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錦集九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1、教材是我國鄰近的國家和地區(qū)一章的第一節(jié),教材設計能使學生比較充分地了解日本這一東亞島國的自然地理特點和人文地理特點。
2、教材先對日本地理條件進行了分析,使學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點,進而達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發(fā)展經(jīng)濟的成功之處,即“加工貿易經(jīng)濟”這一經(jīng)濟發(fā)展的方式,并以此作為我們的借鑒。
3、本節(jié)教材另設閱讀、圖表、活動等,在說明日本地形和組成,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擴展學生知識面,使學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經(jīng)濟狀況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從而開闊了視野,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
學情分析
農村學生視野相對狹窄,但對日本這個國家并不陌生,只是對日本的地理特征缺乏感性認識,因此學生對這節(jié)課應該存有較大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日本的自然環(huán)境,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關知識
。2)結合日本的`國情,分析其發(fā)達的加工貿易經(jīng)濟的發(fā)展特點,使學生能夠說出日本工業(yè)帶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
。3)能舉例說明日本與我國在經(jīng)濟貿易、文化等方面的聯(lián)系密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收集圖片、查找文字資料、小組討論、分析處理資料,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性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防震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初步建立因地制宜發(fā)展經(jīng)濟的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日本的輪廓組成
2、日本是一個多地震、多火山的國家 。
教學過程;略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一、 亞細亞和歐羅巴
(1)洲名的由來
1、 學生結合預習,講述亞洲、歐洲洲名的由來
2、 結合掛圖,教師指出亞 歐大陸的位置并提問:亞歐兩洲的洲界線是什么?引導學生在地圖上說出
(過渡)分析一個大洲,首先從分析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入手
3、 分析講述:地理位置包括其經(jīng)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4、 師生共同閱讀“亞歐地形圖,引導學生從經(jīng)緯度位置來分析亞洲的地理位置。并突出從南北半球看、從東西半球的位置看亞洲的位置特征
5、 引導學生從海陸位置說明亞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2)亞洲的地理位置
6、學生討論完成P3活動題,討論回答歐洲的地理位置特征,而后結合掛圖強化
6、 提問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認為怎樣分析一個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特征
[作業(yè)布置]
見基礎訓練
第 二 課 時
[復習提問]學生上臺,結合掛圖說出亞歐兩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二、 亞、歐兩洲的地形
。1) 亞洲的地形特征
1、 結合P5活動向學生介紹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
2、 師生共同閱讀“亞洲地形圖”,從四方面分析亞洲的地形特征
A 讀“亞洲地形圖”,觀察亞洲地形圖上主要以哪兩種顏色為主?各代表了什么地形?并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找出亞洲的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的,帕米爾高原的位置
B 觀察提問:亞洲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有多少米以上?占地面積廣不廣?說明了從大洲看,亞洲的海拔高嗎?
C 引導學生計算青藏高原與西西伯利亞平原,珠穆朗瑪峰與死海的高度差,得出結論:地勢高低懸殊,地面起伏大)
D 繼續(xù)觀察:亞洲的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亞洲的哪個部位?平原又分布在哪里?這說明了亞洲的地勢哪里高,哪里低?
E 引導學生找到亞歐大陸東側、東南側的弧形島嶼,并設問:為什么亞歐大陸東部會形成如此多的島嶼和群島呢?(聯(lián)系板塊構造學說理論說明)
3、通過剛才的分析,由學生小結亞洲地形的特征,教師指導學生在書本上找重點
3、 按上述思路,學生閱讀歐洲地形圖和P6活動1題的資料,討論歐洲的地形特征,教師結合地圖引導學生理解,并引導學生找出歐洲的主要平原:東歐平原、西歐平原、阿爾卑斯山的位置
4、 教師板書小結歐洲的地形特征:
。1) 平均海拔最低,僅340米
。2) 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
。3) 中部低平
。4)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兩測
5、 學生完成P6表格
[作業(yè)布置]
見填充圖冊
第 三 課 時
。◤土曁釂枺
1、 分析一個大洲的地形特征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2、 歐洲的地形有何特征?亞洲的地形有何特征?
