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編八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愛和溫暖,并以相應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
2、學會表現群像之間大小、高矮、疏密和神態(tài)的對比關系。
教學重點:
尋找恰當的藝術語言,通過大小、高矮、疏密等對比,表達出豐富和的群像。
教學難點:
表現出一家子成員的親密和幸福感。
教學過程:
一、資料賞析
女兒最喜歡這樣輕松的'假日。雪再大也不冷,因為有暖融融的一家子?鞓返囊患易。黑天鵝父母呵護著自己的寶寶,多么安詳和諧的一家子!溫馨的一家子。
二、技巧操作
1、確定表現對象,仔細觀察對象的特征。
2、用簡單的幾何體定好所要表現對象的輪廓,注意對象之間的大小、高矮關系。
3、逐步進行細節(jié)刻畫,注意對象之間年齡、神態(tài)的差異。
三、作品展示
四、作業(yè)要求:
1、可以默寫也可以照片,可以表現自己的家庭,也可以表現其他家庭甚至動物朋友的快樂一家子。
2、表現出父母與孩子之間大小、高矮,年齡、神態(tài)的差異。
3、采用繪畫、泥工等形式來表現快樂的
五、課后拓展
在生活中注意觀察“一家子”在一起的生動有趣場景,并用各種藝術手法把他們記錄下來。
教后感:
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情親的含義,同時大大培養(yǎng)了同學們的觀察力,但是在把一家子組織在同一幅畫面中的時候,很多同學在表現時畫的比較散,畫面的主次關系不夠明確。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第一課:神奇的小畫冊
教學目標:通過折折剪剪畫畫,使小朋友手中的小紙片變成一個神奇的小畫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在畫冊的輪回繪畫中變得豐富多彩有趣味。教學重點:畫冊的折剪添畫過程與方法
教學難點:有新意的變化,變化的統(tǒng)一性
教學準備;自制小畫冊、白紙、油畫棒、剪刀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將小畫冊貼在黑板上,請幾個小朋友來翻翻看
1、你發(fā)現了什么?有趣嗎?
2、請你來給它編個故事,看誰編的故事最有趣。
3、怎么樣,這個小畫冊好玩吧,我們也來試一試
二、探究小畫冊的制作方法
1、看到老師的小畫冊,你來猜一猜,這個小畫冊該怎么做呢?
2、老師小結并示范:小朋友真是很聰明,老師沒教,就能猜到小畫冊的制作方法。首先要用兩張紙折成書本形狀,然后在已折好的紙上剪一個缺口,小畫冊就剪好了,再在上面畫出圖形即可。
3、動腦筋:怎樣才能使畫面翻動后頭和身子仍然會有機的連接起來?
三、欣賞有趣的學生作品
1、互相有關聯的四張連在一起的小畫冊。
2、已經脫節(jié)的四張相連的小畫冊
四、學生作業(yè)
1、自己做一個神奇的小畫冊,然后畫上有趣的形象。
2、你可以將自己的小畫冊的第2、3、4頁給你的同桌繼續(xù)添畫,看他能不能將你的畫冊變得更加神奇。
3、當然,如果你不想給同學添畫也可以。
第2課時
一、學生繼續(xù)作業(yè)
二、將做好的小畫冊編一個有趣的故事講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凑l的故事最奇特。
三、根據同學們的推薦請做得好,又講得好的同學上臺來講一講你的神奇小畫冊和神奇的故事。
四、總結評比
第二課三個好伙伴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性,學生能在活動中觀察發(fā)現間色的秘密。
2.讓學生充分體驗美術學習的樂趣。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對色彩敏銳的感受力和運用色彩大膽表現的.能力。
教學重點:
對三原色作用的了解以及三原色的運用,吹樹中觀察發(fā)現三間色的產生。
教學難點:
掌握吹畫的基本方法,并用三原色吹出一片多彩的樹林。
教學用具:A4紙、水彩水,廢報紙,棉簽。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今天,老師也要向大家介紹我的好伙伴,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誰呢?播放課件請出三個伙伴。(板書課題)
二、欣賞感受
1.小朋友找一找你們的周圍能不能找到我們的三個好伙伴?學生交流。
2.老師課件出示圖片欣賞。了解紅、黃、藍的“性格”出示圖片,學生談感受。
分別看看紅、黃、藍三種顏色,想一想它給你什么感覺?紅的感覺熱情、溫暖;黃的感覺明快、響亮;藍的感覺優(yōu)美、涼爽?
