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成人福利亚洲精品_亚洲熟妇AV无人区一区_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浪潮_极品熟妇无码AV在线少妇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3-06 09:08:06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精】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精】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

  1、結(jié)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估算能力和應用能力。

  2、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運用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運用乘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提高估算能力。

  一、基礎練習

  1、口算練習(出示口算題)

  12×324×213×541×511×2

  230×3120×4620×230×20xx×40

  10×8060×20200×3080×100500×20

  2、計算練習

  36×1248×2356×32

  獨立完成,個別學生板演,小結(jié)計算方法,算理,格式。

  二、問題解決

  第9題:

 。1)、兒童:15×36=540(元)

  (2)、成人:46-36=10(人)10×30=300(元)

 。3)、540+300=840(元)

  提問:如果今后再碰到類似的情景,但沒有(1)(2)小題作鋪墊,你會解決嗎?

  第10題:

  讓學生人人都經(jīng)歷估和算的'過程,再小組討論交流。

  第11題:

  15÷3×35

  先求一瓶飲料的價錢,再求35瓶飲料的價錢。

  第12題:

  練習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第13~15題:

  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3、11×5+8=63(歲)

  14、15×6×8=720(人)

  15、9×5×8-8=352(分)=3元5角2分

  三、習題拓展

  售票處:大船坐6人、30元;小船坐4人,24元,F(xiàn)在

  有120名老師和學生去秋游。

 。1)租大船需要付多少錢?

  (2)組小船需要付多少錢?

  如果又來了兩個老師參加劃船,怎么租船比較化算?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shù)都得0”的計算方法。

  2.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動思考、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

  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熟練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 不計算,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頁主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四幅畫的內(nèi)容。

  2.嵌入數(shù)學問題:(1)4個西瓜,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生:4÷4=1

  (2)當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還能分到西瓜嗎?引導學生想到:三人一個西瓜業(yè)沒分到,怎樣用算是表示呢?這時可以通過故事情境寫出:0÷3=0,并深刻領會其中的含意。

  (3)設置另一情境:當零為除數(shù)時的結(jié)果又是怎么樣的呢?

  由于這個內(nèi)容不是小學時學到的,但為了讓學生有個認識,所以可以略帶一些,當0作為除數(shù)時,是沒有意義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6。

  1、問:怎樣列式?怎樣計算?結(jié)果是多少?

  2、同學會用豎式計算嗎?學生說說,教師板書。

  3、指板演題,問為什么十位上要寫0?

  4、你有什么看法?學生討論后,教師把省去的這步去掉。

  小結(jié):這題是怎樣計算的?

  5. 試一試。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題問:為什么6015÷3上的中間會有兩個0?強調(diào)簡便寫法。

  6. 出示計算 420÷3

  學生說,教師板書。問:商末尾這個0能省略嗎?為什么?強調(diào)簡便寫法。

  小結(jié):今天我們學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數(shù)學網(wǎng)特地為大家整理了商中間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希望能幫助廣大小學生朋友們提高數(shù)學成績和數(shù)學思維能力,同時祝大家學業(yè)進步!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3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3~24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第1~6題。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乘數(shù)末尾有0的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其豎式的簡便寫法,能正確地計算這類算題。

  2.在研究算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合情推理能力和數(shù)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乘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乘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的簡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出示:3×2=7×2=13×2=3×20=7×200=21×4=

  口算后討論:你是怎樣口算的?

  二、教學新課

  1.學習例題

 、懦鍪纠}插圖問:你從題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浦该f出口算方法和結(jié)果。問:你是怎樣由4×12=48想到4×120=480的?

 、切〗Y(jié)。

  2.教學“試一試”

 、抛寣W生在書上計算,指名板演。

 、浦该逖輰W生說說計算過程。

 、菃枺旱谝活}中乘數(shù)250末尾有一個0,積1500的末尾為什么有兩個0?第二題算過7×9得63后,為什么積的'末尾要添寫2個0?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獨立完成在書上,并進行評講。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獨立完成。組織討論:每組上下兩題有什么聯(lián)系?計算方法有什么區(qū)別?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組織學生口算,體會他們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掌握幾百幾十和幾相乘的口算方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引導學生讀題。問:你能看懂表的內(nèi)容嗎?讓我們計算什么?學生填表。問:觀察這張表,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四、總結(jié)評價,點撥學法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你是怎樣掌握的,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