三、 亞洲的氣候
。ㄒ唬夂蜇撠煻鄻
1、學生觀察“亞洲地形圖”,數(shù)一數(shù)亞洲有哪些氣候類型?并設問:世界13種氣候類型中,只有哪種氣候類型在亞洲沒有?由此說明了亞洲氣候具有怎樣的基本特點?(復雜多樣)
2、引導學生結合地圖,從緯度位置、五帶的位置、地形的角度讓學生理解亞洲氣候負責多樣的原因:跨寒、溫、熱三帶,且地形復雜多樣
設問: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可以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出來呢?(學生閱讀P7-8文字,思考說明)
。ㄟ^渡)我們知道,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是氣溫和降水,因此,亞洲氣候的復雜多樣性可以從氣溫和降水的復雜性體現(xiàn)出來
(5) 結合教材P7第二段文字,通過馬來群島與奧伊米亞康的氣溫對比,理解亞洲氣溫差別大
。6) 設問:為什么亞洲的氣溫差別會這樣大呢?(主要受緯度因素的影響,跨緯度廣)
。7) 展示世界雨極“乞拉朋齊”和西亞的無流國資料,說明亞洲的降水差異大,干濕差異顯著
(8) 討論:為什么亞洲的降水差異會那么大?(主要受海陸位置、地形因素的影響,距海越遠,降水越少)
(二)大陸性強
。9) 展示同緯度的亞洲齊齊哈爾與歐洲巴黎的降水資料,并分析;同緯度的巴黎和齊齊哈爾相比,冬季誰最冷?夏季誰最熱?誰的氣溫年較差大?這說明了亞洲氣候具有顯著的大陸性特征
。ㄟ^渡)亞洲的氣候不但具有顯著的大陸性特征,而且季風氣候顯著
(三)季風氣候顯著
1、講述季風的含義:指隨季節(jié)變化而風向相反的`風
2、結合本地實際,提問:當?shù)囟敬凳裁达L向的風?氣候有什么特征?夏季吹什么風向的風?氣候又有什么特征?
。ㄟ^渡)亞洲的季風氣候是怎樣形成的呢?
1、 結合板圖講述風的形成過程及與氣壓、氣溫的關系
2、 板畫亞洲簡圖,理解亞洲冬季風和夏季風的成因
3、 學生朗讀P8閱讀,進一步深化對亞洲季風的形成過程的認識,教師結合小黑板表格小結:
發(fā)源地 風向 性質 對氣候的影響
冬季風 蒙古、西伯利亞 偏北 寒冷干燥 氣溫低,降水少
夏季風 太平洋、印度洋 偏南 濕熱多雨 帶來大量降水
4、 設問:亞洲之所以會形成典型的季風氣候特征,和亞洲的什么地理位置分不開呢?
。ㄐ〗Y)我們通過對亞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對氣候要素的影響,分析了亞洲氣候的三個特點: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強,季風氣候顯著。
四、 歐洲的氣候特征
1、 引導學生閱讀P7圖1-7,回答:歐洲有哪些氣候類型?有熱帶氣候類型分布嗎?得出歐洲氣候的第一個特征:以溫帶氣候為主
2、 引導學生讀圖1-10,比較緯度相近的鹿特丹和赤塔,冬季誰的氣溫低?夏季誰的氣溫高?誰的年溫差大?由此得出歐洲氣候的第二個特征:海洋性特征顯著
。ㄟ^渡)為什么歐洲氣候具有明顯的海洋性特征呢?
3、 學生討論完成P9活動4,教師結合歐洲地圖從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地形因素說明。
4、 引導學生在“亞歐氣候分布圖”上找出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分布地區(qū),并提問:在歐洲地中海沿岸是什么氣候類型?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各有什么氣候特點?