3.這三個好伙伴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呢?(三原色)(出示術語解釋)三原色又稱為基色,是其他顏色不能調配出來的,顏料的三原色是紅(品紅)、黃(檸檬黃)、藍(湖藍),用它們可以互相調配出絕大多數色彩。三原色,他們是其他任何顏色都調不出來的。(板書)
三、學習吹畫、體驗樂趣
1.學生賞析范作,探究吹畫方法。
師引導觀察:“看來三個小伙伴的作用還真了不起!它們有什么本領呢?(出示范作)這是什么?”讓學生猜一猜這幅畫是怎樣制作出來的。
師提問:“這棵五彩樹是什么樣的呢?(形、色)如果是你來表現,你會注意哪些方面呢?”(出示圖片)
欣賞姿態(tài)優(yōu)美的樹,幫助學生了解樹的外形特征。
、平處熓痉洞怠安噬珮洹奔挤:
作業(yè)要求:“今天我們用三個小伙伴吹畫一棵五彩樹!
A.先在紙的下端滴上紅藍黃任意一色,用力向上吹出主干,然后從各個方向吹出樹的枝條。
B.再在紙的下端這棵樹的旁邊分別滴上另兩種色,用同樣的方法吹出樹枝樹干。3.學生吹畫,教師指導。(并注意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
A.學生自主吹出美麗的“彩色樹”。
邊吹畫邊觀察三原色間的混合變化,注意保持教室有序衛(wèi)生。
B.教師巡視,隨機施教。
指導要點:
、糯诞嫊r要注意吹的力度和角度,注意吹氣的角度盡量和紙面平行。
、粕蕽獾⑸未笮∫m中,不要等一種色干了后再吹另一種色。
、菢涓梢执笮渲σ毿⌒,可在要分叉的地方添滴色水繼續(xù)吹。
六、作業(yè)展示、發(fā)現總結
1.擇優(yōu)展示學生作品。提問:你在吹“五彩樹?的過程中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說說邊吹畫邊發(fā)現的規(guī)律。
――紅和黃融合變成了橙色,黃和藍融合變成綠色,藍和紅融合變成了紫色。
小結:“我發(fā)現紅紅與黃黃重疊時變?yōu)槌壬,紅紅與藍藍重疊時變?yōu)樽仙,黃黃與藍藍重疊時變?yōu)榫G色!薄斑@三種顏色(橙、綠、紫)被稱為間色!
(課件播放:紅黃=橙黃藍=綠藍紅=紫)
2.總結:通過這些實踐使我們認識到,紅紅、黃黃、藍藍三個小伙伴的團結協作能產生千變萬化的顏色,所以他們是三個最好的伙伴。在多彩的世界里還有許多的顏色等待我們去認識。因此說色彩的魅力是無窮的,它需要我們不斷發(fā)現便于我們運用色彩來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生活。
3.你還想用什么手法來表現色彩大家族呢?
