積和面積單位

  (1)什么是面積?請生摸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是什么?

  (2)同桌合作,動手測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有次序地將長方形和正方形擺滿)

 。3)匯報結果

  二、新課

  1、導入

  上面用面積單位測量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但要測量黑板、草場或更大的地面面積,使用面積單位一排一排的實際測量行嗎?今天就尋找一個計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規(guī)律,推導出計算公式。

  2、猜想

  請仔細觀察剛才擺的面積單位,沿長邊擺了幾個?長是多少?沿寬邊擺了幾個?寬是多少?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3、驗證

  同桌合作,完成課本第77頁例2的(2)

  觀察比較,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

  4、概括

  (1)長方形的面積等于________

  要用公式計算長方形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2)想一想:同桌討論

  正方形的面積=______________

  三、鞏固

 。、完成課本第78做一做

 。病⑼瓿烧n本第79頁1、2、3、4

  四、小結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 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相同數(shù)連加算式與乘法算式之間的關系。

  2、結合具體事例體會同一個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義是不同的`。

  重點難點:

  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會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建立自信,克服畏懼,嘗試新知

  知識鏈接

  5+5+5=( )( )

  9+9+9+9+9=( )( )

  43改寫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54改寫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大膽質疑,透析重難點

  導學釋疑

  1、 小朋友,秋天到了,滿山遍野的果實都成熟了。小動物們決定開一個慶豐收的聯(lián)歡會,你們看,都有誰來參加?能夠將自己的勞動果實與小伙伴們分享,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啊!

  請解決以下問題

 。1) 每個盤子里有6個桃子,3個盤子里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2)每群小鳥有3只,3群小鳥一共有幾只小鳥?

 。3)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采了3個松子,一共采了多少個松子?

 。4)如果有3只小兔,第一只小兔拿了3根胡蘿卜,第二只小兔拿了5根胡蘿卜,第三只小兔拿了7根胡蘿卜,一共拿來幾根胡蘿卜?

  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呢?小組討論一下。

  2、想一想,連一連

  3、想一想,用36還能解決什么問題?小組合作討論提出兩個問題

  三、當堂檢測-技能拓展應用,搭建晉升平臺

  1、學生獨立完成P23練一練 錯題改正及整理

  四、課堂小結

  你對你今天的表現(xiàn)滿意嗎?

  能找到合適的計算方法。

  能主動參與小組活動。

  在活動中能積極思考。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教材設計了一些讓學生感受質量單位、比較物體輕重的活動,并結合活動滲透了一些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體驗常見的物體的重量,逐步建起質量單位的正確觀念,并且明確要比較物體的重量,不能光靠眼睛觀察,必須要用秤稱一稱,切實感受生活中的數(shù)學,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事物。另一方面通過記錄同學們的休重,學習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通過使用不同的秤,認識測量質量的工具,初步學習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提高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學情分析:

  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準備測量工具,對質量單位的感受,不只限于對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動形式上,除了參考教材上提供的內容外,還可以從本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取素材。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

  設計理念:

  1、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

  2、充分利用學生的原有經驗,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的空間。

  3、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體驗,親自感知,學生學的輕松、愉快,多次實踐又幫助學生突破了難點,同時也讓學生再次感悟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體重計、臺秤或彈簧秤、天平、兩袋鹽等物品。

  學具準備:

  各種物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輕重。

  1、游戲導入:請兩位跑得快的同學到臺前做“背人跑步比賽”的游戲(被背的兩人輕重對比明顯)。讓大家估計誰最有可能贏?為什么?

  小結:人是有輕重的。

  2、實踐體驗: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相互說一說。

  3、學生匯報自己的`感受,教師引出課題。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ㄒ唬┓Q學生的體重

  1、師:要想知道某個人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辦呢?

  2、讓學生觀察帶來的體重計,觀察一下,上面有什么?怎么稱物體的質量呢?想好了和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

  指名匯報,隨機介紹kg是千克的表示符號。

  3、讓一組學生輪流站在體重計上,秤出每一位同學的體重,并指名兩位同學在黑板上記錄下每位同學的體重。

  4、讓每一個學生統(tǒng)計出不同的重量的同學分別有幾種,統(tǒng)計時可以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統(tǒng)計,如用“正”字來表示,或用其他方法來表示。

  5、讓每一位同學背一背、抱一抱不同質量的同學,感受一下不24千克、32千克分別有多重。

  6、全班交流,把每組統(tǒng)計的情況合在一起,成為全班同學體重的統(tǒng)計表,再讓學生提出一些加、減法的數(shù)學問題,進行加、減法口算練習。

 。ǘ┙⑶Э说馁|量概念

  1、稱一稱。把自己小組帶來的兩袋鹽放在臺秤或彈簧秤上稱一稱。

  學生生觀察秤的指針指向幾,老師指出1千克就是兩袋鹽的質量。

  2、掂一掂。再把剛才稱的鹽放在手中掂一掂,邊掂邊用眼睛體會1千克有多重,并說說掂1千克的感覺。

  3、估一估,你們再掂一掂身邊的其它物體,能找出哪些東西重1千克嗎?估計后再把這些物體放在秤上稱一稱,并互相說說1千克物體大約有多少。

  4、猜一猜。師拿出1袋棉花和1袋鐵釘,讓學生猜一猜哪個重?說明理由,大家的意見不統(tǒng)一,怎么辦?以實踐來證實,請2名學生分別稱一稱。

  5、質疑:這2袋物體的質量都是1千克,說明了什么?讓學生感受到物體體積大并不一定重。

  6、小結:剛才我們大家通過各種學習手段,感受了1千克物體的質量有多重,可我們看像這些(舉起一枚硬幣,指著衣服上的鈕扣和學生帶來的雞蛋,以及文具盒中的筆、橡皮等),比較輕的物品怎么知道它們的質量呢?

 。ㄈ┙⒖说馁|量概念

  1、天平稱一稱帶來的硬幣以及文具盒中的文具吧,先看老師稱幾根粉筆的做法。教師邊稱邊介紹克的表示符號“g”。

  2、學生小組進行操作,稱硬幣、雞蛋和鉛筆、橡皮等物品。

  3、交流匯報。

  4、再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猜一猜、議一議等實踐活動,感受并建立克的質量概念。

  三、全課總結

  看來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除了用稱的方法,還可用估算的方法來解決。

  四、課后實踐,不斷延伸

  1、到商店看1千克的物體或買1千克的東西有多少?

  2、回家用秤稱一稱或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方法,感受一下家中幾種物品的質量。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0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9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