  五、作業(yè):完成“想想做做”第2.5.6題。

  教學反思:

  (略)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4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51~54頁主題圖、例1、例2及課堂活動第1~3題,練習十第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

  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具準備:

  木條制作的長方形和三角形、不條、三角板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qū)?/p>

  1.請兩位學生到黑板前學交警指揮交通車時的各種動作姿勢。

  2.指名兩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剛才所觀察交警的手與手、手與身軀構(gòu)成的角。

  3.指名學生將角的兩邊上取兩點,再將兩點連接起來得到第三條線段,并說出是一個什么圖形?

  多媒體出示生活中形狀是三角形的物體,讓學生觀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

  板書:意義、特征、特性

  二、探究新知

 。ㄒ唬├斫馊切蔚囊饬x

  1.學生用小棒任意擺出一個三角形。

  教師出示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圖形:

  (1)(2)(3)

  學生討論三個圖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為什么?

  剛才大家在判斷上述三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時,都注意到三條線段,圍成等這些重要條件(板書:三條段、圍成),誰能說說什么是三角形嗎?(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練習

 。1)舉出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

 。2)判斷下列哪些圖形是三角形,并說明理由。

 。1)(2)(3)(4)(5)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1)雖然三角形的形狀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誰能說說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組討論)

 。2)小組指定代表說說討論的結(jié)果。

  板書:邊——3條

  角——3個

  頂點——3個

 。3)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三角形的特征。

  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內(nèi)容。

  多媒體出示三角形,讓學生指出三角形的邊、角、頂點。

 。4)學生指出三角板上的邊、角、頂點。

 。ㄈ┨剿魅切蔚奶匦

  多媒體出示電線桿、自行車、貨柜架等實物圖,讓學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

  提問:為什么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組討論后,指定學生回答)

  學生操作:用木條釘成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讓學生觀察,大家會發(fā)現(xiàn)什么?

  這說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穩(wěn)定性)

  舉出生活中見到哪些物體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三、練習。

  1.任意畫一個三角形。

  2.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不同的三角形。

  3.折一折:把一張紙對角對折,能數(shù)出幾個三角形?再對角對折,又能數(shù)出幾個三角形呢?

  4.說說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三角形的特性?

  四、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探討了三角形的哪些問題?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特性

  意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特征:邊——3條

  角——3個

  頂點——3個

  特性:穩(wěn)定性。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梳理知識點一級具體的題目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的方法,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

  2、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估算的方法和意義,能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策略。

  3、培養(yǎng)學生總結(jié)、歸納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地計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教學難點:

  能夠進行合理的估算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1、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1)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小結(jié):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可以把其中一個加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然后與另一個加數(shù)依次相加,這樣口算更加快捷。(2)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小結(jié):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可以把減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然后從被減數(shù)中依次減去,這樣口算比較便捷。

  2、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

  提問: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需要注意什么?小結(jié):列豎式時,數(shù)位對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減,從個位加(減)起,哪一位上滿十向前進一(哪一位上不夠減向前一位退一當十),主要不要漏加進來的'一(不要漏減走的一)。

  3、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1)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可以用兩位數(shù)的加減法進行口算。如650+340其實就是65個十減34個十,等于31個十。

  (2)方式雖然不同,一個口算,一個筆算,但是運算的算理一樣,都是滿十進一,退一當十。 ……

  (給學生自由發(fā)言,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二、基本練習

  1、口算。

  52+35=

  86-34=

  47+33=

  36+20= 23+69=

  62-18=

  70-26=

  65-15=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說說口算思路。提問:口算時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錯?

  2、計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 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分組活動,看哪一組最快最準做完?然后各組委派一人匯報結(jié)果?梢赃x擇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選擇列豎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頁第2題課件,組織學生讀題,從中獲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計算?

 。2)學生交流后板書:632-441.(3)提問:這個和我們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樣?如何進行估算呢?