5、 指導學生結合P9活動5、6題分析判斷各自的氣候特征。
6、 小結歐洲氣候的第三大特征: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分布典型
7、 學生討論完成P9活動2、3題,進一步理解亞歐兩洲的氣候特征。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緯度變化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劃分。
3、了解24節(jié)氣劃分及對農業(yè)的意義。
4、理解地球上五帶的形成。
德育目標
通過理解地球公轉及其產(chǎn)生的 地理現(xiàn)象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
學習過程中,通過 教師引導思維的方式方法,使學生獲取學習知識的進取精神。
教學建議
關于四季的劃分的 教學建議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劃分四季的依據(jù),既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隨季節(jié)的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jié)變化的規(guī)律。這里需要強調季節(jié)的變化與日地距離無關。然后,引導學生讀《二十四節(jié)氣與四季》圖,明確我國和西方國家不同的四季劃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間的差異。最后,指出我國以二十四節(jié)氣劃分四季對農業(yè)生產(chǎn)的指導意義。
關于五帶的劃分的 教學建議
這部分 教學內容,可以從讀《五帶的劃分》示意圖引入。要求學生明確五帶劃分的界限和依據(jù),掌握地球上年太陽輻射總量從低緯地區(qū)向高緯地區(qū)減少的規(guī)律。最后, 教師指出五帶劃分的 地理意義。
關于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 教學建議
正午太陽高度有在同一時刻隨緯度的變化,也有在同一緯度隨時間的變化。在 教學中,要緊緊抓住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這是產(chǎn)生正午太陽高度隨空間和時間變化的直接原因。在課堂 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本中的《二分二至正午太陽高度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的變化,然后找出變化規(guī)律。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區(qū)域,一年內可獲得兩次太陽直射,其正午太陽高度的最大值的出現(xiàn),要視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而定。 教師在 教學中要力求使學生明確這一點。
關于晝夜長短的變化的 教學建議
晝夜長短的變化,有在同一時刻隨緯度的變化,也有在同一緯度隨時間的變化。在 教學中,可利用課本中《二分二至晝夜長短變化示意圖》,從晨昏線的位置變化入手,分析晝弧和夜弧的長短對比,找出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需要強調的是,晝夜長短的變化是一個漸變過程,其中有量變也有質變。不論南半球還是北半球,夜長隨緯度逐漸縮短為0時,就會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晝長隨緯度逐漸縮短為0時,就會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從赤道到兩極的任何地點,晝夜長短都會出現(xiàn)由極大值到極小值的周期性變化。只有赤道上無晝夜長短的變化,全年晝夜平分。
教學設計方案
〖導入新課〗復習地球公轉運動中有關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知識,引出不同季節(jié)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 教學〗
1. 讀圖:《二分二至全球的正午太陽高度角》
2. 提問:分別找出二分二至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說出南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3. 講解: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4.板書: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冬至日 南回歸線最大,向兩極遞減。
夏至日 北回歸線最大,向兩極遞減。
春、秋分日 赤道最大,向兩極遞減。
〖晝夜長短變化的 教學〗
1. 讀圖:《二分二至全球的晝長》
2. 提問:結合生活實踐,說明北京冬、夏季晝夜長短的變化情況。分析說明在二分二至時北半球晝夜長短隨緯度的變化情況。
3. 講解:每年由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期間,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大于夜長,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其中,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晝漸長夜?jié)u短;由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晝漸短夜?jié)u長;夏至日時,晨昏線(圈)與經(jīng)線圈的夾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qū)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南半球反之。每年由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期間,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大于晝長,且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其中,由秋分到冬至,北半球夜?jié)u長晝漸短;由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夜?jié)u短晝漸長;冬至日時,晨昏線(圈)與經(jīng)線圈的夾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夜最長晝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qū)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南半球反之。在春、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晨昏線(圈)經(jīng)過南北極點,與某條經(jīng)線圈重合,全球各地晝夜平分,各為12小時。
4.板書: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
春、秋分 全球晝夜平分
夏至日 晝長夜短且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極晝)
冬至日 晝短夜長且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內極夜)
〖四季劃分的 教學〗
1. 讀圖:《二十四節(jié)氣與四季》
2. 提問:歐美國家和我國在四季的劃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種四季劃分方法與我國氣候更加吻合,對農業(yè)更具指導意義。
3. 講解:歐美國家和我國在四季的`劃分上,都是屬于天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轉軌道上,每轉過90°劃分為一個季節(jié);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都是將一年之中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jié)定為夏季;將一年之中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jié)定為冬季;冬夏的過渡季節(jié)定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具體的劃分時間上有先有后。我國以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劃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節(jié)開始早于歐美國家,與我國氣候更加吻合,對農業(yè)更具指導意義。
4.板書:四季的劃分:我國 以“四立”劃分
歐美 以“二分二至”劃分
〖五帶劃分的 教學〗
1. 讀圖:《五帶的劃分》
2. 提問:說出五帶的劃分界線和劃分的依據(jù)。
3. 講解:在同一季節(jié),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隨緯度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緯度分異的規(guī)律,形成了五帶。以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為界限,把地球表面分為熱帶、南北溫帶和南北寒帶。五帶反映了年太陽輻射總量從低緯地區(qū)向高緯地區(qū)減少的規(guī)律,它是人們研究地球表面各自然帶分布規(guī)律的基礎。
4.板書:五帶的劃分:名稱和界限
劃分的依據(jù)
探究活動
【活動主題】
南極圈內地區(qū)與北極圈內地區(qū)相比,其同緯度的地區(qū)的極晝、極夜天數(shù)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不一樣?