學生交流。
4.收拾整理。(保持教室的干凈整潔)
5三個好伙伴
三原色——紅、黃、藍
第三課五彩樹
教學目標
1、紅黃藍三原色的認識和拓展學習。2、認識自己手中的顏色,知道他們的正式名稱是什么。
教學重難點:學具材料的準備的使用。
教具學具:彩色墨水、吸管、作業(yè)本等
課堂教學:教師引領,學生活動預設
組織教學:情商培養(yǎng),吹畫作品欣賞投影片播放,三姿培養(yǎng),三姿培養(yǎng),紀律養(yǎng)成,課堂秩序的組織訓練
一、導入:情景啟發(fā)
二、自主學習:
1、你的顏色你了解嗎,你都怎樣稱呼他們?
2、照著課本上的圖譜把自己的顏色找出來。
三、精講點撥:
1、顏色的正確名稱認識。
2、原色間色以外的顏色又是什么色?
四、合作探究:小組內找出圖譜當中的顏色,然后互相說一下他們的名稱。重點認識普蘭、玫瑰紅、赭石、群青、橘紅等顏色和他們的特點。
3、將紅黃藍三種顏色滴在作業(yè)本上,注意位置合適,然后用吸管按照自己擬定的方向和形狀把色滴吹開。
五、形成練習
1、學生作業(yè)
2、巡堂輔導
3、交互評價
4、小組評價
5、教師評價
6、成果展示
7、課堂展示評價
六、回顧
七、小結
第4課頂天立地
教學目標:
1、學習簡單的構圖知識,突出表現主體人物。
2、合理添畫背景,不出畫面內容。
3、能夠大膽描畫,體現自我肯定,彰顯個性特征。
學習重點:簡單的構圖知識,突出表現主體人物
學習難點:合理添畫背景,不出畫面內容
教學準備: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經典故事引入教學
師:72變,火眼金睛,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他就是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只要念句咒語就可以長得很高很大,可以從地上長到天上去。
二、構圖指導
1、以描畫金箍棒為例,出示第一種構圖畫面。
師:現在,老師把孫大圣的金箍棒借過來,大家一起來看看金箍棒的法力到底怎么樣,老師說“金箍棒”,大家一起說“長長長”。(教師將準備好的三個相同的長方形白紙貼在黑板上,在第一張紙上從下往上豎著畫一個短小的金箍棒。)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2、以描畫金箍棒為例,出示第二種構圖畫面。
師:“金箍棒,長長長”
3、以描畫金箍棒為例,出示第三種構圖畫面。
4、以描畫人物為例,讓學生思考構圖方式。
5、小結。
6、思路拓展。
三、作品欣賞
引導學生從構圖、主題、背景三個角度欣賞大師作品和優(yōu)秀學生作品:
1、這幅畫是怎樣安排主要人物的?
2、畫中的主要人物在干什么,你覺得他是什么樣的人?
3、背景中的人物和其他物體為什么要畫的那么。
四、學生作業(yè)
作業(yè)要求:畫一個形象撐滿整個畫面的人物,并添加相關的背景。
五、評價展示
學生自評,互評,師評。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靜物的分類、組合,及構圖中主次關系的基本知識,感受繪畫作品中構圖的美。
2、運用所學,以線描的形式表現身邊的靜物,初步做到有意識地運用構圖這一繪畫語言來傳遞情感關注與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了解靜物的分類組合特點,及基本的構圖關系。難點:用線描來寫生靜物
教學準備:相關課件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欣賞導入:
課件出示靜物畫,欣賞,問:你喜歡哪一幅作品?你有什么發(fā)現?
二、 認識靜物和靜物畫
1、什么是靜物?