  (4)學生討論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約是600,441大約是400,600-400=200,大約多200個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約多180個座位。 ……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種,只要學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給予肯定。并比較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種更合理。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四”的第1題。

  兩人一組,輪流出題計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快又準,互相之間評一評。

  2、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比較每一題的大小。此題不能直接進行比較,需先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得出結(jié)果后才能把左右兩邊進行比較。

  3、完成“練習四”的第3題。

  仔細觀察圖文,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所需的條件,然后根據(jù)具體情況合理地進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

  四、課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梳理了哪些知識?本單元的知識中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評,解疑答惑。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情景,體會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3.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習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地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28×4=16×7=29×4=43×2=12×4=

  這節(jié)課我們就在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筆算的基礎上,研究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1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中說的“每天往返兩次”是什么意思嗎?怎樣要這樣列式呢?

  同學們會算這道題嗎?那你們會算什么?

  能說一說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與前面學習的內(nèi)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請同學們用你們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學例2

  要求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能說一說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嗎?

  你覺得在計算連續(xù)進位的乘法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2題。四、課堂小結(jié)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準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2.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3.使學生能在掌握的計算方法中,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來計算,培養(yǎng)學生解題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7×9=30×8=90×7=6×60=300×5=7×700=

  2.估算

  401×9798×7295×6502×2498×4

  3.筆算

  87×66×4567×79987×3254×6

  這節(jié)課就用我們學過的`這些知識,繼續(xù)研究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3

  題中告訴了我們一件什么事?告訴了哪些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要求這些地磚鋪5間會議室夠不夠,要思考哪些問題?思考一下,要求地磚夠不夠,這是用哪兩個數(shù)量進行比較?

  在現(xiàn)有的地磚和要用的地磚這兩個數(shù)量中,哪個數(shù)量我們不知道?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要考慮鋪地磚時的損耗問題,但是為了減少解題難度,我們在這里把地磚的損耗省略不計。下面需要同學們考慮的問題是,選擇什么方法來計算,是選擇口算呢?還是選擇筆算或估算?說一說你的理由。

  你準備怎樣估算?

  用估算出的結(jié)果與已有的地磚數(shù)量進行比較,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

  我們再來解決一個問題,如果每間會議室在鋪地磚時需要680千克水泥,這5間會議室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水泥?

  這次你選擇了什么計算方法?

  這次同學們選擇了不同的計算方法,你們認為誰選得對?

  請兩個同學分別說一說你是怎樣進行口算或筆算的。

  通過前面的學習,你知道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2.教學練習五第6題

  (1)引導學生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并讓學生說一說哪個條件與哪個條件是有聯(lián)系的,

  (2)學生獨立解答,并要求學生說一說是選擇什么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的,并說一說具體的計算過程。

 。3)提出新的問題:這輛車如果剛好滿員,一共可以運送多少旅客?

 。5)指導學生算出結(jié)果,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8題第1問

  2.和學生一起討論第8題第2問

  四、課堂小結(jié)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8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8頁例4、例5,“練一練”和練習二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初步認識“倍”的過程,聯(lián)系實際問題初步理解“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個幾”和“倍”的聯(lián)系。

  2、在認識“倍”的教學活動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準備:

  圓片數(shù)個,例5花圖、線段圖等。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導入新課

  1、根據(jù)老師的要求擺圓片。

 。1)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擺4個,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2)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要擺2個3,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3)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擺的圓片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老師演示:第一行圓片擺了3個,第二行擺跟它同樣多的3個,這時第二行的個數(shù)就是第一行圓片的1倍。請你也來擺一擺:第二行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1倍。

  2、學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邊擺邊想:1倍該怎么擺?

  3、題目要求我們第二行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請你想一想接下去該怎么擺?(學生動手操作后)誰來說一說第二行圓片擺了()個()。

  4、完整地說一說: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了2個3。

  5、如果老師要求你們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4倍,又該怎樣擺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要求擺圓片,并完整地復述: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擺了()個()。

  6、鞏固練習:

 。1)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學生先獨立擺一擺,再說一說。)

  (2)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學生獨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說一說。)

  (3)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4)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三、教學例4、例5

  1、教學例5

 。1)直接出示例5。

 。2)誰來說一說:菊花的朵數(shù)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完整地說一說: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個2朵,菊花的朵數(shù)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2、3題。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2)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叮闶窃鯓酉氲模?/p>

 。3)談話:如果我們把灰?guī)ё拥拈L看作1份,花帶子的長就是這樣的4份,(老師邊講邊將花帶子與灰?guī)ё舆M行比較)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倍。

 。4)在花帶子的后面再添上一段,現(xiàn)在花帶子的長有這樣的幾份,那么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赌?再添?段呢?

