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步構建校園網 推進信息技術運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校作為教育部首批掛牌的全國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驗校,以實施素質教育為突破口,通過"學科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實踐能力訓練、信息技術運用"的教改實驗,用現(xiàn)代教育思想引導教師轉變觀念;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努力構建具有二中特色的主體性教學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推進我校的素質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XX年以來,我校自籌資金,加大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投入。以"總體規(guī)劃、分步實施、重點保證、逐步發(fā)展"為原則,三年來先后建成了由百兆改造升級為千兆的校園網:由DNA專線64K容量上互聯(lián)網升級為10M光纖通道上互聯(lián)網;由借助電信的僅20M空間的校園網頁到目前擁有的校園網站;由原來的電化教室升級為多媒體教室到目前擁有主控裝置的多功能多媒體教室。目前又建成了校園網控制中心,多媒體電子備課室,66座的學生電子閱覽室(教學網吧)、各行政辦公室、年段均配有電腦,初步實現(xiàn)辦公現(xiàn)代化及資源共享。在硬件設備不斷完善的基礎上,我校還非常重視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信息技術的培養(yǎng)。除假期集中組織培訓外,還利用每周六下午滾動式的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學校領導向全體教工提出"人人要學會使用計算機"。到目前為止,我校教師中有70%已掌握了電腦操作,有50%學會了制作多媒體課件,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做到每學期最少開設一節(jié)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教學研究課。目前,我校的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已初具規(guī)模,多媒體網絡教學已開始走進課堂,走進校園的年段辦公室。近3年來我校在構建校園網、信息技術的運用方面具體做法如下:一、總體規(guī)劃、分步實施校園網工程。我校建設校園網的原則是:總體規(guī)劃,分步實施。一要考慮網絡的性能,二要考慮網絡的實用性,三要考慮網絡的性價比,不能趕時髦。我校從98年開始籌建局域網,第一期投入資金十幾萬元,由本校電教組老師自行設計、施工,建成100M以太網為主干的校園網,經過2年的使用,由于應用范圍擴大,2000年底又投入資金近30萬元籌建100M以太網為主干的校園網二期工程。通過實踐我們體會到,構建校園網,首先應從實際出發(fā),不僅考慮到經濟能力,還要考慮網絡的實用性,學校發(fā)展進程,過分強調超前、高檔是不現(xiàn)實的。應該分析要求,然后再作決定選型。在千兆校園網的籌建設計時,我們首先考慮三個選擇,一選擇1000M以太網為主干速率以100Mbps到桌面,二選擇設備與性價比,設備有3COM、聯(lián)想D-LINK、清華紫光等,我們選擇中檔的聯(lián)想D-LINK交換機、朗訊的光纖和超五類雙絞線,三經過投標篩選選擇一家有實力的公司(技術力量強、施工好、售后服務好、工程造價低)。校園網的網絡設備,骨干交換機選用DES-6000,它是一款可網管機箱式的千兆以太網交換機,將10/100/1000M以太網交換技術融合在一個大容量機箱中。通過千兆模塊用朗訊的光纖接入層交換機,然后用超五類雙絞線連到桌面。網絡的性能和所連服務器總線的速度關系較大,如果總線速度不高,卻配置一個千兆網卡,那么在千兆網工作時,硬盤基本上就無法工作了,因為總線全部被網卡占用了。在實際情況中,網卡還不是網絡最大的瓶頸,網絡最大的瓶頸是總線,如果總線速度較低,將影響整個網絡的性能,如果采用一臺低檔的服務器,并且是IDE硬盤,那么就不適宜連接千兆網。因此,在千兆網設計中,一要采用好的服務器,二要采用64位66MHj的網卡,三是最好用WINDOWS 2000,WINDOWS 2000對千兆網絡的支持最好,性能比用WINDOWS高10~20%?傊,建設校園網要考慮到網絡實用性和今后的擴展性留有余地,因為網絡技術發(fā)展的很快,現(xiàn)在有100Mbps交換以太網,再過不久可能就會有10Gbps交換以太網,或更新的帶寬的網絡。目前1000MHj到桌面是個浪費,以后1000M網絡的設備會大大地降低。到那時1000M網到桌面所花的費用相當干現(xiàn)在100M網到費用。二、重視信息技術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我校從1985年開設了電子計算機教學,從當時的純計算機語言(編程)教學,發(fā)展至今的應用型教學,從當時的AP-II機分組上機操作,發(fā)展至今擁有人手一臺的586以上的機型硬件環(huán)境。十幾年來信息技術教學逐步規(guī)范、完善。通過實踐,我們認識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了解計算機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有效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開發(fā)智力,受人以漁的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素質教育。