2、尋找生活中的靜物,在情境中喚起學生對靜物的情感
。 1)。靜物是個大家族,現在我們一起去找一找這個家族的成員吧。以錄像或圖片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室內、室外的各類靜物。如:書房的、廚房的、客廳的、學;@球場上的`、路邊的……
(2)。(將圖片定格)看到這組靜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3)。老師出示幾個小主題,學生根據主題聯想相關的物品。錄像資料或圖片、實物
三、學習靜物分類
1、游戲“靜物找朋友” (情境設置思考感悟)
靜物家族的每個成員不是孤單的,它們都有自己的朋友。
2、老師在講臺上將自己帶來的物品中隨意拿出一件,讓學生根據其用途等特征在所有帶來的物品中找朋友。
3、小組內玩“靜物找朋友”游戲(學生將組內的物品初步分類)
4、小組間玩“靜物找朋友”游戲(各組間的物品相互交流補充)。
四、 學習理解靜物擺放的主次
老師:一般來說,主要物品安排在畫面主要的、合適的位置能使畫面的主題突出;物品的擺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畫面更加生動、 美觀。
學生利用靜物在桌子上進行嘗試擺放,要求體現主次關系,不同形式的擺放體現不同的個性、情感。體驗主次構圖關系給畫面帶來的美感。 教師引導學生適當注意物品間的大小、疏密、前后的關系。
在物品的組合擺放中思考相關的主題名稱。
五、師生評價,教師及時予以指導調整。
六、作品賞析
1。欣賞畫家作品中選擇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意。 2、教材中的學生作品。
七、自主表現
作業(yè)要求:用線描的形式畫出本組桌上已分類、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組合體現主次關系,構圖合理、美觀。
八、交流評價
1。小組內交流:相互欣賞同學間的線描作品,從構圖、線條表現的角度交流。
2。小組間的交流:從物品的組合擺放、線描作品的角度交流。
3。教師總結:學生的參與、交往狀況、小組合作及作品的表現等。
九、課后延伸 運用線描的工具,有意識地表現自己所見所感的物品,嘗試找一找、看一看、畫一畫室外的靜物,品味活動中的另一番情趣。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情操,了解家鄉(xiāng)或城市的發(fā)展歷史。
2、發(fā)展學生觀察、記憶的形象思維能力與繪畫造型能力,畫鄉(xiāng)村或城市的各種變化。
教學重難點:
畫鄉(xiāng)村或城市的各種變化。表現家鄉(xiāng)樓房建筑的特點。
教具學具:彩紙、圖畫紙、彩筆、蠟筆、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你了解家鄉(xiāng)的`歷史嗎?以前家鄉(xiāng)的面貌是什么樣子,讓我們通過圖片來了解家鄉(xiāng)的模樣。
2、新授:
。1)讓同學來說說以前家鄉(xiāng)的樣子。
。2)師:通過改革開放,我們家鄉(xiāng)發(fā)生的很大的變化。讓同學來說說家鄉(xiāng)的變化。
。3)通過圖片來了解家鄉(xiāng)的變化。
。4)欣賞用不同方法描繪家鄉(xiāng)景物的圖片。
。5)引導學生利用所帶家鄉(xiāng)景物的圖片進行拼貼。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剪拼圖片中的建筑物或用畫的建筑物粘貼
四、小結:表揚優(yōu)秀作業(yè)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橋的相關文化,欣賞橋的美麗。
2、了解橋的基本結構和形狀, 通過對橋的描繪進行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教育。
3、培養(yǎng)觀察力、記憶能力以及根據記憶表現畫面,表現視覺感受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沒有記憶,人的一切心理發(fā)展、一切智慧活動都是不可能的。學生雖然詞語記憶在不斷發(fā)展,可是仍以形象記憶為主,本課主要是依靠記憶形象來學習畫橋,鍛煉和發(fā)展學生的記憶能力,因此指導重點應放在激發(fā)有意識記憶的積極性上,并經過思考以后能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現。通過對橋的描繪、塑造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之情。
2、重點、難點。
重點:啟發(fā)觀察記憶重點,激發(fā)記憶的積極性。
難點:經過記憶思考后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
三、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實際: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事先了解橋的實用和審美作用,水彩筆等繪畫材料。
。ń處煟└鞣N橋的圖片資料,有關橋的文字作品、范畫等。
教學過程
1、導入課題。
教師:橋,像彩虹一樣美麗;橋,可使天塹變通途;橋,把希望送給苦難的人們;橋,把友誼傳遍世界。
看到課題里的“橋”,首先浮現于我們腦海中的是一個個具體可感的形象。你們知道的橋有哪些呢?我們的家鄉(xiāng)有哪些有名的橋?