【活動步驟】
理解極晝和極夜的產(chǎn)生的原因
理解產(chǎn)生極晝和極夜有何規(guī)律
地球公轉的規(guī)律(尤其是在公轉軌道上不同位置的線速度變化規(guī)律,以及這種變化如何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停留時間的相應變化)
描繪發(fā)生極晝時太陽在天空中的運行軌跡
查找與以上資料相關的媒體資料(圖片,錄像等)
制作多媒體演示材料
制作能說明本主題原因的模型
【成果展示】
可以選擇這樣兩種方式:
。1)制作出演示模型,把極晝和極夜相關的知識制作成板報
(2)制作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圍,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資源;
探究日本經(jīng)濟發(fā)達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貿易聯(lián)系狀況,記住日本主要工業(yè)區(qū)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和地理學習能力;
從日本經(jīng)濟發(fā)展過程中,使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經(jīng)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國“科教興國”策略的重大意義
教學重點: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發(fā)達的加工貿易經(jīng)濟
教學難點: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發(fā)達的加工貿易經(jīng)濟
教學準備:課件《櫻花》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屏幕顯示日本富士山圖(帶櫻花的一幅),名曲《北國之春》,用于課前播放,營造氣氛。
[提問]:同學們,通過看和聽,你有什么要說的?學生發(fā)言,把學生引入日本話題。
一、多火山、地震的島國
學校組織一批學生到日本修學旅行,下面幾種運輸方式都能到日本嗎?為什么?
1、汽車 2、火車 3、飛機 4、輪船
。ㄗ寣W生去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
[活動]:
四人一小組,根據(jù)下面提供的四個問題, 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選擇其中的一題展開探究討論,然后用你最喜歡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討論結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領土主要由哪幾個大島組成?
2、地圖冊上的比例尺量算上!獤|京的距離
3、日本有那幾個著名的城市?并能在地圖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個島國,英國也是一個島國,比較這兩個國家跨越的經(jīng)度和緯度,那個國家大,這對地理環(huán)境的復雜程度有影響嗎?
。ㄗ寣W生帶著問題探究討論,畫面切入到“世界政區(qū)圖”、“日本圖”)
教師此時指導學生閱讀“世界政區(qū)圖”、“日本圖”和“富士山圖”,結束后重新顯示版面2,讓學生回答問題,講出日本的位置和領土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師予以必要的補充和強調有關內容。
顯示“日本圖”,教師邊講邊指圖,圖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國四個大島的名稱用紅色顯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縮小定格,讓學生掌握這四大島的相關位置, 接著屏幕左側顯示富士山的圖,在屏幕右側教師要告訴學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還曾噴發(fā)過,它被日本奉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勝地
探究題活動:
1、看看日本工業(yè)主要分布在那里?
2、 綜合分析日本工業(yè)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經(jīng)濟對外依賴嚴重,會對日本經(jīng)濟帶來那些影響?談談你的看法
4、閱讀課本24頁有關資料,回答問題
閱讀 “日本主要工業(yè)區(qū)的分布”圖,把圖中的主要工業(yè)區(qū)用紅色塊顯示圖中的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藍色顯示,加深學生對主要工業(yè)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問:日本工業(yè)為什么分布在這里?