教學中要時刻注意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僅是傳授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更不是片面追求"學而致用"的職業(yè)培訓,而是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來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他們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谝陨险J識,我們把信息技術教學根據不同內容劃分為理論講授、上機實踐、課外活動三種形式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理論講授:根據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理論講授作為基礎知識的掌握是非常必要,但所占課時的比例應遠小于上機操作實踐。理論的講授可借助于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上機實踐:上機操作的能力的訓練是信息技術課的主要部分,操作之前的引導、示范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因此我們在計算機室中安裝了網絡教室軟件,實現(xiàn)了廣播、臨控、演示等多種功能的教學手段。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探索,進行知識的整合創(chuàng)造。課外活動:課外實踐作為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應分程序設計和應用技術兩大類進行輔導。程序設計課外活動與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相結合;應用技術的課外實踐應把計算機當作信息處理的工具,讓學生在整合學科的所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豐富多彩的創(chuàng)作和信息交流活動。如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譜曲或合成音樂;設計賀卡、電子信箱、公益廣告、網頁;通過Internet進行信息傳遞,資料查詢等等。兩年來,我校在組織學生參加省中學生計算機乖有考試均取得較高的通過率和優(yōu)秀率,在課外活動方面組織學科競賽,如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網頁制作賽中也取得顯著的成績。三、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我校除了重視加快硬件建設和信息技術教學外,還進行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的教改研究,圍繞著運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設計、構建主體性教學模式進行教改實驗,并以點帶面,逐步推進。近幾年來還以語文四結合為突破口探索各學科網絡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根據主體性教學的總課題,各學科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各學科根據學科特點提出相應的思路,如語文學科把整個教學進程劃分為材料感知、問題討論、新知探求,歸納遷移四個有機組成部分。物理學科提出教學三個原則:1、"三給"原則,即給問題、給材料、給時間;2、教學法、教能力原則;3、媒體選擇的原則。數學學科提出教學程序,即:1、疑難情境;2、確定問題;3、提出假設;4、推理;5、驗證,并進行了"問題解決"課堂教學設計研究;提出要以興趣為中心來設計教學;提倡在活動中學習;采用發(fā)現(xiàn)式教學;瘜W科的探索是:1、刺激學生好奇心;2、思路讓學生講;3、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指導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4、化學實驗為學生主體參與提供了大量機會;5、充分利用多媒體電教手段;2、制作適合教學使用的多媒體課件;3、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中,構建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通過教改實踐,這幾年來教師所制作的課件及觀摩課在全國、省、市評比中也頻頻獲獎,教改實驗初顯成效。雖然我們在運用教育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改革方面作了初步探索,但這只是起點,我們將繼續(xù)不斷地努力、完善、普及和提高。努力實現(xiàn)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發(fā)展、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的人才。【分步構建校園網 推進信息技術運用】相關文章:
分步構建校園網 推進信息技術運用08-17
構建校園網絡的幾點思考08-17
開放式校園網絡文化的構建08-17
實施鄉(xiāng)村環(huán)保推進和諧社會構建08-19
構建區(qū)域“反思制度”,推進音樂學科“有效教學”08-18
信息技術的運用心得12-16
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1-12
全力推進平安創(chuàng)建努力構建和諧湖區(qū)08-15
構建九大防控體系 推進“平安尤溪”建設08-12