學生:趙州橋、盧溝橋、南京長江大橋、上海南浦大橋、瀘定橋……
2、橋的文化。
。1)橋是藝術品。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橋,這些橋有中國的、外國的;有古代的也有現代的。
教師出示橋的圖片,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倌惚容^喜歡哪種橋,能否從美術的角度來談談喜歡的理由。(從橋梁的形體、線條、色彩、光影及其周邊環(huán)境的協調等方面賞析)
、谀芊裼脙(yōu)美的語言來描述一下橋?(結合圖片資料的展示描述)
范例:橋是自然界一道靚麗的風景。
“水從碧玉環(huán)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
“ 大橋在明媚的陽光下,顯得十分壯麗。波濤滾滾的江水中,九個巨大的橋墩穩(wěn)穩(wěn)地托住橋身。正橋連接著二十二孔引橋,仿佛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面。 ”
教師總結:通過欣賞,我們知道橋有著美麗的姿態(tài),它既給我們帶來極大的實用價值,又是精美的藝術品,成為人們審美觀賞的很好對象。
2、橋是效益的紐帶。
教師提問:橋除了是人們審美觀賞的對象外,它還有什么功勞嗎?
學生根據事先了解到的知識進行討論后回答。
教師總結:橋是經濟發(fā)展的紐帶。要想富先修路,要把路修得四通八達就需要造橋。如:北京的立交橋、杭州的錢塘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等,都在為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做著貢獻。同學們還記得北約轟炸南聯盟的歷史嗎?對南聯盟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千億美元,其中被炸毀的橋梁有50多座。
3、橋是歷史的見證。
教師:橋除了是精美的藝術品,是效益的紐帶,它還能使我們聯想到什么嗎?
請大家看一首詩:“曉月照蘆溝,大河曾流淚和血;狼煙騰燕薊,長橋猶記恨與仇”。你們知道這首詩描繪的是哪座橋嗎?盧溝橋。
教師歸納:盧溝橋使我們想到了“七七事變”,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橋上的古獅,曾親歷了戰(zhàn)地烽煙,看到它,歷史的滄桑感油然而生。橋成了歷史的見證。
4、欣賞大師筆下的橋。
出示圖片資料,學生欣賞。
教師提問:①美術大師們用怎樣的形式再現美麗的'橋?
、诖髱煿P下的橋在造型上、色彩上、功用上分別有什么特點?
、勰愕玫搅耸裁磫l(fā)?
教師:大師們用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再現橋的美麗、橋的歷史,用這種方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5、拓展《心中的橋》。
教師:還有一種橋,它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陸地上,建造它們甚至用不上一磚一瓦,可它們卻實實在在地發(fā)揮著 “橋”的作用,你們猜猜是什么橋呢?
學生猜測回答。
欣賞“心中的橋”有關圖片,學生討論。
教師提問:資料中的“橋”與現實生活中見到的橋有什么差別?學生從橋的形、色、材質、功能等方面進行分析。
教師:心中的橋有許多種:有友誼的橋,有關愛的橋,有希望的橋。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根據有形的橋設計制作立體賀卡,來傳遞那份友誼、那份關愛和那份希望。
學生快速用單線勾勒的方式將心中的橋畫下來。
6、評述討論。
教師:下面我們來欣賞同學們設計的橋。
在欣賞的同時,請思考下列問題:
(1)同學設計的橋,有什么特點?
。2)有哪些可取之處?說說你最欣賞的作品。
(3)如果根據設計圖稿建造大橋,你建議用怎樣的材質更合適?