 。5)在灰?guī)ё拥暮竺婕由弦欢巍?/p>

  我們把現(xiàn)在灰?guī)ё拥?長看作1份,那么花帶子的長就有這樣的幾份?現(xiàn)在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叮磕闶窃鯓酉氲模?/p>

 。6)我們把現(xiàn)在灰?guī)ё拥拈L看作是1份,那么花帶子的長就有這樣的幾份?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你又是怎樣想的?/p>

  四、應用拓展

  1、白皮球

  花皮球

  花皮球的個數(shù)是白皮球的()倍。

  2、學生獨立思考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談話:老師要求花皮球的個數(shù)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辦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給白皮球加上一段)

  4、請你也來設計一道類似的題目,同桌一個人出題,另一人根據(jù)同桌的意思畫一畫,擺一擺,再說一說。

  五、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你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實踐活動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的概念。

  2閉莆湛擻肭Э說慕率,能進行簡單換算。

  3迸嘌學生對物品質(zhì)量的估計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與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千克”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你們測量了自己的體重嗎?誰愿意說給大家聽?

  當一個學生說出體重之后,問一問,誰比他重?還有誰更重?咱們班上誰最重?

  教師隨機作記錄:30千克、32千克、40千克、46千克……

  我們班最重的同學都沒有老師重?看了老師的.體重,你有什么感覺?

  為了便于比較,也為了記錄簡便,老師用來表示體重的單位應該與你們的一樣,都用千克作單位。

  教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千克。(板書:認識千克)

  二、探索新知

 。ㄒ唬┱J識1千克

 。1)出示一袋500克的碘鹽,用手掂一掂,再估一估它有多重。

  請學生讀出包裝上的數(shù)據(jù)。

  再出示一袋同樣的碘鹽,問學生:兩袋這樣的碘鹽重多少?

  告訴學生1 000克就是1千克。

  教師板書:1 000克=1千克

  千克用kg表示。1 kg=1 000 g

 。2)將這兩袋鹽放在臺秤上,請學生看指針所指的刻度是1千克。

  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重1千克?

 。3)學生一只手拿一枚2分硬幣,另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掂一掂,說出自己的感受。

 。4)討論:你認為通常在什么情況下用千克作單位?

  結(jié)論:計量較重的物品有多重時,通常用千克作單位。

 。ǘ┎僮骰顒樱Q物品

  每組拿出自己準備的秤。

 。1)稱出1千克鹽、3千克大米、2千克水果糖。(也可以用作業(yè)本、數(shù)學書等代替)用手掂一掂。

  (2)稱8個蘋果、3個蘿卜,掂一掂,估計一下這些物品有多重,再稱一稱。

  學生交流:你用什么工具稱?怎樣稱的?

  (三)克與千克的換算

 。1)這袋大米重3千克,如果用克作單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樣想的?

  啟發(fā)學生說出:1千克是1 000克,3千克就是3 000克。3 kg=3 000 g(板書)

  這3個蘿卜重2 000克,如果用千克作單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樣想的?

  比較這兩個式子:3 kg=3 000 g2 000 g=2 kg,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老師的體重是50 000克,真的比全班所有的人都重嗎?

  50 000克就是50千克,全班最重的是48千克,老師比全班的同學都重。

  三、課堂活動

 。1)對口令。

 。2)填一填。

 。3)分組活動,稱一稱。

  選擇一件你想稱的物品(例如書包、椅子、桌子、學生……),估計一下有多重。

  全班交流

  四、全課小結(jié)(略)

  五、課后延伸

  小豬重30千克,小貓重5千克,大公雞重3千克,母雞重2千克,兩只小雞分別重500克。它們要坐船去游玩,大木船規(guī)定不能超過33千克,小木船規(guī)定不能超過9千克。它們怎樣坐船?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0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需要學生根據(jù)以往的生活經(jīng)驗來估測從家到學校的距離。本節(jié)課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回顧、討論、交流,在必要的時候適當予以指導、提示,而不是過多地干涉學生的活動,讓學生自覺地獲取知識,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

  1、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通過解決“估一估,從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來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jié)估測的.方法,在交流中體會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并針對不同情況結(jié)合學生的經(jīng)驗加以估測方法上的指導,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2、及時總結(jié),促進知識的生成。

  在教學中,當學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之后,教師作以恰當?shù)目偨Y(jié),幫助學生把沒有表達清楚的地方進行完善。這樣,不僅使學生受到了啟迪,更提高了表達的技巧和能力,從而得到成功的體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

  教學過程

  ⊙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用手勢表示它們的長度嗎?