顯示幾幅圖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鐵路”圖片、“填海造陸”圖片、有關大阪的鳥瞰圖片。教師邊講課邊播放有關內容。
在教師講解的同時,可接連播放較多的動靜態(tài)畫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婦女”、“日本茶道”圖片
顯示“日本工業(yè)區(qū)分布空白圖”,讓學生回答圖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業(yè)中心名稱,并思考回答日本工業(yè)分布在這里的原因。(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完成,同時借助于多媒體,通過這多個版面的播放,輔之以教師的講解,學生普遍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興趣很濃,教學效果很好。)
初中地理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
2.使學生了解土地資源的分布大勢;
3.使學生了解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教學過程:
一、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
【提問】
1.請同學們想一想,土地有什么用途?
2.讀某縣土地利用圖,根據(jù)圖例說出這個縣有哪些土地利用類型?
【總結】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二、土地資源的分布大勢
【讀圖】“世界土地資源利用圖”、“世界地形圖”、世界自然帶圖”
【提問】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qū)?
2.為什么面積較大的耕地多分布在溫帶平原及大河流經(jīng)過的地區(qū)?
3.目前哪幾個自然帶仍保留有大片原始林地?
4.世界上草原面積廣闊的'地區(qū)分布在哪兩個自然帶內?
【總結】
耕地:主要分布在溫帶平原和大河流經(jīng)地區(qū)
林地:主要分布在溫帶森林和熱帶雨林地區(qū)
草地:主要分布在溫帶草原和熱帶草原地區(qū)
溫帶平原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沃,土層深厚,有利于作物生長。大河流經(jīng)地區(qū),由河流帶來的泥沙在大河兩岸形成沖積平原,同樣土質肥沃,上層深厚,而且灌溉便利,有利于農業(yè)發(fā)展。
三、土地資源的利用保護
土地撫育著人類,為人類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條件。人類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土地,特別是首先人類生存離不開糧食,糧食生產(chǎn)又離不開耕地,而目前耕地卻在不斷地減少?71頁兩幅漫畫,說明耕減少的原因?
原因:a.人口增長、計算從1960年到1987年人口從30億增加到50億,假如銳地不減少,保持15.8×106km2,則人均耕地減少了多少?實際上由于人口的增加,大量建房、修路,使耕地日益減少
b.水土流失,沙漠擴大。近年來,各國正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土地資源。
初中地理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主要涉及我國的民族構成、民族政策、民族分布和民族風情幾個部分。其中,民族分布呈現(xiàn)出“大雜局,小聚居”的特點;少數(shù)民族集中分布在邊疆地區(qū),對祖國建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風情的學習,既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又培養(yǎng)了學生加強民族團結,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
農村的生源基礎相對較薄弱。多年來,由于各種因素,成績還偶的就轉走了,留下的學生差異非常大。所以在考試分數(shù)上和城區(qū)的學生比較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學生學習成績基礎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很難在短時間內提高他們的地理學習能力,地圖掌握的情況不是和理想,對于地圖的語言的表達能力欠加。由于沒有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所以綜合題的難度不是很難都難以解決,加上目前教材與實際生活有些差距,學習覺得沒有實際功用,所以學生學習缺少熱情。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知道我國民族數(shù)量、構成及分布特點;
。ǘ┻^程與方法:
1.利用網(wǎng)絡收集、整理信息讓學生在獲取資料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2.通過課堂活動,創(chuàng)設積極互動的情境,展示個性特征。
。ㄈ┣楦、態(tài)度、價值觀:
1.體會我國的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在學習中,產(chǎn)生對祖國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熱愛之情,學會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風俗和生活習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我國民族的構成和分布特點,民族文化絢麗多彩
難點:我國民族的分布特點
初中地理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了解不同類型國家的人口、面積、制度等方面的不同
2、知道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的分布的特點
3、理解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的差異
【學習重點】:
1、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的分布的特點
2、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的差異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學習任務一:閱讀課本P87文字,結合1999年資料,了解世界不同類型國家的情況
1、目前,全世界______億人,分別居住在________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2、俄羅斯的領土面積廣大__________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_________的國家,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被稱為___________。
3、中國是世界_________人口大國,澳大利亞是一個____________的國家。
4、從政治體制看,中國是______________國家,美國是______________國家
5、背誦課本P87的1999年資料中,面積前10位的`國家,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國家
學習任務二:閱讀課本P88文字,了解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的分布的特點