7、小結。
教師: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有關橋的文化,欣賞了橋的美麗的姿態(tài),藝術大師筆下的橋以及同學設計的橋。下節(jié)美術課,請同學們帶好彩紙或彩泥把漂亮的橋制作出來。
第二課時
1、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選擇合適的廢棄材料或彩泥進行設計與制作簡單的橋梁模型;
學生能運用自己的作品表達自己的情感;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設計能力。
2、重點、難點。
重點:設計與制作的方法步驟。
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課前準備
。▽W生)毛線、紙張、紙盒等廢棄材料,彩泥,剪刀,膠水等。
。ń處煟┲谱骷袄L畫工具。
教學過程
1、導入課題。
教師:上堂課,我們學習了有關橋的文化,欣賞了大師筆下的橋以及同學們設計的橋,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制作漂亮的“橋”。
2、討論用什么方法制作“橋”。
說說自己準備的廢棄材料以及制作設想。
教師:我們的身邊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廢棄材料,如紙盒、紙箱、毛線等,將它們巧妙地利用、組合、插接,可以創(chuàng)造一件新的藝術品,一座特別的橋。
3、欣賞圖片,各種各樣的橋、一座特別的橋。
學生邊看邊思考,自己準備的材料可以用來干什么?
教師:國內外有許許多多的橋,它們造型、材料、色彩各異。今天我們也要像這些設計師一樣,用這些材料設計創(chuàng)造一座特別的橋。
4、每四個人為合作小組,學習制作橋的方法步驟。
。1)教師示范捏做一座泥“橋”。
教師特別強調拼接、捏壓等操作要點。
。2)師生合作,示范綜合材料制作一座立體橋。
教師強調紙盒拼接、用線纏繞等要點。
。3)對“橋”進行裝飾。
教師:用彩紙剪貼或彩泥捏制細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進行裝飾,可以使“橋”更美。
5、展示作業(yè),進行互評和評選優(yōu)秀作業(yè)。
6、作業(yè) 。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橋”的制作,教師巡視輔導。
。1)在進行“橋”的制作時,碰到了什么問題?同學之間合作愉快嗎?
(2)你們制作的“橋”,代表了你們的什么心愿或者希望?
。3)你覺得哪個小組設計制作的“橋”最棒?為什么?
資料:
橋梁就是水上道路,它使人們可以不更換交通工具而直接到達彼岸;橋梁是莊嚴的史書,它記載著人類戰(zhàn)勝自然的艱難歷程和巨大成功;橋梁是智慧的宮殿,它蘊藏著前人聰明才智和精湛技藝;橋梁又是精美的藝術品,它給祖國的大好河山錦上添花,成為人們審美觀賞的極好對象。橋梁是贊美詩,它謳歌著科學的力量,技藝的巧妙和勞動的光榮;橋梁是風俗畫,它是民族風情、歷史變遷的話劇舞臺。它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文明的紐帶。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第一周:準備課(學習目的性教育、規(guī)范教育、學習準備)、立方體的透視現象介紹。
第二周:立方體的包裝盒。
第三周:圓柱體的透視現象。
第四周:圓柱體的生活用品(實物寫生指導)。
第五周:各種各樣的房屋(寫生指導)。
第六周:想象中的機器人(想象畫)。
第七周:變體美術字(書寫指導)。
第八周:同上
第九周:手拉手的動物(鉛畫紙制作)。
第十周:生動的紙面具(鉛畫紙制作)。
第十一周:泥塑面具。
第十二周:泥塑小動物
第十三周:△中國畫學習 * 牽牛花 *
第十四周: * 梅 花 *
第十五周:△結合中國畫欣賞 小雞
第十六周:調皮的小猴子
第十七周:戲劇人物
第十八周:復習
第十九周:測評、總結。
準備課
一、本冊教材分析、介紹:
二、安排學具準備:
1、思想準備
明確學習目的,進行紀律教育。
2、預習,熟悉教材內容。
3、學習用品準備:2B鉛筆、直尺、水彩筆、彩泥、中國畫顏料、毛筆(大、中、小白云)、墨汁、調色盤、毛氈、宣紙4—6張等。
第一單元 立方體和圓柱體的透視現象
一、立方體的透視現象
教學目標:
1、了解立體方形的結構,以和人眼所能夠看到的局部(從各個角度)——最多三個面,最少一個面。
2、使同學初步掌握“平行透視原理”和“成角透視原理”。
3、能夠初步運用立方體的兩種透視原理,畫出平行透視、成角透視的立方體結構的物體。