  2、估測一下面前的橡皮、鉛筆有多長,書桌有多高,再用尺量一下,看誰估得準。

  3、揭示課題:大家估測的結(jié)果與實際長度十分接近,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挑戰(zhàn)一下估測更長的距離,你們有信心嗎?(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先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并讓學生用手勢比劃一下,加深學生對這些長度單位的理解。再讓學生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行預熱。

  ⊙聯(lián)系實際,學習估測方法

  1、(課件出示教材27頁例6)估一估,從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上學采用的是哪種交通方式。(步行、騎自行車、坐公共汽車等)

 。3)每天上學在路上要花多長時間?

  2、小組合作,探究、交流估測的方法。(出示課堂活動卡)

 。1)匯報估測結(jié)果。

  預設生1:我走200步大約是100米,從家到學校需要走600步,大約是300米。

  生2:我從家到學校需要坐3站公共汽車,每站地約500米,大約1500米遠。

  生3:走100米我大約要用2分鐘,從家到學校我大約要走10分鐘,約500米。

 。2)說一說你喜歡哪種估測方法,從你家到學校的距離適合用哪種方法來估測。

  3、總結(jié)估測較長距離的方法。

  方法一步數(shù)估測法。先看走100米需要走多少步,再數(shù)出從家到學校一共走多少步,然后換算出結(jié)果。

  方法二時間估測法。先看走100米需要多長時間,再統(tǒng)計從家到學校一共需要多長時間,然后換算出結(jié)果。

  方法三站點估測法。公共汽車走一站地大約是500米,只要知道從家到學校需要走幾站地就能估算出結(jié)果了。

  師小結(jié):同學們的估測方法真多,也都很巧妙。大家在估測的時候都知道要確定一個單位長度,然后看從家到學校有幾個這樣的單位長度,就能估算出結(jié)果了。

  4、反饋練習。

  完成教材27頁下面“做一做”。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估測,并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使自己的估測更合理、更準確;然后對大家的估測方法進行總結(jié)提煉,加深學生的理解并形成技能。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4頁例2及練習一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guān)系,并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教學重難點: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教學方法:觀察法、合作學習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掛圖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復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筑物。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出示第4頁彩圖。

  6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制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制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nèi)容嗎?

  2.生繪制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制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把有關(guān)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后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在游公園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幾、7加幾、6加幾的計算方法,并能靈活口算。

  2、經(jīng)歷操作、討論、交流,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遷移推理的能力,優(yōu)化算法。

  3、激發(fā)學習興趣,感到想學、樂學、會學。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8加幾、7加幾、6加幾,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養(yǎng)成遷移推理的能力。

  教學準備:

  每人一個十只裝的針劑藥盒、小棒學具、答題卡、練習紙,8加幾、7加幾、6加幾的轉(zhuǎn)盤各3個。

  教學設計說明:

  本小節(jié)的教學分兩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幾的口算,這部分教學的關(guān)鍵是掌握口算方法,能靈活口算。在設計時,通過教學環(huán)節(jié)逐層深入,讓學生感受到“多中求異,同中求優(yōu)”。如,玩“轉(zhuǎn)轉(zhuǎn)盤”游戲中體會到“湊十法”的便捷,緊接著“動動腦”中感受到依據(jù)題目的不同選擇靈活的方法優(yōu)化口算方法?谒憬虒W比較枯燥,在設計時通過生動活潑的練習形式,激發(fā)口算的興趣,同時熟練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數(shù)學”,這部分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xiàn):①充分運用情境圖讓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②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意,體驗相同的問題,觀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會不同;③在經(jīng)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搜集信息資料的手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小紅出了一題考考你們:9+5=