1、根據(jù)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高低,通?砂咽澜缟系膰覄澐譃開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發(fā)達國家大多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這些發(fā)達國家,除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外,都分布于____________。
2、發(fā)展中國家以_______、非洲和_____________的國家為主,絕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目前中國也是____________。
學習任務三:閱讀課本P88-P91,理解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的差異
1、閱讀第一段,思考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有哪些不同?(課本上劃出)
這些差異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異造成的。
2、發(fā)達國家利用其掌握的__________和從發(fā)展中國家購買來的_______________,制造_______________的工業(yè)品,并銷往到世界各地,獲取__________,因而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比較高。
3、大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由于歷史上長期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侵略剝削,大量資源被掠奪,生產(chǎn)品種_______,建設資金_______,生產(chǎn)效率_______,導致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相對落后,有些國家還處于非常貧困的狀態(tài)。
4、閱讀“南北關系“了解”南北差距“、”南北對話“、”南南合作“
5、閱讀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人口與國內生產(chǎn)總值比較,填空:
。1)圖5-3發(fā)達國家占世界總人口的________發(fā)展中國家占________。
(2)圖5-4發(fā)展中國家占世界國內生產(chǎn)總值的________,發(fā)達國家占___________。
6、閱讀圖5-5,了解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工農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差異
7、完成活動題的填表
8、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各國都應該遵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項原則,以求得共同發(fā)展與進步。
二、合作共建
1、讀”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人口與國內生產(chǎn)總值比較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中填出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所占的比例
。2)將下列國家同它們所屬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所在的大洲,用直線連接起來
(3)根據(jù)以上連線并聯(lián)系”世界政治地圖“可以知道,發(fā)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_洲,發(fā)達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洲,從北半球位置分析,發(fā)達國家主要位于_______半球北部,發(fā)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半球的南部和_____________半球。
三、系統(tǒng)總結
發(fā)與一、不同類型的國家(數(shù)量、面積、人口、政治體制)
展發(fā)二、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的分布特點:發(fā)達國家:主要在______半球,
中達發(fā)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半球的南部和南半
國國人均國民生產(chǎn)總值差異
家家三、發(fā)展中國家與人口與國內生產(chǎn)總值差異
發(fā)達國家差異工農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差異、導致差異的主要原因
四、診斷評價
1、有關世界上面積居第二位的國家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人口也居世界第二位②地廣人、蹖儆诎l(fā)達國家④發(fā)展中國家⑤資本主義國家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⑤
2、下列不是我國五項原則內容的是()
A、各國應該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
C、和平共處,平等互利D、求同存異
3、發(fā)達國家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C、亞洲D、非洲
4、下列敘述中,不符合歐美發(fā)達國家狀況的是()
A、交通擁擠,人口增長快B、工農業(yè)生產(chǎn)發(fā)達,生產(chǎn)水平高
C、市場繁榮,環(huán)境幽雅D、受教育程度高,生活質量好
五、課后反思
發(fā)展中國家應采取哪些措施來促進本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縮小同發(fā)達國家的差距?
初中地理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閱讀等溫線分布圖,概括出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的特點。
2.說出1月0C等溫線的大致分布。
3.分析影響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
4.讀圖說出我國主要的溫度帶及其大致的分布。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我國一、七月平均氣溫分布圖,進一步學會判斷、分析等值線分布圖,初步學會分析形成氣溫特點的原因。
。玻畯囊辉碌葴鼐圖上,找出1月0C等溫線的大致分布。
。常M一步學會運用地圖獲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對氣溫及溫度帶的學習,進一步體會我國疆域遼闊,地區(qū)差異大的特點。
2.通過氣候對生活和生產(chǎn)的影響的分析,進一步明確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
2.我國1月0℃等溫線的分布。
3.我國溫度帶的分布。
【教學難點】
閱讀我國一月、七月氣溫分布圖,分析概括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本節(jié)教學1課時。
【教學過程】
。ㄐ抡n引入)
你喜歡旅游嗎?國慶節(jié)去哪里旅游了?你穿的衣服和現(xiàn)在有什么不同?(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入新課)
【請你當參謀】
大連的小紅同學也很喜歡旅游,今年,她打算到哈爾濱的奶奶家過春節(jié),你能告訴她需要準備哪些服裝嗎?姑姑說,可能還要帶她去廣州玩,她還要另外做哪些準備?