重點:平行透視、成角透視的原理。
難點:掌握并運用立方體透視原理。
教師課前準備:立方體石膏模型,直尺。
第一教時:平行透視,成角透視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 出示石膏立方體模型。
1、結合數學課同學接觸到的立方體概念,讓同學分析(引導、啟發(fā))立方體的12條棱。
2、分成三組線(每組4條相同角度的線)。
二、 引導、分析。
依據人在觀察立方體的視線高度,人的位置,立方體的位置(角度)。
概括出:
a) 視平線,中心垂直線、心點;
b) 視平線,左、右消失點。
這兩種透視的`條件: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
導出課題《立方體的透視現象》。
平行透視:(板書)條件——
1、立方體的一個面平行對著你。
2、人眼視線的位置:視平線。
3、人的位置:中心垂直線。
4、視平線與中心垂直線的交點:心點。
平行透視三組線:
1、水平線
2、垂直線
3、對準心點的線
成角透視:(板書)條件——
1、立方體的一個棱角對著你。
2、人眼視線的位置:視平線(人的眼睛在視平線的中心)。
3、視平線兩端:左、右消失點。
成角透視三組線:
1、垂直線。
2、往左邊消失點對準的線。
3、往右邊消失點對準的線。
三、根據以上所板書的原理:
1、舉例示范,平行透視立方體寫生步驟。
2、舉例示范,成角透視立方體寫生步驟。
以上板書要求:同學作筆記
作畫步驟要求:同學能按順序口頭述說。
四、同學回家溫習所學知識。
第二教時:立方體的包裝盒——臨摹(寫生指導)
教學重點:通過立方體包裝盒的寫生,掌握立方體的透視方法,提高同學的繪畫技能。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同學籠統(tǒng)思維和從實物中提煉幾何體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根據上節(jié)課要求(同學回家復習),抽查提問:
1、立方體的透視現象有哪兩種?
2、平行透視的條件,三組線?
3、成角透視的條件,三組線?
二、分析講解
分析講解平行透視條件、成角透視條件。
重點:示范演示成角透視立方體畫法步驟。
三、寫生指導
根據P4第二幅照片中包裝盒,作寫生指導。
四、巡視指導
要點講解,注意點(易錯地方)重點提示。
五、色彩、投影、花紋裝飾等作業(yè)要求講解。
第三教時:各種各樣的房屋(寫生指導)
教學重點:通過對各種各樣的房屋寫生或描繪,進一步運用立方體透視原理,對房屋形體作出適當的分解,將復雜的房屋看作是多種幾何體的合理組合,畫出符合透視規(guī)律的房屋建筑畫。
教學難點:對同學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過程:
一、研討同學作業(yè)
指出普遍存在著的問題(黑板示范解決)。
二、指導觀察
1、指導同學觀察房屋(看作類似立方體)。
2、啟發(fā)運用已學的立方體透視原理去畫房屋。
三、示范
指導面對一幢房子(或照片中選一座):
1、確定視平線左、右消失點;
2、從人站的位置確定中心棱線的位置;
3、通過立方體定位,修整成房屋的形狀,劃分結構。
4、最終完成房屋構圖。
四、練習
同學調整、修改稿件,教師巡視指導。
五、典型作業(yè)研討
引導同學進一步修整作品。
六、拓展
安排同學課后從學校操場和教學樓陽臺,觀察和近的建筑群。
第四教時:高樓——寫生指導
一、分析,描述
通過實景觀察,讓同學述說從要求的角度所看到的高樓
(角度、形狀組合、色彩和細節(jié),周圍的環(huán)境等)
二、欣賞范畫
1、出示范畫“高樓”。
2、講解構圖方法、思路,景物的取舍。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學生大膽自由地表現,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2、 熟悉常用的繪畫工具和材料,體驗繪畫的樂趣。
3、 培養(yǎng)良好的繪畫習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熟悉常用的`繪畫工具和材料,體驗繪畫的樂趣。
難點:學生大膽自由的表現。
教學準備
教具:各類彩色筆、各類質地的繪畫用紙、教學范畫。
學具:教材、課堂練習、各類彩色筆、各類質地的繪畫用紙等。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準備繪畫工具,規(guī)范繪畫習慣。
二、 導入新課
1、 學生上臺介紹自己所帶的各類彩筆,當當小老師,教教我們怎么用?