  重點突出“湊十法”想的過程。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氣真好,小紅和朋友一起去兒童公園玩,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課件動態(tài)出示課本第103頁買票的情境圖,)。

  你能提出了什么數(shù)學問題?(估計學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買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探究新知

  (一)、例講8、7、6加幾(初步感知計算方法)

  1、教學8+5。

 。1)小組內(nèi)討論:怎樣能夠最快地知道得數(shù)。互相說一說,再把思路寫在答題卡上。有困難的可借助針劑藥盒。(教師參加小組討論。)

 。2)學生匯報,口算方法可以多樣,重點突出“湊十法”,指名回答。

  8+5=13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結(jié):

  剛才同學們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同學們真了不起!

  2、小比賽:轉(zhuǎn)轉(zhuǎn)盤(教學例2——突出湊十法的優(yōu)越性)

  1、教學7加幾和6加幾,初感湊十法的好處

 。1)你們看一片綠油油的`大草地,花兒在向我們點頭,鳥兒在向我們微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你能從這幅圖里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呢?怎樣解決?

  天空上有7只小鳥,又飛來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鳥?

  草地上一邊有6朵花,另一邊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書列式:7+5 6+5

 。2)現(xiàn)在請你用最快的方法計算出7+5和6+5。

  (3)請同學介紹口算方法。

  7+5=12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結(jié):看來湊十法不僅能算9加幾,還能算8、7、6加幾。

 。ǘ⒔虒W8、7、6加幾

  1、小組合作玩轉(zhuǎn)轉(zhuǎn)盤。(8分鐘)

 。2)寫得又多又快的小組進行匯報得數(shù)(只要求說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計算方法),

 。3)說說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準。

  3、動動腦(教學例3)

  (1)計算8+9可以用湊十法,你還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嗎?由學生們自由回答。

 、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 9+8=17 8+9=17

  重點介紹計算方法③,當兩個加數(shù)一樣時,可以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和不變。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嗎?

  三、鞏固練習

  1、圈一圈,算一算

  課本第104頁,第1題

  2、說一說,算一算

  課本第104頁,第2題

  3、坐火車

  每人手中有一張車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對了車票上的三個算式才能上車。然后根據(jù)你車票上的得數(shù)對號上車(分別有15、14、13和12四列火車)。教師在8、7、6加幾中各抽一題說說怎樣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兩根胡蘿卜,小灰兔呢?

  學生游戲,設“智慧星”,教師巡視指導。

  五、 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8加幾、7加幾和6加幾”,計算時用了什么辦法?

 。愂;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得數(shù)不變的規(guī)律)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3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nèi)容教學用連除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這是上學期學習的連乘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逆解題,也可以用兩中方法解決,即可以用連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過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經(jīng)驗,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生活中一些問題可以用連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來解決。

  2、能通過題中的圖或文字找到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題中找全信息,找到合適的解答方法;說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學重點:掌握用連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光盤或者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發(fā)作業(yè)本,這件事天天做,大家熟悉嗎?

  為了使計算的方便,我們假設現(xiàn)在我們每組都是正好有10個同學。

 。ɡ蠋熌靡化B本子,做要發(fā)的樣子),這里應該有多少本?

  仔細聽老師準備這么發(fā):我先發(fā)給4個組長,再請4個組長發(fā)給每個同學。

  大家想一想,要求每人發(fā)到幾本本子,你可以怎么列式?

  學生可能會說:40÷4=10(本),10÷10=1(本)

  4times;10=10(人),40÷40=1(人)

  先交流第一種解答方法:指名說說每一步算式的意思。指出:發(fā)本子有2次平均分的過程,先是老師把40本平均分成4份,再由組長把10本本子平均分給了10個學生,所以對應的我們就可以列出2個連續(xù)除的算式。我們也可以把它們合起來寫,寫成:40÷4÷10=1(本)

  學生讀一讀該算式,聯(lián)想:我們前面學習過有關(guān)連除的計算,回憶一下,你可以想起這類算式還可以怎么變化?