【承轉】同是春節(jié),為什么到哈爾濱和廣州穿的衣服差別這么大呢?
【指導讀圖】我們比較一下哈爾濱和廣州兩地冬季的氣溫。(課件展示哈爾濱和廣州氣溫曲線圖)計算哈爾濱和廣州兩地1月份氣溫相差多少?
【轉折過渡】兩地1月氣溫相差近35℃,難怪兩地在衣著上相差那樣懸殊。
要了解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別的具體情況,還要看我國的1月平均氣溫圖。初一我們學過世界氣溫分布,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什么是等溫線?同一條等溫線上氣溫分布有什么特點?
【指導讀圖】讀“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上找出秦嶺----淮河,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度?在圖上用筆描繪出來0℃等溫線,說出0℃等溫線的大致分布。
2.從秦嶺----淮河一線往北,氣溫變化趨勢如何?漠河的氣溫大約是多少度?從秦嶺----淮河往南氣溫變化趨勢如何??诘臍鉁卮蠹s是多少度?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約是多少度?
【概括總結】我國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從此線往北溫度越來越低,漠河的平均氣溫大約是-28℃以下。從此線往南氣溫越來越高,?诘腵氣溫大約是16℃以上。我國南北之間的溫差約為44℃以上。
【板書】南北氣溫的差異
一、冬季,南北氣溫差別很大。
【啟發(fā)提問】為什么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這么大呢?
【觀察】“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演示
【歸納】我國南北跨緯度很大。冬季太陽直射在南半球,我國北方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陽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晝長也比南方短,自然北方獲得的太陽光熱就比南方少了。另外,冬季風南下,我國北方首當其沖,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
【結論】因此,造成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別很大的主要因素是緯度的影響。
【啟發(fā)提問】我國冬季氣溫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氣溫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國夏季氣溫分布有什么特點呢?
【引導讀圖】用同樣方法,分析我國7月平均氣溫圖。讀圖要求(可要求學生依據(jù)讀1月平均氣溫圖的方法,分組討論,列出讀圖提綱):
、倌拥7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诤?诘7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我國南北氣溫相差大約多少攝氏度?
③找出我國7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qū)在哪兒?那里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為什么這里是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qū)?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指圖總結】
。1)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區(qū)外,大部分地區(qū)7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說明我國普遍高溫。
(2)漠河的7月平均氣溫為16℃以下,海口的7月平均氣溫為28℃以上。我國南北平均氣溫相差僅為12℃左右,氣溫差別不大。
。3) 7月我國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qū)在青藏高原內部,大約在8℃以下。因為青藏高原地勢很高,故青藏高原內部成為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qū)。
【板書】二、夏季,全國普遍高溫(青藏高原除外)。
【啟發(fā)提問】為什么我國夏季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呢?依據(jù)剛才學過的分析冬季氣溫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學們課下可以討論夏季氣溫分布的原因。
【承轉】根據(jù)氣溫的南北差異,并結合農業(yè)生產(chǎn)的實際,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和一個高原氣候區(qū)。
請同學們看書上“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
【指導讀圖】說明讀圖要求,指導讀圖方法:
。1)我國共劃分哪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qū)?
。2)這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qū)分別分布在哪些主要的地區(qū)?
。3)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大致與1月份的哪條等溫線一致(讀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
(4)我們這個地區(qū)屬于哪個溫度帶,東北平原、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海南島、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青藏高原地區(qū)各屬于哪個溫度帶。
【板書】三、溫度帶的劃分與分布
【啟發(fā)提問】不同的溫度帶對我們生產(chǎn)和生活有什么影響呢?
【分小組討論回答】(課件提示)
。1)不同的溫度帶內,生長的果樹有什么不同?