2、 揭示課題
三、 欣賞感知
1、 教師出示各類的范畫作品,讓學生欣賞,
1)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顏色的?
2) 他們畫了什么?象什么?
3) 他用了什么彩筆?
4) 猜猜是怎么畫的?
5) 你覺得這幅畫怎么樣?掛在哪比較好?為什么?
2、 看看他們的用紙,有什么不同?
1) 教師出示各種質地的繪畫用紙,讓學生摸一摸,感受一下紙的質感;
2)分組挑選喜歡的紙,猜想會有怎樣的效果?
3)嘗試練習:合作小組一起畫一畫。
3、 交流體會,相互欣賞
四、 學生作業(yè)
以合作小組為單位,挑選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大膽的畫畫。(室內、室外均可)。
五、 教師巡回指導
1、 指導學生正確用筆。
2、 鼓勵膽小的學生大膽的繪畫。
3、 室外注意安全。
六、 課堂小結
1、 學生說說繪畫的內容、繪畫的過程中的樂趣。
2、 相互評價。
3、 教師總結。
小學美術教案 篇8
知識要素
了解人體大致比例
技能要求:
用線條表現站立的人物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fā)現:通過寫生發(fā)現人有不同的特征
實踐與創(chuàng)造:用線表現畫人的方法
欣賞與評議:欣賞并評論自己與他人的作品
教學重點
人物的`動態(tài)
教學難點
人物的比例
教學過程
一、引導與觀察
1、小朋友在升旗儀式上是什么姿勢?能做做看嗎?成人和小朋友在個子上有什么區(qū)別?
2、出示人體比例圖,讓學生了解觀察大人與小孩的區(qū)別。
3、教師出示各種圖片讓學生辨別別人的大小、高低、胖瘦等特征。
二、了解與寫生
1、構圖是使整個形象在紙上要有合適的位置,不要太大或太小。
2、寫生時要全神貫注,動作迅速,注意線條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3、側面的人可先畫背的動態(tài),再畫頭和全身,正面的人可從頭開始。
三、提示與輔導
1、作畫時可根據對象決定畫幾個頭高的比例。
2、從紙的上端起筆(示范),整張紙畫滿,頭不要畫太大,以免頭大身體短。
3、畫衣服褶皺時不能亂畫線條,根據人體動態(tài)來尋找,主要的大褶皺畫,次要的可省去。
4、仔細分析人物身上的線條疏密。
四、欣賞與評論
1、展示作業(yè),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重點放在比例方面,其次是線條表現。
2、學生互評,教師,評論時盡量找出別人的閃光點。
【小學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1-19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2-30
小學美術的教案04-06
小學美術教案06-01
小學美術教案01-04
小學美術學期教案06-09
小學美術教案優(yōu)秀12-03
小學電腦美術教案12-10
小學六美術教案11-28
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