  交流第二種解法:指名說說這乘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注意單位名稱為什么是“人”而不是“本”?指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要正確確定單位名稱,寫錯了,也就說明你對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還不能理解。

  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用連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當然有的時候這類題還可以用先乘再除的方法來解決。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算,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確寫出單位名稱。

  二、學習新知:

  1、出示書上的例題,請學生看題后說說看到的信息。

  交流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找信息的時候,要從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兩個方面找。

  文字信息:224本書。圖片:有2個書架,每個書架有4層。

  注意觀察2個書架有什么特點,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兩個書架非常的相似,都有4層,每層放的書都差不多。

  指出:放得這么整齊,才能說成是“平均分”,才能問“平均每個書架上每層放多少本?”

  現(xiàn)在請你想一想,可以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交流算法,注意要讓學生說清楚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可能的方法:224÷2=112(本),112÷4=28(本)

  2times;4=8(本),224÷8=28(本)

  如果還有別的方法,可以請該學生說一說,但要注意一個度的問題:學生如果能清楚地說,那就可以認可;如果說得非常的勉強,大多數(shù)同學都不為接受,那沒有必要刻意地去找出更多的方法。

  2、練習

  (1)(p.11第1題)讓同學分別從題中找到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然后再交流各自不同的解答方法。

  (2)(p.11第2題)方法基本同上,但要注意一點,學生可能讀完題后,能感覺這是一道連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加上題中出示信息的順序,估計會有學生列式為:150÷3=50,50÷2=25(天)

  如果真有,要問學生第一個算式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根本沒學生能說個明白,那就要讓學生選擇更有把握的解法。

  三、思考題:

  商的十位可能是幾?被除數(shù)的百位可能是幾?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四、布置作業(yè):

  p.12第3~7題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32頁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三十的第5~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推想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

  教具準備

  皮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與思考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2、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學例4。(把例題進行改編,讓學生直接測量課桌的長、寬,計算出面積,再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1)學生測量課桌的長、寬各是多少厘米?(測量結(jié)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學生列式計算,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做出判斷。

 。3)學生討論由平方厘米換算成平方分米推理過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數(shù)里面有多少個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習題:(學生說出推想過程)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三、鞏固反饋,掌握換算方法

  1、做練習三十的第5題,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2、做練習三十的第6題,請學生說一說推算過程。

  3、做練習三十的第7題,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條件?還需要什么條件?這個條件在哪兒?

  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學生把測量后所列算式寫在黑板上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jié)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xiàn)象。掌握鏡子內(nèi)外圖形對稱、左右錯位的規(guī)律,能利用鏡子尋找對稱軸(特別是不能對折的物體)。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交流,經(jīng)歷探索鏡面對稱現(xiàn)象特征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解釋生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探索鏡面對稱的一些特征。

  教學難點:

  感知鏡面對稱現(xiàn)象,發(fā)展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鏡子。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fā)現(xiàn)井邊有一輪圓月,猴子以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聲叫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wǎng)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問題:“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們好有沒有發(fā)現(xiàn)類似的現(xiàn)象?”(照鏡子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光滑的地板也會出現(xiàn)倒影等。)

  2。揭示課題。

 。1)總結(jié),說明以上幾種現(xiàn)象的特征。

  (2)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shù)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范。

 。1)在黑板上貼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fā)現(xiàn)?(看到“王”字,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圖形的對稱圖形。)

 。4)讓學生試一試。

  2。試一試。

  第(1)題: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說一說,看到了什么。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說一說,這條虛線在對稱圖形中稱什么?

  第(2)題

 。1)鏡子中的小女孩是舉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實舉起的是哪只手?

 。2)從鏡子你能知道現(xiàn)在是幾點嗎?

 。3)小組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鏡子中有什么數(shù)學學問?究竟小女孩照鏡子時是幾時?

 。4)小組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成果。

  3。小游戲

  模擬照鏡子的游戲。

  師:假設蘇老師站在鏡子前,誰來做鏡子中的蘇老師呢?

  (師生表演。)

  采訪鏡子中的人:你為什么能做得這么準確?

 。ㄍ阑ハ嘧鲇螒,請一組學生全班展示。)

  三、歸納小結(jié),提升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有什么收獲?你的心情怎樣?

  (評析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jié)歸納能力,關(guān)注學生情感。)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6-16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0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9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2-20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1-10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推薦】03-09

【熱門】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3-08

【推薦】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3-10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薦】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