。2)在不同的溫度帶內,作物能夠成熟的次數(shù)有什么不同?
。3)南北氣溫的差異在傳統(tǒng)民居的建筑上有什么差異?
。4)你還能說出哪些不同?
【練習與小結】(課件)
板書設計
南北氣溫的差異
一、冬季,南北氣溫差別很大。
二、夏季,全國普遍高溫(青藏高原除外)。
三、溫度帶的劃分與分布
初中地理教案 篇9
。ǖ1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理解氣溫變化規(guī)律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投影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請同學們根據(jù)當天的天氣狀況大致估計一下今天的氣溫是多少度?
關于氣溫大家想了解哪些內容?
。ò鍟┮弧鉁嘏c生活
。ㄌ釂枺┐蠹蚁胍幌耄粘I钪,哪些現(xiàn)象是與氣溫有關的?
學生討論,閱讀書上例子,說明氣溫與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關系。
。ㄌ釂枺┪蚁雴柎蠹疫@樣一個問題,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氣溫是變化的還是無論在任何時間或任何地方都是不變的?
可從空間與時間上進行多方引導,例如:一天、一個月、一年,國內與國外,我國南方與北方等等,得出結論。
。ò鍟鉁氐淖兓
(副板書)午熱晨涼,冬寒夏暑
。ㄌ釂枺┩ㄟ^這句話你能得出一個與氣溫有關的什么結論?
我們在研究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時,經(jīng)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氣溫的值,請大家閱讀課文,自己都有哪些值,這些值是如何得出來的。
常用于描述氣溫的值有: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這些值都是通過觀測與計算得來的。
。ㄌ釂枺鉁厥侨绾斡^測的?(視頻鏈接:氣溫觀測和記錄)
(提問)讀圖“氣溫日變化”和“氣溫年變化”圖,回答大屏幕上的問題。
圖上縱坐標代表什么?橫坐標代表什么?
讀出一天中最高與最低氣溫出現(xiàn)的時刻及讀數(shù)。
日最高氣溫與日最低氣溫的差叫什么?
讀出一年中北半球陸地上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出現(xiàn)的月份與讀數(shù)。
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什么?
(展示圖片)出示孟買和亞庫茨克兩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圖,讓學生比較兩地氣溫年較差大小,并氣溫年較差與氣溫年變化大小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ǎ鉁啬贻^差大氣溫年變化就大,反之則相反。
。ㄐ抡n結束,復習反饋)
板書
一、氣溫與生活
氣溫的變化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閱讀氣溫分布圖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閱讀氣溫分布圖。理解氣溫分布規(guī)律。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投影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如何閱讀氣溫曲線圖,今天請大家根據(jù)所給數(shù)據(jù)親自繪制一張氣溫曲線圖。(南半球某地氣溫資料)
提問:這幅圖的形狀與我們上節(jié)課閱讀的氣溫曲線圖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說明什么問題?
南半球為波谷形,北半球為波峰形;
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
不同地點在同一時間的氣溫不同。
板書:三、氣溫的分布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的等溫線特性示意圖
提問:回憶等高線的概念,了解什么是等溫線。
等溫線上各點氣溫是否相等?
等溫線閉合處,如何判斷是高溫中心還是低溫中心?
等溫線的疏密與氣溫變化之間是什么關系?
相鄰兩條等溫線的差。
大屏幕或掛圖展示世界一月氣溫分布圖(動畫鏈接: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提問:從赤道向兩極氣溫是如何變化的?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以北回歸線為例觀察海洋和陸地氣溫有何差別?說明什么問題
冬季,海洋氣溫高,陸地氣溫低;夏季相反。
爬山時,感覺山頂比較涼爽為什么?
。▽W生討論)
。ǎ┖0卧礁撸瑲鉁卦降。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攝氏度。
。ㄐ抡n結束,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三、氣溫的分布
【初中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教案04-24
地理初中教案05-13
初中地理的教案06-11
初中地理教案11-07
初中地理教案06-07
初中地理教案【推薦】01-08
【薦】初中地理教案01-10
【熱門】初中地理教案01-09
【精】初中地理教案12-26
初中地理教案【精】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